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人生感悟 > 生活感悟:學會等待

生活感悟:學會等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以“學會等待”爲題是受竇桂梅老師的啓發。在《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一書中,竇老師在“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章節裏,講到當前兒童閱讀令人堪憂的一面,“大多數老師也和家長一樣,過於急功近利——他們希望孩子們讀了書後可以提高學習成績和寫作能力,而沒有更長遠的考慮,缺乏耐心的等待。”爲此,我針對“等待”一詞展開了一番思考……

生活感悟:學會等待


 思考一:何爲“等待”?

“等待”一詞,在詞典中解釋爲:不採取行動,直到期望的人、事物、或情況出現。元代的宮天挺在《范張雞黍》楔子中說,“哥哥,您兄弟在家殺雞炊黍,等待哥哥相會。”又如明代的劉基《送醫士賈思誠還浙東》中寫道,“還山須種千株杏,等待仙華道士來。”這些古典語句中的“等待”一詞無不閃現着心靈期盼之意。等待是一種智慧,一種胸懷,一份情思,一個過程,一次旅程……但我覺得等待更是一種境界。


思考二:爲什麼要“等待”?

農民們從播種施肥到澆水除草等過程,是一個辛苦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等待的過程,等待的是來年的收穫。小樹苗自從紮根土中,必經陽光雨露的滋潤,但也避開不了狂風暴雨地侵襲。不過,這是一個歷練的過程,使自己變得更加粗壯,等待的是十年後的成材。此時此刻,作爲爲師者,我的思考不得不轉變方向,聚焦到孩子們身上。如今,社會發展極其迅速,以致物慾橫流,紛繁複雜。因此,人們生活在忙碌而浮躁之中。當然,當今對孩子的教育中,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們對孩子們過於急躁,過於急功近利。自以爲多花點時間輔導孩子,多做一些習題,就能立馬提高成績;自以爲買了幾本課外書給孩子閱讀,讀完後就可以馬上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自以爲……不勝枚舉,凡此種種,豈不知我們面對的是孩子,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啊。更何況孩子認知能力,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邏輯能力等等,正處於逐步發展階段,不能違背孩子自然成長規律,揠苗助長只能適得其反,甚至嚐盡苦頭。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有早有遲,農民們在呵護已播種的種子時,考慮最多的可能不是來年的收成怎樣,而是當下,如何護苗、育苗。因此,我覺得我們爲師者必須轉變觀念,不管是課堂中的教學,還是生活中的育人,應該樹立爲孩子終身發展打下基礎,我們小學教師其實說穿了,就是爲孩子們的未來打下基礎中的基礎,我們充當的是打地基的作用。地基打好了,至於何時壘土建房,何時新房落成,我們小學老師能力恐怕不及吧。最後,一句話回答爲什麼要“等待”,我想:等待就是爲了更好的收穫。


  思考三:怎樣“等待”?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在長達二十七年的牢獄生涯中,生活條件之艱苦超出了人們的想象。他居住的囚室是個不到五平方米的狹小房間,裏面擺放的有一牀薄毯子、一張小桌子、一個飯盆和一個馬桶。曼德拉在近三十年的漫長等待中,堅持每天在狹小的牢房裏跑步鍛鍊,爲了自己出獄後還能有一個好身體。曼德拉的永不放棄的等待,換來了他的新生。由此我想:等待需要意志,等待需要勇氣,等待更需要耐心。爲師者當你給孩子種下了知識、做人的種子,不要急於期盼早日開花結果,等待也是一種別樣的風景。當然,我覺得這裏的“等待”不是茫然放縱,甚或無動於衷,不作爲的消極等待。而是當你給孩子種下知識、做人等種子後,施肥澆水的程序當然不可少,不過,我覺得“等待”中還含有“期待”之意。“皮革馬利翁效應”亦或“羅森塔爾效應”都是闡釋的“期待效應”。期待效應是一個心理學的概念,通常是指在人際交往中,一方充沛的感情和較高的期望可以引起另一方微妙而深刻的變化。爲師者在學會等待、耐心等待的同時,還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與期望,要告訴自己的學生,他們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一羣人。讓學生增強自信心,對自己的人生前途更充滿希望。外因之老師的精心的培育、耐心的等待、賞識的期盼;內因之學生自我吸納、建立信心、努力拼搏。內外因相互合作,互相促進,結果一定是美好的!

最後,作爲爲師者扣住“等待”之命題,借用宋代著名詞人柳永的名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暫且擱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