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狼山行記日誌

狼山行記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握緊的雙手,凝視的目光,竭力想找回那青春的模樣,卻只見兩鬢斑白,只有默語潸然。

狼山行記日誌

年輪計量,屈指可數,也僅是三十六年,可一聲“我們都老了!”才真使我意識到有幾分難以言狀的內心悲涼!

——韶華消逝,過去,過去的歲月,過去的所有,已絕無重頭再來。

苦風澀雨,一路走來,有多少思念和回望的情絲相伴,並與日俱增。由此,我懷揣那份苦思的夢,尋至南通與親密的戰友再聚首。

十月二十三日,啓東市呂四港口的衆戰友小聚後,應親密戰友之邀前往南通,一路上戰友怕我路況不熟跟丟,一直打着“雙跳。”傍晚時分,天下起了濛濛細雨,G40高速上,車前視線也因此不太清析,但幾十年後與戰友重逢的激奮絲毫沒有影響我們前行的速度。

出了“小海”收費站駛入高架,直駛南通市區。雨幕中車流如織,燈煇交映呈現南通這座古老城市的現代氣息。

到了南通,戰友夫婦先安排了我住處,隨後對我進行盛情款待,且邀請了其它二位南通籍在疆戰友全家作陪,令我非常感動。第二天一早,戰友又早早來到賓館,陪我共進早餐,並邀我遊覽狼山。

入秋以來,陰多晴少,二0一六年十月二十四日,難得陽光露出了點笑容。我在戰友夫婦的陪同下,驅車來到狼山腳下。

久聞狼山盛名,此行與我只是初來乍識,不無獵奇的心理。

相傳狼山上曾有白狼居上,又說山形似狼而得其名,事實不得而知也只傳說而已。而狼山原在長江之中,唐代高僧鑑真第三次東渡日本曾在狼山停留避風,北宋時狼山才與陸地漲接。自宋代至清朝陸續興建廟宇和殿塔,總稱廣教寺。佛教中狼山爲大勢至菩薩之道場,列全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清末民初,天主教在狼山北麓建造教堂,名爲“狼山露德聖母堂”。上世紀30年代,羅馬教廷幾下詔書頒賜“全大赦”使狼山成中國天主教十二大朝聖地之一,在遠東地區都有了崇高的宗教地位和影響力。這些定是有文字記載才傳至今。

戰友夫婦邊走邊向我介紹着,與遊大多名勝地一樣,我面對將要踏入教義佛殿之前,那厚重的心已隨腳步漸邁空寂。當高香點燃,仰望狼山頂塔,敬意升騰不由得示拜而三,轉身環顧又拜全位山河蒼靈,一生的傾吐化美好的意願,在閉目間全然迴歸自然的自我世界之中。

心,帶着無比的虔誠,踏入狼山之門。

未登原廣教寺的“大雄寶殿”法乳堂,先臨參天的銀杏樹下。貼近粗壯碩大的樹杆,雙手觸撫那樹身上青青厚實且富彈性的柔溼苔衣,彷彿數百載四射的生命活力從我的十指直抵心底,激起我久已不驚的心海漣漪。奇妙的感覺不禁使我將目光慢慢隨挺拔的樹杆向上仰目,任光線透過斑駁葉間穿透我眼底。此刻,我想象不出那高不可及的樹冠之上是何等模樣,唯任我那神聖的膜拜心緒,將我的所有推向冥冥的空靈深處。

腳,自信着拾級而上,便步入法乳堂內。

莊重的釋迦殿前,遊人的腳步是輕盈的;面對二側牆面瓷磚畫像,大家合掌的姿態也是不約而同的。細讀瓷像下安世高、道安、慧遠、法顯、鳩摩羅什、菩提達摩、智顗、吉藏、道宣、玄奘、善無畏、慧能、法藏、一行、鑑真、懷海、敬安、弘一之名,再一一品賞這由當代著名畫家範曾所作的,自我國東漢至近代的'十八位著名高僧像,神態各異或坐或立,氣韻飛揚或喜或憂,靜動相宜栩栩如生。其作者的神筆妙功令我驚羨不已的同時,那神情畢肖宛似已將我帶入千年時空的滄海桑田遂道之中。

出得法乳堂,側轉開始沿石級梯度而上,腳下不規則的石塊,有的已被人們的腳板踏得錚亮,邊緣的石塊顯得有些潮溼,透着淡淡的紫色。朝陽的山壁布展着一些商業店面,對面山壁的石縫中,野草在這秋天裏仍然呈一片生機。順着山路,我們一步一步向上,不緊不慢,偶爾停頓下來,聽戰友講講這狼山臨江的氣候特色,聽聽戰友夫人說說這狼山上從古到今來過的名流志仕,言語中不難看出他們爲自己是個南通人的自豪感。

當我與戰友脫去外套,高高的日頭照亮我們額頭細汗時,不覺我們已來到了半山腰的一塊開闊的平地上。

“這就是‘望江亭’”戰友指着前面的一座八角亭子。我擡頭隨戰友指的方向看去,亭眉上“江山如畫”似乎告知我看點已到。又讀“一片蒼茫來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的對聯,字字將我目光引向遠方。佇立南眺,眼前中華母親河長江躍然於眼前,浩淼的江流,水天一色,一望無際。尋向東南,劍山山嶺迤儷向東,綿延不絕。“這景色太美了,太美了啊!”我抑止不住心潮澎湃。

“震憾了吧,還沒到山頂呢?!”戰友笑呵呵地對我說。

戰友夫人如我們的排頭兵,手一揮:“隨我來,上!”

激情滿滿的我們隨即向山頂進發,大約十多分鐘,我們終於來到了狼山巔峯——大觀臺。站在大觀臺上向南眺望,如練似的長江盡收眼底;向東、向西望去,可以看到軍山、劍山、黃泥山、馬鞍山依伴在狼山身邊,就像狼山的四個好兄弟形影不離。

轉過身來,就是廣教寺的主體建築羣,廟門也就是山頂之山門,兩側門柱上還寫着一副對聯:“長嘯一聲山鳴谷應,舉頭四顧海闊天空。”給人以無限的暇想。登上進入門去,就是萃景樓,據說是昔日的戲樓,即“寺院舞臺。”穿過萃景樓,迎面便是圓通寶殿,內供狼山寺廟中最大的、高達4.5米的大勢至菩薩佛像,兩側塑有“十六尊者”像。我們帶着萬分的虔誠,逐一進行了叩拜。

最後,我們來到殿後的支雲塔,此塔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高35米,五級四面,仰視塔頂,高入雲霄,壯麗之極。塔後就是著名的狼山大聖殿,狼山大聖爲唐代的釋僧迦,據記載,他南遊江淮,爲民醫病、治水,是位深受愛戴一代高僧。唐中宗尊他爲國師,殿內大聖菩薩身披龍袍,法相莊嚴,兩旁爲他的弟子度慧岸和木叉。殿內青煙嫋嫋,香霧氤氳,我們在此許願幸福健康於自己、親人和朋友,共祝盛世繁華地久,人人吉祥快樂天長!

狼山海拔百米,不高,卻有近二千年文明史的底蘊深度;狼山也沒有如泰山、黃山、華山的更多奇絕之處,可當你踏過一次,你定會與我一樣有無限眷戀不捨的感覺,一定會終身不會忘記這裏的人和南通這座美麗的城市。當然,若是你不能身臨其境,這樣的感觸想必與我一樣無從描繪。

狼山之行是短暫的,闊別後戰友相聚也是短暫的,當戰友驅車引道,送行至高速“小海”入口處時,話別相擁,已是熱淚盈眶。

“保重,保重啊,親愛的戰友!”淚花迷離,仍不住回望親密戰友的身影。

戰友,我親密的戰友,韶華已逝,一切絕無重頭再來,但我們共約的人生夢想不變,我們爲之奮鬥的未來還將繼續,路還很長、很長。

狼山不老!你我不老!!你我戰友間的兄弟情誼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