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小學四年級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範文

小學四年級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蟋蟀的住宅》是小學六年制第七冊第二組中的第三篇課文,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懷着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讚許的。學習這篇課文,在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並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因此,在這節課上,我嘗試“自主探究,點撥啓導,讀中感悟”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鑽研文本,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運用。

小學四年級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範文

  1、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導入,自主探究。

我讓同學們誇讚自己的住宅,既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拉進學生於老師之間的距離。知道寫住宅要寫什麼,從而導入課文蟋蟀的住宅。讓學生細讀課文,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讀懂的文字旁邊寫上見解和感悟。標記出不理解的句段並提出問題。小組交流並解決問題、老師歸納關鍵疑問。根據小組交流的情況,老師歸納出具有共性的重點問題。如:法布爾爲什麼不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稱作“巢、洞、窩”,而是把它稱作“住宅”呢?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它是怎樣選址的?它的住宅有什麼特點?蟋蟀是怎樣挖的?他的住宅爲什麼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

我循着作者的思路,帶着學生好好地去欣賞住宅,對住宅做進一步的瞭解和新的發現,在不斷的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這是偉大的工程,情感的昇華水到渠成,而不是給學生一個“偉大工程”的結論,要學生去論證這個結論。這樣就極大的尊重了學生的主體,真實地做到了讓學生自主探究。

  2、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

讀是閱讀教學最基本的方法,這節課我是非常重視讀的。除此之外,我還運用了多種讀的.方法。

比如在聯繫上下文讀、對比讀中抓住關鍵詞品“隨遇而安”。蟋蟀不肯隨遇而安,這一點和大多的昆蟲不同,那麼蟋蟀是怎麼做的?其他昆蟲又是如何做的呢?誰能聯繫上下文並結合自己讀課文的體會說一說“隨遇而安”的意思?反覆讀“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這一句,你還能體會到什麼?

在讀思議結合中,讓學生用自己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作比較,用柔弱的工具建造不一般的住宅,從而體會作者爲什麼說蟋蟀的住宅是偉大的工程?讚美蟋蟀,體會作者的寫作情感。學習作者的仔細觀察,仔細研究的寫作方法。激勵學生去發現、去研究。

今天的講課,由於自己的緊張,還有對學生的陌生,有些地方疏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學生討論後交流太少,導致學生課堂不夠活躍。這次講課是對自己的一個鍛鍊,也是一個挑戰。在今後的工作中要鍛鍊自己的應變能力,積極的參加各項活動,使自己自如的駕奴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