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六朝四大家指哪幾個人

六朝四大家指哪幾個人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六朝四大家,指三國吳畫家曹不興、中國南朝·樑畫家張僧繇 、南朝宋吳人陸探微、東晉顧愷之 。

六朝四大家指哪幾個人

  曹不興

  簡介

三國吳畫家 。不興一作弗興,吳興(今屬浙江)人。

  繪畫特點

擅畫龍、虎、馬和人物。在吳地與皇象善書、嚴武善弈等號稱“八絕”。相傳孫權命其畫屏風,誤落墨點,因繪成繩,權疑爲真,舉手彈拂。時康居僧人會(即康僧會)攜佛像從南方入吳,不興曾加模寫。其畫跡早已散失。南朝齊謝赫曾於祕閣中見不興所畫之龍頭,列入《古畫品錄》,評雲:“觀其風骨,名豈虛成!”

  張僧繇

  簡介

中國南朝·樑畫家。吳(今江蘇蘇州)人,生卒年不詳。

  特點及生平

擅寫真、釋道人物,亦善畫龍、鷹、花卉、山水等。一次,梁武帝因思念諸王子出征西域,遣僧繇寫諸王子貌,果然逼真如面。武帝蕭衍又崇尚釋道,亦多命僧繇圖之。據《宣和畫譜》所記,內府庋藏十六件作品,全爲其所繪佛畫。其畫龍亦顯神妙,相傳在金陵安樂寺畫四龍,二龍點睛,有“乘雲騰去”之說,而未點睛者仍在壁間。其作花卉用外來天竺畫法,“朱及青綠所成,遠望眼暈如凸凹,就視乃平。”此技法系講求明暗、烘托之“退暈”法。其作畫又依衛夫人《筆陣圖》運筆之法,使用“點、曳、斫、拂”,“筆才一二,像已應焉”。與顧愷之、陸探微一筆畫之“密體”相較,史稱其爲“疏體”畫派。畫跡有《十八宿神形圖》《梁武帝像》《漢武射蛟圖》《吳王格武圖》《行道天王圖》《清溪宮水怪圖》《摩納仙人圖》等,傳世作品有《雪山紅樹圖》等,作品《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卷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陸探微

  簡介

陸探微 (?-約475 )。南朝宋吳人。

  生平

明帝時常侍從左右,善畫人物故實,備六法,參靈酌妙,動與神會。唐張懷灌評其與顧愷之、張僧繇"俱爲古今獨絕。"合稱爲"南朝三大家"。加上唐代吳道子,又被譽爲"畫家四祖"。兼善山水草木。在繪畫上有所創新。曾研究王獻之"一筆書"創作一筆畫,連綿不斷。這大多反映在肖像畫上。明常時陸探微是最受親信的宮廷畫家,多爲帝王權貴、功臣、寵姬畫肖像,有《宋孝武像》、《宋明帝像》等等。《歷代名畫記》著錄數十幅,《宣和畫譜》尚有10幅,今則一幅不傳,摹本亦不見也。

  顧愷之

 簡介

有《司馬宣王像》、《謝安像》、《劉牢之像》《王安期像》、《阮脩像》、《阮咸像》《晉帝相列像》、《司馬宣王並魏二太子像》、《桂陽王美人圖》、《盪舟圖》、《虎豹雜鷙鳥圖》、《鳧雁水鳥圖》、《廬山會圖》、《水府圖》、《行三龍圖》、《夏禹治水圖》等。顧愷之作品真跡沒有保存下來。相傳爲顧愷之作品的摹本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等。《女史箴圖》,絹本,淡設色,現藏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多數人認爲是唐代摹本。內容系據西晉張華《女史箴》一文而作,原分12段,每段題有箴文,現存9段,自“玄熊攀檻”開始,到“女史司箴敢告庶姬”結束,是瞭解顧愷之繪畫風格比較可靠的實物依據。另外故宮博物院尚藏有宋人摹本一卷,藝術水平不如前者,但多出樊姬、衛女2段,也有研究價值。《洛神賦圖》,絹本,淡設色,今存宋摹本5種,分藏於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及美國弗里爾美術館等處。內容根據三國時曹植《洛神賦》一文而作。此卷母本的時代,有的認爲要早於顧愷之,或與東晉明帝司馬紹所作《洛神賦圖》有關。畫卷以豐富的山水景物作爲背景,展現出人物的各種情節,人物刻畫,意志生動。構思佈局尤爲奇特,洛神和曹植在一個完整的畫面裏多次出現,組成有首有尾的情節發展進程,畫面和諧統一,絲毫看不出連環畫式的分段描寫的.跡象。圖中的山水部分,對了解東晉山水畫的特點,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列女仁智圖》,絹本,亦爲故宮博物院所藏。內容系描繪《古列女傳》卷三《仁智傳》部分。今傳本只有10段,大約系南宋人所摹。此卷線條剛勁,似與文獻所載顧愷之畫“如春蠶吐絲”不合。

顧愷之博學有才氣。人們問他會稽山川的模樣形態。顧愷之說道:"千山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彷佛雲興霞蔚。"顧愷之每每吃甘蔗,總是從尾部先吃直到根部。有人感到獨特,他說:"這樣越來越甜。" 顧愷之特別長於繪畫,畫得特別神妙,謝安非常注重他,認爲是自古以來還沒有人像他這樣。他每次畫出人物肖像,總是妙絕一時,已經繪出裴楷肖像,在面頰上加上三根毛,觀看的人感想模樣形態特別美。 顧愷之特別相信小法術,認爲去求就確定能獲得。桓玄已經用一片柳葉欺騙他說:"這是蟬用來遮蔽本身的,拿來遮蔽本人,別人就看不見你。"顧愷之相信桓玄沒有瞥見本人,非常珍視那片葉子。 因而世上傳說顧愷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

  繪畫特點

顧愷之博學有才氣,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爲三絕:畫絕、文絕和癡絕。謝安深重之,以爲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以及提出的“六法”。爲我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