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我的南正街心情日誌

我的南正街心情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宜昌老城區的結構就是典型的中國古代中小城邑的風格,如今,南正街的這些道路大部分仍清晰可見,透過這些痕跡,我們可以感受到明清商業市井的繁榮。南正街無疑是這座城市最古老、最著名的老街之一,也自然是其中故事最多的街道之一。宜昌城曾經有七座城門,其中就有大南門、小南門、中水門和鎮川門這四座城門都與南正街息息相關,而且緊密相連,就可見得南正街在宜昌城裏的重要,以及當時在長江宜昌碼頭上的鼎足地位。

我的南正街心情日誌

這條街的古老是因爲在明朝的那個守禦千戶剛剛修築宜昌城牆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這條街;這條街的著名是因爲這條街上曾經出過一些年輕人成功的抗擊過流寇張獻忠對宜昌的進犯,還得到過朝廷的嘉獎,可惜他們的後人太過於懦弱,並不能阻擋民國時期的那個貪官縣長趙鐵公最終把高高的城牆夷爲平地。就是到了改革開放之初,南正街的那些老少爺們也一直爲此痛心疾首:如果城牆存在,那宜昌也許就是另一座平遙古城呢!

我在都市系列長篇小說第二部《天官牌坊》裏寫道:南正街實際上只是一條橫向的、貼着長江的、長長的、彎彎曲曲的、被一些縱向的街道分割成上中下三段的小街。兩邊都是一排排因爲年代久遠而粉壁變得斑駁、門樓變得頹敗、木屋變得東倒西歪、天井變得陰森冷清、樓梯變得吱吱呀呀的各種百年以上的老屋,街的兩邊鋪着的那些厚厚的、又長又沉的青石板,也因爲年代久遠、日曬雨淋、車馬碾壓而變得十分破碎了。街道實在太狹窄,有些地方連兩輛解放牌貨車也過不了。如果是雨天,街上就會積水,到處都是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水泊,如果是大晴天,一些大嫂大媽就會把被單、棉絮、衣服,還有那些如今稱作“綠色”、“環保”、“無污染”的榨菜頭、蘿蔔乾晾在陽光能照射到的地方,街上就顯得更爲狹窄了。不過住在這裏的人卻悠然自得,對這條陳舊、古老又著名的'街道充滿留戀和自豪。

南正街之所以在宜昌城的歷史上佔據很重要的位置,主要是因爲當時的交通閉塞,上四川、下武漢都得走長江這條黃金水道,而宜昌恰恰就是上下水的換乘地;除此之外,也是川江咽喉要地。控制了宜昌,上可以抵擋川軍的偷襲、下可以防止各路軍閥的偷窺,南正街的江邊就是上船下船的碼頭集中地,也是旅客、貨物的集散地。

想想當時的那種盛況的情景,江邊千帆競渡、萬船雲集,南正街那條用厚厚的青石板鋪成的石板路就被那些穿着各種草鞋、圓口布鞋、軍用皮靴、尖頭皮鞋、高跟鞋,或者是打赤腳的山裏人磨得透亮,就會被那些南來北往的商賈、船戶、挑夫、官員、仕女、文人、士兵和鄉下進城的農民擠得滿滿當當的,就會有一些有錢人家、鹽稅官員、發了財的船老闆、把家搬進城裏來的土地主和那些帶着大把大把的銀元的暴發戶爭先恐後的在這條街上安家立戶,修了一些既好看又時髦、既傳統又古樸的建築,就給這條街上增加了一些或古香古色、或大富大貴、或豪華、或簡樸的景緻,南正街也就自然成了當時宜昌城裏數一數二的繁華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