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林志炫關於音樂的日誌

林志炫關於音樂的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簡介:從曾經的優客李林,到之後的至情至炫,以及不久前的《one take》專輯的錄製,林志炫一直走在追求音樂的路上。2013年2月,林志炫空降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真人秀第五期,以一首《沒離開過》破陣奪得當期冠軍,人氣再次爆棚。2013年4月12日,林志炫和蕭敬騰合唱《Easy lover》,以及一首《浮誇》,奪得《我是歌手》總決賽第二名。

林志炫關於音樂的日誌

  曾經的優客李林

1984年,已經是臺北明新工專電機科學生的李驥帶着樂隊在音樂教室準備校園民歌比賽,排練的是Air Supply的《All Out Of Love》——上世紀80年代美國最紅的一首流行歌曲。土木科的林志炫恰巧經過,他覺得這個樂隊吉他手不錯,鼓手不錯,貝司手也不錯,但要是有一個很好的主唱會更好,就跑進去說:“我可不可以當你們的主唱?”雖然有些不服氣,李驥還是交出了麥克風,從此就有了優客李林的雛形。那時,出國和聽英文歌是值得驕傲的事情。那一代臺灣年輕人的青春記憶是:到臺北中華路買零件,自己組合音響,聽15元一張的唱片,牆上掛着Eagles的海報,牀邊架着最便宜的吉他……那是一批瘋狂接觸、吸收西洋文化,卻不以洋化爲崇尚的年輕人,李驥和林志炫就是其中之一,他們喜歡單純、少量的樂器演奏,以吉他和鼓點爲主的音樂。

1991年,優客李林帶着《認錯》出現了。“優客”取自Ukulele——夏威夷一種琴音清脆悠揚的.四旋吉他,“一個是清瘦飄逸,一個是墨鏡平頭。就像兩條不規則線,時而交錯、時而平行。”《認錯》專輯的文案這樣寫道。剛開始,林志炫和李驥認爲唱片最多能賣5萬張,爲了節約成本公司也沒有拍MV,這樣老闆就不會賠錢。但三週後,專輯就賣出了15萬張,唱片公司又要求他們連續工作36個小時趕拍了三支MV《Just For You》、《認錯》、《你的愁,我的夢》。到年底,專輯在臺灣賣出了100萬張,優客李林和Beyond在當時成爲港臺兩大演唱組合的代表。《認錯》之後的四年間,優客李林接連推出了《黃絲帶》、《少年遊》、《捍衛愛情》以及英文專輯《Ocean Deep》、《Perhaps Love》,張張暢銷的專輯證明,他們已經不再是帶着吉他唱歌的學生歌手了。

  生活艱難,家計音樂兩不忘

林志炫是家中的長子,父親在基隆老家經營着一家印刷廠。小時候的林志炫是一個非常乖巧的孩子。

林志炫大學讀的是工科,父親想讓他將來接替家裏的企業。1995年,優客李林與點將唱片的合約即將到期,他必須作出新的選擇。最終他尊重父親的意願,把主要精力放到了家裏的印刷廠,“每天8點多上班,先到廠裏巡視一下,然後親自上門拜訪客戶,晚上我會全部留給我自己,聽聽音樂。”在鄰居眼裏,林志炫是一個很有禮貌的鄰家男孩,總是喜歡戴着耳機,唱英文歌曲,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林志炫一身樸實打扮,戴着帽子,推着整疊印刷品,走南闖北去送貨,偶爾也會被認出來要求拍照。

談及優客李林的解散,林志炫說:在人生當中,我們只有一雙手,那當你手上有很多球都要顧的時候,我們就要找平衡點。當時覺得家庭和健康是裏面兩顆玻璃球,我如果沒接好,掉到地上碎了是補不回來的;然後很天真地覺得事業、理想是像皮球,它如果掉下去了,以後有機會還彈得起來,所以當時就做了一個決定;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內,抱好那兩顆玻璃球。

可是好景不長,優客李林解散後第二年的夏天,林志炫家的印刷廠被一把大火燒掉,家裏亂成一團,很多人來搶他們的客戶,很多事情成了意外,“那段時間我都忘記難過了。”不過也正是發生了那些事情,一直反對林志炫唱歌的父親感受到“失去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心情”,在印刷廠重新走向正軌後,父親有意把林志炫身上的工作轉給其他人,直到有一天,林志炫聽到父親說,“我把你的時間還給你,”一下子淚流滿面。

之後的林志炫迎來了事業的巔峯,先是出版了單飛後的第一張個人專輯《一個人的樣子》,全是翻唱經典老歌,比如羅大佑的《你的樣子》、王菲的《我願意》、黃鶯鶯的《哭砂》,之後以一曲《單身情歌》在大陸走紅。七度入圍金曲獎,其天籟美聲受到倫敦交響樂團的青睞,成爲第一個與國際著名樂團合作的中國歌手;曾爲席琳·迪翁等國際天后製作專輯的金牌製作人東尼·史密斯盛讚其爲“任何語言領域最棒的歌手”。

  我有不滅的音樂夢

儘管現在早已退去了往日的年少輕狂,但是說起音樂來,林志炫仍然是眉飛色舞。林志炫的很多歌曲除了高昂的嗓音之外,都有一種憂傷,但是又不太多,剛好是眼淚在眼眶裏打轉,這是林志炫大部分歌曲裏邊的特色。其實很多歌迷也是因爲這樣的情節喜歡上他的歌。

2013年2月,林志炫空降湖南衛視《我是歌手》,談及參加《我是歌手》的緣由,林志炫說:借《我是歌手》這一節目,我想傳達兩個信息,一是重新定義歌手的內涵:讓偶像的歸偶像,歌手的歸歌手。二是通過節目讓大家領略現場音樂的魅力,同時推廣我自己的“one take”理念。在追求音樂的道路上,林志炫一直在推行着自己的“one take”理念。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之前的很多歌手,他們在錄音時其實就是一個麥克風放在場地的中央——one take很多歌手都能夠那樣做到,因爲那代表着其實你真正擁抱而且擁有了這首歌,你有能力把它一次詮釋到最好;當跟樂團一起浸淫在音樂當中,當下的那種互相激盪的磁場,有時候會盪漾出一個你看不見的火花。真實地能夠一次把歌曲唱到好,你纔算是真正地擁有和擁抱了這首歌。這是林志炫的音樂觀。

毋庸置疑,在《我是歌手》的舞臺上,林志炫上場的舞臺感受力是最強的,觀衆能夠在不知不覺中被他的聲音打動。音樂是用來交往,是一件非常好的溝通方式。在《我是歌手》決賽當中,林志炫的一曲《浮誇》唱出了自己追求音樂的心聲。出道二十年,他從來沒有放棄對音樂的追求,縱使別人的不理解和不欣賞,他還是堅定自己當初的信念。唱到思緒都融化,唱到聲音也沙啞,說是我着了魔也好,瘋了也罷,若不能揮灑,算什麼歌唱的玩家。也許林志炫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儘管不是大紅大紫,但對音樂的那份追求,卻始終不曾放棄。也正是擁有了這樣一種豁達的心胸,才成就了今天的林志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