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洛陽紙貴的典故(通用5篇)

洛陽紙貴的典故(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洛陽紙貴,中國古代成語,原指西晉都城洛陽之紙,因大家爭相傳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賦》,以至一時供不應求,貨缺而貴。以下是“洛陽紙貴的典故”,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洛陽紙貴的典故(通用5篇)

洛陽紙貴的典故 篇1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十分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常爲這事發脾氣,但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着,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十分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唸書確實很沒出息。於是,暗暗下定決心,必須要刻苦學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於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最後成爲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十分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爲他成爲傑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這以後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爲資料,撰寫《三都賦》。爲了在資料、結構、語言諸方面都到達必須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鉅著《三都賦》最後寫成了。

《三都賦》受到諒也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傑作《兩都賦》相比。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爲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相關資料】

洛陽紙貴造句:

1、文學理解史上經常有這樣的現象,某些作品在它的那個時代以前風行一時,洛陽紙貴,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光環逐漸褪色,它就開始淡出人們的視野,不再是萬衆矚目的中心,乃至淹沒無聞。

2、學界公認,它開了比較新聞學之先河,以其鮮明奪目的標題填補了大衆傳播的空白,揭示了新聞媒介與社會的關聯,以至於一時間洛陽紙貴。

3、引起洛陽紙貴的作品,卻未必都是上乘之作。

4、霍加斯出版社曾出版過一本維吉尼亞伍爾夫《海浪》,其裝幀再現了珍品首版時的原貌,令收藏家欣然神往夢寐以求,以致一時洛陽紙貴,然而之後發行的平裝版本看起來也不差很多,同樣也很吸引人。

5、他的推理小說,向來都能引起洛陽紙貴,極爲暢銷。

6、這些作品也許都曾洛陽紙貴過,但平心而論並非最好。

7、該文很快傳入國內,一時間洛陽紙貴,版本衆多。

8、這部作品印行後,一時洛陽紙貴。

9、文學史中有這樣一類現象,作家生前,默默無聞,一文不名,死後某時卻突然聲名顯赫,作品一時洛陽紙貴,成了文界新寵。

10、這系列的武俠小說印行後,一時洛陽紙貴,許多人爭相閱讀。

11、中鋒派的魅力或夢想就在於,總是適度地領先於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引導消費者的審美期盼,預測並及時推出新的流行式樣,新款既出,總讓洛陽紙貴,洛陽布貴。

洛陽紙貴的典故 篇2

我國西晉時期,文風多浮躁奢談。但是,仍然有些作家潛心爲文,耐得住寂寞和清貧,“板凳一坐十年冷”。當時的作家左思就是一個傑出的代表。

左思,字太沖,山東臨淄人。左思的家裏祖輩都是讀書人,所以他在少年時期就受到很好的文化影響。他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練書法和鼓琴,但是卻沒有什麼顯著的成績。爲此,他父親左雍對朋友說:“這孩子知道的東西,還沒有我少年時知道的多啊。”誰知道這話讓左思無意聽見了,從此他暗下苦功,熟讀古書,博聞強記,暗地裏和父親比試學識。後來他的詩果然寫得很好。《詠史》詩在文學史上很負盛名,《三都賦》比《詠史》詩寫得還好,劉勰說左思文“盡銳於《三都》,拔萃於‘詠史’”,卻是很中肯的。

“三都”,就是三國時候劉備的都城益州、孫權的都城建業、曹操的都城鄴縣。正當左思爲三都做賦的時候,他妹妹左?被選入宮,因此全家就得以搬進了京城,又給他熟悉京城的情況創造了條件。左思在京城又結識了著作郎張載,訪問了王室貴族,瞭解了歷史的演變,之後便開始了三都賦的寫作。

左思寫《三都賦》整整用了十年,不分晝夜,嘔心瀝血,精於構思,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宏偉設想。

據說,這十年裏,左思庭院的藩籬和廁所上到處都掛着宣紙,每有妙詞佳句,他就隨時隨地拿紙筆寫下來。《三都賦》寫成後,他自己覺得不如張衡的《二京賦》和班固的《二都賦》,所以他就把作品給當時的著名學者皇甫謐看。皇看後認爲很好,併爲《三都賦》寫了序。這樣,《三都賦》很快就傳開了。

皇甫謐在所寫的序裏說:自古作賦的很多。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出名在前,班固的《兩都賦》內容勝過辭章;張衡的《二京賦》文采超過義理。而左思的《三都賦》既參考了名家,又巧於心計明辨事物。左思的《三都賦》是很優秀的。

後來,張載爲《魏都賦》作了註釋,劉逵爲《吳郡賦》和《蜀郡賦》做了註釋,還有衛瓘還爲《三都賦》作了略解。這樣一來,《三都賦》的聲價就越來越高了。一時間,達官豪貴爭相傳看,文人學士競相閱讀,結果在一段時間內造成了洛陽紙價高漲、一紙難求的現象。

還有當時的文學家陸機剛到洛陽,他也曾打算作《三都賦》。當他聽到左思已經寫出來時竟拍掌而笑。隨後他給弟弟寫信說:“這裏有個鄙賤而不知深淺的人想作三都賦,等他寫完了好用來蓋酒罈子吧。”可是等到他親自看了左思的《三都賦》後,卻非常歎服。他認爲,別人再也不會超過左思了。所以自己也就此輟筆。

這就是文學史上流傳的 “洛陽紙貴”“陸機輟筆”的佳話。

洛陽紙貴的典故 篇3

【解釋】比喻作品有價值,廣爲流傳。洛陽紙貴,我國古代成語,原指洛陽之紙,一時求多於供,貨缺而貴。後喻作品爲世所重,風行一時,流傳甚廣,常用此語。

【出處】《晉書·文苑·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爲之紙貴。”

典故故事

在西晉太康年間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學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首《三都賦》在京城洛陽廣爲流傳。

然而,左思寫成《三都賦》卻是歷經很多曲折纔得到重視的;沒有伯樂識才,也許這篇《三都賦》便成爲一堆廢紙,不得流傳。

在左思小時候,他父親就一直看不起他。父親左雍從一個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見兒子身材矮小,貌不驚人,說話結巴,倒顯出一副癡癡呆呆的樣子,常常對外人說後悔生了這個兒子。他父親請人教他書法、彈琴,成績都不太好。及至左思成年,左雍還對朋友們說:“左思雖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識和道理,還不如我小時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這種鄙視,開始發憤學習。當他讀過東漢班固寫的《兩都賦》和張衡寫的《西京賦》,雖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氣魄,華麗的文辭,寫出了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的京城氣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虛而不實、大而無當的弊病。從此,他決心依據事實和歷史的發展,寫一篇《三都賦》,把三國時魏都鄴城、蜀都成都、吳都南京寫入賦中。

爲寫《三都賦》,使得筆筆有着落有根據,左思開始收集大量的歷史、地理、物產、風俗人情的資料,大量的書、資料、堆滿了屋子。收集好後,他閉門謝客,開始苦寫。他在一個書紙鋪天蓋地的屋子裏晝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個滿意的句子。經過十年,這篇凝結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賦》終於寫成了!

可是,當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給別人看時,他卻受到了譏諷。當時一位著名文學家陸機也曾起過寫《三都賦》的念頭,他聽說名不見經傳的左思寫《三都賦》,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過班固、張衡,太自不量力了!”他還給弟弟陸雲寫信說:“京城裏有位狂妄的傢伙寫《三都賦》,我看他寫成的東西只配給我用來蓋酒罈子!”

左思的《三都賦》在文學界品評時,那些文人們一見作者是位無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細看,搖頭擺手,把一篇《三都賦》說得一無是處。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沒,找到了著名文學家張華。

張華先是逐句閱讀了《三都賦》,然後細問了左思的創作動機和經過,當他再回頭來體察句子中的含義和韻味時,不由得爲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動了。他越讀越愛,到後來竟不忍釋手了。他稱讚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氣不重文章,他們的話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謐先生很有名氣,而且爲人正直,讓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薦給世人!”

皇甫謐看過《三都賦》以後也是感慨萬千,他對文章予以高度評價,並且欣然提筆爲這篇文章寫了序言。他還請來着作郎張載爲《三都賦》中的魏都賦做注,請朱中書郎劉逵爲蜀都賦和吳都賦做注。劉逵在說明中說道:“世人常常重視古代的東西,而輕視新事物、新成就,這就是《三都賦》開始不傳於世人原因啊!”

在名人作序推薦下,《三都賦》很快風靡了京都,懂得文學之人無一不對它稱讚不已。甚至以前譏笑左思之人--陸機聽說後,也細細閱讀一番,他點頭稱是,連聲說;“寫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斷定若自己再寫《三都賦》決不會超過左思,便停筆不寫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將它貶得一錢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時。這其中當然有鑑別力高低的區別,可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們是否重視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識英才的問題。

晉代左思作《齊都賦》一年始成。復以十年之久,作《三都賦》。在其舍中院內,以及茅廁皆置紙筆,偶得佳句,當即錄之。自認所學不多,便求爲宮禁藏書郎。其賦成後,仍未獲士人青睞。左思自認其作不遜於漢時班固與張衡,恐一人之褒貶而遭埋沒。便請文學家張華過目,張華閱後,咸認爲佳作,可媲美班張之文。復請教當時名士皇甫謐,謐觀後欣然爲之作序,自此名聲大噪。由於都城洛陽權貴之家,皆爭相傳抄《三都賦》,遂使紙價上揚,爲此而貴。“洛陽紙貴”一時成了佳話。

洛陽紙貴的典故 篇4

【解釋】: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出自】:《晉書·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爲之紙貴。”

【示例】:人說“~”,誰知今日鬧到“長安扇貴”。此時畫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七回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補語;含褒義

洛陽紙貴的故事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常爲這事發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着,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唸書確實很沒出息。於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於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於成爲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爲他成爲傑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這以後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爲內容,撰寫《三都賦》。爲了在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面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鉅著《三都賦》終於寫成了。

《三都賦》受到諒也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傑作《兩都賦》相比。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爲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洛陽紙貴的典故 篇5

晉代著名的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既頑皮,又不愛讀書,加上身材矮小,容貌醜陋,說話又結結巴巴的,他的父親左雍很看不起他,常常對外人說:“我好後悔生了這麼個兒子。”

有一天,左雍與朋友們聊天聊到左思,左雍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雖然快成年了,可他掌握的知識還不如我小時候呢。看來啊,他真是沒多大出息了。哎!”說完,臉上流露出失望的表情。左思知道這些後,難過極了,不甘心受到這種鄙(bǐ)視。於是,開始發憤讀書。

由於左思堅持不懈地發憤讀書,他終於成爲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寫得也非常好。當他讀東漢班固寫的《兩都賦》和張衡寫的《兩京賦》時,雖然很佩服文章中宏大的氣魄(pò)和華麗的詞語,文章也寫出了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的京城氣派,但他覺得文章有點虛而不實。於是,他決心依據事實和歷史的發展,寫一篇《三都賦》,把三國時魏都鄴(yè)城、蜀都成都、吳都南京寫入賦中。

爲寫好《三都賦》,左思拜訪專家,收集大量的歷史、地理、物產、風俗人情的資料,還到蜀都、吳都、魏都三地去做實地調查,真是稱得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了。他把自己關在一個書紙鋪天蓋地的屋子裏,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個滿意的句子。花了十年心血,左思的《三都賦》終於寫成了!

可是,當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給別人看時,卻受到了譏諷。當時一位著名文學家陸機也曾起過寫《三都賦》的念頭,他聽說名不見經傳的左思寫《三都賦》,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過班固、張衡,太自不量力了!”他還給弟弟陸雲寫信說:“京城有位自高自大的傢伙寫《三都賦》,我看他寫成的東西只配給我用來蓋酒罈子!”

然而,左思卻不甘心自己的心血被埋沒,於是,找到了著名的文學家張華。張華先是逐句閱讀了《三都賦》,然後細問了左思的創作經過,再回頭來閱讀時,越讀越愛,連連稱讚:“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視名氣,不重視文章,別把他們的話放在心上。”

當時很有名氣的皇甫謐(mì)看過《三都賦》後,還親自提筆寫了序言。很快,《三都賦》就在京都流行開了,連以前譏笑過左思的陸機聽說後,也細細閱讀起來,還說自己寫《三都賦》肯定不會超過左思,便停下不寫了。

後來,喜愛《三都賦》的人用手抄寫下來閱讀,抄寫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京城洛陽的紙張供應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這就是“洛陽紙貴”的故事。

——《晉書·左思傳》

【求解驛站】因爲搶着抄寫左思的《三都賦》,以致洛陽的紙價高起來了。形容寫文章、着作有價值,廣泛流傳,風行一時。

【活學活用】此書一出,頓時~,受到學界的普遍重視。

【妙語點撥】一個人要想寫出一篇好文章、一部好書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左思寫出《三都賦》讓洛陽出現紙貴的現象,與他之前勤奮讀書,積累下紮實的文學知識,以及收集了大量民情資料,做了大量的艱苦工作是分不開的。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想寫出美文、精品書,就得以左思爲學習的榜樣。另外,洛陽紙貴的現象也說明寫好文章的作用之大,無法估量,不僅能給予大衆以精神食糧,還能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