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人生感悟 > 信用人生感悟

信用人生感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人生感悟,顧名思義,就是在生活中產生的對人生的一些感觸和覺悟。個人感悟因不同生活經歷和個人修養品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信用人生感悟,歡迎大家閱讀。

信用人生感悟

  信用人生感悟篇一:

信用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今中外的正人君子都是重誠守信之人。在中國古代,信用曾是無數人修身立世的信條,有許多正人君子爲了一個“信”字可將生死置之度外。“一諾千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及“一言九鼎”等成語,反映了自古以來中國人對信用、信譽的重視。在古代中國人眼裏,信用無價,凡正人君子必信守承諾,言而無信必是小人所爲。關羽雖是一介武夫,千百年來卻倍受世人敬重,不是因爲他的武藝高強,而是因爲他是一個重諾守信的正人君子。

東方的聖賢們在信用方面的思想所見略同。孔子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孟子雲:“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李白曾在詩中寫道:“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爲輕。”古往今來,堅守信用都是爲人處世、從政經商的通理。西方的《聖經》中也說過:“信用比財富更有價值。”

唐代大詩仙李白曾在《長幹行》一詩中寫有這樣的詩句:“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這兩句詩其中包含了兩個悽美的故事:詩中所說的“抱柱信”,是說一個叫尾生的男子和一個淑女,一天在橋下約會。到了約會的'時間,女子還沒有來,河裏就開始漲水了。尾生爲了不失信義,堅持等待,抱住橋柱,直至被淹死。“望夫臺”講的則是一位婦人丈夫在外,約定日期回來,但是歸期到了,丈夫還沒有回來,妻子總是站在高高臺上,眺望遠方,等待丈夫歸來,最後化作一尊石頭,長久地屹立等待。

在春秋戰國時代,地處中原的魏國並非諸侯當中的大國,卻使四方賢士雲集而來,立足於世數百年而不衰,這都得益於魏文侯的守信重義。據史書記載,有一次,魏文侯與羣臣飲酒時,極得宴飲之樂,這時候,天上突然下起雨來。他卻罷酒命駕,要到郊野去。左右勸他:“飲酒正盡興,天又下雨了,您去郊野幹什麼呢?”魏文侯說:“我因與山林之人有打獵的約會,不能失約於人。”魏文侯對這樣的生活小事都能有信必守,無怪乎四方賢士都樂意爲之效命。

清朝時,蘇州吳縣有個叫蔡林的商人,以重承諾、講信義著稱。有位朋友把千金寄存在他家,沒有留下任何憑證。不久,這位朋友病故了,蔡林就把朋友的兒子叫來,交還這筆重金。朋友的兒子不願平白無故地接受這千金之資,便說:“沒有這回事,這麼多的金子能沒有個字據嗎?再說,家父生前從未對我提及這件事。”蔡林聽了,笑了笑說:“字據在我心裏,不在紙上,這是因爲你父親瞭解我的緣故,所以他沒告訴你。”其堅守信用的形象,可爲世人楷模。

  信用人生感悟篇二:

關於信用,如今社會都會議論一下類似之事,有太多的人都早已厭煩了這種老生常談。但細想來,這其中的是原因不言而喻的。只有等到問題基本不再是問題時,纔有不被提及的可能。如此說來,要想脫離這樣的老調重彈,只有我們自己,真實爲己,信用爲人。

就個人而言,信用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業而言,信用是寶貴的無形資產,是企業外在的一種良好形象。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所以,我們應該讓信用形成一種意識,時刻鞭策自己真誠、守信、做真實的自己。

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首先要抱着一顆感恩的心,因爲我們服務的對象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其次,我們要抱着一顆平常的心,把服務放在第一位,把對社會的責任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二位。這不僅是我們企業應遵守,更是我們每一位同志應遵守的承諾。

讓我們攜起手來,爲我們企業的發展,爲我們團隊的利益,爲我們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