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知青日誌

知青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8W 次

1974年9月18日上午9點左右,我和其他應屆知青坐上開往遼寧省昌圖縣長嶺公社的大客車。當時的山上下鄉政策是廠社掛鉤,即知青父母所在工廠和知青下鄉的公社掛鉤,知青下鄉的費用很大一部分由知青父母工廠承擔。國家爲每個知青下撥600元安家費。

知青日誌

我們做的大客車就是我父親工廠提供的,送我的是我父親,其他知青有父親送的,也有母親送的。由於是隨父母單位下鄉,知青彼此都不認識。當時車上人很多,不少人沒有座只能站在過道上,我也是其中一個。

汽車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顛簸到達目的地—昌圖縣長嶺公社長髮大隊,下車後又按名單把我們分到了各小隊。長髮大隊下面有八個小隊,我被分到了第一小隊,和我一起分到一小隊的還有11名知青,算上我男生和女生共12人,和他們相識也從這一天開始。爲什麼這樣分配呢?因爲當時的政策是讓我們紮根農村,在分配知青時父母單位是有所考慮的,把應屆知青按男生女生1比1的比例分配,便於知青們今後找對象在農村安家落戶。

汽車開到了小隊村口,等候在那裏的村民們敲鑼打鼓,口裏喊着:“歡迎,歡迎”,一個年齡和我們相仿的`當地男青年手裏拿着一張紙致歡迎詞,人多嘈雜,他說什麼我一句沒聽清。接待我們的是生產隊兩個隊長,一正一副,年齡都50多歲了。在村子最後面也是最北面有三間草房,是當年68屆知青住過的房子,現在閒置分給了我們住。招待我們也是在這裏進行的。三間草房東西屋炕上擺了幾張桌子,幾碗農家菜:炒幹豆腐,茄子燉土豆,白菜湯,高粱米乾飯。當時吃了現在也回憶不出什麼滋味。我們父母和隊長老農們談着話,內容無非是我們孩子到你們這請多關照之類的話。

招待結束,父母要踏上回程了。我們送父母到公路上,汽車在那裏等候,我們注視着父母的背影,父母都一步三回頭上車速度很慢,坐在車裏向我們揮手,這時車裏傳來一片輕輕哭泣聲,聲音由小變大,所有父母都哭了,淚眼模糊地望着我們,我們呆呆地站在路邊眼裏噙着淚水向父母揮手告別。汽車啓動了,父母在車裏還在回頭看我們。現在回想起來父母的眼神中有無奈、有期待、更有依依不捨。

這一天是我知青生涯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