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棕香千里真真老老情感日誌

棕香千里真真老老情感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每年,陰曆五月初五,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端午節。5月5日古時稱謂惡月惡日,細細說來頗具有驅邪避鬼的感覺。小時候聽奶奶說算命的先生懂陰陽曆法,按天干地支順序推算,端午,端同初,午通五,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安徽人稱之爲五月旦午,江南人稱端午也叫端陽節。現在看來是專家考據了地。毋庸置疑它的科學性。

棕香千里真真老老情感日誌

自發的民間習俗,根植於本土泥壤裏,帶有草根的芳香,也總能和自己身心相貼,不論置身於哪個角落,總能在心靈的深處勾起小回憶。再自然、再樸素不過了的小回憶。今天,儘管一些民俗被認爲是商業化了的一種文化形式,也因爲這樣的形式被包裝了之後失去它原有的韻味,但我們還是用自己的方式去紀念這個節日的由來或者是延續這份傳統。

穿越時空,回到那個帶有神祕色彩的年代,很古老的民俗圖騰祭,吳越人就將這小小的耨米,纏上糉葉,裹起條條彩絲製成糉子,放在祭祀的罈子裏,唱着歌,打着鼓,點了艾葉火把,端着雄黃酒,吆吆喝喝賽起龍舟。這特俗的民俗過起來讓人精神振奮啊。在嘉興一年一度的傳統端午節更名爲糉子節,我不曾去現場觀摩過,但耳目早有薰染,每天小吃店鋪門口總有一鍋煮好了的糉子,愛食者便買了去當早餐吃,款式較多,鮮肉棕,大棗棕,蛋黃棕等樣樣全具,也因爲傳統的習慣,距端午節月餘,在嘉興的'大街小巷不難發現賣棕米,賣糉葉的小商鋪。街巷轉角處總能看到上了歲數的老奶奶在自家的門口,慢慢地裹着她的糉子。神情特別地安逸,她就是江南民俗文化的經典縮影。

也有一種說法是祭奠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將包好的糉子拋向大河,祈福大地祥和,龍魚永佑平安。如此等等的傳說,都說了數千年。英雄悲歌還是民族悲情都早已隨水遠逝,流芳百世,英名不朽,我們包一個糉子,是在和諧的日子裏珍愛和平、並居安思危。只有這樣民族才能長盛不衰,百年煙華不易,且行且憂慮。

我也學會了包糉子,不難包,卻難系。包糉子的時候我想起那些苦日子,親手包好的糉子吃起來比買的要懂得品味其中滋味,懷着感恩的心,暢想憶苦思甜的人生,感恩生活在和平盛世。那些紛飛的戰火,那些硝煙瀰漫的空間被我緊緊的纏在了糉子上,沒有褪色的印跡輕輕的飄搖在煙雨浩渺的南湖邊,歷史的煙雲縈繞着這座古樸而又繁華的江南小城,紅色的激情在搏動的脈管裏流淌,永不間歇。

棕香千里,真真老老;我的心和祖國在一起,祝每一個華夏兒女端午節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