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集錦15篇)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集錦15篇)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

設計思想:

先練後講、先學後教,先試後導這是嘗試教學法的核心。我在講授《春》一課時,以這一思想爲指導,從學生的口頭訓練入手,分層設置思考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抒發的感情,學習寫景狀物的一般方法,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各個學習環節中,我本着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讓學生主動的想、主動的說、主動的學,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教師的精講點撥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在不斷嘗試中享受到成功的樂趣。同時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把重點放在了整體感知課文、語感的培養和讀寫結合上,加強對學生的綜合訓練,突出重點,鍛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使學生牢固的掌握所學知識,並把它們靈活的運用到自己的實際寫作中去,做到學爲所用。

教材分析:

它是傳統名篇,這是朱自清在解放前寫的,各套課本都會選的;它在情調、佈局謀篇、修辭方法、遣詞造句方面都堪稱典範,學生儘可模仿學習。

提示幾個主要問題:

(1)寫出了春天哪些景象?

(2)寫出了春的什麼特點?

(3)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

(4)熟讀、背誦。

本課遇到比喻和擬人兩種修辭方法的學習任務,這裏作兩點提示:

1、學習這課,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是一重點,課本里的知識嫌少,僅在練習裏附了一點,教師應該找參考書,作一點補充;

2、應該多結合課文語句消化知識,將修辭學習與揣摩語言結合起來,而不要單純地講知識。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掌握字詞,瞭解作者。

⑵瞭解散文的特點,體會抒情散文如何以一定的事物爲寫作對象抒發情感。

⑶理解把握文章細緻觀察景物,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繪的寫法。

2、能力目標:

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學習本文清晰的脈絡結構。

⑵學習通過運用感官細緻描寫景物的寫法。

⑶體會用詞準確的語言特點,學習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來描繪景物的寫法。

3、情感目標:領會作者用詩的筆調描繪了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來抒發作者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學習作者熱愛自由、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細緻觀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點,用優美語言和寫景物技巧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有感情的讀出春天的特點,表達美好的感受,體會用詞準確生動的語言美。

三、教法與學法

1、教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讀順口,讀流暢,讀出感情。爲了使學生朗讀的有興趣、有效果,教師可採用多媒體教學,先展示“春天”的畫面,再伴隨音樂進行範讀,爲學生創造設教學情境,引起學生閱讀興趣。在“自主”朗讀的'基礎上,師生“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內容,掌握本文的寫景方法和優美的語言,既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鑑賞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爲鞏固並理解課堂內容又設置了練筆這一環節,還留下了積累美句和推薦美文的課後作業。

2、學法:本文着眼於感受、欣賞、品味朱自清優美的語言和出色的寫作技巧,用聽讀、美讀、賽讀,畫面再現文字、圈點勾畫、旁批等多種形式,體味本文的語言美,學習本文描寫技巧,運用“朗讀——質疑——探究——解疑——練筆”這五個環節,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以讀爲主,通過讀來理解內容結構,感受文章的語言美。

一導語設計

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古人對春天的吟詠和稱讚的詩句很多,如“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是剪刀”。你還能說出描寫春天的古詩句嗎?(多媒體展示詩句)

古人對春天的描繪可謂是細緻入微、形象生動,那麼我們來欣賞“春天”的幾幅畫面,在暢遊春景之後,我們來欣賞一下著名的文學家朱自清寫的散文《春》。

二檢查字詞、作者簡介的預習情況。(多媒體展示字詞、作者簡介)

三朗讀訓練

1、聽讀:跟隨多媒體播放的音樂《春江花月夜》,聽老師範讀來感受春天之美。

2、美讀:伴隨音樂的響起,學生用情品讀,感受文章的內容美和語言美。

3、賽讀:分四組,每組選出一人進行朗讀比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四聽着大家優美的朗讀,老師眼前出現了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畫面,那麼本文分爲那三部分?每一部分用兩個字概括出來。再概括出文中的五幅畫面。(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多媒體展示板書)

說明:以讀促析,感受文章之美,對理解文章內容掌握結構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是學習本文的寫景技法和語言特點。

五學生自讀逐圖分析,用圈點勾畫、旁批註釋形式理解本分用詞準確生動的語言特點,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和感官技巧寫景的方法。(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1、春草圖

⑴本文寫小草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徵?

⑵“鑽”字用的好,好在哪裏?

⑶此圖運用了哪種感官技巧寫景?

2、春花圖

⑴作者從幾個方面描繪出一幅五彩繽紛的春花圖?

⑵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生動地寫出了花爭春的特點?

3、春風圖

⑴“‘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此句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⑵找出運用感官描寫春風的句子,並說明寫出了春風的哪些特點?

4、春雨圖

⑴作者從靜景寫到動景,從物寫到人,由近及遠,用比喻的修辭寫出了春雨哪些特點?

⑵“斜織”“薄霧”這兩個詞好在哪裏?

5、迎春圖

⑴由什麼景物引出人迎春?

⑵頌揚了一種什麼精神?

教師歸納總結:詞語的準確生動和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爲本文增添了語言色彩。如:

“偷偷”、“鑽”把小草人格化了的同時,又寫出了小草頑強生命力。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文章的語言富有詩意和美感,使學生感受到文章的“形象美”“繪畫美”“音樂美”“含蓄美”。用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五種感官技巧,寫出了春風的溫柔、沉醉、和諧、動聽,把春風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所以本文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寫作方法上看,都是一篇美文佳作。

教師歸納總結:學習了寫景散文《春》,同學們學到了很多知識,首先了解到寫景要善於觀察,然後將零散的景物集中於一個特定的範圍內,以一定事物爲描寫對象,抓住景物的特徵,運用優美的語言、準確的詞語和恰當的描寫技巧來抒發感情,達到託物言志目的。七用多媒體展示朱自清的散文《綠》和《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找兩個朗讀比較好的學生伴隨着音樂朗讀,在優美的意境中結束本課節的教學任務。

說明:此項設計爲了陶冶情操,激發學生寫作慾望,爲下節課練筆創設情境。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抓住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學習春的寫景技巧和語言特點進行仿寫練筆。

八課內練筆

從下列問題中任選一項,仿寫《春》寫作手法寫一篇寫景散文。(多媒體展示“春、秋、冬”風景畫)

1、模仿《春》寫“夏”。

2、模仿《春》寫“秋”。

3、模仿《春》寫“冬”。

九佈置作業

1、積累摘抄優美句子。

2、推薦美文,在下一課節前朗讀,感受美的意蘊。

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教學朱自清先生的春,這篇詩意盎然、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滔滔不絕地講授,機械地、繁瑣地逐一分析五幅圖畫,學生在下面認真地作筆記,儘管學生把筆記寫得密密麻麻,我想,這也無疑是對新教材的一種背叛,是與新課標的要求背道而馳的,結果肯定收效甚微。這堂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整個一篇課文的教學時間共90分鐘,真正老師講授的只有20分鐘,學生“動”起來佔70分鐘(45分鐘朗讀,5分鐘討論,20分鐘發言。)這纔是真正把主動權還給學生。(1)班通過自主實踐,合作討論,探究疑難,可以說人人都在這節課中“動”了起來。這樣,既體現了新教材的理念,又鍛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他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當然,也有不足之處,比如有個別同學趁討論之機說閒話等,今後,我要更大膽地嘗試教學改革新路,逐漸完善美中不足之處。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習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事件,體會不同類別的事件在文中的作用,並可將此種處理事件的方法用於寫作實踐。

2、通過集體討論的方式,明確事件的內在聯繫,從而明確主題進而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3、學習根據表達的需要來選擇和組織材料的寫法,學習抓住人物特徵,通過具體事例來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學設想:

重點:學習本文運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的方法。

難點:明暗兩條線索的結合使用。

設計理念: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總目標“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設計。在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同時,展開橫向思維,讀懂事件與主題的關係;在引導學生欣賞名家作品的同時,使學生受到前人高尚情操的薰陶,達到既學讀書又學做人的`目的。

課前準備:

1、課外查字典,自學生難字詞

2、細讀全文列出文中所寫事件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

春有春花,夏有夏花,人的心裏也會開花。一些不能忘記的事不能忘記的人,就是心中常開不敗的花朵。當有一天,細細檢點細細品味,就是魯迅先生所謂朝花夕拾,今天,我們就跟隨魯迅先生的腳步,細細評點那多開在心頭的藤野之花。

二、明確目標

齊讀目標。

三、學習新課

(一)朝花夕拾之一,經典回放:

過渡:在魯迅先生的文章中,直接寫人的並不多,有《阿長與山海經》中的阿長,《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壽鏡吾老先生,再一個就是日本的藤野先生。一個日本人,爲何讓魯迅先生對他如此難忘?

1、速讀感知:

出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瀏覽:

(1)用原文回答,魯迅先生爲何時時記起藤野先生?

(2)文中着重寫了魯迅與藤野先生的哪幾件事?

出示:教你一招:

第一步,尋找相關段落。

第二步,提取關鍵詞語。

齊讀37自然段。

2、品讀鏡頭:6----23段,任選其中的一個段落,深情朗讀,並用“魯迅致藤野先生”對話的方式,品出藤野先生的品質。

再教一招:如何品鏡頭:先生,您的行爲,讓我看到您的品質。

3、悟讀探究:

出示:1—5段是寫見藤野先生之前的所見所聞所感,24——31自然段是寫看電影、匿名信事件,這些是不是多餘之筆?談談你的理解。

引導:讓我們分組深入討論,這些和寫藤野先生有關嗎?

學生分組討論,一半討論1——5段,一半討論24——31段。

(二)朝花夕拾之二:經典續讀——師生重逢

假使20年後,魯迅先生與藤野先生再度重逢,一定會有許多話要對藤野先生說。把握課文主旨,展開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給藤野先生寫一段話,表露作者當時的心跡。

學生寫話練習。

配樂朗讀。

先生,您——

四、帶着問題走出課堂

我們和魯迅先生一起拾起的,是藤野之花,還有一朵魯迅之花,一直開在我們的心頭。

出示:運用抓細節品人物的方法,結合課文,查找資料,探討魯迅問什麼棄醫從文,從而瞭解魯迅是一個怎樣的人。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3

摘要:《魯濱孫漂流記》是歷險小說,魯濱孫是英國作家笛福寫的《魯濱孫漂流記》中的主人公。本課是《魯濱孫漂流記》的縮寫,重點寫魯濱孫在島上艱難、驚險的經歷。魯濱孫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難,是關係到生死存亡的困難,是驚心動魄的,“難”中處處透着“險”。

學習本課是要讓學生感悟魯濱孫面對厄運的積極的人生態度,並從魯濱孫在荒島上獨立生存的非凡經歷中悟出學會生存的道理。

關鍵詞:頑強生存,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幹,樂觀向上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

2.瞭解《魯濱孫漂流記》這部長篇小說的梗概,瀏覽作品的精彩片段,激發起課外閱讀整部作品的興趣。

3.初步瞭解魯濱孫在荒島戰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魯濱孫戰勝困難頑強生存的積極生活態度。

4.通過討論、摘抄或寫心得體會的形式,開展交流活動,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在快速閱讀中培養把握主要內容的能力,並初步感知人物形象與精神,激發起課外閱讀興趣。

教材簡析:

《魯濱孫漂流記》是歷險小說,魯濱孫是英國作家笛福寫的《魯濱孫漂流記》中的主人公。魯濱孫喜歡航海和冒險,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風暴失事,只有他一個人被大浪衝到一個荒無人煙的海島邊。魯濱孫在嚴酷的生活面前,歷盡艱難困苦,戰勝種種困難,不但供給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經營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島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國。小說情節生動,細節逼真,描寫細緻,語言流暢,富於深刻的哲學和社會意義。

本課是《魯濱孫漂流記》的縮寫,重點寫魯濱孫在島上艱難、驚險的經歷。魯濱孫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難,是關係到生死存亡的困難,是驚心動魄的,“難”中處處透着“險”。

學習本課是要讓學生感悟魯濱孫面對厄運的積極的人生態度,並從魯濱孫在荒島上獨立生存的非凡經歷中悟出學會生存的道理。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學過程主要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魯濱孫精神的鼓舞。爲了讓學生真正體會魯濱孫在荒島敢於戰勝困難的積極的生活態度,讓學生在自主閱讀重點部分第二至第八自然段,找出魯濱孫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樣戰勝的,進行反覆閱讀,在朗讀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魯濱孫敢於戰勝困難的精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學習本課後有什麼感受,更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課件:課文插圖,文字片段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生存,是人生第一需要。同學們將面臨人類生存競爭激烈的時代,怎樣學會生存呢?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魯濱孫漂流記》(板書課題),這是著名的長篇小說《魯濱孫漂流記》的縮寫。

課件出示人物插圖:他就是《魯濱孫漂流記》中的主人公,仔細觀察這個人物,說說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自由說,如,衣衫襤褸,身體強健,置身荒島,表情堅毅樂觀等。)。

2.簡介作品,激發起閱讀梗概的興趣。

課件出示文字資料:

18世紀,歐洲最傑出的思想家盧梭曾建議每個成長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應該讀讀這部小說。它出自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之筆,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啓發而創作的。1704年蘇格蘭水手賽爾科克在海上與船長髮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荒島上,四年後被救回英國。賽爾科克在荒島上並沒有作出什麼值得頌揚的英雄事蹟。但笛福塑造的魯濱孫卻完全是個新人,成了當時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說一經發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轟動,有人把它拍成了電影,有人把它編成連環畫,成爲人們最喜愛的小說之一。

二、閱讀梗概,瞭解主要內容

1.下面,我們就來快速默讀梗概部分,瞭解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內容。

2.交流這部小說的大意。(主要寫了遇難荒島的魯濱孫與自然鬥爭,以頑強的意志生存了下來,還收留了一個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訓成了忠實的奴僕。28年後,他救了一艘叛變船隻的船長,回到英國。)

三、淺顯探討小說

1.再次默讀梗概,概括一下魯濱孫在荒島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電子白板上板書:

(1)住──用木頭和船帆搭了一個簡易的帳蓬。

(2)吃──打獵、捕魚,畜養山羊,種糧食。

(3)安全-插樹樁 分養羊羣。

(4)孤獨--救助“星期五”。

2.魯濱孫在荒島上創造了生存的奇蹟,說說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勇敢堅毅,樂觀積極,靠智慧解決困難等。)

四、閱讀精彩片段

1.瀏覽精彩片段,在表達上與梗概相比有什麼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稱描寫“我”遇難荒島後的所見所聞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細膩逼真的心理活動描寫,增強了小說的真實性。

2.感悟精神光輝

(1)找出你認爲最能體現“魯濱孫精神”的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這種精神。(課件出示“我”的幸與不幸對照表。)

同桌間逐條對照互讀。男生讀“壞處”,女生讀“好處”;老師讀“壞處”,全體同學齊讀“好處”,並將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對話朗讀。

小結:魯濱孫的這種做法對我們每個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當我們遇上不利環境的時候,就要像他一樣,直面現實,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增強跟困難作鬥爭的信心。

(3)結合整個片段內容,試着用“從……中,我感受到魯濱孫是……的人”來說一句話。

如:一個不屈服命運的人,面對命運棄他於孤島,能及時調整心態,努力改變不幸的命運;

一個善於調整心態的人,他經歷了三次心態調整,逐步解決了生存問題、生活問題及如何獲得有意義的問題;

一個不怕孤獨的人,他一貓狗爲伴,以記日記來排遣寂寞,活得充實;一個以苦爲樂的人,島上物質貧乏,生活條件艱苦,他仍不斷自我安慰,儘量改善生活;

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面對不幸,他沒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熱情地投入到實在的生活中去。

(4)課件出示並齊讀:“在最不幸的處境之中,我們也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從而找到聊以自我安慰的事情。”

“即使是在這樣的處境中,也有一些消極的東西或積極的東西值得感謝。”

小結:是啊,不少名著,人們之所以喜歡它,是其中的一些語言常常給人們很好的啓示,給人們帶來精神力量,就像你剛纔讀的這兩句,可以說它是給處於逆境中的絕望者的一劑良藥!本組的日積月累中,我們還能欣賞到很多這樣富於靈魂和力量的語言。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讓你選課文中的一句話作爲座右銘,你會選哪一句,爲什麼?

2.面對人生困境,魯濱遜的所作所爲,顯示了一個硬漢子的堅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魯濱孫”已經成爲冒險家的代名詞和千千萬萬讀者心目中的英雄。讀了這部小說,老師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請談談你閱讀本文的啓示,寫一句話送給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魯濱孫在荒島上還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回到英國後,又是怎樣成了一個百萬富翁的,請同學們課下找到原著讀一讀。可以準備向別人提出問題,或摘錄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畫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或者寫一寫讀書體會,爲班級讀書會作好準備。(課件出示《魯濱孫漂流記》一書的封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板書設計:

魯濱孫漂流記

不畏艱險

機智堅強

聰明能幹

《魯濱遜漂流記》教學反思

一、運用課件瞭解作者寫作情況,喚起閱讀興趣。

開課之時,師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英國作家笛福根據這個故事寫成了一篇長篇小說《魯賓遜漂流記》,深深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的思想,積極進取。這部小說真有這麼神奇嗎?我們先來看看故事梗概。梗概就是小說的主要內容。

二、運用電子白板書寫主要內容,激發閱讀興趣。

學生閱讀小說梗概,說說了解了什麼?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交流完善着,師相機板書小標題,接着依照小標題按順序說一說,這樣就輕易自然概括出了小說的主要內容。魯濱遜在孤島上是怎樣活下來的?他是怎樣和野人進行鬥爭,救下星期五的?這些疑問我們可以閱讀原著找到答案。在概括主要內容中時不時拋出一些懸念,一些疑問更激發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

三、 再次運用課件品讀小說精彩片段,點亮閱讀興趣。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小說的精彩片段,邊讀邊思考,在打動你的地方做上批註。我們靜靜地默讀着,筆端時而沙沙寫着。交流探討時,我們激烈碰撞着。談到魯濱遜記日記時,把事情從壞處和好處來看,我們更是熱烈交流。之後我們男女生對讀,師生對讀,在讀中交流,我們更明白樂觀對待事情。“小說用第一人稱寫太真實了,語言自然樸實。”“我太欣賞魯濱遜的毅力。”“他的生存能力值得我學習。”“我認爲他很勤勞。”“他很樂觀自信。”“他很聰明,會計算日子。”--------學生在閱讀中進行啓迪着,感受的話語脫口而出。 (教師隨機課件出示關鍵句子。)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夠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碧綠、鄭重、允許、彷彿、廚房、刺蝟、畜生、胯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4、學習課文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用一段話描寫一個人的外貌。

【學情分析】

因爲課文寫的是少年時代的`事情,學生容易產生共鳴。但由於時代的原因,對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很難理解,教師要注意指導。

【教學重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前置性作業:

1、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2、讀懂課文主要內容。

3.自讀課文想想這篇文章講了什麼內容?

4.自讀課文,想想課文閏土和“我“在一起,給“我”講了哪些事?

【課前準備】

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包括幻燈片以及月夜刺猹、雪地捕鳥、分別時的動畫)。

生:瞭解魯迅的生平及文學成就。

【課時安排】

4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課前兩分鐘:講有關魯迅的故事。

2.有這樣一位少年,他和我們的年紀相仿,不僅健康、天真、活潑,而且勇敢、聰明、有本領、見識廣。大家想不想認識他,瞭解他呢?

三、讀文展示:

1、提出讀書要求,小組合作讀文並交流討論:閏土和我在一起給我講了哪些事?

2、全班交流彙報展示。

四、班級展示:

1、合作學習、小組內交流課文的生字、生詞(每個小組說說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難記的生字、如字謎、小遊戲等)。

2、全班交流彙報展示學習重難點生字、生詞及學習的方法。

3、小結。

第二課時

一、小組交流展示

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一個環節:整體感知(課文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課文哪幾個方面介紹了閏土):

第二個環節:小組交流

第三課時

一、小組交流展示

回顧課文,找出你認爲在本文中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

第三個環節:小組展示(談談你所找到含義比較深刻句子的理解):

第四個環節:自由交流(個人交流、班級交流)

第四課時

一、小組交流展示

1、第四個環節:整體回顧(學習了這篇課文,談談自己的感悟?)

2、課堂小結。

3、進行課後綜合性學習。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5

一、 寫作目標:

1、 初步掌握寫信的格式。

2、 語言要真摯感人,簡練,事例要突出,說出自己的心裏話。

二、 寫作重點、難點:

目標2

三、 寫作過程:

(一) 準備階段

咱同學長這麼大,一定有許多的心裏話想對自己的父母說,可能是道出苦水,也可能是感激之言,還可能是……今天呢,老師就給咱同學一次機會,向父母傾訴自己心中所想。主要是感激父母的,與上次作文要求不同。要求:

1、以感受親情爲題寫一篇作文,可以以書信的形式,也可以是散文的形式,語言要真摯感人,格式要正確,字數600字以上。

2、寫法點撥。

(1) 教師指導寫信的格式。

(2) 如何展 示情感的真實信度?

作文要打動人,就必須負載思想的.淚和笑,承託作者的內心世界與感情。作 者有了真情實感。文章便獲得了鮮活的生命。聽例段

(二)寫作階段

1、 學生讀作文選中的有關文章。

2、 學生討論、思考

3、 45分鐘快速成文。

作文講評

一、講評目標:

1、 認識自己文章存在的不足及如何解決

2、 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講評過程:

1、 文章的優點:

(1)、題目新穎 ,體裁是散文。

(2)、內容真實,感人至深。莫先乎情,只有自己的 真情之作,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且不論文章寫得是否成功,而是需要一個過程,但是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敘真事,抒真情。

2.缺點:(1)、格式不正確。大部分同學署名沒有寫在一行上,此致、敬禮的格式不對。

(2)事例的選擇過於陳舊、古老。例:送雨傘,棉衣、送上醫院、洗衣、做飯等,雖說是要求學平 常生活中的 小事,但是要把古老的話題寫出新穎獨特,不是一般的文學功底,因此選材是關鍵。

(3)語言不真摯感人。大部分同學的作 文讀了不能催人淚下,要讓父 母看了確實感動,或認爲做的不好。

3、 措施(1)、聽讀優秀作文。

(2)、學生修改自己文章,找出文章 存在 的問題。

(3)交流,批改。

以“感受親情”爲話 題作文

四、 寫作目標:

1、 初步掌握話題作文的寫作技巧。

2、 學習細緻觀察生活,感受親情回 報愛。

3、中心明確,突出親情,語言真摯感人。

五、 寫作重點、難點:

目標2

六、 寫作過程:

(一) 準備階段

1、茫茫人海中,我們每一個人顯得多麼渺小而孤獨,是親情給了我們溫暖,給了我們勇氣, 讓我們心中充滿光明和力量,作爲中學生,在我們 成長的里程中,處處有父母精心的呵護,處處有父母正確的引導,處處有父母無私的牽掛,處處有父母關注的目光,處處有父母的無言的支持……這濃濃的親情時時刻刻包圍着我們,激勵着我們。親愛的同學,你感受到了麼?

以“感受親情”爲話題寫記敘文,600字。

2、寫法點撥。

如何展示情感的真實信度?

作文要打動人,就必須負載思想的淚和笑,承託作者的內心世界與感情。作者有了真情實感。文章便獲得了鮮活的生命。聽例段

(二)寫作階段

4、 學生讀《中學生優秀作文選》中的有關文章。

5、 學生討論、思考

6、 45分鐘快速成文。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6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審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的育人目標”。實施創新教育,就是創設自由、和諧、開放、民主的學習課堂,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下接受知識。本文將對初中語文創新教學進行研究,以期達到實施語文課創新教學的目的。

一、語文創新教學研究的途徑

1、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智慾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爲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爲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爲此,我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

2、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啓,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並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爲重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7

一、教材依據: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2課(世說新語二則第一則)《期行》

二、教學目標:1、順暢翻譯全文,並能用現代漢語複述故事。2、領悟故事情節所包含的積極意義:誠信是爲人處世的重要原則。3、引導學生學習評價人物。

三、教學重點:1、個別重點詞句的翻譯。2、誠信在社會生活中的現實意義。

四、教學難點:激勵學生創造性地閱讀和感悟文本。

五、教學方法:活動型閱讀教學法。

、課時安排: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1、講故事:《狼來了》。

2、討論: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

3、引入:我們探討一篇關於“誠信”話題的文章——《期行》。

(二)、學法引導:

1、清除障礙,順暢朗讀。

2、理解字句,整體感知。

3、複述故事,推究內涵。

4、審美評價,勇於創新。

(三)、組織探究:

活動1、清除障礙,順暢朗讀。

(1)互動求助,讀準字音。

(2)合理停頓,讀準節奏。

A、教師範讀:(學生劃停頓符號“/”)

B、分組朗讀:(糾正其讀音與停頓的不當之處)

C、全班齊讀,教師點評。

活動2、理解字句,整體感知。

(1)生生互動,理解詞句。

(2)整體理解:逐句理解,積累文言詞語。

(3)梳理情節:

這是一篇文言小說,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各寫了什麼?

開端:期行不至,太丘捨去。

發展:客問元方,怒罵太丘。

高潮:元方反駁,無信無禮。

結局:客慚下車,元方不顧。

活動3、複述故事,推究內涵。

(1)小組複述:組長複述,其餘同學補充。

(2)探究: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3)小結:誠信是立世之本,我們都應當講究誠信。

活動4、審美評價,勇於創新。

(1)人物評價:你喜歡或者不喜歡哪一位?爲什麼?談談你的想法。

(2)情境體驗:假如你是太丘,回來知道故事裏的'情況,你會怎樣做?假如你是元方,父親回來後,你將怎麼做呢?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友人,太丘回來後你又將怎麼做呢?

(3)感悟討論:學習本文,你懂得了什麼或你明白了什麼?

(四)、結束:

同學們,今天我們的合作很成功,但願我們明天的合作更精彩。請以“誠信”爲話題寫一首詩歌或短文。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8

語文特級教師錢夢龍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三爲主”的教學原則,即“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這一觀點的提出,確立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不但課堂教學如此,就是在寫作及其批改活動中,也同樣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我們應打破作文評改是教師專利的傳統,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多向促進關係,使作文評改日益向學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發展,讓學生主動參與,提倡自批、互批等形式,創造良好的作文氛圍,使學生的作文水平能夠真正得到提高。

經過不斷的學習、摸索、實踐,我認爲互動式作文評改方式能夠較爲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具體方法如下:

一、教師主導,營造互動批改的氛圍

教是爲了達到不需要教。在作文批改中要重視這個“教”的作用:教師要給予必要的引導、示範、鼓勵、點撥,使學生先有所依靠,最終達到“不需要教”的目的。這種主導作用表現在如下五個方面:

(一)總體把握:在學生完成習作之後,教師首先要對他們的寫作情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教師在評判這些文章時,要走出成人角色的評判誤區,儘可能地站在孩子的視平線上去品評、去發現,去讓學生通過寫作表現率真、張揚個性。鼓勵學生寫生活、寫真情實感,讓自己的作品保持個性,讓學生學會自我發現、自我欣賞、自我提高。

(二)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指導學生互改時,教師應注意激發興趣,調動學生修改作文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用古今中外文學大家修改文章的典型事例來進行引導,使他們認識到“好文章三分靠寫,七分靠改”的道理,真正意識到修改作文的確能提高寫作水平。這樣學生纔會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批改活動之中。

(三)明確要求:在寫作前提出作文的十項要求,以指導學生寫作以及評改作文:一、格式是否正確;二、卷面是否整潔;三、錯別字幾個;四、病句有幾處;五、標點有幾處明顯錯誤,強調句號、引號、歎號、問號的使用;六、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鮮明、集中;七、看文章的選材:這條批語提三點要求:①是否圍繞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實際。③是否具有典型性;八、看文章的結構:就結構而言,也要寫清三點批語:①層次段落是否清晰。②過渡是否自然。③開頭和結尾是否照應;九、看錶達方式: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體裁的要求;十、看語言:是否簡練、通順、準確,是否形象生動。這十項標準是常規性要求。

(四)教師示範:學生開始修改作文時,往往不得要領,不知如何改。此時教師要進行示範批改:將具有典範性的作文,用多媒體投出來,結合寫作要求對學生予以點撥,使其明白如何評價一篇作文?怎樣發現作品優點?熟悉各種修改要領:改什麼、怎麼改、爲什麼這樣改。

(五)操作指導:包括批改步驟的確定;各種批改符號的介紹運用;批改過程對學生的巡視指導、排疑解難;如何寫批語;共性問題的歸納與分析;過程的組織控制;課後對學生批改過的作文的再度瀏覽批閱等。

二、學生主體,實施互動式批改

在教師充分發揮了主導作用,做好了一系列的鋪墊後,就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作文評改以及寫作能力了。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一)自批自改:讓學生自主評改作文可以使學生通過自我實踐、自我反饋,發現並解決其中的問題,這樣既利於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同時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二)小組互動式評改:《課標》在“教學建議”及“評價建議”中指出:要引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瞭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因此,在學生學會了自改的基礎上,還要培養學生的互評互改。具體操作如下:

1.教師指導。教師先從學生習作中選出極富代表性的文章一到兩篇,投影或事先抄在黑板上,或提前印刷發給學生,指導學生對這篇文章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從文章的立意、結構、語言、情感、文面等各個方面進行評改,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要求學生掌握刪、增、調、換等修改符號的使用和學會做旁批。

2.分組批改。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人數與作文評改的幾方面相對應,組內有幾位同學,便批改幾篇作文,每位同學批改一方面。這樣,每篇作文被批改達六七遍,優點與不足也就完全顯露出來了。同時,批改者通過批改,提高了對文章的鑑賞能力,再與自己的作文相比較,也明白了自己寫作的優劣得失。各類學生皆得其所,寫作水平也得到相應的提高。

3.互推佳作。這也是“互動”時必不可少的環節。其意義在於:互改成果,推出範文。那些寫作水平一直比較高的同學,當然應鼓勵其“冒尖”;那些小組內一直無緣入“圍”的同學,更應予以“關愛”,鼓勵其“出牆”。

4.教師點評。教師應在學生批改的基礎上,參考學生的批語,再次批改。教師的批語應尊重學生的觀點,多用鼓勵性的語言,不宜對學生的作文內容和批語做較大的改動,以防挫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在互評互改中,學生地位平等,心理不受威脅,無拘無束,學生此時既是“教師”又是讀者,角色不斷變換,在評改中相互溝通,相互啓發,學會合作,思維活躍,集思廣益,促進“集體創造力”的發展。因爲他們能創造性的審視、評價他人的習作,有助於培養創造性思維,並使這種思維活動達到激發狀態,增強信心,體驗成功。

總之,以上方法都真正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不但爲老師減了負,還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有效地提高了作文教學效果。誇美紐斯說得好:“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快樂及堅實的腳步。”讓我們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求實探索,爲有效提升學生作文水平而努力!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誦讀、美讀,領會湖山空靈之意,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與反思。

2、遊湖、看雪,揣摩文章寫景之筆。

3、說人、話情,見識人物閒雅之趣。

[教學重點]:誦讀、美讀,疏通文意,體驗西湖夜雪的空靈境界。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

一、創設情境:

由西湖湖心島的乾隆題字碑——風月無邊設疑導入,請學生欣賞杭州西湖風光四季代表景觀圖片---春:蘇堤春曉 夏:麴院風荷 秋:平湖秋月 冬:斷橋殘雪

學生吟誦關於西湖的詩句,

師配樂朗誦:是啊,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可是——如果詩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走近作者、瞭解湖心亭

多媒體摘要顯示: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學家。出身仕宦世家,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清兵南下滅亡了明朝,他入山隱居、著書,作品中時時流露出明亡之後懷舊的傷感情緒。教師補充介紹其著作。

多媒體摘要顯示湖心亭介紹:位於杭州西湖之中,據說是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山,成爲一島,是西湖三島之一,後於山上建成亭閣,叫湖心亭。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

三、反覆誦讀 整體感知

1、聽:教師播放朗讀錄音學生小聲跟讀,把握字音及停頓,師提醒學生注意錄音中的錯誤讀音。

2、讀:學生給生難字注音並自由朗讀課文。

3、譯:學生齊讀課文,小組合作疏通文句,並就疑難文句向他組質疑。

4、比:結合給定譯文比較自己的差距,學習文言文翻譯之法。

四、細讀品悟 探究課文

1.一讀課文 自主學習1.教師示範提問,引導學生從文中獲取有效信息,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並用原文作答。

教師示範: “看雪”的時間是 。地點是 。

2.二讀課文 質疑問難(說景) 搜尋文中寫描寫雪景的文字加以品析。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體會全景和特寫景物各自的特點,並引導學生關注在本文在寫法上的特點。

教師點撥並舉例講解: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爲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徵,以質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

3.三讀課文 合作探究(說情)湖心亭巧遇是敘事但重在抒情。你能體會到張岱怎樣的感情變化?

1.讀“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驚喜到傷感,喜極而悲。

師點撥:作者之所以選擇更定後獨往觀雪,是因爲不願見人,也不願被人看見,也因爲此時雪景更妙。湖心亭巧遇雖是敘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兩個賞雪人而驚喜,短暫的相遇都很暢快,隨之而來的分別不免傷感,但天涯遇知音的愉悅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緒。

2.品味舟子的話,解讀“癡”的內涵: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師點撥:所謂“癡”正是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懷。

張岱癡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於世俗之外的雅情雅緻。

五、教師寄語:小結並引導學生關注古人寄情山水託物言志的情趣之所爲,教案《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與反思》。

六、延伸練習

請學生欣賞幾組圖片談談圖中景物的特點並賦予自己獨特的情感。

教師點評。

六、佈置作業

背誦文中書寫西湖夜雪的文字。

附:板書設計

湖 心 亭 看 雪

張岱

寫景 西湖夜雪

湖心亭看雪 雅情雅緻

敘事 亭中偶遇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

設計者:武原中學 姚曉萍

[教學目標]:1、誦讀、美讀,領會湖山空靈之意。

2、遊湖、看雪,揣摩文章寫景之筆。a

3、說人、話情,見識人物閒雅之趣。

[教學重點]:誦讀、美讀,疏通文意,體驗西湖夜雪的空靈境界。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西湖詩詞。

創設情境:投影“西湖泛舟”圖片引出西湖印象。……今天學習張岱的一篇小品文,跟隨他去西湖的湖心亭走一遭,去看雪!

二、誦讀:疏通文字。

(一)讀:第一步,讀順:請一兩位同學嘗試讀文,同學點評。

第二步,讀齊:集體嘗試齊讀,讀準確,讀出節奏。

第三步,閱讀:自由朗讀,逐字逐句地仔細閱讀。

(二)理:第一步,理出要點:把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等要素設置成問題投影出來。要求學生在自由讀的過程中找答案,然後探討,完成填充。

第二步,理會要點:要求同桌配合,一學生美讀,一學生翻譯。隨意抽取同桌組合,彙報讀與譯的情況,重點字詞作特別提示。

第三步,理通全文:請兩位同學分別串譯課文一二兩節,以求全面疏通文字。

(三)再讀:再次齊讀全文,讀出抑揚頓挫之勢,讀出聲情並茂之感。

三、賞景:寫景技法。

多媒體特寫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1、說說此寫景之語妙在何處?學生自由發表自己意見。

參考:A、妙在扣景之特徵。 B、妙在用樸素之語。(可酌情穿插白描特色:自然質樸,不事雕琢。) C、妙在構悠遠意境。

2、拓展:顯示異曲同工的詩:清朝王士禎的《題秋江獨釣圖》,體味、感悟。詩如下: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3、學生背誦西湖雪景的文字。

四、說人:閒雅之趣。

1、找關鍵字“獨”、“癡”,把握人物的品性。

2、補充:張岱《自題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

五、結篇:復讀鞏固。

六、作業:蒐集其他寫雪的名句或名篇。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0

內容預覽:

初中作文教學專題系列訓練教案

初中語文作文專題訓練教案之一—切題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掌握切題的具體要求和方法。

2、能針對寫作實際分析在切題方面失分的原因。

3、能運用切題提升要訣提升自己的作文。

教學重點:

1、掌握切題得分點的策略和提升要訣。

2、能運用所學知識寫作。

教學難點:

分析自己作文在切題方面失分的原因及在寫作中能運用切題的方法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經過一系列的分類訓練後,我們掌握了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文體的寫法,以及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等類型作文的寫法。從今天開始,我們對中考作文進行專題訓練,擬從切題、中心、內容、選材、感情(這五個點屬於基礎等級三大項之一“內容”的範圍 ),結構、條理、語言、表達方式、文體(這五個點屬於基礎等級三大項之二“表達”的範圍 ),文面(基礎等級的又一個評分項),特徵、創新(屬發展等級一層)。希望通過一系列的專題訓練,給你一個成功的支點,你的立意更新,構思更美,作文更上一層樓。

今天我們進行第一個專題訓練——切題。它的具體要求是:審準題目,切合題意。

二、學生自主學習“得分點概述”和“得分點策略”,掌握中考作文的評分標準和得分的方法。然後重點引導學生掌握“切題”點的得分方法。

中考作文的評分標準中,絕大多數把“切題”、“扣題”擺在了首位。在作文評分的表述中,有許多省市,如北京、四川等地分別將“切合題意”、“符合題意”列爲一類文、二類文的首要標準;也有許多省市,如天津、上海、安徽等地,,將“切題”作爲一、二類文的首要標準。中考作文評卷,依照扣題的程度將文章分爲四等:切合題意,符合題意,基本符合題意,偏離題意。

得分點策略:

一是扣準話題擬新題。話題作文需要我們自己擬題,如果將獨詞句式的話題擴展成短語以此來作爲題目,就能將題目限定在命題者設定的範圍內。如以“感恩”爲話題,可擬題爲“提醒感恩”、“感恩的心”、“相互感恩,始得和諧”等,突出了話題的重要地位,讓後面的構思選材等工作自然圍繞題目開展。

二是下筆扣題開一槍。起筆開門見山,直擊題目,引得下文圍繞這個方向展開。比如,有一滿分作文《清晰的面孔》就是這樣開頭的:“人海茫茫,許多人在你的生命中成爲匆匆過客,如天空中劃過的流星——只留下美麗的一瞬。然而在我的腦海中卻保留着一張張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飄散”。開頭強調“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飄散”,很自然地就此展開了話題,引出了下文合乎題意的表述。

三是穿插文中巧切題。可圍繞題目擬一組小標題,穿插在文章之中;可根據題目擬中心句子,穿插在文章之中。如滿分作文《和諧畫展》,分別以“嬰兒哺乳圖”、“淚眼朦朧圖”、“夕陽攙扶圖”爲小標題,圍繞“和諧”的主題,着力描寫了各圖的內容。這樣,保證文章運行在題目的軌道里。

四是鎖定題目作結尾。文章的題目一定要回扣題目,這一點至關重要的。如滿分作文《充滿活力的歲月》,在展示了自己沉醉在樂曲境界中與音樂爲伴的生活之後,結尾寫道:“我就和音樂一起同喜同悲着,她讓我的心不曾單調,把我年少的心填滿了繽紛的旋律。有音樂在,我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會是充滿活力的歲月。”這樣一來,很自然地點明瞭題意,也留給讀者很大的品味空間。”

三 、針對學生的習作,分析在切題方面失分的原因。

1、學生根據“失分會診”,對照自己過去的作文,分析失分的原因。

2、小組合作學習,總結本小組在切題方面存在的問題。

3、小組選代表發言。

4、教師選病例文分析。

5、 教師總結:同學們在切題方面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因誤解而離題。或者對題目的含義理解不準;或者對題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準;或者將題目中的局部當作整體,只扣住其中的一部分。這些做法都是偏題離題的。二是因隨意而脫軌。作者沒有緊扣題目和中心的寫作意識,寫到哪裏就順勢說下去。三是因忽視而偏向。只重視狹義的“題目”或“話題”,而沒有認真地讀導語或寫作提示的限制。希望同學們今後在這幾個方面要注意。

四、結合例文分析、掌握“提升要訣”。

1、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分析例文,掌握提升要訣。

2、教師重點引導分析滿分作文的祕訣。

考題回放(20xx年浙江衢州市中考試題):

面對紛繁的生活,我們常常有許多感悟:當我們看見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時,我們也許會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氣蓬勃與旺盛的生命力,當我們看見葉子從樹上落下時,我們也許會感悟到生命的短暫,而應該珍惜時光發奮進取……

朋友,你對生活有什麼感悟呢?請以“感悟———————”爲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感悟”後面的空白處填一個詞或短語。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書寫工整,600字左右。

滿分作文:

感悟感恩

不知不覺之中,西方的節日文化已跨越了地域與民族的界線,逐漸融於我們的生活。面對着這些因新奇而充滿誘惑力的節日,我惟獨鍾愛感恩節。它不如情人節浪漫,也不似聖誕節熱情,卻以一種平和的溫暖的方式提醒着我們永遠不要失去那顆感恩的心。的確,感恩需要提醒,在現代社會尤其如此。因爲生活中的感恩似乎已在慢慢趨於隱匿,取而代之的是無休無止的抱怨。

過上了平淡安穩的日子,我們卻抱怨它不夠富裕;擁有了關愛我們的'親人,我們卻抱怨他們太過嘮叨;交到了真心以待的朋友,我們卻抱怨他們還不夠體貼……我們似乎忘卻了,忘卻了曾經貧窮時,能過上平淡的日子,哪怕只有一天,我們會感恩;忘卻了曾經失意時,能有人鼓勵,哪怕只有一句,我們也會感恩;忘卻了曾經無助,能有人關心,哪怕只有一點,我們同樣也會感恩……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讓我們忘卻了感恩,無暇去感恩,於是日子便一下子浮躁起來,變得喧囂不安。我們需要提醒,感恩需要提醒。

提醒感恩是提醒一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也許生活真的有很多不如意之處,但換個角度去審視它,以一顆感恩的心去迎接它,我們會發現心情明朗了許多。

提醒感恩是爲了讓我們學會感恩,重拾感恩。感恩於生命,感謝它給了我們體驗生活的入場券;感恩於愛,感謝它給了我們感受溫暖的熱源;感恩於機遇,感謝它給了我們昇華自我的階梯;感恩於苦難,感謝它給了我們繼續拼搏的籌碼……

常言道:感恩圖報。提醒感恩,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要讓我們能以一種更積極的態度去回報我們感恩的對象。對生命最好的回報莫過於珍惜,對愛的回報莫過於傳遞,對機遇的回報莫過於把握,對苦難的回報莫過於昇華……

提醒感恩,要把握好感恩的界限與內涵。那不是一味地肯定或依賴於外界的給予,而忽視了自身努力的價值,磨滅了繼續進取的鬥志。畢竟自己纔是生活的主角,進取才是生活的法則。感恩可以是一種慰藉,卻不可以成爲一種麻醉。

感恩如一場及時的春雨,沖刷掉浮躁的塵埃與腐朽的氣息,讓一切在塵埃落定的平靜之中孕育更加精彩的新生。

所以,讓我們一起來提醒感恩,在每一個感恩節,也在每一天。

滿分解祕:文章行文大膽,收放自如,筆法嫺熟,是一篇頗具思想深度的大氣文章。

滿分點:“感悟感恩”,一個語意明確、簡潔扣題的作文題目。文章開頭由獨愛感恩節引出“要提醒感恩”的話題,結尾強調要“提醒感恩”時,仍不忘提及感恩節。可謂前後呼應,首尾圓合,結構緊湊。這是文章的一大優點。在文章的主體部分,圍繞“爲什麼要提醒感恩”,“提醒感恩的原則是什麼”等問題,作者提出了“提醒感恩是提醒一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提醒感恩,要把握好感恩的界限與內涵”等全新的觀點,顯示了考生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力與一定的思考深度。

3、小結:切題的提升要訣是:

第一,認真審題。一是要特別注意認真解讀題目“導語”和“要求”兩部分,決不輕易放過其中的若干限制。二是要讀懂題目或者話題的真正含義。三是要讀懂題目包含的感情色彩。

第二,提前規劃。在動筆之前,要考慮好文章的立意、結構、材料、順序等,寫好提綱。

第三,及時補救。每寫一段話後,要審視其是否與主題和提綱相符。如果發現離題,要迅速截住上面的話,並轉移到中心話題上來。

五、指導學生寫作。

文題:有人說歲月宛如一首歌,有人說生活宛如一首歌,有人說親情宛如一首歌,有人說快樂宛如一首歌,還有人說苦難宛如一首歌……、

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有許多動人的樂章,請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節,寫出你的感受和認識。請你以“宛如一首歌”爲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說明: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要有真情實感。

六、學生自改。

七、教師抽學生作文評講。

八、教師總結:

主要總結這次作文訓練的得與失。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1

認真回顧《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這門課,列舉自己某一節語文課的教學板書,談一談設計意圖。

板書是一個藝術整體,是教師根據需要把教學的主要內容濃縮爲具有邏輯聯繫的、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文結構或圖表形式,是教師在備課中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理解、儲存、應用信息的視覺渠道,是提高智力、發展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橋樑。

人們接受知識,有85%以上來自眼睛。可見視覺信息獲得中的作用可想而知,而板書是課堂教學中視覺住處獲得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途徑。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板書這個視覺渠道的作用,把它和口頭講述、課堂演示和動用操作結合起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作爲語文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板書的設計,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去規劃板書的設計:

1、板書體現示範性的直觀性原則。要重點突出,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2、板書設計應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富有藝術性,有利於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智力水平。

3、板書設計應有利於理清課文思路,理解課文內容,富於科學性。

朱自清

一、盼春盼、來、近(總領全文,開啓下文)

二、描春

㈠春的總的輪廓: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山(朗潤)水(漲)太陽(紅)

㈡細緻描寫:(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春草圖(草報春):偷、鑽、嫩、綠、滿——草

坐、躺、打、踢、賽、捉——人

春花圖(花爭春):態——桃、杏、梨,趕趟兒。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風圖(風唱春):觸:撫摸

味:泥土的氣息、草味、花香

聲:鳥聲清脆宛轉,笛聲嘹亮

春雨圖(雨潤春):形: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狀:密密地斜織、屋頂上籠着層薄煙

景:樹葉綠得發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燈、人、房屋

迎春圖(人迎春):城鄉、老小、舒活、拌擻、一年之計在於春

三、頌春:三個比喻句(春天像……)

一、板書要做到目的.明確,可以在板書設計之前就要考慮好突出什麼內容,達到什麼目的,做到胸有丘壑。

二、板書講究形式多樣。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欣賞、理解的實際情況,發揮自已的創造才能,設計出反映自己特色而又千姿百態的板書。

三、板書設計要悅目、醒目。板書是教師一種創造,是一種既能傳遞知識,又能給學生美感體驗的載體,所以在設計板書時只有做到醒目和悅目,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教師可用不同符號、色彩或勾劃、或圈點、或調整字體等。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2

教材簡析:

課文借一個寧可相信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的人,譏諷墨守成規、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人。故事生動有趣,言簡意賅,用可笑的事從反面給人啓迪,耐人尋味。

課文分兩層,先陳述這個人從量尺碼準備買鞋到後來“遂不得履”的全過程;然後用簡單的對話點明他沒買到鞋的原因。前後兩部分的內在聯繫都很緊密。用對話來作爲點睛之筆,用人物自己的話來點明寓意,引發思考。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藉助工具書和課後註釋,理解故事內容,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1、對課文的內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問,並能結合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能將全文譯爲白話文。

2、結合圖畫,能講鄭人買履的故事。

感態度與價值觀:

1、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

2、剖析生活中類似的事例,淨化學生思想。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字義,將文言文譯成通順、完整的白話寓言故事;

2、理解兩則寓言故事內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學策略與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交流文中字、詞、義,理解句子意思,把全文譯成白話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準備:

課文朗讀錄音;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 導入:

同學們都喜歡猜謎語,下面請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稀奇古怪兩隻船,沒有漿來沒有帆,白天載人四處走,夜晚橫臥在牀前。”(出示課件1)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一下,好嗎?

生:鞋

師:你們真聰明!那誰知道鞋在古代叫什麼?

生:履

師:今天,我們就學習一則與履有關的寓言故事——《鄭人買履》(板書課題)。

二、板書課題,指導書寫。

“履”指導書寫:“第三筆要長一點,這雙鞋才能蓋住腳”“最後一筆是捺,和第三筆的撇相呼應,這樣平衡,這雙鞋穿起來才走得穩”學生寫寫練練,師巡視。板書“鄭人買履”,“這個寓言故事是兩千多年前法學家的代表人物韓非子寫的',韓非子大家瞭解多少?都可以說說。(出示課件2)鄭人就是古時候鄭國的一個人,那麼從題目上你知道這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什麼事嗎?(一個鄭國人買鞋的故事)

三、質疑課題,讀通課文。

1.故事如此普通,竟然會千古流傳。看到這個課題你最想探究什麼樣的問題呢?(學生質疑)看來,我們得好好讀讀寓言,把這些問題弄個水落石出。我們先一讀寓言,大家認爲初讀寓言應該讀幾遍?應該達到什麼樣的要求?(學生回答)師肯定要求:不管幾遍,只要把寓言讀正確,流利,也就是讀準字音,記住字形,讀通寓言就可以了。聽明白了嗎?現在我們先一讀寓言,開始。

2.學生讀課文,師巡視。

3.師檢查一讀情況:讀的過程當中有沒有問題?如果沒有,師提出“度”的讀音問題。大家看文中有幾個“度”,分別讀什麼能辨別出來嗎?(學生先交流讀音)師告知讀音規律:這是個多音字,在表示“動作”的時候,它讀“duó”,在表示尺度的時候讀“dù”,誰願意讀課文幫大家把這個字音區別開來?指名讀書,檢查讀音和節奏,指導學生把書讀正確。

四、理解寓意,讀懂課文。

1. 看來大家一讀寓言做得很好,但是光把寓言讀通是不夠的,我們還得二讀寓言,把書讀懂,這是一篇文言文,不太好理解,大家現在做個選擇題:你們讓老師當服務員還是講解員?講解員就是一句一句講解,幫助大家理解課文:服務員就是你們自己結合註釋理解,遇到不懂的問題舉手示意,我這個服務員隨叫隨到。(學生回答)看來你們的自主意識很強呀,老師喜歡你們這樣的學生。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註釋理解寓言:

2.學生二讀寓言,師巡視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

3.交流彙報。你理解了哪一句,哪一個詞,或發現了什麼問題都可以和大家交流彙報,“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相信連老師在內我們這麼多臭皮匠一定會賽過幾個韓非子的。(出示課件3)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在交流彙報的同時指導朗讀)

交流回報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之”的含義,(點擊課件4)並指導學生說說寓言的大致含義。交流完畢再讀寓言,師引導學生抓住寓言中的對話指導朗讀,讓學生讀出自己的不同理解。師:同學們,這則寓言故事雖然很短,但描寫準確,生動,尤其是文中的人物語言描寫得生動傳神,並且給我們了極大的想象空間,大家找一找文中有幾句人物語言的描寫?對了,總共3句,我們先來看第一句怎麼讀?大家讀的時候要結合全文去讀。

(1)第一處:“吾忘持度!”可用遺憾後悔的語氣,也可用突然想起的語氣,還可以用心急如焚的語氣,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

(2)第二處:“何不試之以足?”可用好心提示的語氣,也可用旁觀嘲笑的語氣,還可以用氣憤責備的語氣,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

(3)第三處:“寧信度,無自信也。”可用執拗可笑的語氣,可用傲慢無禮的語氣,可用懊惱生氣的語氣。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

五、三讀寓言,表演再現。

1.大家都讀懂了寓言,接下來老師希望同學們把這個寓言故事變成自己的故事,你們可以選擇講故事給別人聽,還可以幾個同學組合,把這個故事用課本劇的形式表演出來,表演的時候,可以用自己的話說,也可以用文言文說。下面就請同學們開始準備,待會兒我們來彙報,看看哪個同學故事講得生動,哪組同學創作的課本劇最有創意,合作得最愉快!現在開始。

1.學生活動,師巡迴指導。

2.指名學生上臺表演,師生共同評價。

六、談思說解,昇華感悟。

師採訪表演鄭人的同學:這位鄭人,請你從兩千多年前回到21世紀,此時你最想對所有的人說些什麼?(學生髮言)那麼在座的各位同學你們最想對這位鄭人說些什麼呢?(學生交流感受)同學們,鄭人買履的故事許多人看了這篇寓言,大概都覺得這個買鞋的鄭國人傻得實在有點可笑。但笑過以後仔細一想,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並不少見。比如在生活中,有的同學明明自己能做的事情,卻讓父母幫助做。在學習上,應該自己做的數學題,卻不動腦而去抄襲同學的作業。相信習慣、理論、成規而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根據實際得出的體會與結論,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個別現象,而是程度不同地存在於許多場合、許多人身上。

最後,老師想用歌德的一句話送給大家,和大家共勉:(出示課件5)

歌德說得好:“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長青。”

這句話是說,具體的現實永遠高於理論的教條。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裏,下課!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3

一、設計思想

這是一首充滿革命激情的散文詩,教學中要抓好朗誦這一環,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理解作品的詩情、詩理和詩味,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領會作品的深刻的象徵內涵,理解象徵手法在文中的運用及其作用,引導學生學習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英勇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對革命鬥爭的艱鉅性和複雜性有一定的認識。

二、教材分析

《海燕》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輝煌。《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本文寫於 1901年,那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動搖着沙皇統治的根基。來自社會底層、深諳人民疾苦的高爾基,觸摸到剛剛開始跳動的新時代的脈搏,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爲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自它問世以來便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衆多讀者的喜愛,也是中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據此,我以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內涵爲切入口,激發學生興趣,迅速深入文章內容。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因爲它的文體特點(散文詩)適於單元要求:強調朗讀,注重聯想與想象,瞭解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的表達方式,學習抒情性語言。自然這也是順應新課程標準“閱讀”部分的要求。

三、學情分析

運用象徵手法是《海燕》最重要的寫作特色。引導學生理解象徵手法,體會象徵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是課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作品整體上領會文中各種象徵體的象徵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這是理解作品深刻含義的關鍵。

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極大地增強了《海燕》的藝術性,使之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平。教學中應着重啓發學生理解和體會比喻、擬人、反覆等修辭手法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挑出典型例句反覆體味、深入分析,鼓勵學生敢於發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四、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在誦讀的過程中反覆品味語言中蘊含的感情。

2、引導學生把握散文詩的優美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難點)

3、引導學生認識文中描寫的海燕、海鷗、企鵝海鷗、暴風雨、閃電等的象徵意義。(難點)

4、把握這篇文章的主題,感受作品濃烈的革命激情,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五、重點難點

1、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來感知課文,弄清文章深刻內涵,理解海燕這一藝術形象的典型意義;(重點)

2、理解象徵、對比、擬人、比喻手法在文中的作用。(難點)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誦讀法、研討點撥法、對比閱讀法

七、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字詞預習。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堂導入

(多媒體展示雷電天氣的音畫)在這樣一個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的天氣裏,你們喜歡呆在哪裏呢?爲什麼?(多媒體展示濁浪淘天的音畫)但是有一種鳥卻總是很勇敢的在這樣的天氣裏,在濁浪滔天的海面上穿梭、飛舞。這種鳥叫什麼名字呢?(多媒體展示海燕畫面及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高爾基的《海燕》。

二、走進作者:

高爾基(1868—1936年),俄國作家,“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列寧語)、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生在木工家庭,當過學徒、碼頭工、麪包師傅等,曾流浪俄國各地,經歷豐富。1892年開始發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寫沙皇統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1906年發表了最著名的長篇小說《母親》,反映了俄國工人階級的革命鬥爭,被列寧稱爲是 “一本很及時的好書”。高爾基自傳性的三步曲有《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三、聽品文章,整體感知

1、學生聽讀課文;

2、學生有感情自讀課文;

3、師生朗讀點評和教師指導。

《海燕》兼有詩與散文特點的一種現代抒情文學體裁。它融合了詩的表現性和散文描寫性的某些特點,既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的節律和流動感的油畫。文筆粗獷,氣勢磅礴,感情激越,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朗讀時候要注意體會,朗讀語速不可太快,隨感情起伏而定,要有激情。

四、感受形象,理解對比手法在文中的運用,深入理解“海燕”的精神內涵。

細節揣摩精讀:

1、小組討論圈點批註,仿句說話:“從————詩句中我讀到了海燕的高傲。”

“從————詩句中我讀到了海燕的勇敢。”

“從————詩句中我讀到了海燕的敏感。”

2、合作研討:對比手法的運用

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其它動物的語句,齊讀後說說它們的形象,並討論描寫這些動物的作用。

明確:文中通過對比的手法,反襯海燕的勇敢、樂觀、自信、堅強、高傲,表達作者對海燕的讚美之情。

3、思考:如果讓你在題目“海燕”前面加一個修飾性的詞語,你認爲應該是什麼?

(修改標題的方法有利於打開學生閱讀的思路。當學生找出合適的詞語詩句的時候,其實對課文細節的把握已經有了一定深度。)

明確:勇敢、樂觀、自信、堅強、高傲、敏感……的海燕

五、結合本文寫作背景探討象徵手法在文中的運用(難點)。

1、背景:高爾基的《海燕》寫於1901年3月,當時俄國正處於革命**到來的前夜,歐洲的工業危機波及俄國,大批工人失業,沙皇專制反動統治日趨黑暗,人民羣衆無法忍受,革命鬥爭蓬勃興起,一小部分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害怕革命要破壞他們的安樂窩,而許多英勇的革命先驅者,他們在廣大人民羣衆的支持下奮勇抗爭,雖遭到反動勢力的殘酷鎮壓,但他們毫無畏懼,堅信勝利一定會來臨。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暴發在即……

2、小組合作研討象徵手法的運用。提示學生:象徵是文學創作中的一種重要的表現方法,它是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繫,藉助某一具體事物的形象(象徵體),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徵的本體)。

明確:海燕—象徵——革命先驅者

暴風雨—象徵——革命**

海鷗、海鴨、企鵝—象徵——不革命者和假革命者

烏雲、閃電、雷聲、狂風—象徵——沙皇專制發動勢力

大海、波浪—— 象徵——人民羣衆

3、學生朗讀象徵詩《礁石》,分析礁石的象徵意義,進一步理解象徵手法。

礁石 艾青

一個浪,一個浪,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象刀砍過的一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裏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明確:礁石在與浪的搏鬥中,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裏/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經過巨大的磨難,礁石雖然傷痕累累,但它仍巍然屹立,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對勝利仍充滿信心,足見礁石是何等的自信與偉大。因此,我們不能僅僅把它當成一塊普通的石頭,也不能僅僅侷限於艾青的.自我形象,我們還可以把它看成是那些敢於反抗壓迫、抵制逆流的英雄形象。他們不畏強權,勇於抗爭,用微笑面對困難和險阻,他們應是時代和社會的中流砥柱。

六、聯繫社會生活

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溫煦的愛的陽光照耀,也有各種各樣的“暴風雨”的考驗。結合自己實際,想一想,《海燕》給我們生活帶來什麼有益的啓示?

(把握形象,展開聯想、想象,然後作出有條理的分析。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膽地發表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參考:面對“暴風雨”,海燕不是畏懼,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戰。它勇猛堅強,樂觀自信,以大無畏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心搏擊“暴風雨”。它是“勝利的預言家”。那麼當我們有了“暴風雨”考驗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像海燕那樣勇敢地面對困難,充滿自信,堅強勇猛地和困難作鬥爭,這樣就一定能克服困難,取得最後的勝利。

七、結語

溫室裏長不出擎天大樹,暴雨裏才顯出雄鷹的羽翼。航海者雖然比觀望者要冒風險,卻有到達彼岸的希望。奮鬥吧,做勇敢的海燕!

八、板書設計

海燕

高爾基

正面描寫(海燕) 英勇無畏(飛翔、叫喊)

海燕

側面描寫(海鷗 樂觀豪邁(飛舞、號叫)

海鴨

企鵝)

九、作業設計

1、背誦課文

2、同步測試練習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理解修辭手法在文中的運用;品味文章的語言;引導學生把握散文詩的優美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

一、檢查背誦情況,教師指導學生背誦。

二、品味關鍵句子

1、請你從文章中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或語段,說說你的看法。

( 要求:準確指認修辭方法;反覆體味,深入分析;要從表情達意的效果及營造意境角度進行分析。)

① 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明確:比喻和擬人。“黑色的閃電”準確傳神地展現了海燕矯健、勇猛的雄姿;“高傲”賦予海燕以人的性格,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海燕藐視一切反動勢力的精神風貌。

② 風緊緊抱着一層層巨浪,惡狠狠地把它們甩到懸崖上,把這些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

明確: 擬人。連用“抱”“甩”“摔”幾個動詞,還有“惡狠狠”,賦予狂風人的性格和行爲,寫出了風的猖狂的氣焰。

③ 這個敏感的精靈,——它從雷聲的震怒裏,早就聽出了睏乏,它深信,烏雲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

明確:比喻、擬人和反覆。“敏感的精靈”,“從雷聲的震怒裏,早就聽出了睏乏”比喻和擬人的手法顯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說明無產階級革命者的高度的預見性和敏銳的洞察力。“烏雲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運用反覆,語氣肯定,表達了堅定不移的必勝信念。

三、總結這篇散文詩的主題思想。

明確:作者通過對海燕搏風擊浪,勇敢、樂觀、堅強的描寫,讚揚了像“海燕”一樣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鞭撻了“海鷗”“海鴨”“企鵝”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以“烏雲、狂風”爲代表的反革命勢力,表現了作者抑惡揚善、愛憎分明的情感態度。

四、語言技能、情感技能培養:

時光流逝,百年曆史已成爲過去,革命的風暴也已煙消雲散,但海燕的精神依然值得我們學習,因爲挑戰生活的暴風雨需要更大的勇氣。生活中的暴風雨我們應該怎樣面對呢?請以“我們是勇敢的海燕”爲題寫幾句話,表達你的觀點。(學生同桌之間交流,全班交流)

五、作業設計:

對比閱讀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內容,感悟古今不同內涵。

2、反覆誦讀,品味文章語言,感受孟子酣暢淋漓、靈活而豐富多彩的論辯藝術。

3、掌握文言詞彙,加強基礎積累。

課前準備

1、查閱相關資料瞭解孟子生平。

2、根據預習導學,自主釋疑。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播放《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視頻,從歷史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出,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以摧枯拉朽、排山倒海的氣勢於四日內成功橫渡長江,取得了解放戰爭中決定性的勝利。這一震撼人心的壯舉再次證明了人心向背在戰爭勝負與治國成敗中的決定性作用,這正應了亞聖孟子所闡述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觀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篇經典美文。

二、簡介作者

(幻燈片展示有關孟子生平的填空題)

孟子是儒學大家,名軻,字子輿,鄒(現山東鄒縣)人,戰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僅次於孔子,後世常以“孔孟”並稱。與弟子著有《孟子》一書,該書長於言辭,其文氣勢磅礴,論證嚴密,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對後來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三、明確學習目標

本文是一篇精悍短小的文言議論文,本節課我們打算完成以下任務。(幻燈片投影展示學習目標)

1、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學習文章逐層深入的論證方法,領悟文章思想內容,繼承傳統文化之精華。

3、品味文章語言,感受孟子酣暢淋漓、靈活而豐富多彩的論辯藝術。

四、整體感知,誦讀訓練

(此環節以學生自學爲主)

1、教師配樂示範讀課文,在教師示範讀課文的過程中,要求學生畫出課文中自認爲重要的字詞,並聽清楚教師朗讀時的語氣、語調、停頓、節奏等。

(多媒體配樂示範讀課文)

2、學生展示所畫字詞,並講解畫那些字詞的理由,同時其他同學注意做好標記。

3、學生嘗試模擬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吟哦諷誦課文,朗讀時要求注意以下問題:讀準字音、把握好節奏、嘗試讀出氣勢並能結合書下註解大致貫通理解文句的意思。

4、學生展示朗讀(多媒體配樂),並請同學加以評點。

5、教師歸納以後,師生共同吟哦諷誦課文,注意朗讀節奏與氣勢。

五、深入文本,品讀賞析

(此環節重在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內容,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理解、把握課文)

第一步:合作探究、疑難字詞釋義。(多媒體展示疑難字詞句)

目前仍在使用的相關成語或詞語。(教師注意點:學生對“兵”的古義可能出現疑問,《說文解字》中說,“兵”,械也,“械”器之總名。可以藉助“兵”的篆體字來加深理解,成語中作兵器講的詞:兵不血刃、短兵相接)d、能夠理解“之”的意思,並要求能夠指出文中其他“之”的用法。(例如:①作“的”講,“三裏之城,七裏之郭”,與“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②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例如“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e、找出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畔”同“叛”,背叛)

第二步:探究文章主旨,賞析論證藝術。

孟子長於辯論,其文邏輯嚴密,言辭犀銳,氣勢磅礴,領略其文采,需注意思考以下問題:

(1)本文就戰爭問題展開論述,戰爭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你是如何看出來的'?孟子關於戰爭勝負的觀點是什麼?

(明確:戰爭的要素是“天時”、“地利”、“人和”;孟子所持的觀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孟子是如何論證自己的觀點的呢?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明確:逐層深入論證,用了舉例論證的手法。論述“天時不如地利”,從攻方的角度加以論證,論述“地利不如人和”從守方的角度加以論證)

(3)孟子寫作此文的目的,僅僅是爲了論述戰爭的勝敗要素嗎?更深層次的目的是什麼呢?

(明確:不是!作者更主要的目的是爲了勸誡當時的統治者在治國的過程當中認識到“人和”的重要,認識到“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論述範圍由戰爭而擴大到治國)

(4)學生四人一組合作研討第四小節,探討孟子是如何深入論述其深層次目的並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一論斷的;“道”具體指的是什麼?

(明確:從反面論證,運用正反對比論證的手法來強調“得道”的重要。“道”指的是施行仁政,重視人民的生存權利,爭取人心;也就是要求君主以仁愛之心,來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百姓的道德與文化水平,以便爭取民心,作爲富國強兵的基礎)

(5)小結歸納:通過學習,我們共同探討了課文,明確了中心論點,學習了孟子逐層深入論證的方法,懂得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內涵。

第三步:吟哦諷誦,積累經典。(此環節重在誦讀欣賞,及時鞏固,加強積累)

六、歸納總結

同學們,通過短暫的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領略了孟子文章氣勢磅礴、邏輯嚴密的風采,而且對“和”這一傳統文化精華有了新的感悟,“和”的思想內容隨着社會發展不斷豐富,現在“和”包括了和諧、和睦、和平、祥和、和善與中和等含義,蘊涵着和以處衆、和衷共濟、政通人和、內和外順等深刻的處世哲學和人生理念。這種思想對處理國際關係、人與人之間關係、商業關係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幻燈片展示“和”的新意)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能夠多多汲取民族的智慧與精華,早日成才。最後讓我們一起來高聲諷誦全文吧!(師生共同諷誦全篇)

教學反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篇文質兼美的經典之作,鑑於是誦讀欣賞篇目,在設計教案時,注重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在備課中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同時,以誦讀爲主線,採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採取誦讀、點撥、討論、質疑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整節課的教學實施過程由幾個板塊內容構成:第一板塊“整體感知,誦讀訓練”;第二板塊“深入文本,品讀賞析”,具體又分合作探究、疑難字詞釋義,探究文章主旨、賞析論證藝術,吟哦諷誦、積累經典;第三板塊“古爲今用,拓展遷移”,設計一道開放性思考題談談“和”的新意,力爭讓學生學會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和運用現代觀念的角度來理解和評價文章內容,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培養學生主動閱讀文言經典的興趣;增強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吸取民族智慧;豐富學生傳統文化積累,積澱傳統文化底蘊,應當成爲所有教師在教授經典文言文時的終極追求。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1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是: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

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思想貫穿於初中語文的六冊書,三個階段。《背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品,也是“五四”以

來的散文名篇,是表現父子間相憐相愛的感人之作.2 這篇文章講述了多年前父親在浦口車站送兒子北上讀書的情景 ,卻永遠

的烙印在讀者的心中,永生揮之不去。

學情分析

優勢 :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學習積極性高。

弱勢:課堂聽講精力集中不會超過15分鐘,回答問題較少通過大腦思考。

措施:精講多練,講課時間不超過15分鐘,練習以讀爲主,穿插口語、書寫訓練。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抓住通過“背影”這樣感情聚焦點,展現人物心靈的寫法。

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培養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本文表現的父子情深,聯繫自身,淨化心靈,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透過文章細緻的人物描寫,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情。

難點:品味樸實無華的語言,體會深情無限的意蘊。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絕大部分的人對自己的父親是有相當深厚的感情,天下最親的莫過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每個父母對子女都具有真摯的寵愛之心,精心養育子女,殷切盼望他們長大成才,望子成龍是每一個父母的心願,他們對子女的愛具有無比高尚的情懷。由此,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父母印象是深刻無比的。那麼,作家朱自清先生對自己父親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描寫父親的散文《背影》,看他是怎樣刻畫其父親形象的。

《背影》作於1925年10月間,屬於一篇回憶性散文,他介紹了八年前與父親在浦口火車站分別時的情景,表現了父親愛護兒子的深摯感情,抒發了自己在生活貧困、精神壓抑的境況下,對父親的倍加懷念之情。

(二)學習正文

1.打開課件,放範讀錄音,然後再讓學生自讀課文

聽讀要求:

(1)放錄音時,學生注重聽課文抑揚頓挫的變化,特別是“父親”說的話。

(2)讓學生自讀課文一遍,要求學生把自己扮成作品中的“我”想象父親當時的言語、行動、神態,體會“我”的心情(悲痛、自責、感動、懷念),在朗讀中將此景此情表現出來。

2.師生共同活動,分析文章結構

學生在朗讀課文後,分組討論文章結構;學生回答後,教師進行明確。

第一部分:寫自己懷念父親,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一部分只有一句話,直抒胸臆,開宗明義。

第二部分:回憶往事,追述與父親在火車站離別的情景,表現父親愛護兒子的真摯感情。

第三部分:寫自己與父親分別後對父親的懷念之情,與開頭相照應,直抒胸臆,表達情懷。

3.學習第一部分(討論式)

提問:本文開頭爲什麼說“我最不能忘懷的是他的背影”呢?學生思考後作答。

明確:

文章開篇點題,開宗明義。作者對自己的父親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背影。“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說明父親的背影印記着其一生的勞碌,他一生的奔波都從其背影上展現出來。父親爲兒子前前後後地忙活,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護之情,蘊含着千絲萬縷的父子溫情。全文從這個“最”字上引發故事,追述了作者對父親終生難忘的往事,給人印象較爲深刻。

4.學習第二、三部分,這是全文的重點(採用講析式與討論式)

這兩部分是全文的主體部分,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默讀課文,分組討論,然後教師進行點撥總結。

(1)提問:文中所刻畫的那個肥胖的、穿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行路蹣跚的父親的背影,給人留下深刻的難以磨滅的印象。用語不多,爲什麼會有這樣強烈的藝術效果呢?這主要是作者善於捕捉特定情景中最富有表現力的`細節來刻畫形象,抒發感情。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後請同學們畫出文中四次寫到的背影、四次寫到的流淚及兩聲的唉聲嘆氣的句子。

四次背影:

第一部分中我與父親不相見已兩年有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我看見父親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羣裏去,再也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四次流淚:

那年冬天,我從北京到徐州見着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下來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羣裏去,再也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兩次唉聲嘆氣:

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2)提問:講析四次描寫到的背影、四次流淚、兩次唉聲嘆氣的意義。

探討:四次描寫背影的意義

第一次,開宗明義,引起下文,懷念父親的濃重氣氛籠罩全文。第二次,在車站送別的場面,細緻具體描繪背影,着力突出了真摯深厚的愛子疼父之情。第三次,是父子分別時,望着父親的背影而生悲哀不捨之情。第四次,讀父親的信,浮現父親的背影,進一步抒發對父親的真摯情感,照應開頭,結構嚴謹,使文章顯得完美極致。

探討:四次流淚的意義

每次流淚的境況不同,作者的心情不同,抒發的感情也不同。層層深入,把感情一步步推深,更進一步增強了其感染力。第一次,徐州見父,祖母去世,父親交卸了差使,家境貧困加劇,禍不單行。流的是悲痛的淚。第二次,目睹父親爲自己買橘子,年老體笨,步履蹣跚,衣着寒傖,爬上攀下,情真意切,流的是感動的淚。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時,難捨難分,悲痛難言,難過得流下淚,流的是悲哀不捨的淚。第四次,北平讀信,想念父親,浮現出父親的背影,流的是懷念的淚。四次流淚,四次抒情,輕輕加深,逐步推進。

探討:兩次唉聲嘆氣的意義

第一次,敘述父親反覆叮囑我要小心並好好注意自己的處境,“我”認爲父親有點迂。並且用了一句反語,其目的是欲揚先抑,更好地展現了父親對自己的關愛之心。第二次,懷念父親之情較急切,不能控制自己。更進一步抒發了對父親的懷念之情。

(三)總結

從全文來看,父親處境淒涼艱難,內心悲痛難過,苦不堪言。但仍沉着平穩,還勸慰兒子不必難過,卻偏要到車站送兒子,他體笨蹣跚,樣樣事情還要自己幹。心甘情願爲兒子做一些瑣屑之事,老境頹唐卻惦念兒孫。作者起初對父親缺少理解,抱怨並暗笑他有點迂,後來才轉變到對父親的理解,認識到父親對自己的疼愛,進而抒發了對父親的真摯感情。

【板書設計】

背 影

朱自清

四次寫背影:

一次:懷念父親,總領下文。

二次:車站買橘,表現愛子疼父之情。

三次:車站分別,表現對父親眷戀之情。

四次:北平讀信,表達懷念之情。

四次寫流淚:

一次:悲痛之淚。

二次:悲哀不捨之淚。

三次:感動之淚。

四次:懷念之淚。

兩次唉聲嘆氣:

一次:對父親認識的變化。

二次:對父親倍加懷念。

明線:到徐州見父親──回家奔喪──南京分別──北平讀信。

暗線:思想感情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