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將愛視爲一種信仰日誌

將愛視爲一種信仰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涼風輕拂面,殘香暗入窗。

將愛視爲一種信仰日誌

千里各一方,恍若伴身旁。

三更,輾轉難安,無數念頭在腦子裏衝撞不休。

無奈,起身披上毛衣,點上煙,黑暗中默然。

寒風夾雜着犬吠,從窗外飄進來,是流浪狗吧,叫聲中似乎浸着哀怨。

良久,依然沒有倦意。

伸手扭開臺燈,拿起旁邊的書,認真讀起來,或許能從書中找到寧靜。

終於徹夜未眠,早起的人們開始打掃庭院,收拾飄落一地的黃葉。

不覺中,已翻完數個章節。

罷了,再迷瞪會兒,白天還有工作。

掖緊被子,環抱雙臂,蜷縮在寬大的牀上,毫無睡意,卻不願睜開雙眼。

迷糊中一段句子映入腦海“爲什麼人們都必須孤獨到如此地步呢?

這個世界上生息的芸芸衆生無不在他人身上尋求什麼,結果我們卻又如此孤立無助,這是爲什麼?

這顆行星莫非是以人們的寂寥爲養料來維持其運轉的不成?是哪兒的話呢?

思付再三,在記憶的角落中搜出了村上春樹的小說《斯普特尼克戀人》。

多年前看的小說,腦海裏只留下了情節片段,而這小段句子現在才體味真切。

孤立無助。

是的,現在我感到孤獨,感到無助。是什麼原因讓自己落到如此地步呢?

是愛情,是責任,是良知,還是怯懦?

習慣於用文字思考,便於清理頭緒,找出根源,於是起身寫下這篇文稿。

當激情和新奇逐漸褪去,現實矛盾浮上眼前。

最初選擇開始這段感情,已然預料到今天的局面,只是沒想到面對起來如此艱難。羅列出所有知曉的哲理和觀念,依舊無法擺脫內心的掙扎、煎熬。

不同的環境決定了不同的立場,儘管有相似的思維觀念,仍舊無法取得一致。

放棄,做不到。

堅守,前路茫茫。

何去何從?

沒有結論。

自我和本我產生衝突,快樂原則被阻抗壓抑,內在心理就有了痛苦的感覺。

較爲輕弱的壓抑可以經由夢來釋放,那失眠是不是因爲衝突過於強烈而導致的呢?

嗯,想必是的。

常言道“無欲則剛”。跳出主觀立場,自己是不是私慾過盛呢?愛情是有私慾的,無可辯駁。

求而不得,謂之傷。無慾則無求,無求則無傷,不立則不破。似乎這痛是自己給自己的。

可無慾的愛情有麼?唉,上天還是公平的`,既然享受了愛情的甜蜜,就勢必會承受痛苦的煎熬,這矛盾是亙古不變的。

除非這愛不真不切。愛刻骨銘心,痛亦刻骨銘心。

無論身處何境,心態是決定選擇的關鍵。“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或許你說得對,惟今之計在於忍,忍一時之失,方成長久之得。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夫唯不爭,故無尤矣。”

如此抽絲剝繭,將私慾摒棄,心靜則氣平。

平則淡,淡則無。

棄絕私慾,愛情還剩多少呢?

你說“因理解和包容的淡,跟對什麼都無所謂的淡,其本質是不同的。”

愛是理解,是包容,是給予。

“上帝”一詞在腦子裏閃過,難道愛情如同信仰?

嗯,想必是吧。罷了,改變對方,不如改變自己。盡

管難,但不是不行。如你所說,愛是爲了對方的快樂而快樂,幸福而幸福。

或許這纔是解決矛盾,平復傷痛的唯一之法,將愛視爲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