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別無長物的典故

別無長物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長物: 多餘的東西。除一身必不可少的東西而外,沒有別的多餘之物了。源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別無長物的典故

東晉時,有兩個人在社會上都很有名氣。一個叫王恭(字孝伯,曾歷任大官),一個叫王大(即王忱,字元達,小字佛大,亦稱阿大)。王大與王恭同族,王大輩分高,王恭是他的族子。按當時的習慣,王大輩分高,稱王恭爲“卿”。

有一次,王恭從盛產竹子的會(kuài)稽(今浙江紹興)回到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王大去看望他,見他坐的一張大竹蓆子舒適、美觀,心想,他從盛產竹子的`地方來,這樣的好席子一定帶回不少,於是請王恭送一張給他。

王大走了以後,王恭便讓人把竹蓆給王大送去。其實王恭僅有這一張竹蓆,此後,讀書、吃飯仍坐在草蓆上。王大知道後,十分吃驚,他找到王恭,非常抱歉地對他說:“我原以爲你有多餘的竹蓆,所以纔開口向你要一條,想不到你只有這麼一條。”王恭回答說:“你還不怎麼了解我。我在生活上是不十分考究的,從來沒有多餘的東西。”

後來,人們從“無長物”引申出“別無長物”一語,形容某人生活簡陋,或稱讚人清正廉潔

又作“身無長物”“家無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