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薦】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2K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薦】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

它是一篇自然常識故事,敘寫了小燕子、青蛙、蜜蜂商量過冬的故事,告訴我們小燕子要避開嚴寒到溫暖的南方去過冬,青蛙準備吃飽了之後鑽進泥土裏冬眠,蜜蜂則儲藏了很多蜜在蜂巢裏過冬,表明了不同的小動物具有不同的過冬方式,也體現出小動物之間的相互關心。 在教學本課時,我有以下幾方面的感受。

一、語文教學要緊密聯繫兒童的生活實踐。

在教學本課時,從學生的需要出發來進行,就能使學生學得快樂,學得靈活。本課文內容簡單易懂,我力求讓學生質疑,之後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讀懂文本,在交流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課文遣詞造句的準確,激發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也能提高自我的語文素養。出示課題後,我讓學生自己質疑,“冬天到了,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如何過冬呢?”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非常積極地投入課堂,非常認真地開始研讀文本。當講到“遷徙”和“冬眠”的時候,學生都能在實踐中去驗證知識,去了解更多的小動物過冬的知識,反饋知識。這樣使他們學得快樂,學得靈活。

二、教學中注重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學好語文的基本規律是“三分在課內,七分在課外”,應以教材爲中心開展“輻射式”語文教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語言、用語言,使語文課堂的閱讀教學與課外的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寫作練習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教學開始,首先讓學生

認識三種可愛的小動物,讓學生與他們打招呼,這無形中鍛鍊了口語,練習了表達;在讓學習練習用“商量”、“暖和”造句時,擴展了對詞的使用;在做“鑽”的動作時,讓孩子們體驗了字的意思,引出了“刻苦鑽研”這一成語,以上環節的設計,活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同時讓他們感到學習成果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將課文內容的理解與學生個性化的願望、想象巧妙結合。這樣在課內呈現出語文課內外有機整合的大語文環境。

總之,語文課應是一個多元藝術元素的綜合體,在課堂的拓展訓練中,教師恰當的語言和靈活的教法是“拓展”的陽光雨露,只有具備了這些條件,學生創新思維的種子纔會發芽、生長,纔會綻放出絢麗的創新之花。

三、讀演結合,深刻的感受文本。

這篇課文很適合進行分角色的`朗讀訓練。所以在課堂上應該留有更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讀書。在學生讀的同時,要有方法的指導。學生才能讀的更好。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分角色表演。不僅增添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更深刻的感受了文本。

在本課的教學中,還存在以下不足的地方:如指導學生讀書時做得不到位,讀與說的訓練不夠紮實等。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改正!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坐井觀天》是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語言呢?以下是我的幾點反思。

(一)從重點詞語入手。

在把握教材時我將“無邊無際”、“大話”、“笑”三個詞作爲文章理解的關鍵。首先,在引導學生了解“無邊無際”時,我設計了圖片,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什麼是無邊無際?通過讓學生欣賞(無邊無際)的沙漠、(無邊無際)的海洋、(無邊無際)的草原等等,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營造一定的情境,從而理解無邊無際的內涵。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

小鳥和青蛙的第二次對話中,我主要抓“大話”,這個關鍵詞語。指出說大話是指:說誇張,不切實際的話。但是在具體教學時,我舉了兩個實例讓學生來感受什麼是說大話。這兩個例子,一個是:我能一口氣吞下一頭牛,我能用手推動火車。學生從老師的語氣和自己的經歷中瞭解,這些就是誇張,不切實際的,就是說大話。我發現學生在學的時候,興趣很濃。

第三個關鍵詞“笑”,在文章的第三次對話。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現兩次,青蛙爲什麼笑,小鳥爲什麼笑?一個“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聽不進小鳥的勸告,自以爲是。另一個笑折射出了小鳥的真誠,善良的規勸。通過對“笑”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爲是導致青蛙錯誤的原因。這在爲學生最終了解文章寓言作鋪墊。

(二)關於寓意達成的反思

語文教學的作用不僅僅在於簡單的知識傳授,還在於他的教學育人作用。所以在課文教學的最後環節,需要適當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意識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於接受新事物,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讓學生自願選擇作在外面飛翔的小鳥。通過小鳥帶着青蛙去外面的世界旅行的過程,它們飛過廣闊的海洋,飛過無邊的沙漠,飛過茂密的森林,讓青蛙看到精彩的外界,也讓學生感受到外面天空的廣闊,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繽紛多彩,這樣潛移默化讓學生在學中有所收穫。我的教學重點是從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中,實現本文寓意的理解。主要抓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讓學生各抒己見,用學到的道理指導今後的學習生活。

2、角色體驗,動手操作讓學生能身臨其境,體會到身處環境的不同,所得出的結論就不同。動手讓孩子們體驗青蛙,理解小青蛙,青蛙其實也是無辜的,我們應該理解它。

3、分角色朗讀課文,同桌互讀扮演小青蛙;師生共讀研讀課文,男生演青蛙,女生演小鳥,老師讀旁白。帶動作表演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通過朗讀課文抓住三次對話,理解文意。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訓練學生感情朗讀,以致達到表演讀的程度。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朗讀,不光學生潛在的朗讀才能得到開發,還能使學生讀中更透徹的理解文章的.寓意。多種方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關於課堂不足的反思

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地配合和思考,教學目標得以實現,但是課堂的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要注意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在課堂的最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讓學生髮揮豐富的想象,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有讓學生充分的去想象,讓孩子自己回答的時間太少,應該讓更多的孩子參與進來。所以在以後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語文課堂上學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發揮語文的工具性作用,讓語文教學成爲一個欣賞情,傳授情,感悟情的過程。

在課堂實際操作時,對學生的引導方式上有待改進,對於引導學生感悟寓意環節過於繁瑣,應該適當的簡潔些,系統些,對於孩子們會的內容不宜重複過多。教師的引導在課堂上顯得尤爲重要,今後課堂引導要講求技巧,儘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把學到的詞句變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讓語文發揮其工具性。

對於板書應適當的在黑板上點名寓意更有利於突破難點,我定會再接再厲做好語文教學工作。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3

《村居》是高鼎寫的一首詩,這首詩以極簡煉、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創設了優美的.意境,表達了深摯的情感,千百年來膾炙人口。詩中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爲一體,有着特殊的審美功能。我在教學中深深地體會到,引導學生從古詩中受到美的薰陶,培養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是古詩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鉅的任務.

由於這首詩比較淺顯易懂,所以學生記憶背誦很快.學生識字時方法很多樣,這是我沒有想到的.讓學生用字卡做找字遊戲時,學生興趣非常濃.生字記憶很紮實.

但是.整節課下來,還有許多遺憾和不足之處,在這裏我想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在課堂上雖然也有同學談自己的看法、互相評價,但是所佔比例太小。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精神,學生必須積極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並且要有一定的參與面。我想這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落實到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精神、學習意識、學習思維的培養和訓練,並且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

《樹之歌》是一首關於樹木的兒歌,兒歌中介紹了各種樹木及其特點,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韻味。低段主要以識字、寫字爲主,所以教學時爲了使整個識字過程以及讀書環節有趣,本節課採用抓關鍵詞語整體認讀方法,引導學生在讀背兒歌中學句學詞學字,在學句學詞中認字。

在研討的過程中,首要任務是分析兒歌及兒歌在本單元中的地位,因爲本單元都是識字,這是本冊唯一的一個集中識字單元,識字、寫字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低段的學習重點。而本單元出現的生字大部分是形聲字,學生之前也初步接觸過形聲字。商討之後,我們決定怎樣在學生初步瞭解的情況下,逐漸瞭解其特點,學習運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進行識字,會舉一反三,運用歸類識字,比較識字,字源識字等方法,逐步提高獨立識字的能力,感受識字的樂趣。

而目標的制定,則是參考學習盧老師的基於標準的教學設計中,目標制定要含有學習後的知識名詞、學習後的技能動詞、運用知識能做什麼事。於是,經過幾次討論,我們把基礎目標、支撐目標和核心目標制定爲:

1.通過讀文、看圖,劃出11種樹的名稱,說出特點。(基礎目標)

2.多種方法,讀準“梧、桐”等15個新字,會寫“楊、桐、楓、鬆、柏”5個生字。歸納形聲字的構字規律。(支撐目標)

3.藉助填空、圖片等,背誦兒歌。(核心目標)

但是在上完課的時候,經過校長的講解,意識到我們在制定目標時有所偏差,只關注到制定目標中的名詞、能力動詞和技能動詞要匹配。忽略了三個目標的一致性以及相互關聯性。導致三個目標沒有很好的貫連在一起,所以本節課目標也未全部達成。

之前狹隘的認爲語文教學對於低段來說除了常規習慣,就是語文書本上的知識,但是隨着評課、培訓學習及社會對人才的高要求,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不單單是教學生一些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學時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出方法,運用方法。做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關注語文素養,有大局意識。從長遠考慮,低段良好的常規習慣很重要,思維能力和掌握學習方法更重要。

就像我在講授識字時,學生區分不清楚“桂和掛”時,我的應變能力不夠,導致錯過了很好的課堂生成,對課堂的把控性和知識的生成預測性存在很大的不足,我應該及時對比並講解兩個部件一樣,部首不同的字,提手旁和木字旁,而木字旁的`形聲字又是本節課的重點。識字教學不紮實,直接影響孩子的識字。“疆”字設計通過字源演變講解時,又過快,沒有很好的過渡。學生不理解意思,所以在組詞時出現了“江南、江西”這樣的同音字。應通過字典中的釋義,讓學生能夠明白這個字的意思,這樣在組詞時,孩子就能通過字義理解並組詞。“專題識字”是低年級識字課的一個學習內容,因此,設計要充分發揮按“專題”編排教學內容的優勢,多種形式、在自主學習中,自我獲取知識,教師充當引導的角色,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注重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還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知道識字方面重難點,做到講解透徹。

在誦讀兒歌、韻文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語感。能夠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通過多種形式如讀書、評價、討論,及多種形式的背誦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怎樣把識字課上的有趣呢?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通過大家共同探討的一節課,給我們一些啓發,課堂有趣,不僅僅是語言上生動有趣,更要把自己當做孩子一樣,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我願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引導?這樣的課堂形式及環節我能學到知識嗎?因爲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上課風格,或生動活潑、或有趣好玩、或沉穩內斂而又不失活潑。我希望我的課堂能夠嚴肅又不失活潑,現下能力各方面還有很多不足。學無止境,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一步一個腳印踏實的跟着同組優秀的同事學習。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5

第一課《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

第二課《黃山奇石》課後反思

第三課 《植物媽媽有辦法》課後反思

第四課 《贈劉景文》教學反思

古詩 《山行》教學反思

第五課 《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

第六課 《我選我》課後反思

第七課《一分鐘》教學反思

第八課《難忘的'一天》課後反思

第九課 《歡慶》教學反思

第十課 《北京》課後反思

第十一課 《我們成功了》教學反思

第十二課 《看雪》教學反思

第十三課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第十四課《我要的是葫蘆》教後反思

第十五課 《小柳樹和小棗樹》教後反思

第十六課 《風娃娃》教學反思

第十七課《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

第十八課 《稱讚》教學反思

第十九課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

第二十課 《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

第二十一《從現在開始》教學反思

第二十二課 《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第二十三課 《假如》教學反思

第二十四課日記兩則教學反思

第二十五課 《回鄉偶書》教學反思

第二十五課 《贈汪倫》教後反思

第二十六課 《“紅領巾”真好》教學反思

第二十七課《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第二十八課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

第二十九課 《父親和鳥》教學反思

第三十課《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第三十一課 《回聲》教學反思

第三十二課《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學反思

第三十三課《活化石》教學反思

第三十四課 《農業的變化真大》教後反思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6

驀然回首歷經新課改的風雲歲月,我想自己受益最多的大概就是習慣了單元式備課,習慣了把握單元總體目標的基礎上研究設計出每一主題課文的教學分目標,同時這些目標具有相對穩定性,又有適機調節的靈活性。就這樣,每上完一節課,我常沉醉在自己與學生成功教學的喜悅中,也日積月累地記錄着師生間的不足,竭力尋找彌補的途徑,以促進教與學的反思實效。

在教學第三冊《好奇》這一單元時,我與該班學生的得失如下:

一、包括蒐集資料在內的各項課前準備應該是多渠道地進行,又要能反應學生的具體真實的生活。

1、電視節目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精神世界,更啓迪了他們的智慧。現代社會日趨文明、富裕的今天,很多文化的傳承都有賴於電視、計算機等衆多通訊技術。當電視已基本普及時,人們從中獲益不少,電視節目日趨改善,豐富多彩,爲生活增添了幾多色彩,時至今日,人們從廣告、新聞、娛樂等節目裏收穫着許多書本以外更爲直接、形象、遠程、高效、豐富的知識信息,增強了學生學習生活的立體感。條件的限制,我們不能把電視搬進課堂,相反的,我們可以發現引導學生把電視作爲準備性學習的一種手段,既可以避免浪費課堂上短暫有限的時間,又能讓學生真正地運用已內化的知識信息於教材的學習理解中。我們也可以發現,這種手段之所以能如此得心應手,最主要還是這本身就是他們的興趣,又是他們具體可感的最普遍的生活物質。當然,需要強調這只是作爲一種手段,切忌走向極端,家長的監督和配合尤爲重要。

2、鼓勵引導發現生活中的人文資源。學生除了有着令他健康成長的學校環境,他還生活在一處欲使他社會化的生活環境,在這一環境中,有形形色色的社會人,單純的他們無視這些人對其本身的社會化作用,孰不知,他們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被潛移默化,並滿足心中的好奇心。教師的作用就體現在引導他們去發現、有意識地尋找在這些社會人身上對自己的作用,對自己成長的幫助。

3、計算機網絡信息是學生最大的缺失。爲了能豐富拓展他們的視野,彌補在這方面的弱勢,我積極蒐集網絡信息,爲他服務的同時,更多的是讓他們感受到蒐集信息的多向性,提前讓他們對現代化信息技術有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嚮往,而不是爲了玩遊戲,或者把視網絡信息爲唯一。

二、師生攜手一起主動探索發現時碩果累累。

1、學生自主質疑,巧解疑。結合《語文伴你成長》中的訓練項目,我設計上由學生默讀——質疑——解疑,在這樣的過程中,感觸最深的是我,收穫最多是學生。我想,課文的疑難點、難解詞應該是學生說了算吧,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而言,他們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慾望,利用所有學生思維互補性,在交流問題、交流解疑方法的過程中,他們大多可以在重新申視自己的同時,從他人身上獲取更多的解疑方法和知識信息。

2、把有情感的評價語言作爲文人文課堂的潤滑劑,再通過以上環節,我們一起來欣賞幾組精彩的學習片段:

我在教學《蘋果落地》時,生1:地球真的有吸引力嗎?

生2:是的',這種吸引力就好像磁鐵和磁性黑板會緊緊相吸這樣。

師:哇!你們真像牛頓這位科學家,一個懂得發現問題,一個懂得細心觀察。

生3:我還知道,月球的吸引力小得很,所以,宇航員到了月球上會飄來飄去,站不穩。(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3:我是看了電視上的《科技博覽》才知道的。

師:你一定很用心地看這種好節目吧,因爲,他能讓知道一些奇妙的科學知識。

生4:我也知道,因爲地球有吸引力,我們世界上所有的東西纔不會亂飛……

爲了調整過於活躍的課堂,我隨機想起用我國首次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升空的喜訊及楊利偉本人的簡介,並用比較簡練的語言講述一番,並引導同學們留心關注新聞及相關電視,並把知道的寫進“採蜜本”。

再比如,教學《我的影子》這一課時,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我的措手不及,剛好給了學生留有餘地的思考時空。生1:影子是怎麼形成的?生2:爲什麼影子不能像我們的衣服這樣有很多種顏色?……

三、句式、詞彙的積累,豐富了學生的語感,也推進了他們規範化普通話的形成。在《我的影子》這一課中,出現了許多典型的句式,應該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學會發現,並運用於實際生中。

四、對於怎樣讓全體學生喜歡上預習這份作業,我一直在探索。常想學生的提前準備性學習可以培養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訓練創新思維,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還能使課堂上可以留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活化使用教材,但是,當我意識到班上還有大部分學生不喜歡提前準備學習,卻常常只是憂心忡忡,卻無從下手,於是想要避而無視,可是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這點不足尤爲明顯地成爲我理想中教學方法的頑石,所以,我想,在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裏,我該坦然地面對這一難題,多做些嘗試,相信自己是可以得到靈丹妙藥的。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7

《我是什麼》是一篇新編科普短文,本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係。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課文篇幅較長,理解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採取多種形式來指導朗讀。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進行設計。

由於是第二課時,複習詞語導入,上節課已經認識了自然界中的魔術師。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文章的主線是作者的寫作思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細讀課文,不難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個“變”字上,圍繞“變”字進行說明介紹,先寫水的形狀變化,接着寫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裏的狀態變化,最後寫了水的性格變化及給人類帶來的貢獻和災害。

根據水的形態變化,我們從變“雲”,引導學生看課件“雲”在不同時間的變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紅袍”是出現朝霞和晚霞時的景象。這樣,學生很直觀的明白了雲的變化過程。接着問看後的感覺,讀出美感。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這三個不同的現象,進行動作演示,學生能直觀地體會這三個動作的輕重從而理解內容指導朗讀。在過渡到下一段中引起學生好奇,我還會變出什麼?藉助多媒體引起學生注意學下一自然段,這一自然段我採取範讀的形式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雖然短小,但是文字優美,爲了能讓學生讀好,讀懂這一段,我抓住了幾個關鍵詞語進行理解,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通過擬人化的比喻,讓學生通過表演形式理解朗讀,活躍課堂。最後,是水的`性格變化。通過對“溫和”和“暴躁”這兩個詞的理解,知道水溫和時會做很多好事,讀出溫柔,和氣的感受;水暴躁時做過許多壞事,讀出厲害,發脾氣的感受。比較朗讀是最能讓學生讀出不同的表現,我採用女生讀溫和的“我”,男生讀暴躁的“我”,這樣一比較起來很容易讀好這一段,順勢積累反義詞。課文中反覆出現“有時候…有時候…”這樣的句式,順勢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

朗讀課文有一定的收效:在朗讀過程中,學生逐漸理解了課文內容。精心的課文設計,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在整堂課下來沒有完全的調動學生的學習氛圍。這是一堂不夠理想的彙報課,卻讓我從中受益很多: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語言,還要有豐富的表情與學生融合。

通過繪聲繪色的肢體語言讓學生體會語言的豐富,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在課堂結束時也接受了組裏老師的意見,平時多加強學生朗讀的訓練。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吸取經驗,將教學落到實處。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加強駕馭課堂的能力。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8

這是一篇朗朗上口的詩歌,反映了鄉下孩子童年生活的詩歌。鄉下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在農村廣闊天地裏,自由地嘻戲,快樂地勞動,健康地成長。學生在想象農村生活時,有的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說自己的農村生活,與詩歌中的鄉下孩子進行比較。有的學生鄉下生活缺少,我展示課文中的圖畫再增加一些小貓小狗小雞等可愛的小動物,學生看得明白,對農村生活也有了一定的'瞭解。

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描寫鄉下孩子豐富多彩的生活時,我重點讓學生抓住幾個動詞“捉”“含”“挖”“逮”,結合課後的連一連,學生能正確地使用動詞。藉助這幾個動詞,我讓學生展開想象,還可以搭配什麼詞語,需要符合鄉下孩子生活,學生能盡情地發揮,如:捉蟈蟈,捉蜻蜓,含柳葉,挖土豆,挖紅薯……學生對鄉下孩子的那份快樂與無憂無慮,在朗讀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明白了 。對於優秀的學生,我讓他們模仿課文說說城裏孩子,學生從動詞入手,展開說,寫得很精彩,如:滑一次旱冰,驚呆了路邊的老奶奶。彈一曲鋼琴,吸引了玩耍的小弟弟。多麼生動的生活畫面,在孩子的筆下生動地展示了。

生活是最好的教科書,讓孩子做個有心人,相信他們筆下的生活會更精彩。讓每個孩子在說的基礎上多動筆,會正確地運用語言。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9

《蘋果落地》這篇課文是“好奇”這一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年輕的牛頓看到蘋果落地的現象感到很好奇,經過反覆思考,專心研究,終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故事是要向我們說明好奇心的重要性。文正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了牛頓發現地球吸引力的經過。通過讓學生感受牛頓發現地球吸引力的經過,培養學生的好奇心。

課上,我先向學生介紹了我們中國的宇航員在月球上行駛的情況。由於以前就有像學生介紹過月球上失重的這一現象,所以孩子們一下子就能夠明白東西在月球上總是飄在空中,是因爲離開了地球,到了太空中,所以就會失重。通過這樣來導入新課,學生對地球的吸引力這一現象就能較快的理解接受。在課的結尾,我又向學生提問:如果這個蘋果到了太空會怎樣?然而,在地球上它會往哪裏落?這樣整節課前後互相照應。

由於這篇課文的故事性很強。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課文的插圖,引導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體會牛頓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品質。牛頓爲什麼從人們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是因爲他善於觀察,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什麼事都“感到好奇”,再加上刻苦鑽研,終於成爲人類歷史上傑出的科學家。激勵學生向牛頓學習善於觀察,還要有強烈的好奇心,纔能有所作爲。

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對萬有引力有一定的認識。同時明白要學習牛頓善於思考、勤於鑽研的好品質。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

《酸的和甜的》一課中有四個小動物,他們身上都有着各自的優點,有着他們的可愛之處,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理解,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重點朗讀,那麼,教學時,我便以學生的興趣爲基點,以他們喜歡的.小動物爲切入口,變序進行朗讀指導。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自編課本劇的表演,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設計本課時我先在黑板上畫了葡萄架,並準備了小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的圖片。首先讓學生觀察葡萄架上的葡萄,說出自己的體會;然後播放童話故事的朗讀課件,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並找出故事中的小動物;在學生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是誰先發現那大大的、紫紅紫紅的葡萄的?先教學小狐狸部分;以學生的興趣爲主線教學其他部分;最後,在對課文內容熟悉的基礎上,讓學生表演。

興趣是成功的祕訣。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精心準備了教具、課件,並畫了簡筆畫,在課堂上確實激發了學生聽課的興趣。但由於自己對課堂的整體把握不足,課件、教具的運用並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以後在這方面要加以改進。

朗讀是低年級的訓練重點。本節課是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在學生讀得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他們讀出不同角色的特點,讀出不同的情感體驗。我將重點句子做成課件投放到屏幕上,讓學生重點朗讀,但是卻忽視了課本的運用。低年級要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朗讀要以課本爲依託,而我在教學時只注重了學生的視覺感知,忽視了課本的重要性。

備課時,總覺得什麼都考慮到,所以總是很自信地走進教室。但是講完課之後,總會發現許多失誤之處。教學來不得半點馬虎,課前準備的再多也不過分。今後的教學中還有許多需要改進。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1

設計理念:

《秋天的圖畫》是一組以“秋天”爲主題的新選編課文,圖文並茂,語句短小凝練,寥寥數筆就爲讀者呈現出了豐收的景象和人們的喜悅心情。而文章不僅僅是爲了表現秋天豐收之美,更爲主要的是在讚美創造這一美景的勞動人民。在本文的教學中,我以貼畫爲突破口,讓學生通過看圖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讀這樣一種方法,讓學生學會用朗讀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之後,我以“使秋天這麼美麗的神奇畫家是誰嗎?”這麼一個問句,使孩子的感情從欣賞秋天的美景轉爲尋找創造這一美景的人們。並且以“梨樹、蘋果樹、高粱、稻海會對他們說些什麼?”爲句式,加深孩子們對勞動者的敬佩感情。

教學要求:

1、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秋天豐收的景象和人們豐收後的喜悅,體會對勤勞的人們的讚美之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喜歡秋天,願意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秋天。

教學難點:

“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這是重點句,如何巧妙地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比喻句的形式,並從優美的.語言文字中,體會秋天詩歌豐收的季節,是本課的難點: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貼畫 音樂磁帶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 揭示課題

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是嗎!秋天來了,大自然有了哪些變化?

有一位小朋友畫了一幅秋天的圖畫,畫得可美啦!小朋友想不想欣賞?

在音樂聲中貼上圖畫。

畫上有什麼?(用句式)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有個小朋友特別喜歡這幅圖畫,還把這幅美麗的圖畫寫成一段美美的話,打開課本讀給大家聽。

2、生自由讀

要想讀好這段話,首先要把每個字讀對,每個句子讀通順,不會念或難唸的字,圈出來。

3、交流學習情況

(1)讀生字卡

(2)看看這段話共有幾句?你覺得哪一句最難。

(3)誰來說說你喜歡哪一句,自己用朗讀來展示。

三、研讀課文

1、秋天的圖畫怎麼樣?你從哪些地方看出秋天很美?

(看看圖,再讀讀課文,邊讀邊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

2、交流討論,朗讀中感悟小朋友對秋天的喜歡。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

(1)屏幕出示。梨樹——燈籠

A、你看到了什麼?梨樹上長滿了許多金黃色的梨,遠遠看去好像許多小燈籠掛在枝頭。

B、誰把這美麗的景色讀給大家聽?指名讀,爲什麼要把“金黃”一詞讀得特別好?

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是不是也想高興地招呼大家一起來欣賞?在前面加上兩句“秋天來啦”在讀一讀,感覺怎麼樣?

怎樣讀更能表達高興、興奮的心情?

(金黃的梨頭像一盞盞燈籠,多麼美呀!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2)屏幕顯示:蘋果——臉頰

A一個個蘋果像什麼?多像小朋友的臉蛋呀!

摸摸自己的臉頰,圓圓的、紅通通的、笑眯眯的、真是太可愛了!

B讓我們一起帶着微笑,捧起紅紅的臉頰,讀讀這句話。

(同桌的小朋友面對面一起讀。)

(3)屏幕顯示:稻海——波浪

A 展現在你眼前的這片稻田怎麼樣?自由想像。

B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讀告訴大家嗎?

自由讀,齊讀,邊讀邊用雙手做波浪的動作。

(4)屏幕顯示:高粱——火把

A火把是什麼?

B 只有人才會舉火把,爲什麼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

C 你看,秋天到了,高粱挺直了腰桿,展示自己的豐收。

3、用朗讀讚美秋天

秋天是金黃的,秋天是火紅的,秋天的圖畫多美呀!能看着圖,不看着句子讚美嗎?自由練習,可以一邊讚美,一邊配上優美的動作。

指名背,集體背。

四、秋天這麼美麗,難怪小朋友們這麼喜歡,你們知道使秋天這麼美麗的神氣畫家是誰嗎?

讀讀書,找一找。

思考:勤勞的人們指的是哪些人?

想象一下,此時,梨樹、蘋果樹、稻海、高粱會對他們說些什麼呢?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2

本課採用兒歌的形式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秋景圖。全文共有三個小節,分別寫出了秋天的涼爽、豐收、美麗。

教學本課,我運用了示範朗讀、引導點撥、聯繫生活等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感受秋天的特點。

教學第一小節,我讓學生聯繫生活經驗說說春夏秋冬各有什麼氣候特點,然後把秋天和冬天、夏天進行比較,總結出秋天不冷不熱的.特點,學生也跟着很好地理解了“涼爽”該詞的詞義。接着通過男女生賽讀的形式讓生大膽地用朗讀表現出涼爽的感覺。同時,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

師:男生們讀得真涼快啊!爽!你們是秋的使者嗎?(男生們臉上笑意盈盈,得意洋洋)

師:女生們是不是有些過於害羞了,讀起來有點像夏末,還帶着些悶熱呢,再讀一次吧,趕快把秋姑娘叫出來!(女生們會心一笑,抖擻精神再讀一遍)

教學第二小節,通過讓引導聯繫生活經驗說說秋天成熟的水果和莊稼,點撥學生想象自己是農民伯伯正在忙着收穫果實,說說自己心情會如何(激動、高興、喜悅、驕傲……),師生共同小結,接着讓學生帶着這些感情去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小節,充分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學第三小節,我運用想象感受、顏色比較、動作呈現三種形式,抓住“寒霜”、“紅”、“黃”、“翻金浪”四個關鍵字眼理解秋天的美麗。

總的來說,本節課的教學我還是挺滿意的,相信孩子們在收穫知識的同時也收穫了很多快樂吧!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3

本節課是動物過冬的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我對本課的生字詞進行了教學,並帶着孩子初步感受了本課的課文。本節課我首先對前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復習(生詞)並讓學生回憶了一下本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學生回答積極踊躍(這篇課文寫了動物是怎麼過冬的)我馬上追問:“那麼,課文中所寫的'動物到底是怎樣過冬的呢?請讀一讀找一找畫一畫。”學生針對該問題進行了自學,在自學後又將自己找到的內容在小組內容進行交流。學生通過在小組內容的交流,有的同學修正了自己的答案,有的同學得到了肯定更加自信了。於是我讓學生在全班進行彙報,由於以前養成了分析課文的好習慣(按段進行分析)所以學生說得很有條理,補充彙報的同學也強調的很到位。更是讓人驚喜的是,同學們在根據課文匯報到喜鵲和燕子的過冬方式時,有的同學說:“老師,我知道我們國家的燕子是飛到什麼地方去過冬了,它們飛到了澳大利亞去過冬。”緊接着有一個同學站了起來說:“老師,我知道還有烏鴉和麻雀也和喜鵲一樣也是留下來過冬的。”……孩子們語言流暢表述清楚,我知道她們一定是爲了課堂上的精彩發揮下了不少功夫,真是好樣的!這樣一來就給我們班的同學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最後,我讓孩子們根據自己查找的資料,也像課文一樣用動物對話的形式寫一寫。孩子們在課前已經在前置性小研究裏完成了這部分內容,課上只是做一個呈現。隨眼緊緊是個呈現,那足以鍛鍊孩子們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同時還能很好的拓寬孩子們地視野,真是一舉數得啊!下課了,孩子們要說的還很多,聽到了鈴聲,他們很遺憾的唉聲嘆氣~其實我也是意猶未盡!在那一刻,真希望時間過得再慢些。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4

今天聽了莫老師《雲房子》一課。這節課上得比較成功,總體感覺是老師的目標意識強。這節課裏學生應理解什麼,掌握什麼,學會什麼,教師心中有數;對教材的重難點和關鍵處把握得準;教學思路和教學環節昭然入胸,說明莫老師備課是很充分的。這節課有兩點值得我們學習:

1、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突出了重點,抓住了關鍵。支玉恆說過:“那種把教材所有的內含無巨無細都‘鑽’得深而透之的做法,並非聰明之舉。如果進而把這些東西都要納入教學計劃當中,則更是弊多利少。面面俱到其實是面面不到。淺嘗輒止、水過地皮溼式進行教學,是決不可取的。因此,吃透教材,首先是吃透教材的重點內容。”莫老師上這節課緊緊圍繞“雲房子的形狀”(第二自然段)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小鳥的活動、雲房子的變化一讀而過。

2、教法選擇得當,適合低年級學生,符合學科特點。這節課老師沒有生搬硬套地運用某種教法,而是根據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優選活用。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教師依教材特點組織教學:讓學生邊讀邊想,讀出雲房子形狀的美;還設計了很多造句造段的練習,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活用語言,如“小鳥造的雲房子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美呀!”,“你若是一隻小烏,還能造出怎樣的'雲房子?”,“做個小詩人(模仿文中句式說話):‘有的像那樣’”,“這麼多的雲房子,你能用什麼詞語來概括?”。這其中,學生有滋有味地讀,調動生活積累,展開想象,運用文本的詞語和句式說話,切實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若老師能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表現,形成有效地互動,在動態中生成,更好。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

讀了《贈劉景文》,你會沉醉在深秋的美麗景色之中,雖然荷盡菊殘,然而那開敗了的菊花枝還傲寒鬥霜,那“橙黃橘綠”,更有別有一番風味。古人寫秋總是“自古逢秋悲寂寥”,可是蘇軾卻一反悲秋的基調,突出了秋天是個收穫的季節,“傲霜枝”更是讚頌了傲霜凌寒的氣概。傳統的古詩教學要求字字落實,解釋詩句更是成了重點任務,然而這樣一來就會將充滿着深刻意蘊、豐富感情、詩情畫意的古詩支解得零離破碎。更何況面對的是一羣剛剛進入二年級的小學生,對於他們的要求:首先會認,會讀,會背;其次是藉助圖片、音樂、老師的講解和自己由反覆朗讀所感悟到的進入詩歌所描繪的景象之中,瞭解詩意,會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和自己的體會;還有就是要體會古詩的韻味並用自己的朗誦將其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