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畫楊桃教學設計15篇

畫楊桃教學設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畫楊桃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畫楊桃教學設計15篇

畫楊桃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學習用“不像……而像……”說話。

2、通過默讀、朗讀自學課文,理解句子之間的聯繫,能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3、培養學生讀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讀能力,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所不同。

【教學重點】

聯繫全文內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會有所不同,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學準備】

課件、音樂、楊桃。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同學們,上個星期我們在班隊課上舉行了水果拼盤賽,後來葉老師幫你們把最後的成果拍成了照片,想不想看看?(一起欣賞照片,思考爲什麼同一盆水果拼盤會給人不同的感受?)

2、我們再來欣賞幾幅畫好嗎?(多媒體出示幾幅相關圖,大家說說看到的是什麼)引用到蘇軾的《題西嶺壁》一詩。

二、揭示課題,質疑導入

(出示楊桃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果實嗎?(指名簡單介紹楊桃,結合出示相關文字:“楊桃又名羊桃,五斂子。酢漿草科。常綠或半常綠喬木。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卵圓至橢圓形,頂有短尖頭。花小,鐘形,紫紅色。漿果橢圓形,長5~8釐米,有五棱,間或三到六棱,未熟前果皮青綠色,熟時黃色。一年內開花數次,自夏至秋相繼不絕,秋冬果熟。性喜高溫多溼,好陰。分佈於熱帶亞洲。我國華南地區均有栽培。果質生食或製成各種加工品,也供藥用,能生津止渴。葉有利尿,散熱毒、止痛、止血作用。”)今天,我們要學一篇課文,就與楊桃有關。(板書:畫楊桃)

1、齊讀課題。

2、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麼?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預設學生可能會提的問題)

⑴ 誰畫楊桃?

⑵ 怎樣畫楊桃?

⑶ 畫楊桃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⑷ 作者爲什麼要寫畫楊桃這件事?

三、初步感知,瞭解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看能讀懂多少。

2、檢查生字詞。出示後讀一讀。

3、學生交流讀懂些什麼,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4、質疑。(過渡)

四、再讀課文,從課文第3部分入手,達到牽動全文之目的

1、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麼意思,“一生受用”呢?

2、從“一生受用”這個詞中,我們能不能估計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時,大約是什麼年齡?(大約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從“使一生受用”這個詞還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憶的手法,寫了發生在小學四年級一節美術課上的一件事。)

⑴ 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誨一定是使作者終生不忘的。是誰的教導使作者終生不忘呢?(是“老師”和父親的話。)他們講的內容一樣嗎?從哪個詞可以看出?(從“是那麼相似”這個詞中看出的。他們講的內容一樣。)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辭詞“那麼”怎樣理解?(特別、十分)

⑵ 請同學們找出父親與老師的話輕聲讀一讀。自己體會一下相同點是什麼。

多媒體出示這兩句句子,練習朗讀。同時理解“想當然”“畫走了樣”等詞的意思。

過渡:那麼我究竟是怎麼畫楊桃的呢?

五、學習第2、3自然段

1、默讀第2 自然段,邊讀邊想圖畫課上“我”畫的楊桃是什麼樣子的?爲什麼會畫成這個樣子?畫出有關句子。

2、重點理解作者爲什麼會把楊桃畫成五角星?

出示重點部分:“我的座位在……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根據學生髮言隨機:

⑴ 點紅句子:“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麼東西。”

指名讀句子後,先用“不像……而像”說話,再討論:爲什麼圖畫課上作者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麼東西呢?

⑵ 點紅“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這說明什麼?(動畫播放,演試當時的情景。)讀句子。

⑶ 作者爲什麼沒有按照他平時看到的楊桃的樣子畫?點紅句子“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聯繫前文想想,“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是否還有其他原因?結合父親的話(出示,再讀)說說什麼是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這是通過提示,幫助學生理解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第二個原因。)

3、讓學生把兩個原因結合起來講。(再一次加深理解。)

4、看了“我”的畫,同學們有什麼反映?

⑴ 出示句子,指名讀後問“同學們爲什麼會笑小作者畫的楊桃?”

⑵ 再想想作者聽到同學們的笑聲會怎樣想?(補白)

5、迴歸到父親和老師說的兩段話,齊讀。那麼老師又是怎麼做怎麼說的呢?

六、小結後學生畫楊桃,爲第二課時重點理解態度轉變做鋪墊

畫楊桃教學設計2

【教材說明】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講圖畫課上,對楊桃進行寫生練習,“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通過這件事,既啓發我們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結果,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時又教育我們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設身處地地去看待事物。

作者第一部分先略寫父親教導我畫畫要實事求是。第二部分具體細緻地敘述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事,以楊桃爲主線,寫“我”、老師和同學看楊桃時的不同情景。“我”看楊桃時,按照父親的教誨在自己的角度認認真真地看楊桃,並實事求是地畫成了像五角星的形狀,自己覺得很滿意;老師看楊桃,是老師聽到同學們想當然地嘲笑我畫的楊桃時,親自到我的座位上審視楊桃;同學們看楊桃,是老師請同學們輪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楊桃,發現這個角度看楊桃,確實就像個五角星。老師藉機教育同學們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並能實事求是地反映。同時要尊重別人的看法。因爲即使對待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楊桃時候,體現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後寫父親和老師的教誨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過人物的對話、神態描寫,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觀察有不同結果的思想方法。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教師應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情境,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與創造,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課文。同時,作爲新課程改革之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還應該關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學習課文,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學會本課生字詞語,理解“叮囑”、“教誨”、“受用”等詞語。

2、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體驗,自主閱讀,合作學習,體會出無論做什麼事或看問題,應該實事求是,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態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尊重事實,尊重他人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是學習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難點是從課文內容體會做什麼事都要實事求是的道理。

【教學準備】

楊桃、圖片、VCD。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真實體驗

1、同學們,在美術課上,我們畫過很多東西。今天的語文課上,老師也要請同學們來畫畫。

2、(教師出示楊桃)誰知道這種水果叫什麼?觀察一下,它有什麼特點。

3、請同學們在自己的座位上觀察楊桃,把你看到的楊桃實事求是地畫下來。

4、展示中間與前排旁邊同學的畫,看看有什麼不同。或者讓同學從前排靠邊的座位上實際觀察一下,使學生增加感性認識,並激發閱讀與思考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作者小時候也畫過一次楊桃,並給他留下深刻印象。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看看你已經讀懂了什麼?

2、學生交流,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脈絡層次與立意主旨。

三、研讀課文,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理清第二大段的小脈絡。以楊桃爲主線,寫“我”、老師和同學三看楊桃。不同的人物在看楊桃時候,體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2、請同學們仔細研讀第二大段,選擇其中一個人物研究一下。我們可以怎樣研究?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變化來研究。

3、學生尋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學習夥伴,合作學習,共同研究。

(二)學生交流,相機引導

(三)引導學生抓住“我”的動作,神態,體會“我”的實事求是與情感變化。

1、“我”之所以把楊桃畫成了“五個角的什麼東西。”,是因爲____________。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麼東西。

(3)、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2、自由輕讀,體會我的情感變化。我遵從父親的教誨,認真地看,老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滿以爲能夠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讚揚,但我怎麼也想不到會被同學們誤解和嘲笑。在老師的教育下,同學們又理解了我。課文,沒有直接描寫“我”被同學們嘲笑與誤解時的迷惑不解,傷心委屈;得到同學們理解時的輕鬆愉快與欣慰滿足。但是可以引導學生設身處地與“我”感同身受,深刻體會“我”的思想感情,從而體會以事實爲依據的重要性。

(四)引導學生抓住“同學們”的語言變化,體會“同學們”從誤解“我”到理解“我”的變化過程。

1、對比朗讀教師與同學們的兩次對話,體會“同學們”態度的變化。

(1)出示兩段對話,學生自由對比讀兩段對話。你有什麼發現?(第一段話中同學們的答句後面都是感嘆號,表示想當然不假思索的語氣;第二段話語中多了兩處省略號,說明同學們的回答支支吾吾,結結巴巴,遲遲疑疑。)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麼?”“像五角星!”

“現在你看看還像楊桃嗎?”“不?像。” “那麼,像什麼呢?”“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個。”

(2)補充提示語,在體驗中表情朗讀同學們嘲笑我的話語。鼓勵學生個性化朗讀,可以用肢體語言,如神態,手勢,抓重點詞、標點、語勢等,同時說說爲什麼要這麼朗讀?學生互相評價。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不像!”同學們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聲說)“它像什麼?”“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異口同聲地回答)“現在你看看還像楊桃嗎?”“不?像。”________。(那個同學發現他這時候看到的楊桃真像個五角星,有點難以置信)

“那麼,像什麼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他遲遲疑疑地說)“好,下一個。”

2、想象說話。老師請同學們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楊桃,是老師巧妙設計的教育學生的時機。請你想象當時的情景,同學們這一看,看出了怎樣的結果?

這一看,________;這一看,_______;這一看,_________。

(1)這一看,同學們發現從“我”的角度看楊桃,它確實像個五角星。

(2)這一看,同學們知道嘲笑”我”是錯的。他們的神態發生了變化,一個個臉色通紅,說話結結巴巴。(學生表演朗讀)

(3)這一看,同學們都不好意思了,一個個臉羞得紅紅的。他們請求我的原諒。他們說:“對不起,我們不應該嘲笑你。你能實事求是地畫出你看到的,是多麼不容易。原諒我們吧!”。

(4)這一看,同學們懂得不能想當然地嘲笑別人。要實事求是,設身處地,尊重別人的看法。

(5)這一看,同學們理解了我。他們嘲笑我的時候,我沒有流淚,而這時候,我卻熱淚盈眶,我的心裏感到暖融融的,因爲我得到了同學們的理解和尊重。

“我”從被誤解到被理解,同學們從誤解我到理解我,這個過程的變化,起主導作用的是老師的教育。誰來說說你們對“老師”的研究?

(五)抓住教師的神態變化,體會“老師”的循循善誘。老師的神態爲什麼從嚴肅變得和顏悅色?

1、出示課文,讀“審視”句

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然後回到講臺,舉起我的畫問大家: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理解“審視”和老師爲什麼審視。“審視”是指審慎地觀察。老師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來,審視講桌上的楊桃,是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對我的圖畫感到有點驚訝,也想看個究竟。

(2)想保護“我”的自尊心。

(3)對同學們的嘲笑感到不滿,想考證後教育孩子們。

(4)他是一個嚴謹認真的`教師,不想當然地評價學生,他要根據事實進行評價。

2、理解“嚴肅”。同學們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靈,我感到傷心極了。我開始迷惑不解,對爸爸的話語產生了懷疑。我多麼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師的注意,他的神情變得嚴肅,他沉沒了“半晌”。同學們,你們能猜測一下,在這半晌的時間裏,老師在想什麼嗎?(對隨意嘲笑別人的孩子的不滿,想辦法要教育他們)。

3、理解“和顏悅色”。老師和顏悅色,是因爲(

)。

4、出示教師和父親的話語。讀後討論,教師和父親的話語那麼相似。他們相同的地方是什麼?(要實事求是地表現自己的角度看到的東西。)他們不同之處又是什麼呢?(老師的話語中又提到要尊重別人的看法。)

5、爲什麼老師沒有在審視楊桃後就用這段話語來教育我們?(這是個循循善誘的好老師,他要創設機會,既保護我幼小的心靈不受傷害,又要讓其他學生自己發現錯誤,自己教育自己,讓學生心悅誠服。)

6、同學們,“楊桃”xx結束了,但美術課繼續上下去,孩子們繼續畫羊桃,你猜想一下,這時他們的楊桃會畫成什麼樣子呢?同時展示同學們自己在不同角度畫的楊桃並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四、聯繫生活,想像拓展。

1、同學們,我們已經在這節畫楊桃的美術課上認識了這個班級的老師、同學,還有那個畫畫特別認真的“我”,也瞭解了發生在他們中間的故事。現在,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呢?請選擇其中一個人物,對他說幾句話。

我想對作者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對曾經嘲笑過“我”的孩子們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對循循善誘的老師說:

2、美術課也結束了,但畫楊桃這件事讓作者和他的同學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麼在日常生活中你聽到或遇到過像畫楊桃這樣的事情嗎?通過學習和聯繫生活實際你都有哪些體會、感受,從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請你也拿起筆用概括性的語言寫一寫你的這些體會、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寫在大家準備好的小書籤上。寫後讓學生讀一讀把書籤送給老師或自己的好朋友,讓他們與你共同分享。

畫楊桃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及新詞。

2、瞭解課文內容,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兩個自然段。

4、能用“叮囑”、“嚴肅”造句。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課文第18自然段老師的話,明白“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的道理。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利用各種方式,學會10個生字及新詞,結合課文理解字義。

2、熟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的生字,結合課文理解字義。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選擇字義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大家見過楊桃嗎?老師這裏有幾幅關於楊桃的圖片,欣賞一下。

二、新授: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不丟字,不加字。)

2、指名讀。(糾正學生的字音,指導三個多音字的讀音,能夠讀出自己的語氣。)。

3、小組互相讀一讀,進行評議。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5、說一說,“我”是怎樣畫楊桃的,同學們對“我”畫的楊桃是怎麼看的?

(1)同學們開始是怎麼看的?

(2)後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結合上述兩方面理解。

(二)學習生字。

1、指名讀一讀本課的生字、詞語。

2、在預習中,你認爲哪些字比較難,記起來有困難?自由發言。

3、指導“肅”的書寫。

4、試着把本課的生字都寫一寫,着重練習寫“肅”。

(三)聽寫本課生字。加強生字的掌握。

(四)練習朗讀課文。多種形式讀:小組讀,評出好的讀,自選段落讀……

(練習朗讀的同時,小組互相交流不理解的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從而進一步瞭解課文。)

三、作業: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抄寫詞語。

教學反思:“肅”字的處理被老師忽略,結果部分學生寫錯。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

2、在理解課文的內容的基礎上,背誦最後兩個自然段。

3、能夠用“叮囑”、“嚴肅”造句。

教學重點: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

教學難點: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作者在畫楊桃時發生了什麼事,其中包含着一個道理,究竟是什麼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讀。(困)

(1)這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麼?(板書是……就……不要)

(2)“想當然”是什麼意思?你能不能舉個例子說說什麼叫“想當然”?

(3)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這兩個自然段講了什麼?

討論:“我”爲什麼把楊桃畫成五角星?(重點理解作者爲什麼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1)老師根據桌上的楊桃講解現在看到的楊桃就象五角星一樣。

(2)出示投影片,一橢圓形帶棱的楊桃。

(3)說出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4)“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是否還有其他原因?結合父親的話講一講什麼是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這是通過提示,幫助學生理解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第二個原因。)

讓學生把兩個原因結合起來講。(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學習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讀第四至九自然段。

(1)討論:開始同學們認爲這幅畫畫得怎麼樣?後來又有什麼變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2)指導朗讀,注意語氣的變化。

(3)用上“因爲……所以……”說一說同學們的認識爲什麼發生了變化?(進一步明確學生態度發生變化的原因。)

4、學習第十自然段,自由讀這一自然段。

(l)老師的話裏共有幾句話?

(2)前兩句告訴了我們什麼?

(3)舉例子說說怎麼就叫角度不同,樣子不一。(板書角度不同,樣子不一。)

(4)同一事物,當別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時,應該怎樣做?

(5)什麼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麼,就是什麼,不要受別人影響。)

在逐句分析這一自然段的基礎上,再讀,並試着背誦。

5、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齊讀。

(1)老師和父親的話哪些地方相似?

(2)爲什麼說老師和父親的話對我來說一生受用?(板書:一生受用)

(3)父親和老師所講的畫畫上的事。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應當怎麼做?(板書要……不要,是……就)

三、總結全文

1、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先認爲別人錯了,要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實事求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做,能使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得到好處,我們要牢記這個道理。

2、齊讀倒數第一、二自然段並試背誦。

四、探究:在你身邊每天會發生很多事,你遇到過類似的事嗎?講給同學們聽。要把事情經過說清楚,重點地方說具體,語句要連貫。要把從中明白的道理說出來。(說話訓練)

板書設計:

6、畫楊桃

父親:是……就……

老師:角度不同樣子不一

要……不要……是……就……

我:一生受用

畫楊桃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六個生字,會寫十二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老師說得那段話。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

重點、難點:

學習抓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2‘

(課件出示楊桃實物或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果實嗎?今天,我們就畫學習一篇與楊桃有關的文章。(板書:畫楊桃)

二、預習交流8‘

1、課前我們都進行了預習,下面以小組爲單位,交流一下你的預習情況,並相互考一考字音,生字詞,對的加一分

2、教師參與,強調易錯字音

3、小練習:選擇正確的讀音(課件出示)

三、集體探索,理解課文20‘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本課講了一件什麼事?(圖畫課上,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在五角星,同學覺得好笑,通過這件事,老師教育大家做事要實事求是)

2、我是怎麼畫楊桃的?從中知道了什麼?

(抓詞語理解詞句,從中體會我實事求是畫畫)

3同學們來笑我時,老師是怎麼表現的?

a)看,走,坐,審視等一系列動作,從中體會教師實事求是地對待問題

過渡語:老師通過他的得實際驗證,證明了什麼?(我畫得對)於是他舉起畫問大家: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不像”學生堅定地說,老師的神情變得嚴肅了。

b)老師的神情爲什麼變得嚴肅了呢?

過渡語:是因爲他發現“我“明明畫得很準確,但同學們卻說“不像”,引起了他的沉思。老師怎麼做得呢?

c) 同學們通過他們的實際觀察最後他們的態度有什麼變化?爲什麼?

(抓句子:不……像;像……五……五角星:吞吞吐吐,不好意思,體會到學生知道自己錯了。)

d)這時老師的神情又是什麼樣的?爲什麼?(和顏悅色,學生認識到了自己錯在哪裏了)

e) 分角色朗讀老師同學們的對話,體會兩種不同的態度。

4、小結:

是啊,當出現不同答案時,我們不要急於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而應該通過自己的實際觀察,驗證再做出自己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就像老師說得:“當我們看見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着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做一個實事求是的人吧。同時,在寫法上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當遇到問題時,老師與同學間不同的對待問題的態度;當同學知道自己錯了後前後態度的變化。這些都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大家可以在今後的寫作中借鑑一下。

四、習字指導10‘

1、教師(課件出示生字),觀察生字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哪些字需要指導?

2、教師點撥,並範寫

3、學生運用方法仿寫

4、與範字對比,並修改。

5、小組內寫字,點評,修改。

畫楊桃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叮囑、哈哈大笑、審視、嚴肅、半晌、和顏悅色、熟悉、相似、受用”等

詞語。練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兩段。

3能讀懂課文主要內容,知道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會有所不同。

4繼續練習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思想教育:知道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會有所不同。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繫上下文,體會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講的道理。

2.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之間的聯繫,體會把一段話寫清楚的方法。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題質疑導入:

1.齊讀課題。

2.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例:(1)誰畫楊桃?

(2)怎樣畫楊桃?

(3)畫楊桃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4)作者爲什麼要寫畫楊桃這件事?

(一)學生按要求自學生字、詞。

(三)檢查自學。

(四)理解詞義。

1.理解詞義。

2.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五)自讀課文,初步瞭解內容。

1.指名讀課文,初步瞭解內容,知道本文寫的是“我”在圖畫課上將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學們大笑。老師仔細觀察後,肯定了我畫的內容是對的,並講明瞭道理。

2.讓學生自讀課文,標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句,提出質疑。

(六)作業。

1.寫詞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讀題導入。

1.齊讀課題。

2.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用一句話把題目的意思說完整。

例:

(1)“我”在圖畫課上畫楊桃。

(2)“我”在圖畫課上畫楊桃,把它畫成了五角形。

(3)“我”把楊桃畫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師的肯定。

3.提問引入:

“我”把楊桃畫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學們大笑,老師沒有批評,反而肯定了“我”畫的是對的,這是爲什麼呢?讓我們仔細閱讀課文,弄清其中的奧妙。

(二)抓住重點,理解內容。

1.指名讓三位同學分三部分朗讀課文。

(1)第1自然段爲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數第2自然段爲第二部分。

(3)最後一自然段爲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這位老師的話同我父親講的是那麼相似,他們的教誨使我一生受用。”

(1)什麼是教誨?什麼叫受用?

(2)老師講的是什麼話?父親講的又是什麼話?

(3)指名回答後,引導提問:爲什麼老師和父親教誨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讀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2)這是誰在什麼時候對“我”說的`話?(這句話是父親在“我”讀小學四年級初學畫畫時,經常叮囑“我”的話。)

(3)經常“叮囑”是什麼意思?(“叮囑”是再三囑咐的意思。經常叮囑說明父親不止一次地這樣教導“我”。)

(4)指名讀句子。

(5)“想當然”是什麼意思?什麼是“畫走了樣?”(“想當然”是憑主觀想象,認爲事情應該是這樣。“畫走了樣”是指畫出來的圖形和原來的實物不一樣。”)

(6)父親爲什麼告訴“我”不要“想當然”?(父親告訴“我”,“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否則就會把東西“畫走了樣”,失去了原物的本來面目。)

(7)讓學生說說自己理解父親這番話的意思。

4.讓學生自讀第二部分。邊讀邊想圖畫課上“我”畫的楊桃是什麼樣子的?爲什麼會畫成這個樣子?

(1)讓學生依照課文內容回答。

(圖畫課上“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個五個角的什麼東西。“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2)出示句子:“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麼東西。”

(3)指名讀句子後,討論:爲什麼圖畫課上作者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麼東西呢?(因爲“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講桌上那兩個楊桃的一端正對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樣子。)

(4)作者爲什麼沒有按照他平時看到的楊桃的樣子畫?讓學生聯繫上文父親的叮囑,回答這個問題。(因爲從小父親就教育“我”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所以“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

(5)看了“我”的畫,同學們有什麼反映?老師又是怎麼做?怎麼說的?同學們哈哈大笑,老師先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然後讓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觀察,最後和顏悅色地講明道理。

(6)老師是怎麼說的?指讀這段話。

(7)讓學生想一想這段話共有幾句?

(8)讓五位同學分別讀句子,說句意。

(9)讓學生默讀這段話用“‖”號給這段話分層。

(10)討論:這段話可以分爲幾層?(分兩層)

第一層(1~2句):用具體事例說明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

第二層(3~4句):教育學生不要譏笑別人,要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麼樣

的就畫成什麼樣。

(11)這兩層之間是什麼關係?(因果關係)

(12)老師的這段話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不要隨便譏笑或否定別人,要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問題,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5.老師在這樣做,這樣說的時候表情有什麼變化?

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描寫老師神態的詞語。

審視 嚴肅 和顏悅色

什麼是審視?老師審視之後表情爲什麼變得嚴肅了?

(審視是仔細周密地查看,說明老師看得很認真。看後他發現“我”明明畫得很準確,但別人卻說“不像”。這種現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變得嚴肅了。經過“半晌”認真思考,老師和顏悅色地對學生進行了教育。)

(三)回顧全文,聯繫實際。

談話引導:父親和老師的教誨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讀了這篇文章後受到哪些教育?讓學生聯繫實際談收穫。

(四)總結全文。

(五)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父親教誨 叮囑

28畫楊桃 審視

老師啓發 嚴肅 我一生受用

和言悅色

相信

課後小記:

畫楊桃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9個生字,會認本課14個生字。

2.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話的語氣。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識記生字,積累詞語。

2.聯繫課文內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出示楊桃實物或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水果嗎?(讓學生自由舉手說一說)今天,我們要學一篇課文,就與楊桃有關。(板書:畫楊桃)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麼?

1.齊讀課題。

2.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1)誰畫楊桃?怎樣畫楊桃?

(2)畫楊桃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3)作者爲什麼要寫畫楊桃這件事?它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二、檢查預習情況,交流重點字詞

1.指讀生字詞,同桌互讀,開火車讀。

2.交流易讀錯生字,教師重點指導。

而:零聲母音節,念“ér”。肅:平舌音,念“sù”。

晌:念“shǎnɡ”,與“響”要區分字形。

嘻:念一聲,“xī”。誨:念四聲,“huì”。

3.學習多音字“倒”,做組詞練習。

4.指導書寫,教學重難點字。

擺: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寬,“四”字中間是兩豎。

嘻:注意右邊“喜”的寫法,“士”不要寫成“土”,第三橫要長。

5.讀“讀一讀,記一記”中的詞語。

三、初步感知,瞭解內容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標出自然段序號。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課文主要講“我”和同學們在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我”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的樣子,引起了同學們的譏笑。老師通過讓學生輪流到“我”的座位上去看看,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明白了做事應從實際出發。)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來,全班交流解決。

問題預設:

(1)課文中老師怎樣提的問題?

(2)提的是什麼樣的問題?

(3)同樣是楊桃,爲什麼畫出了不同的樣子?

(4)老師爲什麼不直接把道理告訴學生,而是反覆地提出問題?

(5)爲什麼課文最後說“老師的教誨讓我終生難忘”?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1.看到“我”畫的楊桃,老師和同學們的做法有什麼不同?

2.作者在畫楊桃時發生了什麼事?其中包含着一個道理,究竟是什麼道理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深入理解課文,感悟文義

1.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聆聽並思考:

①這個自然段講的是什麼?(“我”畫楊桃的過程)

②“我”是怎樣畫楊桃的?(理解“認認真真”“老老實實”“準確”等詞語)

③猜測“我”把楊桃畫成了什麼?

(2)同學們仔細找一找,“我”爲什麼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

(從“我”坐的角度看楊桃,楊桃就像個五角星。)

(3)老師出示楊桃實物,請同學們觀察。

(學生親自實踐,從不同的角度看楊桃是什麼樣子的,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第2~17自然段。

(1)朗讀課文,並思考:

①開始同學們認爲“我”的這幅畫畫得怎麼樣?後來又有什麼變化?老師有什麼反應?

②爲什麼有這樣的變化?把有關的.句子畫出來。

③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說一說同學們的認識爲什麼發生了變化。

④舉例子說說爲什麼角度不同,看到的樣子不一樣。(板書:角度不同,樣子不一樣)

⑤同一事物,當別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時,應該怎樣做?(當別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忙着嘲笑別人,要學會尊重別人,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

(2)分角色朗讀課文,指導讀出對話時不同的語氣。

①讀出同學一開始嘲笑的語氣,以及後來不好意思、尷尬的情緒。

②讀出老師一開始嚴肅的語氣,以及後來和顏悅色的態度。

3.學習第18自然段。

(1)爲什麼說老師的教誨對“我”來說終生難忘?(板書:終生難忘)

(2)討論:老師的話只適用於畫畫嗎?(老師的話表明了一個道理:要實事求是,要以不同的角度看問題。這個道理不僅僅適用於畫畫,還適用於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3)按照老師所講的,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應當怎麼做?(板書:不要……要……,要……要……)

誰能用“不要……要……”說一句話?4.老師親自來到“我”的座位上去看楊桃,是想知道()

①從“我”的角度去看,楊桃是不是“我”畫出來的樣子。

②是不是“我”的位置有點偏,因此沒有把楊桃畫準確。

三、總結全文

1.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先不要認爲別人錯了,要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實事求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做,那麼,我們每個人一生都能得到好處,我們要牢記這個道理。

2.齊讀老師說的那段話。7.說說自己從這篇課文中懂得的道理。

畫楊桃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2、通過理解教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繫,培養學生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4、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所不同。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5、培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背誦最後兩個自然段。

重點、難點

1、聯繫全文內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2、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繫,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學生自學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出示楊桃實物或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果實嗎?今天,我們要學一篇課文,就與楊桃有關。(板書:畫楊桃)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麼?(板書:畫楊桃)

1、齊讀課題。

2、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1)誰畫楊桃?

(2)怎樣畫楊桃?

(3)畫楊桃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4)作者爲什麼要寫畫楊桃這件事?

二、初步感知,瞭解內容

投影出示思考題: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2、利用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新詞意思。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來。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指讀生字詞。

2、指讀課文。

本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詞意思?怎麼理解的?(交流)

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想當然:憑主觀想象,認爲事物應該是這樣。聯繫課文內容,父親經常叮囑“我”,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憑主觀想象,畫走了樣。

四、質疑

提出不懂的問題。(常識性問題師生當堂解決。有關課文內容理解的問題師生梳理歸納。)

五、佈置作業

l、熟記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由於老師的仔細觀察,善於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從而懂得看問題或做事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獨立思考,善於從事物中得到啓發,進行認真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2、練習“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3、熟讀課文。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作者在畫楊桃時發生了什麼事,其中包含着一個道理,究竟是什麼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

(1)這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麼?(板書是……就……不要)

(2)“想當然”是什麼意思?你能不能舉個例子說說什麼叫“想當然”?

(3)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

這兩個自然段講了什麼?討論:

(1)第二自然段分爲幾層?

(2)找一找哪幾層是回答“我”爲什麼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重點理解作者爲什麼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師根據桌上的楊桃講解現在看到的楊桃就象五角星一樣。

②出示投影片,一橢圓形帶棱的楊桃。

③實物演示,讓從不同角度看的學生說出自己看到的樣子。(讓學生親自實踐看一看從不同的角度看楊桃是什麼樣子,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

④說出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是否還有其他原因?結合父親的話講一講什麼是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這是通過提示,幫助學生理解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第二個原因。)

讓學生把兩個原因結合起來講。(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學習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讀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討論題:

①開始同學們認爲這幅畫畫得怎麼樣?後來又有什麼變化?

②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2)指導朗讀,注意語氣的變化。

(3)用上“因爲……所以……”說一說同學們的認識爲什麼發生了變化?(進一步明確學生態度發生變化的原因。)

4、學習第七自然段,自由讀這一自然段。提問:

(l)老師的話裏共有幾句話?

(2)前兩句告訴了我們什麼?

(3)舉例子說說怎麼就叫角度不同,樣子不一。(板書角度不同,樣子不一。)

(4)同一事物,當別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時,應該怎樣做?

(5)什麼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麼,就是什麼,不要受別人影響。)

在逐句分析這一自然段的基礎上,再讀並試背誦。

5、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齊讀。提問:

(1)老師和父親的話哪些地方相似?

(2)爲什麼說老師和父親的話對我來說一生受用?(板書:一生受用)

(3)父親和老師所講的畫畫上的事。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應當怎麼做?(板書要……不要,是……就)

誰能用“要……不要”說一句話?

三、總結全文

1、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先認爲別人錯了,要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實事求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做,能使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得到好處,我們要牢記這個道理。

2、齊讀例數第

一、二自然段並試背誦。板書設計:

5、畫楊桃附:【詞語解釋】 【近、反義詞

近義詞:審視—審察

半晌—半天

教誨—教導

反義詞:和顏悅色—疾言厲色

熟悉—陌生【難句解析】

1、老師的神情變得嚴肅了。

這是因爲,他發現“我”明明畫得很準確,但別人卻說“不像”,這種現象引起了他的深思。

2、提起楊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因此,當我們看見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着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

這四句話可分成兩層意思。前兩句用畫楊桃這個例子說明: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樣子。後兩句告訴學生懂得了這個道理之後應該怎麼做。這四句話句句講的是畫畫,但道理不僅用於畫畫,而且適用於一切事物,一切問題。當別人的看法、做法與自己的不同時,不要急於下結論,認爲別人錯了,很可能別人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去想的。我們自己做事或者看問題,不能想當然,“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就是應該實事求是,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

畫楊桃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要認識的生字6個,會寫的生字12個。正確書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囑”讀 zhǔ,不要讀成 shǔ; “晌”讀 shǎng,不要讀成 xiǎng;“誨”讀huì,不讀huǐ。

3、識記字形:囑:右邊下半部的第七筆是豎。肅:筆順,悉:上部不是“採”。提醒與熟字區分比較:注意“非”在“排”和“靠”兩字中字形的變化。“叮”和“釘”、“訂”;“幅”和“副”、“誨”和“悔”;“晌”和“響”。

4、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父親和老師的話。明白老師和父親說過的道理都是讓我們能夠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這種科學的思想方法,就能終身受益。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

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類似畫楊桃的事,並指導學生運用恰當的神態、動作、心理、語言描寫,把一段話說清楚。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18自然段老師說的話。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使學生體會文本中學生和老師的態度變化,體會其背後的原因,悟出本篇課文的主題。通過學生對標點符號的朗讀,便能感受到這些標點背後的含義,體會學生的情感變化。

教學重難點:

體會學生和老師態度的變化,感受標點背後的含義,理解父親和老師的話,明白做事看問題都要實事求是,這樣會使自己終生受益。

教學準備:在紙上寫好師生對話。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師:這節課咱們學第十一課《畫楊桃》。(板書題目)

一、 檢查預習情況。

1、 聽寫詞語,兩名學生在黑板上寫。訂正。注意“叮囑”的“囑”又下部分的第七筆是豎;“肅”的筆順;“悉”的上部不是“採”;“晌”是日字旁;“誨”是言字旁。

2、 同桌讀詞語,然後齊讀。

3、 同桌檢查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 梳理課文內容,理解父親的話。

1、 朗讀課文,概括段意。

課文講的是什麼事?爲了說得明白,要先弄清每段講什麼,或意思相近的幾段合起來講什麼。

(1)指名讀第一段,畫出你認爲關鍵的詞語。指名回答,“叮囑”什麼意思?誰叮囑過你?這段講的'是什麼?(父親叮囑我是什麼樣,畫什麼樣。)齊讀第一段。

(2)“我”記住父親的叮囑了嗎?自己讀第二段,畫出關鍵詞,指名概括段意。

(3)當“我”看到楊桃和平時的不一樣時,父親的叮囑在耳邊迴響:(生讀父親的話)當我畫完,覺得畫得很準確,心裏會想:(生……)

(4)這段是講課上我畫楊桃,還有那些段落是講這個意思的?請同學們自己讀剩下的部分,也畫出交流彙報。

(5)最後一段講父親和老師的教誨使“我”一生受用。

3、學生練習連起來說課文的內容。

三、提出疑問,再讀課文。

1、自己選一種方式讀課文,都到哪有什麼問題在旁邊記上。

2、彙報,互相解答。

第二課時

師:這節課咱們繼續學《畫楊桃》。

一、 聽寫詞語,導入新課。

1、聽寫:叮囑、教誨、一生受用(強調寫字姿勢)學生齊讀訂正。(把鉛筆本子收好)

2、過渡:什麼教誨使我一生受用呢?(指名說說。)課文的結尾這麼寫的,誰來讀?這教誨指的是什麼?指名說。(父親和老師的話就是對我的教誨)上節課我們知道了父親叮囑我:是什麼樣,畫什麼樣。(板書)那老師的話和父親的很相似,你讀讀老師的話,有哪些意思?

3、學生讀老師的話,初步理解。

老師的話裏和父親相同的是——

同學們,你們覺得文中的“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準確嗎?用老師的話來說明。(指名說)我按照自己看到的去畫對嗎?用老師的話說,用父親的話說。我們一起讀讀老師的話。

二、讀三到十七段,體會老師和同學們態度的變化,深入理解父親和老師的話。

1、師生合作讀三到十七段,體會同學們態度的變化。

老師的話,那些忙着嘲笑的同學,一開始明白嗎?後來呢?現在老師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讀三到十七段,你會有發現的。老師讀老師的話,誰讀敘述,大家讀同學們的話。沒提示語的地方能分清誰說的嗎?

2、 交流。學生回答時讓學生說清從哪句看出的,想象同學們的心理說話練習。讀出感情。

3、體會老師的態度變化。

師:同學們剛看到“我”的畫時,嘲笑“我”,走到“我”的座位觀察後知道錯了,這是對比的寫法。文中還有這樣的對比,你能找到嗎?

老師先是“嚴肅”的,什麼時候變嚴肅的?(1)自己讀第六段,畫出寫老師動作的詞。老師爲什麼這麼做?可同學們卻是——這又是對比。(2)什麼時候老師變得“和顏悅色”?誰願意和顏悅色地讀老師的話?

4、再讀老師的話。

師:同學們聽了老師的話,明白了——(指名學生說) “我”聽了老師的話,會想——(生……)咱們也要記住這位老師的話,請大家一起讀十八段。

三、聯繫實際,感悟道理。

1、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現在,同學們能用這些詞語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嗎?

2、啓發學生聯繫實際。

師:課文結尾說父親和老師的教誨使他一生受用,在她成長的路上,只有畫畫時纔想起這教誨嗎?顯然不是。遇到什麼事她會想到?會怎麼做?舉個例子,一次她上學遲到了,路上遇到變戲法的看入了迷,忘了時間。來到學校老師問起,她會怎麼說?

你遇到過類似“畫楊桃”這樣的事嗎?(如果學生想不出,老師就給出情境,學生判斷怎麼做。)

3、揭示道理。

師:生活中的事情是怎樣(板書:實事),我們就要尋求正確的認識和做法(板書:求是)。這個“是”不是“是不是”的意思,它是“正確”的意思。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做事看問題要——(實事求是)。

板書:

第一課時:畫楊桃

第二課時:畫楊桃

畫楊桃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叮囑、想當然、前排、靠邊、一幅畫、審視、嚴肅、半晌、和顏悅色、熟悉、教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老師說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

【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學習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出示實物,導入新課

1、師出示楊桃實物,並請學生讀“資料袋”。

2、師談話導入:今天我們學習《畫楊桃》這篇課文,看看課文中的我從畫楊桃這件事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二、初讀課文,認記生字

1、自由輕聲讀,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出示小黑板,認讀生詞(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記生字):

叮囑、想當然、前排、靠邊、一幅畫、審視、嚴肅、半晌、和顏悅色、熟悉、教誨

指名讀,正音:“囑”讀 zhǔ,不要讀成 shǔ;“審”是翹舌音又是前鼻音;“肅”是平舌音;“晌”讀 shǎng,不要讀成 xiǎng。

三、自讀自悟,彙報交流

1、默讀思考:“我”是怎樣畫楊桃的?同學們怎樣評價“我”的畫?老師怎樣做怎樣說的?(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2、交流課文內容: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問(簡單問題當堂解決,解決不了留待進一步讀書解決。)

四、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找找哪幾段具體寫了畫楊桃的事。(邊讀邊用筆做記號)

2、練習朗讀2~18段:

指導朗讀要點:

⑴我”是怎樣畫楊桃的?“我”認爲畫得怎樣?

抓住重點句:“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體會“我”的一絲不苟。

⑵通過對比體會人物心情,把握準感情:

①同學們看到“我”畫的楊桃時認爲畫得怎樣?態度是怎樣的.?老師的態度又是怎樣?

(找出老師的動作,分角色朗讀,老師、同學們的對話,體現兩者態度的不同。)

②當老師讓學生坐到“我”的座位觀察後,學生的態度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第一次老師問“畫像不像楊桃”時,同學們嘲笑的語氣;第二次老師問“楊桃像不像平時看到的楊桃”,同學支支吾吾的語氣。(對比體會讀好這部分內容)

抓住“和顏悅色”一詞,指導老師耐心和誠懇地批評這部分。

五、昇華領悟

1、出示父親和老師的兩段話:

⑴朗讀思考:他們的話相似在哪裏?都說的什麼意思?明白“教誨”的意思嗎?

通過反覆讀,學生能體會出父親和老師都是教育“我”要實事求是,不能想當然。

⑵再讀,老師的話哪幾句和父親的不相似,是什麼意思?(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⑶師總結:父親和老師教“我”做人實事求是,不能想當然,這是做人的根本!從畫楊桃一事中,“我”還明白了從不同角度去貫徹,會看到不同的結果,這種科學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讓“我”終身受益呢?

2、背誦老師講的一段話。

3、齊讀,交流體會:讀後想到了什麼?可引導聯繫《題西林壁》一詩、《畫雞蛋》一文,進一步理解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有不同結果的道理。

《畫楊桃》原文閱讀推薦:

我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父親開始教我畫畫。他對我要求很嚴,經常叮囑我:“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有一次學校上圖畫課,老師把兩個楊桃擺在講桌上,要同學們畫。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講桌上那兩個楊桃的一端正對着我。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麼東西。

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當我把這幅畫交出去的時候,有幾個同學看見了,卻哈哈大笑起來。

“楊桃是這個樣子的嗎?”

“倒不如說是五角星吧!”

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然後回到講臺,舉起我的畫問大家: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麼?”

“像五角星!”

老師的神情變得嚴肅了。半晌,他又問道:“畫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好笑麼?”

“好—笑!”有幾個同學搶着答道,同時發出嘻嘻的笑聲。

於是,老師請這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對第一個坐下的同學說:“現在你看看那楊桃,像你平時看到的楊桃嗎?”

“不……像。”

“那麼,像什麼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個。”

老師讓這幾個同學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後和顏悅色地說:“提起楊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因此,當我們看見別的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着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

這位老師的話同我父親講的是那麼相似。他們的教誨使我一生受用。

畫楊桃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說話。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老師說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學習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出示楊桃實物或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果實嗎?今天,我們要學一篇課文,就與楊桃有關。(板書:畫楊桃)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麼?(板書:畫楊桃)

1、齊讀課題。

2、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1)誰畫楊桃?

(2)怎樣畫楊桃?

(3)畫楊桃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4)作者爲什麼要寫畫楊桃這件事?

二、初步感知,瞭解內容

投影出示思考題: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2、利用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新詞意思。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來。

三、逐段深入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2、學習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讀。

3、學習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讀第四至六自然段。

4、學習第七自然段,自由讀這一自然段。

四、檢查預習情況

1、指讀生字詞。

2、指讀課文。

本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詞意思?怎麼理解的?(交流)

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想當然:憑主觀想象,認爲事物應該是這樣。聯繫課文內容,父親經常叮囑“我”,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憑主觀想象,畫走了樣。

五、質疑

提出不懂的問題。(常識性問題師生當堂解決。有關課文內容理解的問題師生梳理歸納。)

六、佈置作業

l、熟記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七、總結全文

1、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先認爲別人錯了,要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實事求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做,能使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得到好處,我們要牢記這個道理。

2、齊讀例數第一、二自然段並試背誦。

反思

在上《畫楊桃》這一課中,我是這樣實施教學過程的:

1、角色朗讀,理解內容。

這篇課文裏的對話很多,而且又要抽出時間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所以我並沒有展開來讀,而是抓住課文裏很特殊的兩組句子比較後再來引導學生個性化朗讀。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學生以個性化的方式走進文本,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去發現,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去想象,最後在敞開心扉的對話中,在表達閱讀感受中,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

2、讓學生自己勾畫感受深的句子,提示出“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主題思想。這一環節是教學關鍵,是文道結合的主渠道和立足點。

3、運用清晰,節奏鮮明的語言做小結,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主題得到進一步昇華。

這節課的最大不足是:我對我們班的學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讓學生去質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學生提出問題,不過回答得還不錯。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在講老師的話時自己脈絡不是很清晰,導致這部分佔用了幾分鐘的時間。

畫楊桃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學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2、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聽說的道理。

3、在老師的提示下,通過默讀、朗讀自學課文,理解句子之間的聯繫。

4、培養學生讀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讀能力。

教學難點: 能聯繫全文內容,感悟父親和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並學會怎樣實事求是地思考問題,處理問題。

教學重點: 邊讀邊思,體會通過畫楊桃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教學課時: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l、學會讀、寫本課 13 個生字。查字典,聯繫上理解理解“審視”“和顏悅色”的詞語。

2、整體感知,能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講了—件什麼事 ?

3、能在熟讀的基礎上,設身處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學們的不同的心理活動。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今天,我們學習《畫楊桃》,誰能給大家介紹楊桃是什麼樣的水果?

“楊桃,又名‘陽桃’、‘羊桃’,學名‘五斂子’,又因橫切面如五角星,故國外又稱之爲‘星梨’,是久負盛名的嶺南佳果之一??”

二、給充分時間讀書自學。

1、整體感知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1) 自己獨立自學生字、詞,不認識的字,通過查字典來解決。

(2) 讀後思考文中圍繞畫楊桃講了一件什麼事?

2、多種感官參與讀書,提高學習效率。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引導學生敏銳察覺課文的主要話題,畫出主要的句子。

三、彙報自學,提出問題。

教師梳理出問題:同學們爲什麼笑 ? 老師爲什麼要嚴肅地說那一番話 ?

四、學習第 1 自然段。

1、指名讀第 1 自然段。想想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麼 ?

2、“想當然”是什麼意思 ?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五、學習“畫楊桃”這—部分 (2 — 5 自然段) 。

1、默讀第 2 自然段,畫出作者看楊桃和怎麼畫的句子,,

2、理解作者爲什麼會把楊桃畫成五角星 ?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說明什麼 ? 3聯繫前文想想,“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是否還有其他原因?結合父親的.話說說什麼是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 ?

4、出示討論題“同學們爲什麼會笑小作者畫的楊桃 ? ”

5、老師的神情有什麼變化 ? 請讀讀相關的句子。

6、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聽到同學們的笑聲會怎樣想 ?

六、激活經驗,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學習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樣難堪的情形呢 ? 當時你是怎樣想的 ?

2、那麼我們究竟應持什麼樣的態度面對他人的嘲笑呢 ? 學完一課,大家一定會有啓發的。

七、課堂練習。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去看,會有不同的結果。

2、理解父親和老師的話中蘊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觀察實物,從多角度看。

教師拿一個幾何形體,讓幾名學生坐在不同位置進行觀察,然 後讓他們向其他同學彙報看到的物體的樣子。

二、學習第 6 自然段

1、指名讀,重點指導讀出幾個省略號的語氣。

2、你發現同學們又有什麼變化 ? 爲什麼有這樣的變化 ?

3、分角色朗讀這—部分。

三、學習第 7 自然段。

1、思考:老師說了幾句話 ? 你能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嗎 ?

2、投影出示“老師的話”。引導學生結合前文內容感悟老師說話 的含義。

重點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讀,並試着背誦下來。

四、小結學習,思想昇華。

1、什麼是教誨 ? 爲什麼他們的教誨讓我一生受用 ?

2、父親和老師是講畫畫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當別人的看法

和自己不一樣時,應當怎樣做呢 ?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分角色朗讀,老師也參與朗讀。

六、教師總結全文。

當別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輕易下結論,要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去看的;自己也應實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樣我們就能在生活中科學、客觀地處理問題。

七、課堂練習。

背誦最後兩個自然段。

八、實踐活動。

1、日常生活中你聽到或遇到過像畫楊桃那樣的事情嗎 ? 如果有,請講給同學們和父母聽。

2、寫一篇《畫楊桃》的讀後感。

畫楊桃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叮囑、想當然、前排、靠邊、一幅畫、審視、嚴肅、半晌、和顏悅色、熟悉、教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老師說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

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學習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楊桃實物;小黑板生字詞。

教學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實物,導入新課

1、師出示楊桃實物,並請學生讀“資料袋”。

2、師談話導入:今天我們學習《畫楊桃》這篇課文,看看課文中的我從畫楊桃這件事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二、初讀課文,認記生字

1、自由輕聲讀,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出示小黑板,認讀生詞(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記生字):

叮囑、想當然、前排、靠邊、一幅畫、審視、嚴肅、半晌、和顏悅色、熟悉、教誨

指名讀,正音:“囑”讀 zhǔ,不要讀成 shǔ;“審”是翹舌音又是前鼻音;“肅”是平舌音;“晌”讀 shǎng,不要讀成 xiǎng。

三、自讀自悟,彙報交流

1、默讀思考:“我”是怎樣畫楊桃的?同學們怎樣評價“我”的畫?老師怎樣做怎樣說的?(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2、交流課文內容: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問(簡單問題當堂解決,解決不了留待進一步讀書解決。)

第二課時

一、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找找哪幾段具體寫了畫楊桃的事。(邊讀邊用筆做記號)

2、練習朗讀2~18段:

指導朗讀要點:

⑴我”是怎樣畫楊桃的?“我”認爲畫得怎樣?

抓住重點句:“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體會“我”的一絲不苟。

⑵通過對比體會人物心情,把握準感情:

①同學們看到“我”畫的楊桃時認爲畫得怎樣?態度是怎樣的?老師的態度又是怎樣?

(找出老師的動作,分角色朗讀,老師、同學們的對話,體現兩者態度的不同。)

②當老師讓學生坐到“我”的座位觀察後,學生的態度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第一次老師問“畫像不像楊桃”時,同學們嘲笑的語氣;第二次老師問“楊桃像不像平時看到的楊桃”,同學支支吾吾的語氣。(對比體會讀好這部分內容)

抓住“和顏悅色”一詞,指導老師耐心和誠懇地批評這部分。

二、昇華領悟

1、出示父親和老師的`兩段話:

⑴朗讀思考:他們的話相似在哪裏?都說的什麼意思?明白“教誨”的意思嗎?

通過反覆讀,學生能體會出父親和老師都是教育“我”要實事求是,不能想當然。

⑵再讀,老師的話哪幾句和父親的不相似,是什麼意思?(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⑶師總結:父親和老師教“我”做人實事求是,不能想當然,這是做人的根本!從畫楊桃一事中,“我”還明白了從不同角度去貫徹,會看到不同的結果,這種科學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讓“我”終身受益呢?

2、背誦老師講的一段話。

3、齊讀,交流體會:讀後想到了什麼?可引導聯繫《題西林壁》一詩、《畫雞蛋》一文,進一步理解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有不同結果的道理。

第三課時

一、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組詞。

2、記憶生字,提醒學生與熟字區分比較:

注意“非”在“排”和“靠”兩字中字形的變化。

“叮”和“釘”、“訂”;“幅”和“福”、“誨”和“悔”;“晌”和“響”。

3、書寫點撥:

囑:右邊下半部的第七筆是豎。

肅:筆順:

悉:上部不是“採”。

二、鞏固作業

1、書寫練習。

2、完成同步練習。

畫楊桃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15個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老師說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

【教學重難點】

學習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1、課前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將課文讀通、讀順,

3、教師準備蠟制或塑料制的楊桃模型以及圖片等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出示楊桃實物或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果實嗎?今天,我們要學一篇課文,就與楊桃有關。(板書:畫楊桃)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麼?(板書:畫楊桃)

1、齊讀課題。

2、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二、初步感知,瞭解內容

出示閱讀提示: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2、利用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新詞的意思。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做上標記。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指讀生字詞。(重點指導“肅”的寫法、“叮囑”的讀音、“誨”與“悔”的區別。)

2、指讀課文。

本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四、質疑

提出不懂的問題。(常識性問題師生當堂解決。有關課文內容理解的問題師生梳理歸納。)

五、佈置作業

l、熟記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作者在畫楊桃時發生了什麼事,其中包含着一個道理,究竟是什麼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精讀課文,交流探究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

作者在美術課課上是怎樣畫楊桃的呢?那課文中哪一句話具體描寫了我是怎樣畫楊桃的?(生交流,師板書:我認認真真老老實實)

從這句話中你們能體會到什麼?(生暢所欲言)所以我認爲自己畫的()。

(二)理解第一自然段:

1、師:我爲什麼要這樣畫楊桃呢?(學生可以自己總結,也可以用課文中的原話回答。)

課件出示:“我讀……你看見一樣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2、同學們看,這裏的“叮囑”是什麼意思啊?什麼是想當然啊?畫走了樣呢?

從這段話你能看出什麼?

3、那你能不能帶着自己的體會讀一讀父親的話呢?好,自己先練習讀一讀。生練讀。師巡視參與學生中。並點評學生讀的情況。

(三)理解3——17自然段

1、師過渡:我記住了父親的教誨,在畫楊桃的時候我認認真真的看,老老實實的畫,自己覺得畫的很準確,就這樣當我把這幅畫交出去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同學和老師又是如何表現的呢?請同學們自己讀3——17自然段,用筆畫出同學們的表現和描寫老師動作的詞,在小組內交流交流。師走到學生中間巡視參與小組交流。

2、師:當我把這幅畫交出去的時候同學們的態度如何呢?他們怎麼說的?

3、老師又是怎樣表現的呢?誰能說一說描寫老師的動作詞有哪些?(課件出示這句話)

4、師:什麼是“審視”

5、師:從老師這一連串的動作詞你能體會到什麼?老師爲什麼要這樣做?

6、師:老師聽完同學的一連串回答,老師的態度發生了什麼變化?

7、師:老師的神情爲什麼變得嚴肅了?

8、因此當老師“半晌,又問同學們:“畫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好笑麼?”同學們是怎樣回答的?

9、師:此時我們的老師準備怎麼做?後來同學們的態度發生了什麼變化啊?

10、師:剛纔我們一起學習了3——17自然段,同學們你們喜歡課文中的老師,還是同學?(生自由選擇)喜歡誰就讀描寫誰的那一部分,注意要讀出老師的——嚴肅,同學們——從嘲笑到不好意思的態度變化,好!自己在下面練習分角色朗讀吧!

三、對比理解,感悟道理

1、當老師看到同學們知錯後,是怎麼說的?自由讀第18段

2、討論:這段話可以分爲幾層?用“‖”號給這段話分層

3、這兩層之間是什麼關係?(因果關係)

4、老師的這段話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5、老師的話和父親的話哪些地方相似?

四、聯繫實際,拓展昇華

在生活中,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應當怎麼做?學生交流

引導學生明白:無論看什麼問題或做什麼事都要——(實事求是)。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試着背誦老師說的那段話。

【板書設計】

11畫楊桃

我認認真真老老實實

父親是……就……不要……

同學哈哈大笑→不好意思實事求是

老師審視→嚴肅→思考→和顏悅色

是……就……

畫楊桃教學設計14

一、通過遊戲,激發興趣。

1.談話導入:《畫楊桃》中,一個同學看到一件事物是五角形的,一個同學看到的是圓形的,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察結果卻是出自同一件事物,正所謂是“橫看成嶺側成峯”。觀察不僅能給人帶來很多靈感,而且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樂趣。下面我們來比一比,誰具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在3秒鐘時間內,看出是什麼圖形。

2.出示右邊第一幅圖3秒鐘。

3.你看到了什麼?請把看到的與你的同桌同學交流交流,注意:(1)把話說清楚,說完整。(2)聽的同學要認真、專注,若有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請教。請教也很講究,態度要誠懇,語言要中肯。

同桌同學交流。

4.教師巡視,邀請一對觀察結果不同的上臺展示交流過程。

其他同學評價他們的語言表達是否清楚、完整。

5.通過交流,全班同學分成不同看法的`兩個方陣。

同學們同時同地看了一幅圖,看到的結果卻完全不一樣呢?到底是哪一方的看法是正確的呢?

(1)雙方可以進行爭辯,據理力爭。

(2)就不懂的可以虛心地向對方請教、提問或跟對方商討。

6.再一次出示該圖片,請同學們再一次仔細的看圖,能不能像魏格納一樣有驚人的發現呢?

結合第一次的觀察所得,說說:第一次看到了什麼?現在又有什麼發現?是怎樣發現的?對這兩次的觀察有什麼感受?

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觀察方法:觀察時要仔細地看,反覆地看,從多個角度去看,纔會有許許多多新的發現,纔能有像孫悟空一樣的火眼金睛!

重點板書:

仔細地看

反覆地看

多角度看

二、小組合作觀察,練習觀察方法,練習條理表達。

同學們,現在我們就要來試一試我們的火眼金睛有多厲害。小組同學合作觀察右邊第二幅圖,比一比哪一組同學的火眼金睛最厲害,腦子轉得最快,語言表達得最有條理。

小組活動,積極運用觀察方法觀察,積極思考,並集合小組各成員意見,最後統一觀察所得。

各小組交流:每組派一名代表有條理地闡述觀察過程和觀察結果。

其他小組可以就某一組的闡述補充自己組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

評價:每組選2名同學和老師組成評委團,給各小組評分。評分項目爲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總分100分),附加項目是聯想能力(20分)。

三、小組競賽觀察,發現多,說得好。

1.剛纔,同學們的火眼金睛幫了小組的大忙,同時,同學們的觀察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鍛鍊。現在,我們要來比一比誰的火眼金睛最厲害,誰的口才最厲害。

2.出示第三幅圖(10個人頭圖)

3.從圖上先看到了什麼;再進一步仔細觀察,看到了什麼;反覆看一看,換幾個角度看一看,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深切的感受或啓示?比一比,誰的發現多,誰說得好。

初賽:小組比賽,選出各2名優秀者。

複賽:優秀者在班級裏比賽,評選出“觀察能力突出獎”和“小小口才家”。

4.發獎

四、總結:

生活中時時處處需要觀察,誰學會了觀察,誰就具有慧眼。只有我們仔細地觀察,反覆地觀察,多角度地觀察,就會具有慧眼。

五、作業:把觀察樂趣與別人一起分享。

六、板書:

我看到了……

仔細地看

反覆地看

多角度看

習作教學

第一課時

一、聯繫舊知,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通過仔細地看,反覆地看,多角度地看,初步練就了“火眼金睛”。那些偉大的人物更是如此,葉聖淘、法布爾之所以能寫出如此生動的文章,魏格納之所以能有如此震驚全世界的驚人發現,都是因爲他們——(認真觀察;多角度觀察;長期、連續觀察)

今天,我們也要像他們那樣,把自己在觀察過程中的新發現或者有趣的事情用我們的筆具體、生動地記敘下來。

二、交流,指導觀察。

1、你們去留心觀察了什麼?是怎樣觀察的?能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嗎?(學生暢所欲言。)

2、相機指導學生運用合適的觀察方法。(多角度地觀察、全面觀察和重點觀察相結合)

靜態類:如:文具或工藝品:來歷、形態、顏色、質地、結構、製作水平——看一看、想一想……

花草、樹木:形態、顏色、動態、香味、生長過程——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想一想……

景點:按照一定的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中央到周圍……

動態類:如:小動物:外形、動作、生活習性……

三、明確本次作文的要求

1、再一次觀察所選定的對象,它的最大特點是什麼,或者是讓自己感到有趣的地方、故事。

2、想一想,怎樣才能把這件事物條理清楚、具體、生動地記敘下來。

四、交流思路,指正完善。

1、 同學之間積極地交流各自的寫作思路。

2、認真傾聽,學習別人優秀的想法,幫助別人改正缺陷的地方。

五、對觀察日記的格式進行指導。

第二課時

1、學生寫作。教師巡視。

2、學生找到自己的夥伴互相朗讀、批改作文。

批改重點:(1)語言是否通順;(2)有無一定寫作順序;(3)有無寫出事物特點;(4)是否具體、生動。

批改時要找到同伴作文的亮點,真誠地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對於同伴作文的不足,要提出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3、推選典型之作,進行學習和指導。

4、修改好自己的作文,謄寫。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語文園地二,習作二,口語交際二,希望對你有幫助!

畫楊桃教學設計15

1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學習課文,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學會本課生字詞語,理解“叮囑”、“教誨”、“受用”等詞語。

2、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體驗,自主閱讀,合作學習,體會出無論做什麼事或看問題,應該實事求是,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態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尊重事實,尊重他人的好習慣。

2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應訓練他們圍繞課文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另外,在畫楊桃這件事中,爸爸和老師教會了“我”怎樣面對同學們的嘲笑。這樣的經歷,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能遇到類似的事情。應怎樣面對他人的誤解,學會尊重他人,這是很值得學生去探討的問題。當然,要使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懂得看問題或做事都要實事求是,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所不同,從中受到科學思想的薰陶。

3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是學習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是從課文內容體會做什麼事都要實事求是的道理。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一、創設情境,真實體驗

1、同學們,在美術課上,我們畫過很多東西。今天的語文課上,老師也要請同學們來畫畫。

2、(教師出示楊桃)誰知道這種水果叫什麼?觀察一下,它有什麼特點。

3、請同學們在自己的座位上觀察楊桃,把你看到的楊桃實事求是地畫下來。

4、展示中間與前排旁邊同學的畫,看看有什麼不同。或者讓同學從前排靠邊的座位上實際觀察一下,使學生增加感性認識,並激發閱讀與思考的興趣。

活動2【講授】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作者小時候也畫過一次楊桃,並給他留下深刻印象。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看看你已經讀懂了什麼?

2、學生交流,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脈絡層次與立意主旨

3、檢查生字情況。

1)指讀生字詞。

2)你理解了哪些新詞意思?怎麼理解的?(交流)

3)指導學生抄寫生字(注意以下字形)。

“級”字不要丟了最後一筆“丶”。

“肅”字下面的書寫規則是先中間後兩邊。

“晌”字與時間有關,是“日”字旁,不要寫成“口”字旁。

“悉”字中間是“米”不要看成“■”字頭。

活動3【講授】三、研讀課文,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理清第二大段的小脈絡。以楊桃爲主線,寫“我”、老師和同學三看楊桃。不同的人物在看楊桃時候,體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2、請同學們仔細研讀第二大段,選擇其中一個人物研究一下。我們可以怎樣研究?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變化來研究。

3、學生尋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學習夥伴,合作學習,共同研究。

(二)學生交流,相機引導

(三)引導學生抓住“我”的動作,神態,體會“我”的實事求是與情感變化。

1、“我”之所以把楊桃畫成了“五個角的什麼東西。”,是因爲____________。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麼東西.

(3)、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2、自由輕讀,體會我的情感變化。我遵從父親的教誨,認真地看,老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滿以爲能夠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讚揚,但我怎麼也想不到會被同學們誤解和嘲笑。在老師的教育下,同學們又理解了我。課文,沒有直接描寫“我”被同學們嘲笑與誤解時的迷惑不解,傷心委屈;得到同學們理解時的輕鬆愉快與欣慰滿足。但是可以引導學生設身處地與“我”感同身受,深刻體會“我”的思想感情,從而體會以事實爲依據的重要性。

(四)引導學生抓住“同學們”的語言變化,體會“同學們”從誤解“我”到理解“我”的變化過程。

1、對比朗讀教師與同學們的兩次對話,體會“同學們”態度的變化。

(1)出示兩段對話,學生自由對比讀兩段對話。你有什麼發現?(第一段話中同學們的答句後面都是感嘆號,表示想當然不假思索的語氣;第二段話語中多了兩處省略號,說明同學們的回答支支吾吾,結結巴巴,遲遲疑疑。)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麼?”“像五角星!”

“現在你看看還像楊桃嗎?”“不……像。”

“那麼,像什麼呢?”“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個。”

(2)補充提示語,在體驗中表情朗讀同學們嘲笑我的話語。鼓勵學生個性化朗讀,可以用肢體語言,如神態,手勢,抓重點詞、標點、語勢等,同時說說爲什麼要這麼朗讀?學生互相評價。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不像!”同學們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聲說)

“它像什麼?”“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異口同聲地回答)

現在你看看還像楊桃嗎?”“不……像。”________。(那個同學發現他這時候看到的楊桃真像個五角星,有點難以置信)

“那麼,像什麼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他遲遲疑疑地說)

“好,下一個。”

2、想象說話。老師請同學們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楊桃,是老師巧妙設計的教育學生的時機。請你想象當時的情景,同學們這一看,看出了怎樣的結果?

這一看,________;這一看,_______;這一看,_________。

(1)這一看,同學們發現從“我”的角度看楊桃,它確實像個五角星。

(2)這一看,同學們知道嘲笑“我”是錯的。他們的神態發生了變化,一個個臉色通紅,說話結結巴巴。(學生表演朗讀)

(3)這一看,同學們都不好意思了,一個個臉羞得紅紅的。他們請求我的原諒。他們說:“對不起,我們不應該嘲笑你。你能實事求是地畫出你看到的,是多麼不容易。原諒我們吧!”。

(4)這一看,同學們懂得不能想當然地嘲笑別人。要實事求是,設身處地,尊重別人的看法。

(5)這一看,同學們理解了我。他們嘲笑我的時候,我沒有流淚,而這時候,我卻熱淚盈眶,我的心裏感到暖融融的,因爲我得到了同學們的理解和尊重。

………………………………

“我”從被誤解到被理解,同學們從誤解我到理解我,這個過程的變化,起主導作用的是老師的教育。誰來說說你們對“老師”的研究?

(四)抓住教師的神態變化,體會“老師”的循循善誘。

老師的神態爲什麼從嚴肅變得和顏悅色?

1、出示課文,讀“審視”句:“

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然後回到講臺,舉起我的畫問大家: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理解“審視”和老師爲什麼審視。“審視”是指審慎地觀察。老師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來,審視講桌上的楊桃,是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對我的圖畫感到有點驚訝,也想看個究竟。

(2)想保護“我”的自尊心。

(3)對同學們的嘲笑感到不滿,想考證後教育孩子們。

(4)他是一個嚴謹認真的教師,不想當然地評價學生,他要根據事實進行評價。

2、理解“嚴肅”。同學們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靈,我感到傷心極了。我開始迷惑不解,對爸爸的話語產生了懷疑。我多麼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師的注意,他的神情變得嚴肅,他沉沒了“半晌”。同學們,你們能猜測一下,在這半晌的時間裏,老師在想什麼嗎?(對隨意嘲笑別人的孩子的不滿,想辦法要教育他們)。

3、理解“和顏悅色”。老師和顏悅色,是因爲()。

4、出示教師和父親的話語。讀後討論,教師和父親的話語那麼相似。他們相同的地方是什麼?(要實事求是地表現自己的角度看到的東西。)他們不同之處又是什麼呢?(老師的話語中又提到要尊重別人的看法。)

5、爲什麼老師沒有在審視楊桃後就用這段話語來教育我們?(這是個循循善誘的好老師,他要創設機會,既保護我幼小的心靈不受傷害,又要讓其他學生自己發現錯誤,自己教育自己,讓學生心悅誠服。)

6、同學們,“楊桃”風波結束了,但美術課繼續上下去,孩子們繼續畫羊桃,你猜想一下,這時他們的楊桃會畫成什麼樣子呢?

活動4【活動】四、聯繫生活,想像拓展。

1、同學們,我們已經在這節畫楊桃的美術課上認識了這個班級的老師、同學,還有那個畫畫特別認真的“我”,也瞭解了發生在他們中間的故事。現在,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呢?請選擇其中一個人物,對他說幾句話。

我想對作者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對曾經嘲笑過“我”的孩子們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對循循善誘的老師說:

2、美術課也結束了,但畫楊桃這件事讓作者和他的同學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麼在日常生活中你聽到或遇到過像畫楊桃這樣的事情嗎?通過學習和聯繫生活實際你都有哪些體會、感受,從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請你也拿起筆用概括性的語言寫一寫你的這些體會、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寫在大家準備好的小書籤上。寫後讓學生讀一讀把書籤送給老師或自己的好朋友,讓他們與你共同分享。

活動5【活動】教學反思

第一:把思想教育貫穿於課文教學的全過程。這篇課文以父親"經常""叮囑"我的話起筆,以圖畫老師對同學們和顏悅色的教誨落筆,按照順逆的方法安排情節,文章起伏波瀾,感染力強,可信度高。全文字裏行間無不蘊含着"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父親叮囑我的話"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否則會產生脫離實際、不實事求是的結果。我牢記父親的話,以"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爲宗旨,"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自己畫得很準確"。當同學"想當然"地認爲我畫得不對時,老師並沒急於作答,而是"請這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觀察楊桃的外形,最後批評同學"不要忙着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並教育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其意思也是要我們從小養成"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態度。筆者順着這條思路進行教學,讓學生對"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一科學態度由模糊到認同,最後在學生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明白了無論做什麼事都應有"實事求是"態度的道理。

第二:把思想教育熔於品詞析句之中。在語言文字訓練中,筆者在引導學生品味用詞妙處的同時,還注重體會詞句中蘊含的思想道理,藉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比如:在體會我是怎樣畫楊桃時,筆者用CAI出示了兩個句子"①我一邊看,一邊畫。""②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第一句中用了一組關聯詞"一邊……一邊",將"看"和"畫"這兩個動詞串連起來,寫出了我是怎樣畫楊桃的;第二句用了"認認真真"和"老老實實"這兩個表示程度的修飾詞,不僅寫出了我畫楊桃時的樣子,而且描繪出了我畫楊桃時專心的程度。讓學生在比較讀中體會出我嚴謹、誠實的態度和我實事求是的精神,生怕畫"走了樣",畫變了形,讓學生從品和讀中受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再如,當同學笑我楊桃畫得不對時,"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作者這裏爲什麼用"審視"而不用"看"和"注視"呢?課中引導學生比較討論後得知:"審視"在這裏是集中注意力去看,並且邊看邊比較,桌上的楊桃是怎樣的形狀,與平時看到的楊桃是不是一樣。說明老師尊重事實,實事求是,對同學提出的質疑從實際出發加以觀察判斷,並非人云亦云,"想當然"。加上老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的這種做法本身就是"從實際出發",學生就在這品詞讀句中,感悟到做任何事都要相信自己,都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第三:把思想教育置於實踐活動之中。毛澤東同志曾說:"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多次反覆才能完成。"小學生學習語言,接受思想教育,要讓他們在親自體驗下,得出他們的認識,再由這個認識去指導他們的實踐。在本課的教學中,筆者設境讓學生親身實踐,在思想上牢固樹立"辦什麼事都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觀念。比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寫我怎樣畫楊桃時,筆者就在講桌上放一個楊桃,讓學生下位從正面、側面去觀察,知道觀察的角度不同,所看物體形狀也完全不一樣。再讓學生坐在相應位置演演我畫楊桃時的樣子,體會我認真的態度。從而懂得,做任何事都不能想當然,要眼見爲實,實事求是。再如,爲了讓學生充分體驗同學因爲"想當然"而最終懊悔的心情變化,課中安排了一個環節帶領學生進入角色,反覆練讀三次對話,從較輕的嘲笑到程度很重的嘲笑,最後到自知錯了,異常懊悔。練讀中明白我把楊桃畫得"像五角星"符合實事求是的思想,而同學們的發笑,是對楊桃的"很熟悉"就會"想當然",以爲別人看到都和自己看到的一樣,這樣就違背了"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精神,從文中同學的教訓中受到了啓迪。

當今社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至關重要,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責無旁貸。以上正是本人憑藉課例進行教學的一點嘗試。由於課中容量太大,課尾學生結合自己暢談感想,聯繫自身實際寫片段材料來深化"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科學態度這一認識還未能完成,需要對課中時間加以調控,力求圓滿,讓"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一科學態度真正成爲學生的行爲準則。

11畫楊桃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11畫楊桃

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一、創設情境,真實體驗

1、同學們,在美術課上,我們畫過很多東西。今天的語文課上,老師也要請同學們來畫畫。

2、(教師出示楊桃)誰知道這種水果叫什麼?觀察一下,它有什麼特點。

3、請同學們在自己的座位上觀察楊桃,把你看到的楊桃實事求是地畫下來。

4、展示中間與前排旁邊同學的畫,看看有什麼不同。或者讓同學從前排靠邊的座位上實際觀察一下,使學生增加感性認識,並激發閱讀與思考的興趣。

活動2【講授】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作者小時候也畫過一次楊桃,並給他留下深刻印象。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看看你已經讀懂了什麼?

2、學生交流,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脈絡層次與立意主旨

3、檢查生字情況。

1)指讀生字詞。

2)你理解了哪些新詞意思?怎麼理解的?(交流)

3)指導學生抄寫生字(注意以下字形)。

“級”字不要丟了最後一筆“丶”。

“肅”字下面的書寫規則是先中間後兩邊。

“晌”字與時間有關,是“日”字旁,不要寫成“口”字旁。

“悉”字中間是“米”不要看成“■”字頭。

活動3【講授】三、研讀課文,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理清第二大段的小脈絡。以楊桃爲主線,寫“我”、老師和同學三看楊桃。不同的人物在看楊桃時候,體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2、請同學們仔細研讀第二大段,選擇其中一個人物研究一下。我們可以怎樣研究?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變化來研究。

3、學生尋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學習夥伴,合作學習,共同研究。

(二)學生交流,相機引導

(三)引導學生抓住“我”的動作,神態,體會“我”的實事求是與情感變化。

1、“我”之所以把楊桃畫成了“五個角的什麼東西。”,是因爲____________。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麼東西.

(3)、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2、自由輕讀,體會我的情感變化。我遵從父親的教誨,認真地看,老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滿以爲能夠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讚揚,但我怎麼也想不到會被同學們誤解和嘲笑。在老師的教育下,同學們又理解了我。課文,沒有直接描寫“我”被同學們嘲笑與誤解時的迷惑不解,傷心委屈;得到同學們理解時的輕鬆愉快與欣慰滿足。但是可以引導學生設身處地與“我”感同身受,深刻體會“我”的思想感情,從而體會以事實爲依據的重要性。

(四)引導學生抓住“同學們”的語言變化,體會“同學們”從誤解“我”到理解“我”的變化過程。

1、對比朗讀教師與同學們的兩次對話,體會“同學們”態度的變化。

(1)出示兩段對話,學生自由對比讀兩段對話。你有什麼發現?(第一段話中同學們的答句後面都是感嘆號,表示想當然不假思索的語氣;第二段話語中多了兩處省略號,說明同學們的回答支支吾吾,結結巴巴,遲遲疑疑。)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麼?”“像五角星!”

“現在你看看還像楊桃嗎?”“不……像。”

“那麼,像什麼呢?”“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個。”

(2)補充提示語,在體驗中表情朗讀同學們嘲笑我的話語。鼓勵學生個性化朗讀,可以用肢體語言,如神態,手勢,抓重點詞、標點、語勢等,同時說說爲什麼要這麼朗讀?學生互相評價。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不像!”同學們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聲說)

“它像什麼?”“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異口同聲地回答)

現在你看看還像楊桃嗎?”“不……像。”________。(那個同學發現他這時候看到的楊桃真像個五角星,有點難以置信)

“那麼,像什麼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他遲遲疑疑地說)

“好,下一個。”

2、想象說話。老師請同學們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楊桃,是老師巧妙設計的教育學生的時機。請你想象當時的情景,同學們這一看,看出了怎樣的結果?

這一看,________;這一看,_______;這一看,_________。

(1)這一看,同學們發現從“我”的角度看楊桃,它確實像個五角星。

(2)這一看,同學們知道嘲笑“我”是錯的。他們的神態發生了變化,一個個臉色通紅,說話結結巴巴。(學生表演朗讀)

(3)這一看,同學們都不好意思了,一個個臉羞得紅紅的。他們請求我的原諒。他們說:“對不起,我們不應該嘲笑你。你能實事求是地畫出你看到的,是多麼不容易。原諒我們吧!”。

(4)這一看,同學們懂得不能想當然地嘲笑別人。要實事求是,設身處地,尊重別人的看法。

(5)這一看,同學們理解了我。他們嘲笑我的時候,我沒有流淚,而這時候,我卻熱淚盈眶,我的心裏感到暖融融的,因爲我得到了同學們的理解和尊重。

………………………………

“我”從被誤解到被理解,同學們從誤解我到理解我,這個過程的變化,起主導作用的`是老師的教育。誰來說說你們對“老師”的研究?

(四)抓住教師的神態變化,體會“老師”的循循善誘。

老師的神態爲什麼從嚴肅變得和顏悅色?

1、出示課文,讀“審視”句:“

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然後回到講臺,舉起我的畫問大家: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理解“審視”和老師爲什麼審視。“審視”是指審慎地觀察。老師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來,審視講桌上的楊桃,是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對我的圖畫感到有點驚訝,也想看個究竟。

(2)想保護“我”的自尊心。

(3)對同學們的嘲笑感到不滿,想考證後教育孩子們。

(4)他是一個嚴謹認真的教師,不想當然地評價學生,他要根據事實進行評價。

2、理解“嚴肅”。同學們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靈,我感到傷心極了。我開始迷惑不解,對爸爸的話語產生了懷疑。我多麼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師的注意,他的神情變得嚴肅,他沉沒了“半晌”。同學們,你們能猜測一下,在這半晌的時間裏,老師在想什麼嗎?(對隨意嘲笑別人的孩子的不滿,想辦法要教育他們)。

3、理解“和顏悅色”。老師和顏悅色,是因爲()。

4、出示教師和父親的話語。讀後討論,教師和父親的話語那麼相似。他們相同的地方是什麼?(要實事求是地表現自己的角度看到的東西。)他們不同之處又是什麼呢?(老師的話語中又提到要尊重別人的看法。)

5、爲什麼老師沒有在審視楊桃後就用這段話語來教育我們?(這是個循循善誘的好老師,他要創設機會,既保護我幼小的心靈不受傷害,又要讓其他學生自己發現錯誤,自己教育自己,讓學生心悅誠服。)

6、同學們,“楊桃”風波結束了,但美術課繼續上下去,孩子們繼續畫羊桃,你猜想一下,這時他們的楊桃會畫成什麼樣子呢?

活動4【活動】四、聯繫生活,想像拓展。

1、同學們,我們已經在這節畫楊桃的美術課上認識了這個班級的老師、同學,還有那個畫畫特別認真的“我”,也瞭解了發生在他們中間的故事。現在,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呢?請選擇其中一個人物,對他說幾句話。

我想對作者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對曾經嘲笑過“我”的孩子們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對循循善誘的老師說:

2、美術課也結束了,但畫楊桃這件事讓作者和他的同學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麼在日常生活中你聽到或遇到過像畫楊桃這樣的事情嗎?通過學習和聯繫生活實際你都有哪些體會、感受,從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請你也拿起筆用概括性的語言寫一寫你的這些體會、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寫在大家準備好的小書籤上。寫後讓學生讀一讀把書籤送給老師或自己的好朋友,讓他們與你共同分享。

活動5【活動】教學反思

第一:把思想教育貫穿於課文教學的全過程。這篇課文以父親"經常""叮囑"我的話起筆,以圖畫老師對同學們和顏悅色的教誨落筆,按照順逆的方法安排情節,文章起伏波瀾,感染力強,可信度高。全文字裏行間無不蘊含着"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父親叮囑我的話"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否則會產生脫離實際、不實事求是的結果。我牢記父親的話,以"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爲宗旨,"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自己畫得很準確"。當同學"想當然"地認爲我畫得不對時,老師並沒急於作答,而是"請這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觀察楊桃的外形,最後批評同學"不要忙着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並教育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其意思也是要我們從小養成"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態度。筆者順着這條思路進行教學,讓學生對"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一科學態度由模糊到認同,最後在學生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明白了無論做什麼事都應有"實事求是"態度的道理。

第二:把思想教育熔於品詞析句之中。在語言文字訓練中,筆者在引導學生品味用詞妙處的同時,還注重體會詞句中蘊含的思想道理,藉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比如:在體會我是怎樣畫楊桃時,筆者用CAI出示了兩個句子"①我一邊看,一邊畫。""②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第一句中用了一組關聯詞"一邊……一邊",將"看"和"畫"這兩個動詞串連起來,寫出了我是怎樣畫楊桃的;第二句用了"認認真真"和"老老實實"這兩個表示程度的修飾詞,不僅寫出了我畫楊桃時的樣子,而且描繪出了我畫楊桃時專心的程度。讓學生在比較讀中體會出我嚴謹、誠實的態度和我實事求是的精神,生怕畫"走了樣",畫變了形,讓學生從品和讀中受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再如,當同學笑我楊桃畫得不對時,"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作者這裏爲什麼用"審視"而不用"看"和"注視"呢?課中引導學生比較討論後得知:"審視"在這裏是集中注意力去看,並且邊看邊比較,桌上的楊桃是怎樣的形狀,與平時看到的楊桃是不是一樣。說明老師尊重事實,實事求是,對同學提出的質疑從實際出發加以觀察判斷,並非人云亦云,"想當然"。加上老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的這種做法本身就是"從實際出發",學生就在這品詞讀句中,感悟到做任何事都要相信自己,都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第三:把思想教育置於實踐活動之中。毛澤東同志曾說:"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多次反覆才能完成。"小學生學習語言,接受思想教育,要讓他們在親自體驗下,得出他們的認識,再由這個認識去指導他們的實踐。在本課的教學中,筆者設境讓學生親身實踐,在思想上牢固樹立"辦什麼事都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觀念。比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寫我怎樣畫楊桃時,筆者就在講桌上放一個楊桃,讓學生下位從正面、側面去觀察,知道觀察的角度不同,所看物體形狀也完全不一樣。再讓學生坐在相應位置演演我畫楊桃時的樣子,體會我認真的態度。從而懂得,做任何事都不能想當然,要眼見爲實,實事求是。再如,爲了讓學生充分體驗同學因爲"想當然"而最終懊悔的心情變化,課中安排了一個環節帶領學生進入角色,反覆練讀三次對話,從較輕的嘲笑到程度很重的嘲笑,最後到自知錯了,異常懊悔。練讀中明白我把楊桃畫得"像五角星"符合實事求是的思想,而同學們的發笑,是對楊桃的"很熟悉"就會"想當然",以爲別人看到都和自己看到的一樣,這樣就違背了"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精神,從文中同學的教訓中受到了啓迪。

當今社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至關重要,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責無旁貸。以上正是本人憑藉課例進行教學的一點嘗試。由於課中容量太大,課尾學生結合自己暢談感想,聯繫自身實際寫片段材料來深化"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科學態度這一認識還未能完成,需要對課中時間加以調控,力求圓滿,讓"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一科學態度真正成爲學生的行爲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