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人生感悟 > 人生感悟文章:扭曲的“成熟”

人生感悟文章:扭曲的“成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人們常常評價某人成熟,某人不成熟。什麼是成熟?含義有三:植物的果實等完全長成;生物體發育到完備的階段;事物發展到完善的程度。如蘋果成熟了,孩子成熟了,條件成熟了等等。

人生感悟文章:扭曲的“成熟”

對一個人來講,一旦長大成人踏上社會後,各方面是否成熟,直接關係到對各種問題的判斷是否準確、處理是否得當。在一定的條件下,不僅影響其立身處世,還可決定其事業成敗。

正因爲如此,人們評價某個人,尤其是選人用人時,很看重其是否成熟。對成熟者,贊之,用之。一個人被他人評價爲不成熟,恐怕自己不會認爲是“福音”。年輕人,特別是年輕幹部,大多十分注意人們(尤其是上級)對自己是否有個“成熟”的評價。很多人通過理論學習、實踐鍛練,使自己逐漸成熟起來。有的人雖然不成熟,可也裝出一幅成熟的樣子,叫“玩深沉”吧。

可世界上一個好的事情、好的概念,怕就怕被弄扭曲。“成熟”就遇到了這個麻煩。某人敢於堅持原則、主持正義、秉公辦事,被說成“不成熟”;而某人慣於見風使舵、喪失原則、圓滑世故,卻被贊爲“成熟”。成熟者變爲“不成熟”者,不成熟者變爲“成熟”者,這不是扭曲的“成熟”嗎?

按照扭曲的“成熟”標準,一些可歌可項的人物,如屈原、魏徵、包拯、海瑞、魯迅、彭德懷等,應該叫做“不成熟”了,那些可鞭可撻的人的,如趙高、王莽、馮道、秦檜、和坤、汪精衛等,反倒應該叫做“成熟”了。如此評價以上人物,大家能接受嗎?不能。問題是,就在不能接受的同志中,有時或有意或無意又用扭曲的“成熟”標準來評價他人,特別是評價自己身邊的人、手下的人。

用扭曲的“成熟”標準去造就人,造就出來的只能是庸人。我國史書上,記載了不少庸官俗吏的典型。如唐代宰相盧懷慎,任職期間無所作爲,除能陪伴吃飯外,“每事皆推讓之”,被稱爲“伴食宰相”。明代一些內閣大學士,皇帝召見議事時,只知‘叩頭呼萬歲”,被稱爲“萬歲閣老”。我想,過去舊中國之所以弄成那個樣子,就在於歷朝歷代都有一大批“成熟”爲類似“伴食宰相”、“萬歲閣老”的庸官俗吏。

今天,受扭曲的“成熟”標準影響,一些人或自覺或被迫由“不成熟”變“成熟”了,“看穿了”、“學乖了”,原來具有的一些可貴之處也失去了。表現爲唯唯諾諾、哼哼哈哈、平平庸庸,沒有原則主見,沒有個性特點,沒有進取精神。一個原本有朝氣、有見解、有闖勁的人,竟如此“修煉成仙”,令人倍感可悲可嘆!好比一個“熟透”了的果子,吃起來心裏反覺得有種說不出的感覺了。

社會要進步,經濟要發展,必須去掉扭曲的“成熟”標準。因爲它給我們帶來的往往是弊端。例如,如今有的單位“民主生活會”變成了“互相恭賀會”,“批評與自我批評”變成了“表揚與自我表揚,上級對下級哄着、護着,下級對上級擡着、捧着,同級之間互相敷衍着;一班人是“團結”的,可就是缺乏戰鬥力。略加分析,其中就是一些同志“成熟”了。.’

既要使人變得成熟起來,又要使人不變爲扭曲的“成熟”,前提是大家對“成熟”的評價標準不能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