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人生感悟 > 被一美元改變的人生

被一美元改變的人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被一美元改變的人生
勞拉.奧斯利是美國大報《華盛頓郵報》的經濟版主編,有一天,他準備乘地鐵去一家合作公司談一筆報紙廣告業務。這是一筆很大的單子,他非常重視。但事情往往就是這樣,越急越容易出錯。當他匆匆到達地鐵通道時,才發現百密一疏,竟然忘記帶錢包了。“該死!”他沮喪地罵了自己一句。他掏遍了所有口袋,一美分也沒有。更加讓他窘迫的是,一個斜躺着地儀容不整的流浪漢此刻正擡頭一眨不眨地看着自己的尷尬“表演”。奧斯利更加窘迫。
  “先生,請問我能爲你做些什麼?”,流浪漢站了起來,關切地問奧斯利。奧斯利吃了一驚:“啊哦……我有急事要乘地鐵,錢包卻忘到了辦公室,回去取又來不及了。” 流浪漢笑笑,從口袋裏掏出自己的家當,50美分,20美分,10美分……用分幣湊夠了一美元,流浪漢微笑着遞給了奧斯利。那一刻,奧斯利內心感到無比溫暖,一美元也許就是這個流浪漢一天的收入,也許給了自己,他的午餐將化爲烏有。
  順利地坐上了地鐵,順利地辦完正事,那一天,奧斯利都爲這種“反向幫助”而激動、感恩。第二天,他專門來到昨天邂逅流浪漢的地方,他要好好感謝一下給予自己滴水之恩的“貴人”。但他發現,那兒連一個人影都沒有。接下來幾天,也還是這樣。回到寬大舒適的辦公室,奧斯利陷入沉思。他出生在上層家庭,五年前哈佛大學經濟學專業畢業,應聘到《華盛頓郵報》工作,每天關注的是華爾街的股市交易、黃金市場的走向、五百強企業的動態,卻忽略了另外一個整天和飢餓、貧困鬥爭的羣體。他開始爲自己的自私而羞愧,自己能爲這樣雖然無家可歸卻心靈閃爍着人性光輝的流浪漢做些什麼呢?施捨顯然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忽然,他的內心靈光一現:對,發揮自己所長,爲流浪漢辦一份報紙,一份溫暖流浪者心靈的報紙,讓他們參與進來,自食其力。這一天定格在 2003年2月12日。
  第二天,奧斯利就將一份辭職報告交到了老闆手中。儘管老闆對這位得力干將極力挽留,並許以加薪,但都被奧斯利微笑拒絕:“主流媒體不會過多關注無家可歸或者貧困問題,除非有人死去或者出現大規模遊行。我現在就要幫助這些曾被社會拋棄的人們,是現在。”緊接着,奧斯利說服自己的好朋友特德.亨森加入進來。兩人找到美國無家可歸者聯盟。在這個民間組織和一些志同道合者的幫助下,2003年11月,第一期《路感》出版,用大篇幅關注了華盛頓特區的流浪者羣體艾滋病毒攜帶者生存狀況,印刷了5000份。慢慢地,這份16頁報紙內容變得豐富起來。一半內容由街頭流浪者或曾經的流浪者提供,其餘的則由專職記者和來自各行各業的志願者撰寫。報紙爲流浪者提供信息,爲他們發聲,講述他們的故事,不僅包括社論、專題、詩歌,甚至還有流浪者餐飲指南。報紙印刷完成後,被分發到市區各地100多名無家可歸者手中,他們以每份0.35美元的價格購買報紙,然後以1美元的價格出售,這樣平均每人每天能賺45美元。
2007年夏天,傑弗雷.麥克奈爾隻身來到華盛頓的時候,口袋裏只有30美分。由於酗酒他失去了在亞特蘭大市的工作,又因爲賭博輸得傾家蕩產,而且不良記錄導致他拿不到政府補貼。一無所有的麥克奈爾在華盛頓街頭流浪了幾天後,通過一位賣報小販介紹,加入了《路感》的隊伍。他很快成爲銷售成績最好的人之一,並且經常給報紙投稿。這份工作讓麥克奈爾結識了更多的人,他利用空閒時間完成了管理學課程,用賣報的錢和朋友租房。下一步,麥克奈爾打算重整旗鼓,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回到正軌。他說:“我是無家可歸,但並非無可救藥。《路感》讓我找回對生活的信心。它幫我建立起人脈,得到更多的資源。”幾乎所有參與《路感》賣報紙的流浪漢都表示,賣報紙明顯改善了他們的生活。這不光是經濟上的變化,有的人開始和疏遠的家人聯絡,或是學到了寫作和溝通技巧,對更多人而言,《路感》讓他們重拾自尊和對生活的信心。
  2009年,金融危機爆發後,雖然廣告收入大幅縮水,但奧斯利還是採用了向富人朋友募捐以及舉辦慈善拍賣晚宴的辦法保住了這份給流浪漢提供飯碗、給予自尊的報紙。《路感》成爲2009年華盛頓地區唯一一家發行量有所增加的報紙,擴大到160萬份。
  2011年3月28日,接收老東家《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路感》創始人勞拉.奧斯利深情講述了九年前發生在自己身上被流浪者反向幫助的故事:“不論他們的經歷有多悲慘,這些無家可歸者身上仍有可以打動人的人性的閃光點,他們有權利保持尊嚴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