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推薦)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在本課學習中,二三四段的句式是一樣的,我選擇第二段作爲重點來講,通過學生的對比朗讀,個性朗讀,抓重點詞“你擠我,我擠你”等,感悟太陽玩滑滑梯的.樂趣。並且指導學生在課堂上背誦下來。 在發展學生思維方面,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還會有哪些事物也會在美麗的春天玩滑滑梯。剛開始,學生回答得畏畏縮縮,不夠自信,句式也不完整,教師在評價中激勵孩子,鼓勵他們大膽的說,孩子們情趣被調動起來,小手林立,個個躍躍欲試。 在學生字中,教會學生學習生字的規律,即會讀、會認、會寫、會用。讀:要讀準字音,特別是平、翹舌音,前、後鼻音以及整體認讀音節的發音;認:要會把生字的結構、偏旁部首以及每個字的筆畫認出來;寫:即每個生字的書寫筆順、在田字格的正確書寫位置等;如,在教,“雨”字時,,我是這樣引導孩子們記憶和書寫的:第一筆橫,我們可以看作是廣闊的天空,豎、橫折鉤我們看作是(生:

一間小屋子),另一豎就象(生:一條雨線),四點就是(生:一滴一滴的雨水)。通過這樣形象的分析和引導來啓發學生掌握生字的方法,且形象易記,從而明白了“雨”字的結構、書寫和本質,學生要用就容易多了,同時培養了他們的思維。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新課程標準要求低年級語文識字課要多認少寫,認寫分開,要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因此,我在這節課中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極大調動了學生的識字樂趣,爲學生營造寬鬆和諧自主的學習氛圍。不搞孤立枯燥的識字環節,採取識字與讀文整合的方法,堅持“生字從文中來、再回到文中去”的識字順序。創設情境,巧妙引導學生主動識字,從內心感受識字的快樂並在語言環境中掌握數量詞的用法。採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看圖識物,學詞讀文,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體驗幸福的生活。

注重以讀爲本,自主識字。數量詞的運用並非死記硬背,歸根到底是生活經驗所積累,是在運用中熟悉的。以多形式的朗讀來加深學生對文本的印象,從而熟悉數量詞的運用,還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及合作意識。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要更多的運用多種評價方式進行課堂的隨機評價,本節課中師生之間的評價語運用得當,不但注重用激勵性語言恰到好處地敲擊在學生的心坎上,促使他們努力地思考,大膽地表現,更注重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平等關係。

本課採用“詞串”的.形式識字。課文講述的是夏天的鄉村夜晚,和識字5有一定的關係,因此,趁熱打鐵,通過觀察圖,使學生初步獲得鄉村夜晚充滿溫馨的感受,再引導學生具體觀察圖上的事物,體會夏天夜晚的特點。在朗讀上,學生通過模仿,一邊讀一邊打着節拍讀,基本能讀出抑揚頓挫的感覺,把這篇識字文當作韻文來誦讀。在這篇課文中還蘊藏了一個牛郎和織女的故事,愛聽故事是孩子們的天性,在學習“牽牛”和“織女”這兩個詞語的時候,我通過講故事來引導孩子記憶詞語,孩子們興趣盎然,連平時課堂不注意聽講的孩子都牢牢掌握了這兩個詞語。看來,今後的教學用恰當的故事來吸引孩子是很有效果的。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本節教研課,課後感到諸多不足。對文本的挖掘和解讀還不夠深,導課、引課還不夠順暢。課堂教學過於拘緊、緊張。對學生放手學習和合作學習做得還不夠,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對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重視不夠。

教學中對學生領讀、多讀重視不足,課堂氣氛過於呆板,沒有讓學生放下包袱輕鬆學習。語言表達不夠精準到位,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好。面對聰明活潑的孩子,微笑和激勵就是一種最好的方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既是對他們潛能的開發,又是對他們個性的張揚,運用得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能,這一點本節課作的不夠好。另外,板書不夠規整,有待於今後教學中注意改正和規範。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很快,一週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這一週剛過到週三的時候嗓子已經啞得說不出話來了,說實話,這一週很累,想不充實都難。

這一週最讓我開心的事情是見到了我可愛的孩子們,而且發現過了個年,他們個個變得更加懂事,更加優秀了。

在這一週裏,我重點在安全,紀律,衛生和學習這四個方面對他們進行了嚴格的要求。孩子們很聽話,對我的要求都很認真的完成,各方面做得都還不錯,我感到很欣慰。

我們學習了四課,識字量由上個學期的'七八個增加到了十四個,要求會寫的字也由4個增加到了8個,對孩子們來說任務量很重,特別是對於後進生,我的擔心是存在的,有五六個孩子對要求認識的字不認識,要求會寫的字寫不出來,讓我苦惱的是新課逐步進行,不會的東西會日積月累,這將會是個大問題,所以,每天過關是是我的必修課,可是收到的效果並不是很好,難道是我急於求成麼?也許孩子們慢慢的就會了,就接受了,我想這樣安慰自己一下,自己也需要反思一下這個問題到底該怎麼解決?

希望自己放鬆心情,儘量抽出一些時間給後進生補補吧!這是我現在能想到的辦法。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識字、寫字、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今年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用魯教版語文教材,其中上冊要求認識的漢字有380個,要求會寫的有106個,這一安排,體現認寫分開,多識少寫的原則。其目的,就是爲了讓學生儘快地多認識一些漢字,迅速掃除讀寫障礙,儘快進入閱讀和習作。於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在我的一年級語文課上主要從識字、閱讀、寫字三個方面進行。

(一)識字教學:萬丈高樓平地起

我最重視的是一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教材中安排兩個單元的識字課,但是縱觀整冊書,我們會發現識字教學無處不在,我們一年級語文教學就是一個教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這個過程只不過採取的方式不同。

在我近三個月的識字教學課上,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課程:一是引導學生髮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對於要認的、特別是要寫的字,對於已學過的字,要引導學生在聯繫中、在比較中找到漢字的共同點,不斷髮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點點滴滴的發現積累起來,就會形成比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比方說換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識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比方說,學“商”字時,我先猜一個謎語:一點一橫長,點撇在中央,大口張着口,小口戴帽裏面藏。我一邊書寫一邊說,學生們很快就記住這個難字了!二是引導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在校內,在家裏,在街道,在社區,通過讀書、看報、看電視,看商標字、招牌字、廣告字……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慾望,就自覺地識記。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展示課外識字的機會、舞臺,讓學生不斷地交流自主識字的成果。堅持這樣引導,學生不僅增識許多漢字(課外識的字甚至比課內識的還要多),而且在學習興趣、方法、習慣等方面收效良多。三是引導學生在閱讀、在運用中鞏固識字:兒童識字,認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斷復現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識的字放到語言環境中,鞏固的效果最好。教師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識的字編成句子、兒歌、短文,讓學生閱讀,鼓勵學生組詞、寫句子,在讀和用中鞏固識字。

(二)閱讀教學:熟讀深思子自知

進入一年級,我發現很多學生不會讀書。這個問題表現在:朗讀時拖腔,唱數而不是讀書,句子讀得不連貫,語氣沒有抑揚頓挫之感,找不到人物的對話,不能從文本中找到問題的答案。以上種種讀書現象,使得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完不成教學任務,達不到某些教學效果。課外之餘我也常常思考這些問題,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呢?通過觀察發現,學生朗讀不流暢原因一:沒有牢固掌握課文中的生字,也就是識字量根本不夠。一年級學生剛剛接觸課文,每課的生字數量增多,難記,特別是這學期,識字任務更大,字行復雜,有些很難找到好的識記方法,沒有識字經驗,只能死記,所以處理這個問題,除了多給學生提供識字方法外,再就是讓學生多讀,我要求學生每天回家給家長讀《小熊過橋》,讓家長給孩子讀童話故事,提高孩子的閱讀慾望,遍數不限,讀完後家長簽名。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學生不理解文章感情,讀起句子來不會斷句,不會停頓,不會換語氣,我想這和學生的.理解有關,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教學中化大力氣教孩子有感情讀書。比方說《我多想去看看》一課,我就先講述文中小朋友家在農村,無法到北京,然後講升旗儀式的壯觀,於是我進行情景換位思考,問學生想看嗎?答案是肯定的,於是我趁機讓他們讀書要讀出他們的渴望,於是,我的閱讀效果果然就達到了!對於怎樣讀出美的語氣,在學生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給學生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在對話較多的課文使用,效果不錯。閱讀教學就是教孩子學會有感情讀書,學生能夠繪聲繪色的讀出課文,這也就達到教學要求了。

(三)寫字教學:絕知此事要躬行

在一年級寫字教學中,我認爲教師的示範對學生有着重要的作用,針對一年級的小學生善於模仿的特點,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言傳與身教相結合。教師示範的內容包括坐姿、握筆、書寫動作、筆畫和結構等。最重要的是課堂示範,這是一種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在學生進行練習之前,教師首先當衆進行講解示範,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視覺形象,然後讓學生模仿書空筆順,然後描紅練習。對於有些難的生字要個別示範,在當衆示範以後,有些學生還是掌握不好正確的書寫要領,教師就得個別輔導,由於是面對面,學生對老師的示範,往往觀察的比較清楚,能較快地糾正自己的錯誤之處。當然對於一些孩子還得手把手示範,這種方法是針對初步寫字的小學生,通過手把手,教師直接牽動學生手指,使其能較快地形成正確的書寫動作。儘管教師在課堂上採用了多種不同的示範方法,但學生們在作業中還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在原字的旁邊給以示範或修改,並要及時地總結,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弱項。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優點:

1.本次練習課認識了數量詞及其他一些生字新詞,複習了漢語拼音字母表,學習了《春曉》。

2.本堂課,給了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地相互支持、配合,通過他們自主、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不足之處:

由於是練習,應該多給學生訓練的時間,少講解。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一年級要求學生的識字量特別多,識字教學又是整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是學好語文及其他學科的基礎,是教學的難點。怎樣能讓本身有基礎的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讓基礎較差的孩子儘快的掌握識字方法呢?我聯繫教學實際,進行了反思。

一、教會學生在預習中讀準字音

預習是專爲學習新知識做準備的。爲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在上新課前,我要求學生預習生字。首先,我讓學生藉助拼音初讀課文,在初讀的過程中學生基本上讀準了字音;其次,我讓學生看課後有幾個生字,並要求他們從文中一個一個地找出來圈出並拼讀。這樣,通過預習,學生獲得了學習生字的.主動權,也爲課堂上學習生字做好了心理準備。

二、教會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

讓學生讀課文時注意圈過的字的讀音,再把和生字相連的詞語畫出來,多讀幾遍,最後讓學生給生字口頭擴詞,這一環節很重要,由於學生年齡小,學生有時組詞只跟音,組的詞不對,這時需要老師及時更正。

三、教會學生運用其他的記憶字形的方法:

如減一減,變一變都可以用這種方法。對於初次遇見不能用以上方法的生字,則可以用猜謎語或組詞語,說句子的方法記憶,也照顧到個別學習能力強的孩子能有所發展。最後再讓全班學生齊讀。這樣看“讓學生先初讀生字,再個別檢查,最後在深化鞏固”好像是花費了不少時間,實際上是降低難度,對個別識字少的學生來說擴大了識字量,達到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看課文的情景圖,說出這些字母,劉正楊同學說得非常好,他說“g”時是這樣說的:一隻鴿子從遠處飛來了,她嘴裏銜着像g字母的橄欖枝,小蝌蚪在水裏自由自在的遊戲,兩隻調皮的'小蝌蚪游到水草上,與水草組成了一個字母k,小朋友們口渴了,他們坐在h椅上喝水。這幅圖給人的感覺是我們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鴿子在天空快樂的飛翔,蝌蚪在水中自由的玩耍,孩子們在草地上幸福的生活。同學們能夠通過圖說出字母地讀音,說的比較好。

認識字時,我們也是讓學生編故事說兒歌,也很有趣:清清湖中荷花開,哥哥哥哥他把荷花畫,弟弟弟弟看見了,他向媽媽誇哥哥,哥哥哥哥他真棒,荷花畫得真美麗,長大我也畫荷花!我向中學生語言水平的提高,是離不開平時的鍛鍊的,我們應該始終把這種訓練的意識滲透到我們的教學中,我們學生的語言水平才能做到真正的提高。我相信天道酬勤,只要我們付出努力,一定會有收穫的,——學生身上具有無窮的潛力,相信功到自然成!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一、一年級語文教學童趣的語言是抓住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對仗》是一節識字課,本節課教師本着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受感染的心裏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以圖片的形式引出了景物的各種的實物圖片,教師以富有童趣的語言吸引學生注意力,揭示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教學源於生活,只有讓教學回到生活才能獲得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突破。

在識字教學中爲學生創造了一個生活場景——菜園。色澤鮮亮的蔬菜,爲學生創造了一個豐富的.生活情景,激起學生探索生活的興趣和慾望,激活了學生思維,讓學生回想家裏的彩園,爲學生開創了一個愉悅的識字空間,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識字、記字的過程。在課中還涉及了蔬菜小寶寶、拼音寶寶跟小朋友捉迷藏等有趣的環節,引導着學生由帶拼音讀生字詞到讀生字卡,逐步加深生字識字的難度,整個識字過程,在老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學生在無意識的學,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學會了生字、學會了合作。由原來枯燥無味的機械及以變爲學生願學願記的行爲。

三、及時評價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本節課教師始終都用鼓勵的口吻,以多種形式獎勵學生,學生在讀過兒歌后互評,合作學習,再加上我的激勵性語言的運用,使學生

樂學,達到了學習目標,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習充滿自信、有了成功的體驗,調動了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

不足之處:

一、教師應該立足學生現有的知識出發。

對於農村學生對蔬菜經常見,但又不理解這個詞,在介紹時候可以介紹一下。

二、教會學生在興趣中模仿。

教學生字在田字格里書寫時,教師應該呈現的是清楚的田字格。教師範寫,學生再寫。

三、在讓學生完成任務的時候,教師的語言應該明白具體,泛指不能太大,否則學生不能明白老師的意指。

四、恰當的色彩對比能夠增強兒童的分析和識記能力。

在本節課中老師既然運用了多媒體進行了教學,在進行生字教學和偏旁部首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把偏旁部首與字體的其餘部分用上鮮明的對比色彩,我想這樣效果應該更好一些。因爲低年級的學生由於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對鮮明色彩的呈現會勝過教師反覆提醒他們要好得多。教師有意地引導生進行無意識而自覺的觀察,然後自己去獲得知識,這就更好了。

總之,我認爲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從生活出發,從學生現有的知識出發,精心設計教案,適合兒童的心理成爲兒童中的一員走人課堂,以他們所喜愛的形式和他們一起互動,纔會實現新的課標理念,纔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獲得好的教學效果。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隨着課堂教學研究和改革的深入,我們逐步形成了一種共識: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生命歷程,課堂教學應當煥發新的生命活力。本學期的第十一週是我們實驗小學的校本教研教學研討周,在這個活動中我擔任了上教研課的任務,執教的是一年級的閱讀課《四季》。經過之前的自己鑽研教材執教老師的試講一年級教師的集體背課後,正式於十一月二十四日在全校老師的面前展示了《四季》的課堂教學,下午又進行了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這一活動讓我受益匪淺,特別是老師們給我提出的建議更是我教學上新的起點。

《四季》是課改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二課,它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兒童詩,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詩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

我執教的是第二課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激發興趣,創設情景、品讀課文,讀中識字、朗讀指導,體味文本這幾個環節的教學力圖來達到兩個教學目標:

一是知道一年有四季以及四季的特徵,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二是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試着感情朗讀和背誦課文。

一、創設情景

激發興趣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創設好的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開課時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說說現在是什麼季節引出四季,然後讓學生欣賞四季的風景圖,從直觀上感知四季的美,激發他們對四季的探索。

二、品讀課文

讀中識字閱讀教學中的識字教學不能脫離語言環境,因此我採用三步讀書法來引導他們:一是初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生字詞語,放慢速度讀;二是識字後再來整體感知讀,要求讀通順;三是把課文流利,讀出美的感覺。

三、朗讀指導

體味文本通過前面的練讀,學生對課文已較熟悉了,但他們沒有深入地瞭解文本,讀起來沒感情,又是第一次接觸閱讀課,也不知道什麼叫感情朗讀。所以在這個環節中我分兩步走:

一是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季節來讀,說說它寫了這個季節的誰,是什麼樣子的來具體感悟,並通過做動作來體會“圓圓彎彎鞠躬一挺”等詞語的意思來初步感知該怎樣讀。通過老師的示範讀、重音提示讀、學生個人練讀、展示讀讓他們有感情朗讀的初步意識;

二是讓學生自己配動作朗讀、請同學上臺帶頭飾表演讀來達到感情朗讀的要求,這裏也是預設中課堂的一個高潮。通過多形式多層面的指導,學生朗讀的效果較好。

下課後進行反思,預設中有一個環節沒來得及進行,即預設中課的第二個高潮:以說促讀,說中激情。《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認知,因此我在預設中是讓學生帶頭飾表演讀之後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四季中除了課文中寫的這些景物特徵以外還有哪些景物特徵,也來模仿課文寫一首小詩,例如:“桔子紅紅,它對人們說我是秋天;紅葉飄飄,它對大樹說我是秋天……”在課堂上讓他們那顆聰慧靈動的心得以放飛。由於學生對帶頭飾表演特感興趣,讓他們多表演了幾遍耽誤了時間,其實後面的幾次表演效果也不太好,真是“戲演多遍無人看”,以至於預設的第二個高潮沒有到來,不禁有點惋惜。

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後面同伴互助的環節中老師們給我提出的建議都是我自己沒覺察到的,都是一些很寶貴的意見,正如前面所說:它們是我教學上新的起點。建議如下:

1、不要設計對達到目標沒有作用的環節,不要提了問又沒讓學生回答而進入下以環節;

2、最好不要重複學生的答問,對學生沒說完整的話指導說完整,讓他們養成說話完整的習慣;

3、老師在課堂中不要走得太多,它給人“晃”的感覺;

4、戴頭飾表演適可而止,戲演多遍無人看,節省的時間指導學生進行語言拓展,課堂會更充實。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兩隻小獅子》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兩隻小獅子的不同生活態度:一隻小獅子非常勤奮,每天練習生活的本領;另一隻卻認爲憑着父母的本領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於是,整天懶洋洋地曬太陽,什麼也不幹。通過一懶一勤兩隻小獅子的對比,以及獅子媽媽對懶獅子的教育,告訴學生,從小應該勤奮學習,學會生活的本領,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領和地位生活。我的教學設計主要是以讀爲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我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並在語言環境中學習生字,同時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接知嘗試研讀,讓學生說說這兩隻小獅子有什麼不同的.表現,哪裏不一樣。通過理解感悟第二自然段的重點詞語,來體驗兩隻小獅子的不同的表現。再分角色來讀懶獅子和小樹的對話,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把學生帶進特定的情境中,使學生始終保持參與的角色意識,激發他們不斷地圍繞課文內容反覆閱讀,感受,得到不同的感情體會。

在這節課中,我主要是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不斷的敲打,滾動,練習,進行想象生成。如在教學句子:一隻小獅子整天練習滾、撲、撕、咬,非常刻苦。對語言文字進行更深的挖掘,用生動形象的話讓學生的理解更具有生動性,生活性。如對於“整天”這個詞,讓學生知道“整天”就是“從早到晚”,而後聯繫生活情景進行展開:呀,早上,當太陽剛剛露出半個笑臉,小獅子已經在草原上練習“滾、撲、撕、咬”,中午,太陽當空照,火辣辣的,可熱了。小獅子已經滿頭大汗了,可它還在練習“滾、撲、撕、咬”,晚上,太陽公公已經下山休息了,別的小動物都去睡覺了,小獅子還在練習“滾、撲、撕、咬”。又如在教學“滾、撲、撕、咬”時,通過做動作來做一回小獅子來練習本領,學生對於這幾個動作詞就能很好的理解了。而且這下面的教學中對這幾個動作詞也不斷滾動練習,加深理解: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回勤勞的小獅子,練習一下這些本領吧。當危險來了,小獅子捲起身子,趕快人“滾”到一邊,避開了危險。當小獅子發現獵物時,它悄悄地走到獵物的背後,忽地“撲”上去,把獵物用利爪“撕”開,狠狠地用尖利的牙齒“咬”住,他成功地捕捉到了自己的獵物。這些設計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學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也很容易的理解了這些句子。

但在教學懶獅子與小樹,以及獅子媽媽的對話時,對於理解更深一層的課文的內涵,學生還不是很能說出來,只是略微說出一些皮毛。如果在教學時進行這樣一個設計:如果懶獅子不練習本領,後果會是怎麼樣?聽了獅子媽媽的話,他會怎麼做呢?如果課文裏有第四輻插圖,你想想可以怎麼畫呢?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展開豐富的想象。這樣可能會更好些。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那是一節語文課,課題是《小壁虎借尾巴》。課前,我讓學生通過自己聽錄音、三思語文網、問長輩等方法去預習。一上課,戴着小魚、小燕子、老黃牛頭飾的3位小朋友上臺,當他們正在炫耀自己的尾巴的時候,垂頭喪氣沒了尾巴的“小壁虎”上來了,說自己的尾巴被蛇咬斷了。小壁虎沒了尾巴,該怎窗炷?教師因勢利導,引導學生研讀課文,要求把自己知道的答案告訴別人。學生們很認真地研讀課文後,人人把小手舉得高高的,爭着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大家。一時間,有站起來的,有把雙手舉起來的,全班學生情緒十分高漲。在把答案告訴別人的同時,文章的大意也就明白了。接着,教師要求學生選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或詞語讀給大家聽,可以加上動作用表演的形式讀,也可以單純表情朗讀。不過,要把爲什麼這樣讀的原因告訴大家。學生們小聲自讀了一陣之後,紛紛搶着在全班表演朗讀。“他讀得好,我會讀得比他更好。”“我認爲這一句應該這樣讀!”“因爲是老黃牛,所以讀的時候聲音要粗一點,沉一點。”這是小朋友們的聲音。“你讀得真好!”“你的表演動作真棒!”這是教師鼓勵的話語。這些聲音伴隨着聲情並茂的朗讀不斷把課堂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

通過學生反覆的表情朗讀(其中也有教師適當的指導),生字會讀了,詞義理解了,文中各種動物尾巴的功能也瞭解了(對文中的生字,教師有意識地抽出來,讓學生討論記字的方法)。在表情朗讀過程中,小魚細柔的聲音、燕子清脆而略帶尖聲的語調、老黃牛蒼老剛勁的話語,被小朋友學得惟妙惟肖。再加上小朋友們情不自禁表演的自創動作,使整個課堂充滿了童趣。課堂上,學生還向教師提出了很多種動物尾巴的功能問題,直到下課,學生們仍意猶未盡,還在討論蛇爲什麼沒有腳、它的尾巴到身體的哪一部分?如果小魚的尾巴斷了,會不會再長出來?等問題。

這節課,摒棄了過去呆板的教法,學生學習興趣濃。學生在一系列自主學習活動中學到了應學的知識,同時,這節課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反映了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是爲學生設計的教育。像上述那節語文課,通過創設情景讓兒童自主學習,主動發現探究;課堂上,學生可以朗讀自己最喜歡的.語句,可以表演,可以發表議論,可以和別人討論,它適合兒童的天性,使兒童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於是,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空前提高了,潛能得到激發,天性得到發展。

在今天的信息時代裏,學生從各種渠道獲得過去所不能比擬的極其豐富的信息,教師作爲惟一信息源的地位已經被改變。況且知識經濟社會需要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學生的個性發展已經成爲社會的迫切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只有真正爲了兒童,爲兒童而設計,纔會找到自己正確的出發點和歸宿,才能通過激發學生髮展和創造的能量,使教育質量和效率出現新的飛躍。所以,我們應把爲教者的設計轉變爲爲學生而設計。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我是一名小學教師,近二十年來一直從事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兼班主任,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也不斷地在反思我應該如何做?如何做得更好?如何讓孩子們更好地接受?

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對於教師:

1 、孩子們對這些問題這麼感興趣,真讓我高興。

2、我不知道我這樣說是否合適。

3、不知我說清了沒有,說明白了沒有。

4、“聽”也是會學習的表現。我希望大家認真聽好我下面要說的一段話。

對學生所言:

1 、雖然你說的不完全正確,但我還是很佩服你的勇氣。

2、你說得還不完全,請哪一位幫幫他,再補充。

在語文課上,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語文課堂組織形式本身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是很常見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也是無拘無束的。教師應如何爲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因此,語文課堂氣氛往往輕鬆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本課是一首簡短的小詩,全文共有四節,每一節都配有一幅插圖,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依次展開。詩句的語言淺顯而流暢,孩子們讀起來琅琅上口,富有節奏感。只要你用心去聽,一定會聽見“丁冬、丁冬”,那是春天的溪水在歌唱;“知了、知了”,那是夏天的金蟬在唱歌;“沙沙、沙沙”,那是秋天的紅葉在歌唱;“呼啦、呼啦”,那是冬天的北風在歌唱。啊,大自然的.音樂是那麼美妙!快看,春天,人們春耕春種忙;夏天,園裏瓜果香;秋天,糧食堆滿倉;冬天,瑞雪兆豐年,新年好風光。啊!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美好! 小語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本課時,我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把生活看到的情景說出來,再結合小詩來讀,讓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在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核心提示: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情境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既有利於學習拼音,幫助記憶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強了學習興趣。 另外通過遊戲和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調參與,如:利用課件做遊戲“摘蘋果”,蘋果上注...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情境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既有利於學習拼音,幫助記憶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強了學習興趣。 另外通過遊戲和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調參與,如:利用課件做遊戲“摘蘋果”,蘋果上注有音節或字,讀對了蘋果就落下來

二、善於使用激勵手段,使課堂氣氛輕鬆、和諧、愉悅。 音節的拼讀比較枯燥,我就採用爭星比賽,比一比哪一小組爭的星星比較多三、注重引導自主學習,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1、讓學生自編順口溜,學生會編“像個2字Z、Z、Z,像個半圓C、C、C……” 2、在教學第一組音節的拼讀之後,我讓同桌合作,互相當小老師。

當然,本節課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

一、常規培養需強化。 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需要時時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導、調控。特別是對於一、兩個比較好動或特別內向的學生,還需多費苦心。合作小組的構建、強化也有待於提高。

二、 三拼法一直是拼音教學的難點。雖然前幾節課一直學習三拼法,但學生很容易忘記。有個別同學還沒掌握起來,還學要繼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