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梅花魂》教學反思(精選10篇)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梅花魂》教學反思(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7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梅花魂》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梅花魂》教學反思(精選10篇)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梅花魂》教學反思 篇1

《梅花魂》是一篇精讀課文。梅花凌寒傲放,被人們賦予堅強的品格,是歷代詩人和畫家所讚頌的對象,梅花精神也成爲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精神象徵。課文由故鄉的梅花又開放了,引出了對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的回憶。一個個小故事,爲我們勾勒出了一位摯戀祖國的海外遊子形象,梅花與老人交相輝映,融於一體,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一、教學效果

本課是略讀課文,重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因此,教學過程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在下列幾方面有所感悟:一是讓學生弄清了外祖父爲什麼常常教“我”讀唐詩宋詞,而且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之類的句子,就流下眼淚。二是弄清了外祖父愛梅花、送梅花圖和愛祖國之間的關係。

二、成功之處

在執教的過程中,我圍繞課文展開了層層教學,學生們基本上能隨着課程的進展逐步深入課文,理解梅花的“品格”“靈魂”“骨氣”。開課伊始,我讓學生欣賞完梅花的圖片後,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寫梅花的詩詞,在吟詠中加深對梅花特點的認識,以及對梅花品性的瞭解。在感受老人思鄉之情時,我主要抓住了老人三次流淚和斥“我”污梅。在這裏,我設計了兩次想想情景說話,拓展了學生的想象空間。在體會梅花精神時,我主要採用朗讀的形式。在指導朗讀“做有氣節的中國人”之前,我先讓學生談他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圖片更加渲染了激昂的氣氛,爲朗讀做了鋪墊。最後《我的中國心》唱出了所有海外遊子的心聲。縷縷梅花魂,悠悠愛國心,讓我們永遠銘記梅花魂。

三、不足之處

本課語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便更好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在這一環節中,我引導得不是很到位。

四、改進措施

針對以上不足,我要是能通過欣賞梅花圖,引導學生體會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徵的含義,通過外祖父對梅花的讚美,對中華民族的讚美層層引出。並從外祖父一系列的舉動中讓學生感悟出,梅花寄託着外祖父的情感,定能深深地感動學生。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梅花魂》教學反思 篇2

第四課《梅花魂》是一篇飽含深情地愛國之文,文章主要通過具體事件描寫,表現了外祖父雖身在異國他鄉,卻擁有着強烈的愛國情懷。

一、具體事件的描寫。

課文主要通過描寫外祖父的“讀詩落淚”、“愛梅惜梅”“臨別增梅”等畫面的描寫,來刻畫一位身在異國,卻心懷祖國的老華僑的形象。

二、各種描寫手法的運用。

文章運用多種描寫手法來刻畫豐富外祖父的形象。語言描寫,神態刻畫,動作烘托等多種手法的共同運用,是外祖父這位雖然地處他國,卻依舊擁有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形象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三、首位呼應。

小學階段的課文基本都採用這樣一種手法,前面交代的內容,在文章結尾的地方都一一得以體現。這篇課文也不例外,開頭交代看到梅花就想起了已經去世的外祖父,結尾再次交代外祖父送我《墨梅圖》其實就是表達自己的一腔拳拳的愛國之情呀!店面題目,別有深意。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梅花魂》教學反思 篇3

《梅花魂》是人教版新課標第九冊的第六課,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文章講在異國的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表露一位華僑老人的中國心。

怎樣指導學生自學理解體會梅花的品格;在愛梅花、送梅花圖中寄託着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在課堂教學中突出教學重點、突破學習難點,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提高閱讀質量,我設計了三段錄像和一張圖片的課件,在教學中分以下幾步實施。

1。利用“梅花人傲放”的錄像突出教學重點:

瞭解梅花的清高品格。教學中當學生通過自學、討論體會了梅花的清高品格後,教師適時地放第一段錄像:畫面上,一朵朵梅花在嚴寒中競相開放,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學生在學習感悟、想象語言文字的基礎上,看到這樣富有震憾力的畫面,直觀地驗證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優美的音樂使學生進入了一種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接着教師再出示圖文片(圖文中的背景部分是一幅梅花怒放的情景,文字部分是描寫品格的句子),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利用“送梅花圖”的錄像突破難點:

在送梅花中寄託着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當學生深入瞭解梅花的品格特點後,教師再播放第二段錄像,讓學生親眼目睹外祖父鄭重地送給“我”墨梅圖的動人情景,親耳聽到外祖父對小外孫女說的話,並配上適當的音樂,圖、聲、樂並茂,學生心中洋溢着對外祖父由衷的敬佩。接着教師再指導學生反覆有感情地朗讀外祖父說的話,深入體會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利用“我的中國心”錄像鞏固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愛國之情,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生深入瞭解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後,教師再播放第三段錄像:“我的中國心”這首歌。師生一起跟着音樂唱,在歌聲中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產生熱愛祖國的情感,爲身爲中國人而感到無比的自豪。讓學生體會到海外遊子思念祖國、熱愛祖國的情感。

這次教學效果較好,源於巧用現代教育技術,突出教學重點、突破學習難點,讓學生得到情感的薰陶,閱讀能力的提升。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梅花魂》教學反思 篇4

今天課上,講《梅花魂》,因爲依舊是去年的老教材,因此,面對着不同的學生,仍舊講得輕車熟路。

在進行到第二個故事的朗讀理解時,我與同學們突然都發現了一個問題,只見課文中寫道:“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可是,我隨口讀道:“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了的嗎?”孩子們也彷彿承認了我的這種讀法,(因爲這比較符合我們這個地區的口語習慣。)可是,一個怯怯的聲音冒了出來:後面是兩個“的”呢,沒有“了”。是啊,我仔細一看,才發現,真是這樣,孩子說得一點也沒錯。真是“玷污得的”!奇怪,去年教學的時候,怎麼沒發現呢?第一個印象是教科書印錯了,呵呵,發現問題總怪罪他人。這可不是我的習慣。可事實的確如此呢!我又反覆小聲地讀了讀,可還是感覺讀不順暢,索性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與我一起找找書中如此這樣寫的原因。

頓時,教室裏響起了一片練讀聲……大家都在認真地揣摩着這句話的正確讀音。到底該怎麼讀呢?看來,孩子們這次是真的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了。不一會,班裏的趙同學就找到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感覺:即,把第一個“得”讀重,實際的意思就相當於我們北方人的那個“了”表示可以玷污,而後面那個“的”讀輕,則是表示反問。於是,這樣一來,這句話有輕有重,意思表達得就十分明確了。接下來,同學們又聯繫預習內容,知道這篇文章的作者是長期生活在南方的歸國華僑,因而一些語言方式上表達與我們不同,也就可以理解了。

隨後,在趙同學的領讀下,同學們又反覆讀了幾遍句子。我知道,此刻,同學們不僅學會了這個句子的正確讀法,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細心,認真和反覆研究與探索的一種學習精神。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梅花魂》教學反思 篇5

上完《梅花魂》這一課,我的心裏涌動着一種激動,洋溢着一份感動,久久不能平靜,爲自己,也爲學生。也對語文教學要與學生的實際的結合有了更深的瞭解。

《梅花魂》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領會梅花魂的本質含義,體會外祖父的愛國思鄉之情。課文的第13自然段關於外祖父對梅花秉性的闡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根據我班學生好動好表現的特點,在教學伊始,我讓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寫梅花的詩詞,然後教師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陳毅的《紅梅》,陸游的《詠梅》,以及毛澤東的《詠梅》,讓學生吟詠,在吟詠中加深對梅花特點的認識,以及對梅花品性的瞭解。

接着以讀爲本把五件事情找出來,然後分析外祖父的“三次流淚”,體會外祖父濃厚的思鄉之情。第二課時圍繞“珍愛梅圖”和“贈墨梅圖”體會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眷戀祖國的心就像那梅花精神。在課快要結束時,適當地引入“我的中國心”這首歌。師生一起跟着音樂唱,在歌聲中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加深對外祖父思鄉之情的理解,昇華了學生的情感,同時也深化了對梅花魂的理解。讓學生漫步在文化的長廊裏,沉浸在濃厚的文化意蘊裏,課內外融合,使本節課不僅有了廣度,還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見大,融進大語文教學觀,有這樣日積月累的教學,小小少年的心便不會拘於孤陋寡聞,視野也一定會達到星垂平野闊的境界。

課題是《梅花魂》,我首先問學生課題《梅花魂》從字面上理解是什麼意思,學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這時我在課題魂字的底下批註精神二字,我緊接着問:“課文哪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梅花的精神?”學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課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讓學生品讀思考:“從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麼?你是從哪體會到的。”通過思考,學生體會到了梅花是不畏嚴寒,寒冷對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對梅花則意味着生存。面對嚴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體會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不僅如此學生還體會到了,這不僅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華兒女,無數中國人的精神他們頂天立地,從不肯低頭折節,構築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魂。於是我問:“中華兒女千千萬,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數不勝數,你都知道哪些人物?”學生紛紛發言,列舉出了許多的古今我國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讓他們懷着對英雄的崇敬之情來有語氣的朗讀第十三自然段的時候。令我沒有想到的事情發生了,一個同學在讀到“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呢!”這句話的時候,突然舉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我覺得這句話中的“她”字用錯了,應該用這個“它”。

從思維的碰撞,情感的昇華,體會深深的思鄉情。

通過對愛國心的理解,學生的思維碰撞出了火花,一個學生說:“我覺得課文在向我們介紹外祖父愛國的同時,還在向我們說明外祖父也非常思念自己的家鄉。”於是我追問:“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眷戀祖國,思念家鄉?”學生分小組進行了學習,在彙報中,學生將文章中外祖父的三次落淚聯繫在了一起進行了體會,從這三次落淚學生體會到了外祖父非常思念自己的家鄉、眷戀祖國。這是我事先沒有想到的,我的設計是學生一個一個的進行體會,但聯繫起來更能體會到外祖父的思鄉情。由此理解了文中“我每次看到外祖父送給我的這幅墨梅圖和繡着血色梅花的手絹,就想到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梅花魂》教學反思 篇6

《梅花》是北宋王安石詠梅的一首名作,寫了梅花潔白幽香的特點,讚揚梅花不畏寒冷的堅強品質。全詩僅20個字,但讀後令人眼前宛然有一枝傲雪白梅,幽香沁人心脾。如何引領殘障孩子誦讀好這首古詩,並感受梅花與衆不同的美呢?我把握了這樣三個要點:

第一,教師的範讀至關重要。古詩的朗讀是講究節奏和韻味的。老師在上課前須不斷練習誦讀,把握好朗讀的方法和技巧。在老師初次範讀古詩時,一定要給學生一個模仿的範例,原來朗誦古詩應該這樣去讀。在引導學生品位和感悟四句詩後,老師再一次誦讀示範,通過範讀給學生詮釋整首詩的情感和韻味。

第二,引領學生在情境中感悟。情境是富有形象感,充滿感情色彩的場景或氛圍,在情境的催化下,想象被激活,枯燥的文字轉化成豐富的形象,豐富的形象又生髮出更爲多彩的畫面,使靜態的閱讀注入了動態的生成,使隱含的詩歌意境逐漸顯現,逐漸展示出它的美麗與動人。在古詩教學中,巧妙地創設一些學習情境,利用創設的學習情境與古詩內容相機呈現,給學生提供一些學習古詩的刺激物,一段音樂、一個畫面、幾張圖片……都是催生學生情感的因素,可以把學生帶到一種真切、生動的學習情境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之在學習中受到薰陶、感染,這些媒體的介入,使得學生對古詩學習興味更濃,理解更深,提高學習古詩的效率。

第三,抓關鍵詞體悟。《梅花》是一首詠物的詩,它抓住事物的種種特點而描寫,其中蘊含着詩人對所詠對象的一種感情,教學中學生可能不易體會到,這就要求教師要抓住重點詞句作文章。其中寫到梅花的三種特點:“凌寒獨自開”--開花的季節(不怕嚴寒),“遙知不是雪”--顏色,“爲有暗香來”--香味。再讓學生比較詩人最喜愛梅花的什麼特點,稍作啓發,便可使學生知道是“凌寒獨自開”,由此理解全詩的主題。加上反覆誦讀,學生的情感便可調動起來。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梅花魂》教學反思 篇7

《梅花》是實用語文第十二冊的一首古詩,是北宋王安石所作,詩句朗朗上口。在這堂課中我將學生帶入一個雪花飛舞的情景, 一起感受梅花的獨處牆角、凌寒怒放,學習它不畏嚴寒的品格。

一、在精心創設情境中,引入詩境。

古詩注重情感的抒發,情感是古詩的生命,它表達了詩人對生活中人物、景物、事物的愛憎和感嘆。爲了激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上課前,我就創設一種狂風呼嘯、大雪紛飛、百花凋零的情景,接着又出現了美麗的梅花,與前面創設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學生初步體會《梅花》的詩境。

二、在一遍又一遍的吟誦中,體會詩情。

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發揮了讀的功能,剛開始就讓學生多讀,反覆地讀詩,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接着讓學生在與文本、老師、學生的對話中讀一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爲零距離走進詩境打下基礎。課堂上自主讀和互動聽讀相結合,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閱讀課文,使學生逐步達到讀得準確,讀得流利,讀得有感情。在讀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突出語文的實踐性。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動口、動腦、動手,讀、畫、議、寫,在語文實踐中培養 學生良好的語感和多種能力,如:朗讀能力、識字能力、思維能力等。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完成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說話能力、朗讀能力等得到了訓練和提高。

希望以後在教學上能多研究,多琢磨,讓古詩教學更具有魅力,使學生愛上古詩,感受中國詩歌文化的燦爛。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梅花魂》教學反思 篇8

《梅花魂》由故鄉的梅花又開放了,引出了對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的回憶,從而表達了外祖父對祖國的熱愛、眷戀之情。學習這篇課文,目的是使學生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愛國情,思鄉意,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並進行語言積累。雖然以前我上過這篇課文,但以前是略讀課文,簡單瞭解課文大意和中心就可以了。作爲精讀課文,我覺得很難上。因爲文本的中心和我們的孩子之間的生活、心理距離比較遠,我們孩子的閱讀還不能達到那種深度。

上之前的反覆琢磨、推敲,如何設計教學過程,如何將語言訓練與人文性有機結合,如何讓孩子們感悟外祖父一顆眷戀祖國的心等。最後,在心中終於定下教學板塊:回憶外祖父的事——體驗外祖父是如何愛梅花——感悟外祖父爲什麼那麼愛梅花——領會外祖父的愛國之心。大致按這個思路上下來,教學思路還比較清楚。教學伊始,我讓學生在欣賞完梅花的圖片後,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寫梅花的詩詞,然後教師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讓學生吟詠,在吟詠中加深對梅花特點的認識,以及對梅花品性的瞭解。在第三個環節中主要落實了以下幾個要點: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說說外祖父爲什麼喜歡梅花?找找描寫梅花精神的句子。

如何領會外祖父的愛國之心這個教學內容,是在學生的提問中落實的。快結束時,請大家找找,童年時代的我對外祖父的哪些表現不懂。

生:我不懂外祖父爲什麼唸詩會哭?

生:想念家鄉。

生:想念祖國。

生:我不懂外祖父爲什麼會那麼生氣

生:梅花就是他心中的祖國,是不能玷污的。

生:我不懂外祖父會嗚嗚大哭?

生:因爲他也想回到祖國的懷抱,可是沒有。

生:我不懂外祖父爲什麼要把自己最珍愛的墨梅圖送給我?

生:墨梅圖回到了祖國,也等於是外祖父眷戀祖國的心回到了祖國。

生:外祖父希望作者能像梅花一樣,做一個頂天立地、有氣節的人。

課文的第13自然段關於外祖父對梅花秉性的闡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說說你自己讀懂了什麼,自己的感受是什麼。然後抓住“有氣節的人物”進行拓展,說說自己知道的中國歷史上有氣節的人物。課上,學生充分調動了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

談了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我再根據學生的交流,適時補充我課前蒐集的資料,如宋代的文天祥、抗日英雄趙一曼、現代散文大師朱自清等等。這一環節洞開了學生的心扉,使學生透過文章的字字句句感受到了作者那起伏的情思,領會了“魂”是祖國的象徵,是民族精神的象徵。

在課快要結束時,引導學生讀讀“閱讀鏈接”中的《故鄉》,讓學生加深對外祖父思鄉之情的理解,昇華了學生的情感,同時也深化了對梅花魂的理解。

最後,齊讀《我的中國心》這首歌的歌詞,師生一起跟着音樂唱,在歌聲中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梅花魂》教學反思 篇9

《梅花魂》這篇課文以梅花爲線索,重點段一大段是外祖父對"我"說的話,是對梅花和中華民族有氣節人物的讚譽,既有老人對孩子的希望和教誨,其實也是老人自己心靈的.表白。

當我們談到梅花的精神時,學生能說出"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進而從"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中,體會到梅花的堅韌不拔,遇到困難不屈服。

我順勢提出:"外祖父僅僅是在讚美梅花嗎?他的一番話還讚美了什麼"他們立刻認識到:外祖父不僅僅是在讚美梅花,也在讚美我們中華民族有氣節的人物。

然後讓學生回憶中華民族有氣節的人物時,將梅花和民族精神聯繫起來認真體會,對於理解老人的愛國心是水到渠成。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梅花魂》教學反思 篇10

《梅花魂》一課它有着十分用心的教育好處,這篇課文,寫的是一位老華僑十分珍愛墨梅圖,在回國之際把墨梅圖和繡着血色的梅花手絹鄭重地交給外孫女讓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透過讚美梅花來頌揚像梅花一樣有氣節的中國人,寄託了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根據對新《課標》的學習,我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思考和嘗試。以下就是我對在教學《梅花魂》一課時的收穫。

一、從課題入手,激發興趣

《梅花魂》一課學生剛看到課題就會自然而然的產生疑問,教師就順勢以質疑入手,從課題“梅花魂”着眼,以理解“梅花魂”的內涵爲突破口,尋找貫串全文的“梅花魂”所在。首先,老師提出“同學們見過梅花嗎?你們對梅花有哪些瞭解?”在學生簡單回答後,老師利用多媒體圖片向學生們出示了傲然風雪中的梅花,引出《梅花魂》一課並要求學生自我讀課題質疑。學生普遍產生了這樣的疑問:究竟“梅花魂”是什麼?爲什麼用“梅花魂”做課題?這就很自然的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了作者的回憶當中。

學習是學生的自主行爲。我們的教學更重要的是喚醒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產生學習需求。因爲興趣是兒童認知活動的動力,最好的學習是學生對所學資料有內在興趣。對這課我採用了從課題入手,激發興趣導入新課,教師利用精心設計的導語配合圖片的展示讓學生了解事件發生的大背景,從而對學生們陌生的時代裏產生的英雄產生好奇,激發了對這篇文章的學習興趣。

二、體味文意抓主旨深入學習

課文中的精彩片斷,作者藉助於語段中委婉含蓄的意思來表達一種情感。教學時教師注意抓啓發學生用心思維,細細體味語段中含着的弦外之音,一旦學生理解這個意思,就能激發情感;例如《梅花魂》中,重點是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寫愛梅花,是因爲梅花是那民族精神的象徵,在外祖父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愛梅花和愛祖國是統一的。因此,課文中寫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寫外祖父對祖國的懷念之情,如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出眼淚來,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大哭起來;有的是透過愛梅花而間接反映外祖父的愛國心的,對一幅墨梅圖的珍愛,在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在快在開船時把繡着梅花的乎娟給了外孫女。

在導入新課後,我要求學生“默讀課文,你認爲文中的哪些資料,能解答剛纔的疑問,請把它劃下來。劃完的同學出聲讀讀你劃的語句,你從中感受出什麼了,和你周圍的同學交流一下。”學生很快找到了第13自然段,在學生簡單的說出他們的體會理解後,教師結合課件中聲情並茂的傲然風雪中的梅花圖片引導他們感知梅花的特點。在充分體會了梅花“旁的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的特點後,再讀這幾句話,想一想這品格,這靈魂,僅僅是梅花的特點嗎?由此問題就上升到了文章的主旨:梅花的的特點也就是中華民族的特點,是中國人的特點,是有氣節人物的特點。透過理解“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更進一步的體會了文章的主旨,感受到了外祖父的深深的愛梅情結。在這個環節上,學生又結合古代有氣節的人物的事例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同時補充了課外的資料。爲了更好的感受外祖父的愛國之情,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請你想象一下外祖父當時說這段話的情緒,你再讀讀這段話。”這不僅僅體會了外公的感情,也進行了一次有效的詞語積累練習。把第13自然段的資料理解體會後,對於其他四件事的理解就相對容易一些了。

在學習第2自然段時,進行了略處理,主要體會着老人的情緒讀一讀這樣思鄉的詩句,然後想象一下,外祖父除了給我講這些詩句,還會給“我”講些什麼,由此又鉤連上第7自然段的資料,讓學生感受到外祖父是那樣的眷戀祖國,“我”提到祖國是那樣的自豪。

第3自然段的事件中能夠看出外祖父分外愛惜書房裏的那幅墨梅圖,“我”偶爾擺弄家中的古玩,他也不甚留意,而不留意在墨梅圖上方留了個髒手印,慈祥的外祖父竟大發了一通脾氣,然後“用保險刀片輕輕颳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淨”。透過閱讀體會“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用保險刀片輕輕颳去污跡,用細綢子慢慢抹淨”感受對墨梅圖的珍愛。“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抓住這句話,問道:到底什麼是不能玷污的,再回過頭去讀一讀第13自然段,你對這句話又什麼新的理解?實際上這不能玷污的是民族魂,是愛國心,正是這華僑老人對墨梅圖這種特有的感情證明了他對祖國深深的愛。因爲在華僑老人心中,梅花是最純潔最有品格最有骨氣的,它是祖國的象徵,不能受到一點玷污。之後老師設計了這樣一段過渡語“是啊,再外祖父心中,這梅花就是民族氣節的象徵,就是祖國的象徵,是聖潔的不能玷污的。他是那麼的寶貴這幅圖,又爲什麼將她送給我了呢?”引導學生聯想外祖父的對我的用心良苦以及深深的眷戀祖國的感情。

“在涼颼颼的臘月天,老人親自來到碼頭,淚眼蒙朧地把一個繡着血色梅花的手絹遞給了我”,這一情結是透過學生深情地朗讀來再現的。

三、創設情境昇華情感

當學生感受到外祖父那思念祖國的深情,那熱愛祖國的赤誠之心時,教師藉助多媒體課件,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設計了這樣一個結尾:“故鄉的梅花又開了,那朵朵冷豔,縷縷幽芳,總使我想起……。”這給了學生充分思考想象的空間。設計這以環節使學生積累了語言,同時發散了思維,拓寬了思路。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在這個問題的設計上,充分體現了學生理解的多元性,尊重了他們獨特的見解,同時也在這個問題表達的基礎上進一步積累了語言。

當然在此次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嘗試了對《課標》的運用,但幾個環節還有問題。如:在整體把握上,文章可略講的部分用的篇幅太大了,顯得“詳略”不是很恰當。在一些細節處理上還應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讀的更充分。

總之,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教師注重對於學習新《課標》的嘗試運用,努力營造科學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的多元性,重點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議”的方法學習課文。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個性化學習,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潛力。對於閱讀教學研究和嘗試,我還是個初學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努力學習繼續摸索,使自我的教學水平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