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風箏》教學設計15篇

《風箏》教學設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風箏》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風箏》教學設計15篇

《風箏》教學設計1

【教材簡析】

《紙船和風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20課。課文以生動的語言,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帶着問候,帶着祝福,帶着諒解,帶着濃濃的真情,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誼長橋。故事的動人之處在於,當松鼠和小熊因爲一點小事吵了一架之後,他們表現出的內心的失落感和難忍的痛苦,以及修補裂縫的獨特方式和感人場面。只要我們帶着一顆童心,帶着對真摯友情的嚮往,去朗讀這篇課文,就一定會受到深深的感染。

【學情分析】

童話故事是學生們樂於接受的文學形式,而樂於結交好朋友更是小學生所共有特徵,同時故事中的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所以作爲二年級的小學生對於課文所提供的故事情節沒有太大的陌生感,可以放手讓學生在讀中自主感悟,教師只在學生理解出現困難時做適度點撥引導。

【教學目標】

1.認識“壞、扎”等八個生字。會寫“壞、鬆”等八個字,能正確使用“飄、漂”。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友誼。

3.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的感受。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友誼。

【教學難點】

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的感受。

【教法學法】

集中識字、朗讀感悟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每個人都有好朋友,你的好朋友是誰?你們在一起快樂嗎?(學生自由介

紹)

2.師總結:好朋友能給你帶來很多的快樂,有好朋友是件幸福、快樂的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發生在兩個好朋友之間的故事。

3.板書課題:20紙船和風箏。

4.指名讀、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昨天同學們預習了課文,下面同學們再來大聲地讀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課件出示:

松鼠住在xx,小熊住在xx,他們倆通過xx和xx成了好朋友。有一天,它們因爲一點小事吵了一架,xx和xx又讓他們和好了。

2.檢查識字情況

(1)看來同學們昨天預習課文很認真。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課文中的生字詞都認識了嗎?瞧:(出示帶拼音的詞語)

出示:松果抓住草莓吵架幸福

一句話扎風箏

樂壞了受不了

(自讀、指名讀,結合正音)。

(2)學習多音字:紮了(“扎、了”是多音字,注意讀音。)

扎風箏:你真會學習,一下子就把這個字的讀音讀準了。還有什麼詞也讀這個音?除了這個讀音外,你還知道其他讀音嗎?

出示

zā扎風箏扎辮子

扎zhā扎針扎手

zhá掙扎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把你們的發現牢牢地記在心裏。

樂壞了、受不了:

你們發現了什麼?

你們一個個都是火眼金睛,真了不起。

(3)這些詞語大家都認識了,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誰讀得最棒!

(4)大家的聲音真響亮。看,生字的好朋友離開了,你還能認識他們嗎?(開火車)

(出示)壞扎抓莓幸福吵受

3.記憶字形。

小火車開得又快又穩。誰來說說你是用什麼辦法記住他們呢?看誰的辦法好。

(1)加一加:壞扎抓吵莓(你真是一個會學習的孩子,用加一加的辦法一下子記住了這麼多的字。)

(2)猜字謎:每字頭上長棵草:莓!很少張口見面鬧:吵

(3)換偏旁:幅-福

(4)形近字比較:受-愛,幸-辛

(5)歸類識字

a.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抓扎”,這兩個字有什麼共同點?(提手旁與手有關)

b.你還知道哪些提手旁的字?

(6)小結:識字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是最方便自己記憶的,就是最好的方法。

三、指導書寫

1.出示要寫的字,學生認讀。

2.學生觀察,提醒寫好字注意什麼?

抓:關鍵是“爪”的書寫-第一個平撇要短,第二個豎撇一定要豎起來,第二筆豎要直。右邊不要寫成“瓜”。

祝、福:示字旁的書寫-橫撇的撇不要彎,豎要寫直。

3.教師示範,學生認真觀察。

4.學生先書空,後描紅、臨寫。

5.展示,評議。

四、拓展思維

多麼感人的故事呀!此時此刻,你想對小熊和松鼠說什麼?

生:朋友之間要互相原諒。

生:朋友之間吵架要主動和好。

五、指導書寫“幸福”

過渡:是啊,朋友之間的友誼是多麼珍貴,我們要學會珍惜友誼,(板書:珍惜友誼)用一顆真誠、寬容的心去對待朋友,體會擁有朋友的幸福。下面,就讓我們用心去寫好“幸福”兩個字吧。

1.分析字形

出示“幸福”兩個字,學生觀察字形,提醒大家寫好這兩個字要注意什麼?

“幸”:上面是“土”,不是“士”,下面是羊字少了一橫。

“福”是示部旁。

2.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3.學生描紅練寫。(提醒寫字姿勢:提筆就是寫字時;頭正身直足安,要做到“三個一”:一拳一尺一寸。)

4.作業展示,評議。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開火車讀詞語

山頂山腳小溪風箏紙船松果

草莓紙條幸福快樂漂流飄蕩

2.選擇喜歡的詞語說句子。

3.指名讀讀課文。

二、品讀課文,讀中感悟

(一)研讀第2-6自然段

1.通過讀書,我們知道松鼠住在山頂,小熊住在山腳,他們是怎麼成爲好朋友的呢?請大家讀讀2-6自然段,看誰能先找到答案。

(1)誰知道他們倆是怎樣成爲好朋友的?指名說(一句話:是紙船和風箏讓它們倆成了好朋友。)

2.重點學習第3第5自然段,感受“樂壞了”。

(1)當小熊和松鼠拿到紙船和風箏的時候分別有什麼表現呢?(指名說)

課件:小熊拿起紙船一看,樂壞了。

松鼠一把抓住風箏的線一看,也樂壞了。

A.引導朗讀

是呀,小熊拿起紙船一看,引讀——樂壞了,松鼠一把抓住風箏的線一看,引讀——也樂壞了。

B.“樂壞了”還可以怎麼說?(“很高興”“高興極了”“很快樂”“美得不得了”)是呀,小熊和松鼠都樂壞了!

(2)指導朗讀,體會小熊和松鼠高興的心情。

A.(出示插圖一、二)從圖上哪裏可以看出小熊和松鼠樂壞了?(引導看圖說話:動作表情:笑得眼睛眯成一條線,手舞足蹈,很開心,很高興,笑得合不攏嘴。)

B.多快樂的小熊和松鼠呀!現在,你們就是小熊,就是松鼠,你們能把自己的快樂讀出來嗎?(自讀,指名讀評議)

3.什麼原因讓小熊和松鼠這麼高興?指名說。

出示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

(1)再仔細看看這兩段文字,除了紙船和風箏,還有什麼?(松果、草莓、紙條、祝福)

(2)是啊,他們還收到了對方的禮物和祝福呢。下面,男同學讀小熊的話,女同學讀松鼠的話,我們一起來體會他們高興的心情吧。

4.區別“漂”和“飄”:

在讀課文的時候,老師發現了一個祕密呢!它們就藏在這兩個句子中,請大家自己讀一讀,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1)出示兩個句子。

紙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門口。

風箏乘着風,飄呀飄,飄到松鼠的家門口。

(2)把這兩個字換一換位置,可以嗎?爲什麼?(在水裏漂用“漂”,在空中飄用“飄”。)

(3)教師小結:你們真聰明。這兩個字讀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卻不一樣,這個“漂”是三點水旁,和水有關,表示在水上“漂”;而這個“飄”是風字旁,和風有關,表示在風中飄。我們的漢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個有心人,一定會發現漢字更多的祕密。

(4)老師這裏有幾個句子,請你把他們送回家吧。

出示漂飄

黃葉在空中xx蕩,好像蝴蝶飛舞。

荷花燈帶着我們的祝福順水xx流。

彩旗在空中xx揚,真xx亮!(漂的讀音)

一陣春風吹過,桃花紛紛xx落下來。

(二)研讀第7-11自然段

過渡:大家不僅學習認真,詞語運用也準確恰當。每天清晨,小小的紙船把親切的問候帶給小熊,每天傍晚,美麗的風箏給松鼠帶來深深的祝福,他們的心緊緊連在了一起。可是,有一天,他們因爲小事吵了一架,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裏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

1.出示句子

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裏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

2.同學們讀讀這句話,說說你感受到了什麼?

3.此刻他們的心情怎麼樣?(很難過)你從課文中的什麼地方感受到的?請同學們讀讀7-11自然段吧!

(1)出示第8、9自然段

(2)讓我們帶着難過的心情讀讀這兩段。(自讀、指名讀,評議、齊讀)

(3)既然吵架了誰也不理誰了,可是老師不明白爲什麼他們還是每天扎風箏,摺紙船。這是怎麼回事呢?我採訪一下小松鼠和小熊。

師:小松鼠你好,你爲什麼這麼不高興?你爲什麼還摺紙船呀?

小熊你好,我知道你和松鼠吵架了,你怎麼還扎風箏呀?

(雖然我們吵架了,可是我們都還是想着對方,還想成爲好朋友。)

4.原來是這樣啊!雖然你們吵架了,但心裏還都想着對方,還想和對方做朋友。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1)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2)松鼠再也受不了,那他受不了——生往下接答(生彙報:感到孤獨、思念、沒有友情、失去朋友的痛苦)

(3)於是,他在一隻摺好的紙船上寫了一句話。

a.出示:如果你願意和好,就放一隻風箏吧!

b.齊讀。

c.想象:紙船順着溪流漂走了,松鼠會想什麼?

(4)他們和好了嗎?你從哪裏知道的?

(5)我們都爲他們倆合好而感到高興,我看到有的同學臉上都露出了笑容。松鼠也很高興,可他爲什麼哭了呢?(因爲小熊願意和好)

(6)就這樣,一場誤會消失了,紙船重新回到了小溪裏,風箏又重新回到了天空中,他們的友情又回來了。讓我們一起快樂地再讀讀最後一段。

三、贈送“幸福”,感情昇華

1.紙船和風箏讓小熊和松鼠成爲了好朋友,並相互得到了對方的祝福,使他們擁有了幸福!今天,老師發現同學們不僅上課聽講認真,積極發言,而且書寫也很漂亮,老師也想把祝福送給你們,祝你們越來越優秀。同學們你想把祝福送給誰,想對他說些什麼?把你的祝福寫在祝福卡上吧。(播放《友誼天長地久》)

2.出示句式:我想把祝福送給,祝他(她)。

我想問一下,你收到了他的祝福後,你的心情怎麼樣?

有了朋友的祝福,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課下,把你的祝福卡送給自己的好朋友。

《風箏》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依、歇、喪”等5個生字。會寫“精、希、卻”等12個生字。能讀寫“精心、希望、依然”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寫的方法,能較爲具體地寫出自己不斷變化的心情。

4、樂意通過上網或查閱書刊蒐集有關風箏的資料。

【教學重點】

1、“村”、“喪”的字形,“磨”、“坊”的讀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教學難點】

1、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

2、能較爲具體地寫出自己不斷變化的心情。

【課前準備】

1、尋找一篇細緻描寫放風箏的文字片段,有條件地可製作相關的多媒體課件。

2、蒐集有關風箏的文字資料和圖片。

第一課時

一、喚起情感,導入學習

1、喚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繽紛的,既有歡聲笑語,也有滴滴淚水。你覺得童年最大的快樂是什麼?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嗎?

2、導入學習:有這麼一羣孩子,他們童年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他們中間,分享他們的快樂吧!板書並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喜歡讀的可以多讀幾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把自己喜歡的讀給同桌聽聽,請同桌評出讀得好的,給予表揚。(師巡視,瞭解學情)

3、感知內容:說說課文講了什麼事,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板書:做風箏

放風箏

找風箏。(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複雜到簡單一步一步的歸納,切忌敷衍。)

三、讀中悟情,以情促讀

1、以讀代講學習第1自然段,請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聽、評。教師注意指導“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

2、學習第二自然段:

⑴自讀本段,邊讀邊把自己讀懂的和不懂的勾下來、寫下來。(估計學情:學生能讀懂做風箏所用的材料是什麼?他們做完風箏後的心情。對於“憧憬”、“依然”二詞,學生可能不大明白。)

⑵學生彙報:

學生在說用什麼做風箏時,教師可讓孩子結合自身經歷及收集的資料談談看法。“憧憬”一詞可根據“泡泡”的提示引導學生,或在具體的語境中解決。“依然”一詞可用近義詞“仍然”,通過換詞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⑶當學生在談到書中孩子的.心情時,引導他們讀兩個句子:

①我們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②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教法:多種形式讀,體會作者高興的心情。

⑷假如就是你在做風箏,你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讓學生入情入境)

⑸多種方式讀全段。

3、學習第三自然段:

⑴角色轉換:風箏做好了,此時你最想幹什麼?

⑵創設情境: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們放風箏的歡樂場面吧!播放多媒體課件,或者教師有感情地朗讀一篇細緻描寫放風箏場面的文章,讓學生入情入境。

⑶引導表達:剛纔同學們欣賞了放風箏的畫面,你們看到了什麼,與大家交流交流。

⑷角色轉換:當你奔跑在空曠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飄蕩在天空中的風箏,你的心裏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感受?

⑸品味課文:用心多遍朗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寫出了文中孩子和我們一樣的感受。

需要精讀的句子:

①一個人用手託着,另一個人牽着線,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放”,那線一緊一鬆,風箏就凌空飛起,漸漸高過樹梢了。

②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着,我們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裏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據課堂情況,分析寫法,如第一句中動詞“託”“牽”的用法。

⑹深入賞讀:讓我們帶着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興奮、激動、自豪)再讀全段課文。

四、小組自學生字,交流學法

1、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注:“拼”“村”“喪”的讀音需特別注意,磨的讀音:二聲(摩擦)、四聲(磨面);坊的讀音:一聲(牌坊)、二聲(作坊)。

2、觀察生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注:“村”可與“材”進行比較記憶,“喪”的下面部分沒有一撇。

3、練習書寫生字。

五、課堂練習

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第二課時

一、誦讀回味

表現情感

1、選擇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愛的一段話讀給大家聽,讀出感情。

2、作者在做風箏,放風箏時的心情怎樣?用一個詞概括。

二、細讀深究

體悟感情

1、學習第4自然段。

⑴讀一讀:用心讀讀第4自然段,能發現“我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嗎?

⑵說一說:說說你讀後的發現。

⑶試一試:能不能用讀表現出不同的心情來?(可採用多次讀的方式進行)

重點讀好這個句子: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方式:讀、體會、“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可表演。

⑷評一評:你們覺得這些同學讀得怎麼樣,從哪些語詞的朗讀上能感受到“我們”的快樂或難受。

2、學習5、6、7、8自然段:

⑴師:假如你高高飛着的風箏斷了,飛了,你會怎樣呢!

⑵師:我們來看看這些小朋友們是怎麼做的?請讀讀5、6、7、8自然段。

重點讀好: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⑶體驗: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難過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爲主要體會句。)

三、回顧課文,暢談感受

1、放箏時,線斷了,風箏飛走了,孩子們很難過、着急,爲什麼還說放風箏是快樂的呢?你有過這種生活體驗嗎?

2、一個提問下,幫助學生再次疏導出全文線索,板書: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並再次朗讀幾個描寫心情的重點句。

四、課堂練習

1、把自己玩耍、活動時候的心情告訴大家,寫一寫。

2、寫幾個描寫心情的詞語,並在小組內交流。

《風箏》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過程與方法會認“哽、蜈、蚣、翩”4個字,會認寫“箏、哽、翩”3個字,掌握“風箏、哽咽、翩翩起舞、忠厚、酸澀、沉醉、精妙”等詞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體會劉老師是一個對工作、對生活有着強烈的愛與崇高的追求的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描寫“我”的心情、想法與表現劉老師的精神、品質之間的關係。

教學重點:

瞭解作者回憶了劉老師的哪幾件事。

教學難點:

探究劉老師是一位這樣的老師,體會課文中寫“我”心情、想法的句段,理解課題與課文內容的關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預習檢測:

一、基礎過關

1、給生字注音: 天穹()

女媧()氣喘吁吁()

功德無量()

膝()蓋

連翹()花

2、字形我能辨(選擇正確的字。)慈(詳 祥)

(映 印)像

強(壯 狀)

枯(燥 躁)(仰 昂)望

(決 絕)不肯

(健 建)壯

3.詞義我能懂。(我會通過找近義詞的辦法理解詞語。) 厚道()

倘若()

酸澀()

注視()舒展()仰仗()

4、填上合適的字。

不()自主

扶()直上

年過半()

()()無量

()()起舞

氣喘()()

5、填上合適的詞

()的風箏

()的圓木棍

()工藝品

()的右腿()的感情

()的笑

()的冬季

()的快意

二、讀課文

1、想一想作者回憶了劉老師的哪幾件事,請你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

2、讀課文8、9兩節填空。

在文中找出兩個表示看的詞

b.當春風吹綠了大地的時候,人們的身心一齊甦醒,一種舒展的快意便(浮 飄)上心頭。理由:

c.他臉上(浮 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覺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個同我一樣的少年。理由:

7、本文運用了多種方法刻畫人物,請你在文中找出運用下面描寫方法的句子。

①外貌描寫

②語言描寫

③動作描寫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1、出示古詩《村居》,配樂朗讀。

2、春天可是一個放風箏的好時節,你喜歡放風箏嗎?爲什麼?(引導學生感受春天放風箏的快樂,喚起學生放風箏的真實體驗)

3、揭示課題:是啊,放風箏能帶給我們快樂,可在著名作家蘇叔陽的心中,風箏,不僅帶給他許多快樂,還寄託着不盡的思念呢。課文預習了,你知道他思念的是誰呀?(板書:劉老師)。那這到底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啊,使得作者難以忘懷。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這篇在離開劉老師近三十年後寫下的文章——理想的風箏。(齊讀課題,強調風箏中“箏”的讀音,在詞語中讀輕聲,單獨時是一聲,再讀課題。)

二、深入文本,品讀感悟

(一)學習課文第一部分(1、2、3自然段)。

1、出示畫面(人們在春天放風箏),範讀課文第一部分。

2、聽讀後質疑,解疑。(出示:爲什麼每逢這時候,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劉老師,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風箏?)

3、體悟情感,指導朗讀。

(1)教師讀1、2自然段,學生讀第3自然段。

(2)有感情地齊讀第一部分。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感悟。出示學習提示:

默讀課文第二部分,思考:

劉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課文是怎樣表現這些特點的?請你畫出有關的語句,做上批註,並有感情地讀一讀。

2、全班交流感悟。劉老師是個怎樣的人?

預設:(根據學生的回答調整教學順序)

1、笑談“丟”腿——劉老師是一位樂觀幽默的老師。(第4自然段)

⑴從“笑”字背後,體會到了什麼?從中看出劉老師是一爲樂觀、幽默的老師。(板書:樂觀、幽默)⑵抓住劉老師的語言指導朗讀。⑶引導學生體會:

①劉老師是笑着談到自己殘疾的身體,作者和在場的每一名同學聽後,他們的情感發生了哪些變化? ②出示:

教室裏升騰起一片,是因爲。但笑過之後,每個學生的心頭都泛起一股的感情,是因爲。同時更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又是因爲。③這淡淡的同情與理解在學生心中漸漸地油然而生,你從哪個詞感受到的?——泛!體會“泛”的準確性,感受“慢慢產生”的複雜情感。

④體會細節描寫的魅力。

師:在這簡單的一句話中描寫了學生心中不同情感的微妙變化,這就是細節描寫。

⑷指導朗讀第4自然段,體會同學們對劉老師的理解、同情、尊重,重點體會劉老師的堅強、樂觀與幽默。

(三)引讀第11自然段。

師:劉老師雖然身體殘疾,但卻那樣的樂觀幽默,他的人格魅力感動了每一位學生,所以作者說——(課件出示第11自然段)生齊讀:“已經近三十年永遠在祖國的藍天上翱翔。”

2、上課時慷慨激昂——劉老師是一位課講得極好、愛國的老師。(第5自然段)

⑴指名讀段落。

⑵抓住劉老師和同學們情感變化來理解感悟劉老師的品質。劉老師“自豪、慷慨激昂、哽咽”,學生“激動得落淚、沉重地低下頭”

(板書:才華橫溢)

⑶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

⑷引讀第11自然段。

師:劉老師雖然拖着殘疾的軀體、但卻那麼的頑強與敬業,那麼的才華橫溢,所以作者說——(課件出示第11自然段)生齊讀:“已經近三十年永遠在祖國的藍天上翱翔。”

3、提問時認真傾聽——劉老師是一位熱愛學生、與學生心心相印的好老師。(第6自然段)

⑴引導學生抓住劉老師語言、神態、動作來體會。

①倘若同學回答得正確、深刻,他便靜靜地微仰着頭細細的聽

②倘若有的同學回答得不好,他就吃驚地瞪大眼睛,關切地一邊一邊這時候,他比緊張。

⑵指導朗讀,感受劉老師的品質。(板書:關愛學生)

⑶出示句子: 這情景,已經過去了三十年,今天一想起來,依舊那麼清晰,那麼親切。

(引導學生體悟:這情景已經過去了將近30年,爲什麼作者今天一回想起來依舊那麼清晰,那麼親切呢?)

⑷教師引讀:這情景,已經過去了三十年,今天一想起來,依舊那麼清晰,那麼親切——

生讀:“倘若同學回答得正確他比被提問的學生還要緊張。”

⑸引讀第11自然段。師:劉老師就是這樣,對待同學的回答,總是那麼關切,那麼緊張,有時彷彿像在品味一首美妙的樂曲。所以作者說—— 生齊讀:“已經近三十年永遠在祖國的藍天上翱翔。”

4、課餘放風箏——劉老師是一位熱愛生活、意志堅強、有理想、有追求的老師。(7——10自然段)

師:用心品讀第7——10自然段,找出劉老師放風箏時的感人細節,並在旁邊做上批註。(再次引導學生體會細節描寫的魅力。)

⑴品讀句子。

①“他的腿自然不便於奔跑,但他卻決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上藍天的快樂。 他仰望白雲,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風中翱翔盤旋,彷彿他的心也一齊躍上了藍天。 有一次,他故意撒手他笑着蹦跳着臉上飄起得意和滿意足的稚氣。感到了生命的力量。”

(指導讀句子。)

②“這情景使我深深感動。一個年過五十身有殘疾的老師,對生活有着那樣純樸、強烈的愛與追求,一個活潑的少年又該怎麼樣呢?”(板書:熱愛生活 自信堅強)

⑵引讀第11自然段。

師:劉老師雖然身體是殘疾的,但是劉老師從不讓自己的`生活失去樂趣,他不但親手放飛風箏,既享受着風箏飛上藍天的歡樂;又享受着戰勝困難後成功的喜悅,從中感受自己生命的力量。所以,作者說—— 生齊讀:“已經近三十年永遠在祖國的藍天上翱翔。”

4、總結昇華,感悟品質。

⑴出示練習題:

上課笑談“丟”腿,這就是的劉老師;爲祖國的歷史而自豪,爲祖國曆史的屈辱而哽咽,這就是的劉老師;關心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進步,這就是的劉老師;拄着柺杖放飛、追趕風箏,這就是的劉老師。

⑵完成練習後,指名讀、小組讀、全班讀。

三、拓展延伸 主題昇華

(一)思考感悟:你覺得這“理想的風箏”指的是什麼呢?

1、學生小組交流討論。

2、指名交流回報。

(二)教師總結,深化主題。

1、教師出示相關的參考資料,幫助學生更深地理解“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2、感受劉老師對“我”的影響,再次感悟劉老師的優秀品質。課件出示他文集中的話,學生齊讀: 不管我多麼衰弱,只要生命的燭火還在燒着,我就會走,哪怕是爬行,也還在這路上掙扎。

——《蘇叔陽文集總序》 師:劉老師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影響着他的學生,在學生們的心裏埋下了一顆顆理想的種子即使過了30年,劉老師放飛的那一隻只風箏還是時刻陪伴着作者的心。

四、積少成多,學以致用

(一)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二)從你們邁進小學的第一天起,老師就用她的智慧與心血陪你們走過了數個春秋。趁你們還沒有淡忘,那就像蘇叔陽寫他的老師一樣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等多個方面,選取不同方面的典型事例寫一寫自己的老師,爲自己的小學時光留下一段美麗的記憶吧!板書設計: 理想的風箏 笑談腿疾 樂觀幽默

劉老師 深情上課 才華橫溢

認真傾聽 關愛學生

放風箏 熱愛生活 自信堅強

《風箏》教學設計4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濃濃的親情。

2、借鑑本文在誤會和衝突中寫親情的方法。

3、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圈點勾畫的方法,在自主閱讀中質疑問難,深入探究。

4、感受文中濃濃的同胞手足之情,學習魯迅嚴於自省,知錯必改的情操和美德。

1、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2、揣摩文中艱深難懂的語句,理解其深刻的內涵。

一、導入新課

聽歌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着我的思念和夢幻,走回到童年,引發學生對放風箏的美好感受的回憶。

簡談感受:你們喜歡放風箏嗎?能和大家談談放風箏時的感受嗎?

引入正課:風箏帶給你們以無盡的夢想和快樂,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盡情享受這份放飛風箏的自由和快樂呢?讓我們走近文壇巨匠魯迅先生的兄弟之間,來了解一段關於風箏的故事。

二、整體感知

1、概括故事。要求從時間、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話概括:這是一個______的故事。

2、略說人物:自由朗讀集中寫風箏事件的兩段後,說說這兩個人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學生大致會這樣說:從體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鍛鍊的。(可見小弟走出戶外去活動,對健康有多重要。)

從驚惶,失了色瑟縮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軟弱的,膽小的;

從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

從驚呼、跳躍即可看出小弟癡迷於風箏、熱切向往放風箏;

從做出蝴蝶風箏看出小弟是心靈手巧、聰明的;

從伸手抓斷、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專橫的,活脫脫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

三、研讀悲哀

1、朗讀體會:

提問:讀全文,我們能感受到全篇都籠罩着一種怎樣的感情?(悲哀)

把全篇抒寫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來朗讀,體會作者感情。指名學生朗讀,教師相機指導,及時點評。個別表演讀後,四個小組連綴讀完所有抒寫悲哀心情的句子。

2、合作探究:

學生從抒寫悲哀的句子中就表達隱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語句進行自主提問,教師將提出的問題歸納成以下幾個,先由四人小組合作探討,然後在全班進行交流。

⑴教師示範提問:看見風箏本是令人快樂的,爲什麼在我卻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⑵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怎麼說春天久經逝去?爲什麼又說春天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

⑶我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爲什麼說是不幸的?

⑷文章結尾爲什麼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我爲什麼要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四面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有沒有別的含義?

四、思維延展

1、討論主題,感悟警句:

⑴引導思考:一件記錄着某種遺憾的往事,兄長追悔莫及,小弟爲何全忘了呢?對魯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

⑵作者通過這個故事,是想告訴讀者什麼道理呢?文中有一個警句,請找出來,齊讀。

⑶你贊同這個道理嗎?談談自己的理解。

例如:

多玩遊戲能使兒童活潑、聰明、健康。

玩遊戲(如搭房子、過家家等),能放飛人的想象,想像的世界奇妙無窮。

愛玩的孩子顯得機靈、活潑,而在家長管束下老實安靜聽話的乖孩子,可能因天性被抹殺而缺少頭腦和靈性,依賴性強。

玩玩具或遊戲過程中,人是要仔細動腦筋的,要觀察要思考,這將有利於孩子智力的開發。

2、聯繫生活,講述故事:

回憶你玩玩具、玩遊戲的快樂與憂傷,選一個最難忘的,講給大家聽。

教師小結:玩具與遊戲能讓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快樂、思考、創造和智慧,難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長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盡一生的內心折磨。

3、進入文本,與人對話:

學過課文,瞭解了兄弟二人的行爲和內心情感後,你想對哥哥或弟弟說些什麼呢?說勸慰、鼓勵、理解、敬佩的話都可以。

老師範例:對兄長,我想說,你是那麼嚴厲地自責,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敬佩)

學生四人一組進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後在全班進行交流。

學生的對話會從兄長的善良、嚴於自省,小弟的怯弱、純真、寬容,兄弟間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開,在與人物對話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題,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

五、結束語

一出風箏事件,牽動千千萬萬讀者的心,兄長嚴於自責,小弟全無怨恨,這兄弟間的情誼因風箏事件而顯得更美、更和諧。魯迅先生在這篇散文裏不僅揭示了傳統觀念對兒童的毒害,也爲我們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溫馨之歌。還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貴,願同學們都能擁有自己自由、快樂發展的天地,讓我們一起來背誦清朝高鼎的一首《風箏》的詩吧!

學生十分愉悅地、無限嚮往地齊背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放紙鳶,結束新課。

《風箏》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通過預習和教師強調,學生掌握本文重要字詞。

2.通過閱讀和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抓住一篇課文主要事件的方法。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1.在學生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以問題引導,學生能夠抓住本文敘述的主要事情。

2.在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討論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明確本文的親情是如何體現出來的。

(三)情感目標

通過討論學生能夠明白爲父母者虐殺小孩的天性是可悲的,而更可悲的是社會使得人們慢慢的忘卻的這種可悲,於是這種可悲可能會一直延續下去。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正確把握文中的思想

作業內容

1.抄寫生字和常用詞語。

2.你有過類似的父愛經歷嗎,請你寫出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對兒時的回憶多半是美好的,不過如果因爲你的父母曾經粗暴的干涉過你的喜好的時候你的回憶會帶些苦澀,你可曾想過許多年後的父母想起這樣的事的時候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呢,今天我就一起來感受一下。

二、朗讀課文,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板書重要字詞。

2.教師稍微講講重要字詞。

3.指名學生示範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思考:作者敘述了他曾經做過的一件錯事,是什麼?對此他的態度又是怎樣的?

說明:因爲魯迅的語言不易理解,因而設計學生分兩次朗讀課文,有利於學生很好的理解課文的內容。

三、把握故事內容

1.學生回答上述問題。

教師採用鼓勵和表揚的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回答,對不同的意見要及時評價和分析。

方法指導:人物是誰?什麼事件?最後的結果怎麼樣了?

2.對這樣的錯事,作者魯迅一開始的態度怎樣?後來又發生了什麼變化?請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分析。

說明:從概括文章情節到把握人物情感,難度加大,鍛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方法指導:做錯了事,作者有沒有感到愧疚,有沒有後悔的?文中什麼地方告訴了我們?

注意把握文中重要的詞語和句子。

四、分析人物

1.結合上一個問題:大家對作者的這種做法如何評價?

說明:同學的答案各不相同,引領學生分析,各自陳述自己的看法,以此引出另一個問題。

2.許多年後作者的弟弟對這件事又是什麼態度啊?

說明:以此引領學生讀出魯迅悲哀的情感與弟弟的忘卻的對比,對作者這是一種更大的懲罰,對弟弟呢這是一種忘卻的幸福還是人生成長中的不幸哪,兒時的天真、遊戲天性爲何全然忘卻呢?

五、領悟情感

在學生對上述問題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提出本文的難點:這是一篇反映親情的文章嗎?如果是,你從哪兒讀出來了?如果不是,爲什麼?

教師總結:作者對兒時的弟弟做了一件“精神虐殺”的事,這對小弟弟是一種殘忍,這可以看出當時的時代爲父母者對子女不合適的期望,但這也是一種親情,只不過沒顧忌兒童的天性;待後來作者幡然醒悟,可悲的是弟弟已全然忘卻,這對作者更是一種沉重的悲哀,表現了哥哥對弟弟的眷顧之情,也是親情的表現。

板書設計

風箏

魯迅

人物:我————弟弟嚴厲的的親情

事件:毀壞風箏——想補救眷顧之情

《風箏》教學設計6

一、設計說明

魯迅的《風箏》意蘊豐富,含義深刻,對剛入初一的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這篇文章被編排在本單元的最末,便於學生在瞭解記敘文的一般知識和分析方法之後,整體把握文章的脈絡和寫作思路,通過理解文中的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和作用,來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深刻含義和現實意義。教學本文,可聯繫學生的生活體驗,採用情境激趣法,同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就生髮出的問題展開自由研討。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兒童熱愛玩具、喜歡遊戲的天性,認識成人對這種天性的妨害和摧殘。

2、理解文中關鍵語句的含義及其表達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情境激趣

1、導入之一:由“風箏”引入古詩“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同時提供一系列風箏圖片,說說詩中表達的感情以及自己放風箏的經歷和感受。

2、導入之二:播放介紹魯迅生平的視頻,特別是有關百草園的資料,瞭解作者眼中的“樂土”,初步感知遊戲對兒童身心發展的重要性。

(二)整體感知,把握感情

1、學生略讀課文,圈點勾畫出描寫細緻、含義深刻或者難以理解的語句。

2、在大屏幕上展示下面一段文字,引導學生整體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在北京的天空中看到風箏,在‘我’是一種__(驚異和悲哀);發現弟弟竟瞞着‘我’偷做沒出息的孩子的玩藝,‘我’非常__(憤怒),折斷了風箏;中年之後,‘我’看了一本外國講論兒童的'書感到__(不幸或懊悔);‘我’希望得到小兄弟的寬恕,他卻全然忘卻,‘我’的心越發地__(沉重),並感到了一種__(無可把握的悲哀)。”

(三)精讀段落,合作探究

1、分層次朗讀3—11段(男女生分開讀或小組分讀),快速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我”少年時虐殺了弟弟的風箏夢——“我”中年時讀了兒童教育的書籍後感到無限懊悔——“我”想補過而不得。

2、合作探究,圍繞下列問題,小組展開討論:

①“我”和小兄弟對待風箏的態度有哪些不同?

②找出文中細緻描寫小兄弟的語句,從中可以看出小兄弟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③找出描寫“我”的動作的詞語,揣摩用詞的準確性,並對“我”的形象進行評價。

④看到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對“我”而言爲什麼說是“不幸”的?

⑤談談自己對兒童做遊戲的看法。

⑥“我”想補過,但小兄弟“全然忘卻”了我的過錯,你怎樣看待小兄弟的這種態度?

⑦爲什麼小兄弟忘卻了,“我”的心反而沉重起來了?

(四)各抒己見,深挖主題

同學們學習了這一課,一定有很多感悟,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入手,探討一下文章的主題呢?

提示:可以從“我”作爲長兄的角度、小兄弟的角度、社會的角度來探討。

四、拓展延伸

1、適當引入《三字經》《千字文》中對於“長幼尊卑”道理的闡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小兄弟爲什麼會震懾於“我”的威力。

2、引入魯迅的散文詩《我的兄弟》進行比較閱讀。把握作者由《我的兄弟》的主題“不尊重兒童的正當的愛好,會陷入即便請求原諒也不能釋去感情重負的境地”,到《風箏》的主題“召喚人們驅除這種‘非常的寒威和冷氣’”的變化。

《風箏》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依、歇、喪”等5個生字。會寫“精、希、卻”等12個生字。能讀寫“精心、希望、依然”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3)樂意通過上網或查閱書刊蒐集有關風箏的資料,或動手做一做風箏,舉辦一次小小風箏展覽會。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體會“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2)收集有關風箏的資料。

(3)鼓勵動手做風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

二、教學重點

學寫12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

四、課前準備:

教師:蒐集有關風箏的文字資料和圖片,放風箏的片斷,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製作風箏的有關材料。

五、教學課時: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誦讀回味,表現情感

選擇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愛的一段話讀給大家聽,表達出感情。

二、細讀深究,體悟感情

1、學習第4自然段

a、讀一讀:用心讀讀第4自然段,能發現“我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嗎?

b、說一說:說說你讀後的`發現。

c、試一試:能不能用讀表現出不同的心情來?(可採用多次讀的方式進行)

d、評一評:你們覺得這些同學讀得怎麼樣,從哪些語詞的朗讀上能感受到“我們”的快樂或難受。

2、學習第5.6.7.8自然段

a、師問:假如你高高飛着的風箏斷了,飛了,你會怎樣呢。

b、師引:我們來看看這些小朋友們是怎麼做的,請讀讀5、6、7、8自然段。

c、生讀:在讀中讓學生逐漸表現出孩子們的難過而又不甘心的心情來。

d、體驗: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難過而又不甘心的情感來的?

三、回顧課文,暢談感受

1、放箏時,線斷了,風箏飛走了,孩子們很難過、着急,爲什麼還說放風箏是快樂的呢?你有過這種生活體驗嗎?

2、學生交流。

四、實踐活動,親身體驗

親自動手做一做自己喜歡的風箏,到田野、到操場、到廣場去放一放風箏,感受一下做風箏、放風箏的快樂。

板書設計:

10、風箏

做放找

《風箏》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通過精讀文本,學會用準確的語言概括人物形象。

2、通過比較閱讀,深入理解標題的含義。

3、嘗試探究小說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上一次的展示課中,我們學習了寫故事梗概的方法。學到了一種讀書方法—————前後勾連讀書法。我還記得大家在課堂上的精彩表現,希望在今天展示課上能再次遇見不一樣的你。

二、閱讀成果展示

(一)人物形象分析

具體實施,先分小組交流,然後小組代表班級交流。交流要求:必須具體到某一章節得具體段落,儘量用準確語言來概括。

米爾

之前:自卑、膽小、敏感、細膩、有文學天分、善妒、虛榮、軟弱、有正義感、有思想、善良,有種族歧視

之後:有良知、勇於懺悔和贖罪、擔當

哈桑:正直、善良、忠誠、勇敢、勤勞、細膩、有思想、逆來順受、純潔、善解人意、聰明、忍耐、真誠感恩寬容

(二)《追風箏的人》和《追風箏的孩子》標題比較。

交流要求:無論是認同哪種觀點,在交流過程中必須做到,觀點明確,要結合文體具體內容來談依據。

認同《追風箏的孩子》。依據,

1、小說直接寫到追風箏的情節的,一個是“我”童年時風箏大賽上,哈桑爲“我”追風箏,那時他11歲,還是個孩子;文章結尾寫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追風箏,索拉博6歲,也是個孩子。用《追風箏的孩子》爲題概括了小說的主要情節。

2、如果不是風箏大賽上“我”的怯懦,就不會有後文哈桑爲了追風箏而受辱的的悲劇發生。以此爲題有助於推動情節發展

《風箏》教學設計9

設計理念:

1、創設情境,教師以自身的情感、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及有效的課堂活動爲學生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

2、《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學中將讀貫穿始終,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達到以讀激情,以讀悟情,以讀代講的教學目的。

3、根據新課程理念,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做到讀寫結合,寫自己想說的話,在寫中昇華情感,加強體驗。

教學目標:

1、認識“壞、扎”等8個生字,會寫“祝、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之間的友誼。

3、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的感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會認8個生字,會寫“祝、福”二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友誼帶來的快樂和失去友誼的痛苦。能借助“寫話卡”寫話,送出自己的祝福。

課前聊天:說說語文書的封面上畫的是什麼?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語文書上的封面畫真美,我們就來讀讀關於封面畫的動人故事,也就是書中的第二十課:《紙船和風箏》。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提醒學生注意“風箏”的“箏”要讀輕聲。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通

1、自由朗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者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同學們讀得這麼認真,風箏也高興地飛來了(教師手拿風箏樣的教具,風箏的後面藏有帶拼音的生字卡片),它可要帶着我們認識課文中的生字啦!(教師從風箏教具的後面逐一抽取生字卡片,指名讀生字,並正音,能夠藉助拼音讀準字音的同學就可以得到風箏。)

3、過渡:沒有得到風箏的同學別灰心,如果你們大聲地叫三遍生字的名字,老師就會送給你們意想不到的`驚喜。(課件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每讀準一個生字就會露出風箏的一部分,最後出現完整的風箏圖形。)

4、了不起,不帶拼音的生字也讀得這麼準!老師還會送給你們另外的驚喜呢。(課件出示生詞)同桌之間先練着讀一讀。

5、指名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生詞,每讀準一個生詞就會露出紙船的一部分,最後出現皖整的紙船圖形。

6、過渡:瞧!這隻紙船漂過來想帶着我們讀課文呢!(教師手拿形狀爲紙船的教具,紙船的後面藏有十一隻小紙船,上面寫着“第?自然段”)這個任務可要交給“朗讀小指揮”啦!(指名一位學生當“小指揮”,“小指揮”再把寫有“第?自然段”的小紙船送給同學,安排十一位同學朗讀。)其他同學注意聽,看他們是否讀準了字音,讀通了句子。

7、讀後評議。

三、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1、教師藉助板畫幫助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教師手拿紙船和風箏)咱們要感謝紙船和風箏,它們陪伴我們讀準了字音,讀通了課文。它們還帶着祝福(貼風箏),帶着問候(貼紙船),帶着濃濃的真情,在山頂(畫山頂)與山腳(畫山腳)之間架起了一座友誼的長橋(畫小溪),讓住在山頂的松鼠(貼松鼠)和住在山腳的小熊(貼小熊)成了好朋友。

2、你瞧,松鼠和小熊多高興啊!誰能找到寫他們高興的句子讀一讀?(學生自由練讀)

3、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引導理解“樂壞了”“飄呀飄”“漂呀漂”等詞語,指導讀好有關句子,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幸福和快樂。

4、過渡:紙船和風箏讓他們倆成了好朋友,給他們帶來了多少快樂啊!(課件播放音樂)可是,正當他們沉浸在幸福、快樂之中的時候,卻爲了一點小事吵了一架,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摘掉風箏),小溪裏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摘掉紙船)。同學們,用心去讀讀7~11自然段,你們一定會體會到松鼠和小熊當時內心的感受。(學生自由讀7—1l自然段)

5、指名讀自己最受感動的段落,教師相機指導。

6、你可能和朋友吵過架。吵架後,如果和朋友一天不見,兩天三天不見,甚至更長時間不見的話,你會有什麼感受呢?讓我們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讀中來吧!(教師配樂引讀8~ll自然段,進一步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心情。)

一天兩天過去了,小熊拿起心愛的紙船看了又看,想想自己爲了那麼一點小事與松鼠爭吵,值得嗎?(指名讀第8自然段)

松鼠也拿起那珍貴的風箏看了又看,也爲自己因一點小事而與小熊爭吵感到難過。(指名讀第9自然段)

三天四天過去了,小熊孤獨極了,沒有朋友的日子好寂寞啊!(男同學讀第8自然段)

松鼠也捨不得失去自己的好朋友。(女同學讀第9自然段)

七天八天過去了,松鼠再也忍受不了內心的孤獨和寂寞,主動伸出了友誼的雙手。

(全班一起讀10、ll自然段)

四、指導寫字。當堂寫話

1、可以看得出,同學們爲松鼠和小熊的和好高興着、感動着。他們用紙船和風箏互相祝福,傳遞真情。我們也藉助“寫話卡”送出自己的祝福,表達自己美好的心願吧1

2、教師一邊講解,一邊在田字格中範寫“祝福”兩個字。學生在“寫話卡”上寫“祝福”二字,並按要求寫話。

3、評議學生的寫字和寫話情況。評議完後,把“紙船”“風箏”形狀的寫話卡貼到板畫中。

五、小結

(播放音樂)瞧!我們又一次看到了一隻只寫滿祝福的風箏和傳遞友情的紙船,讓我們把祝福送給松鼠和小熊,祝他們幸福快樂;老師也把祝福送給所有的小朋友,祝你們健康成長。謝謝松鼠和小熊陪伴我們度過難忘的一節課,讓我們和他們揮手告別吧!

《風箏》教學設計10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3、練習查閱課外資料,初步培養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激趣導入

1、出示課件,創設情境。

2、觀察說話,導入新課:看了這些風箏想說什麼?(根據回答板書課題:風箏) 3、聯繫生活,請放過風箏的同學談談放風箏的情景、感受。

4、學習課文中的資料袋,瞭解風箏的________。

二、初讀感知,瞭解__大意

1、自由讀課文,先讀得正確、流利,再一邊讀一邊想:課文圍繞着風箏給我們介紹了哪些事情?

2、認讀本課詞語。

3、指名讀課文,正音。

4、根據學生的自由述說,相機反饋,並總結概括出下列內容:

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

5、再讀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三、感悟做風箏的樂趣。

1、指名讀課文第二段,根據朗讀情況,相機指導正確、流利地朗讀。

2、師生合作解決下列問題:

(1)“憧憬”的意思。幾個小夥伴精心地做着風箏,此時他們會想些什麼?(這就是給“依然”換換詞語。

(3)爲什麼我們把風箏取名爲“幸福鳥”?要是你來給風箏取名,你會取什麼?

(4)我們把名字寫在風箏的翅膀上,有什麼意義嗎?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1)激趣:課文當中的幾個小夥伴做風箏時很快樂,誰能把他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呢? (2)練習朗讀。

(3)小組內比賽朗讀,評選優秀朗讀者。 (4)展示朗讀。

四/寫字指導

重點指導“喪、磨”。

一、檢查。

1、 認讀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二、感悟放風箏的樂趣

1、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兩個詞語描寫了風箏剛剛起飛和已經飛到空中時的`優美樣子。找到後把這兩個詞語多讀幾遍。

2、再次播放課件(風箏飛舞的片段),引導學生理解並讀好“翩翩飛舞”。

並用“翩翩飛舞”說話練習。

3、看到風箏飛上天,我們快樂地喊着,會喊些什麼? 指讀課文,指導學生讀出快樂的心情。 4、分小組練習朗讀、比賽朗讀。 5、展示性朗讀。

三、體會找風箏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1、默讀課文描寫找風箏的部分,看看哪個詞語最能表現“我們”的心情。

2、理解“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 “垂頭”就是低着頭的意思,哪位同學能做個垂頭喪氣的樣子給大家看看?

3、請學生先談談應該怎樣讀好這段課文,再練習朗讀、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4、討論:“我們”在水磨坊那兒能找到心愛的“幸福鳥”嗎?

四、總結。

1、 風箏飛走了,孩子們很着急,難過,爲什麼還說放風箏是快樂的呢?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風箏》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認識“依、歇、喪”等5個生字。會寫“精、希、卻”等12個生字。能讀寫“精心、希望、依然”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寫的方法,能較爲具體地寫出自己不斷變化的心情。

教學重點

1、“村”、“喪”的字形,“磨”、“坊”的讀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教學難點

1、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

2、能較爲具體地寫出自己不斷變化的心情。

第二課時

一、導入喚起情感

喚起情感:童年的生活是快樂的我們可以在田野自由自在的放風箏。你能介紹你是怎麼放的嗎?風箏飛得高嗎?玩的開心嗎?

有這麼一羣孩子,他們童年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他們中間,分享他們的快樂吧!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十課《風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想怎麼讀就怎麼讀,邊讀邊想課文圍繞風箏講了什麼事,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板書: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

三、讀中感悟

1.默讀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小組交流:將自己認爲最有趣的內容介紹給大家,並說出自己認爲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最有趣),讓學生暢談自己的個性化理解,引導學生認識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學生認爲“找”也很有趣,應予以特別肯定和鼓勵。

(一)感悟做風箏的樂趣。

1.指名讀課文第二段,根據朗讀情況,相機指導正確、流利地朗讀。

2.師生合作解決下列問題:

(1)“憧憬”的意思。幾個小夥伴精心地做着風箏,風箏做好以後該是什麼樣的情景呢?誰能想象一下?(這就是“憧憬”)想一想:我們會憧憬什麼?(憧憬快樂,憧憬幸福,憧憬未來??)

(2)爲什麼做好的風箏什麼都不像,我們卻依然快樂?交流自己的看法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1)激趣:課文當中的幾個小夥伴做風箏時很快樂,誰能把他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呢?

(2)練習朗讀。

(二)感悟放風箏的樂趣

1.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兩個詞語描寫了風箏剛剛起飛和已經飛到空中時的優美樣子。找到後把這兩個詞語多讀幾遍。課文中描寫放風箏快樂的句子特別好聽,找一找讀一讀

2.指讀課文,指導學生讀出快樂的心情。

3、以讀代講學習第1自然段,請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聽、評。教師注意指導“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

(三) 體會找風箏的心情

1、讀一讀:用心讀讀第4自然段,能發現“我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嗎?

2、小組交流討論後說一說:說說你讀後的發現。

3、試一試:能不能用讀表現出不同的心情來?(可採用多次讀的方式進行)

重點讀好這個句子: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師:假如你高高飛着的風箏斷了,飛了,你會怎樣呢!

請讀讀5、6、7、8自然段。

體驗: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難過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爲主要體會句。)

4、展開想象:他們在水磨坊找到幸福鳥了嗎? 讓學生大膽想象,能說多少說多少

(四)以讀代講朗讀全文。

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

這節課我能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並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本節課存在的不足。

1.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有的學生不敢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小組學習時交流的時間空間都太少,那些不善表達的學生髮言太少。

3.指導朗讀少。

《風箏》教學設計12

一、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精心、希望、依然、飛舞、拼命、奔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尋找、垂頭喪氣、磨坊、繼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 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3、積累課文中生動的詞語,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二、教學準備

1.蒐集有關風箏的文字資料和圖片。

2 . 圖畫紙和彩色筆

三、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讀出“我們”情感的變化。並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

四、教學過程

一、喚起情感,導入學習

1、同學們,老師今天來給你們猜個謎,看誰能猜出來哦。〔像蝶不是蝶,

像鳥不是鳥, 清明前後天上飛,就怕雨水澆 。謎底:風箏)

板書:風箏

2.你對風箏有哪些瞭解?能不能簡單說說你放風箏時的感受?

3.導入新課:有這麼一羣孩子,他們童年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讓我們品讀課文,走進他們的中間,分享他們的快樂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自讀的時候,除了要把生字,詞語的語音讀準外,還要把課文讀正確,碰到難讀的詞語或句子要多讀幾遍。

2、剛纔大家一起自讀了課文,現在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詞語吧(課件出示:詞語表中的詞語)。

3、齊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圍繞着風箏給我們介紹了哪些事情?

(1)童年時候放風箏是件很快樂的事情。

(2)課文分別寫了幾個小夥伴在一起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事情。

三、朗讀感悟,體會心情的變化

1、整體感悟:小組交流:將自己認爲最有趣的內容介紹給大家,並說出自己認爲最有趣的理由。

引導學生認識到,“做、放”都很有趣。

2、感悟做風箏的樂趣:

(1)指名讀課文第二段,根據朗讀情況,相機指導正確、流利地朗讀。

(2)師生合作解決下列問題:

①“憧憬”的意思。幾個小夥伴精心地做着風箏,風箏做好以後該是什麼樣的情景呢?誰能想象一下?(這就是“憧憬”)

②“依”的認讀及“依然”的意思。

③爲什麼做好的`風箏什麼都不像,我們卻依然快樂?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課文當中的幾個小夥伴做風箏時很快樂,誰能把他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呢?

①練習朗讀。

②小組內比賽朗讀,評選優秀朗讀者。

③展示朗讀。

3、感悟放風箏的樂趣:

①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兩個詞語描寫了風箏剛剛起飛和已經飛到空中時的優美樣子。

②指讀課文,指導學生讀出快樂的心情。

③分小組練習朗讀、比賽朗讀。

4、體會找風箏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①默讀課文描寫找風箏的部分,看看哪個詞語最能表現“我們”的心情。

②理解“垂頭喪氣”:

“垂頭”就是低着頭的意思,哪位同學能做個垂頭喪氣的樣子給大家看看?

③相機指導認記“喪”字。

④討論:

“我們”在水磨坊那兒能找到心愛的“幸福鳥”嗎?

四、課堂練習

把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板書設計

10 風箏

做風箏 ――→ 放風箏 ――→ 找風箏

《風箏》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依、歇、喪”等5個生字。會寫“精、希、卻”等12個生字。能讀寫“精心、希望、依然”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3)樂意通過上或查閱書刊蒐集有關風箏的資料,或動手做一做風箏,舉辦一次小小風箏展覽會。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體會“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2)收集有關風箏的資料。

(3)鼓勵動手做風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

二、教學重點:

學寫12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

四、課前準備:

教師:蒐集有關風箏的文字資料和圖片,放風箏的片斷,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製作風箏的有關材料。

五、教學課時: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喚起情感,導入學習

1、喚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繽紛的,既有歡聲笑語,也有滴滴淚水。你覺得童年最大的快樂是什麼?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嗎?

2、導入學習:有這麼一羣孩子,他們童年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他們中間,分享他們的.快樂。出示課題,帶着情感朗讀課文第一段。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指名學生讀,一人讀一個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讀課文,邊讀邊畫出寫“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心情的句子,畫好後自己讀一讀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覆朗讀。

5、引導發現、生疑:讀後有什麼發現,產生什麼疑問,與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點:一是讀中發現:“我們”的心情在做風箏是挺高興的,放風箏的非常高興,找風箏時很難受。二是讀中生疑:我們的心情爲什麼會起這樣大的變化?)

三、細讀深究,體悟情感

1、學習第2自然段。

a、讀一讀:激勵學生多人次地讀這一段。

b、說一說:讀了這一段,你知道寫了些什麼嗎? c、想一想:角色轉換,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風箏,你心中會想些什麼呢?

d、找一找:同學們所想象的可以用這段內容中的哪幾個詞語來表示或代替。

e、結一結:(師)原來做風箏的快樂就在於它充滿着憧憬和希望。

f、賞一賞:讓我們帶着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嚮往、渴望、喜悅)朗讀全段。

2、學習第3自然段。

a、角色轉換:風箏做好了,此時你最想幹什麼?

b、創設情境: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們放風箏的歡樂場面吧!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放風箏畫面。

c、引導表達:剛纔同學們欣賞了放風箏的畫面,你們看到了什麼,與大家交流交流。

d、角色轉換:當你奔跑在空曠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飄蕩在天空中的風箏,你的心裏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感受?

e、品味課文:用心多遍朗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寫出了文中孩子和我們一樣的感受。

f、深入賞讀:讓我們帶着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興奮、激動、自豪)再讀全段課文。

四、課堂練習

1、自學生字,交流學法。

a、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b、觀察生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c、練習書寫生字、抄寫詞語。

2、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五、課外延伸

上搜集或查閱書刊蒐集有關風箏的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製作資料袋,放到班級園地裏展示。

《風箏》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運用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經驗等方法理解“憧憬”“垂頭喪氣”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2)通過自由讀、默讀、個人朗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書,以讀促理解,感悟課文情境。

(3)體會小夥伴做、放、找風箏時的“幸福”;

學習小夥伴們在傷心失望時仍然充滿希望,不斷找“幸福”的信心和勇氣。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夥伴們的心情起伏變化,並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難點是在引導理解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孩子們的心情的變化寫具體的。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搭建構架

瀏覽課文,回顧課文主要內容。

二、細讀探究,品悟真情

(一)感悟做風箏的樂趣

1、課文中哪一段是寫做風箏的?

默讀第二自然段,畫出描寫心情的句子,體會體會。 2、交流:我們在做風箏的時候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句子1:我們精心做着,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1)換詞理解“精心”。

(2)藉助工具書、聯想法理解“憧憬”。(3)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句子2: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1)聯繫上下文理解“依然”。

(2)什麼也不像的風箏怎麼被稱做“幸福鳥”呢?3、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二)感悟放風箏的樂趣

1、對比感悟動作描寫

(1)你是怎麼放風箏的?

(2)書上是怎麼描寫孩子們放風箏的?抓動詞感悟動作描寫的'準確、生動。

2、體會快樂心情

句子1:“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着,XX在田野裏拼命地奔跑。”

(1)情景想像“越飛越高”飛到了哪裏?(2)角色互換體驗。快活地“喊叫”着什麼?(3)朗讀句子。

句子2:“從早晨玩到下午,XX似乎飛到了雲彩上。”

(1)抓時間、“歇不下來”感悟興奮。(2)朗讀句子。

(三)體會找風箏的心情

1、線斷,風箏不見了。此時此刻,小夥伴們的心情怎麼樣呢?默讀文,劃出句子,體會。

2、交流

句子1:我們大驚失色、XX倏地便沒了蹤影。(1)大驚失色是什麼意思呢?生自己理解。

老師講授用理解字義的方法理解詞語。(2)多種方法理解“千呼萬喚”。(3)朗讀。

句子2:我們都哭了XX還是沒有蹤影。(1)哪個詞最能體現出我們此刻的心情?理解“垂頭喪氣”。

(2)我們垂頭喪氣,我們都哭了,爲了一隻怎樣的風箏?3、你們用心找了嗎?怎麼知道的?會不會還有什麼地方沒找啊?(四)展開想象,拓展說(寫)話

1、齊讀句子: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

2、後來,你們究竟找着了嗎?請你大膽想象,把尋找的結果寫出來,寫出你們當時的心情。如果能用上今天學到的這些描寫心情的詞語就更好了。

(五)小結:

幸福鳥啊!我們親手做的幸福鳥!牽動着每一個人的心,牽動a着我們每一個人的快樂和痛苦。讓我們再滿懷深情地呼喚這個名字,讀讀課題吧——風箏。

三、梳理歸納,積累方法

課文內容與情感

1、閱讀方法

2、表達方法

《風箏》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本文是魯迅諸多優秀回憶性散文中的一篇。寫了他童年時,因爲風箏與弟弟發生了一次無法補過的誤解和衝突,內心充滿了深深的愧疚。筆觸細膩,情感悽婉,適合於用聲情並茂的朗讀,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本文所體現出來的親情帶有很深的時代烙印,要通過社會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嚴厲的自責精神充塞在字裏行間,這更是文章的動人之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本文傳神的動作、心理活動描寫。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課外查閱、蒐集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準確理解在特定社會背景下的兄弟間的情感用科學的態度來分析這種情感的真實性,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結合實際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親情觀,學習作者敢於承認錯誤及嚴厲的自責精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步驟】

一、佈置預習

1、給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上網、上圖書館查找有關資料:

⑴1925年左右中外社會狀況。

⑵魯迅其人其作品其思想。

2、查字典,落實生字詞的音和義。

3、讀課文,瞭解大意(這個環節體現了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生具有蒐集信息的能力目標:能運用和檢索多種工具書,運用多種現代媒體接受和獲取信息。)

二、情景導入

在大屏幕上展示課文“放風箏”的插圖,同時播放《春之聲》圓舞曲。用直觀的畫面和歡快的旋律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他們的想象力,進行畫面的細緻描述,的大膽揣測。爲課文學習設置情景,營造氛圍,自然導入。

三、整體感知

師生在舒特曼《小夜曲》悠揚的旋律中,朗讀全文,力求讀準字音、讀對重音、讀準節奏、讀出感情,產生聲情並茂的朗讀效果。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

四、合作探究

出示以下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或個別回答,或集體討論,或分組辯論。教師適時點撥,力求掀起探討的熱潮,加深對課文思想的理解。

1、“我”回憶了有關“風箏”的.什麼故事?用自己的話簡單複述。

2、“精神的虐殺的一幕”具體指什麼?你如何看待這種行爲?爲什麼?

老師幫助學生進行問題分解,步驟如下:

⑴如果你有弟弟會採取這種方法嗎?爲什麼?

⑵如果你是弟弟會採取什麼行爲?爲什麼?

⑶爲什麼哥哥會這麼做?

⑷爲什麼弟弟沒有反抗?

⑸你認爲哥哥愛弟弟嗎?

3、你更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爲什麼?

4、你對課文的理解還有哪些困惑之處?

(1題意在檢驗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效果。2題要讓學生品味課文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同時要求學生要能聯繫所查資料,聯繫自身實際加以回答,體現新課程目標中的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張揚個性進行表達、交流、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歷史唯物觀。3題要讓學生學習魯迅知錯就改,可貴的自責精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體現新課程教學的人文教育觀。4題體現新課標中關於閱讀教學中鼓勵學生對課文的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這一點,也是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中的個性化、創造性閱讀特徵。)

五、加深感悟

讓學生自選文中最精彩的部分進行自由誦讀,進一步深切感悟課文的思想。

六、拓展延伸

1、比較閱讀課文與《漫天的風箏》一文的異同的討論。

2、課外閱讀魯迅《朝花夕拾》、《野草》、《吶喊》中的文章,寫一篇讀書心得,準備開討論會或交流會。(體現新課程改革提出的課文只是學生學習的一個例子,要能引導他們走出課堂,去建構新的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