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生死若真能相依我定隨你而去的心情日記

生死若真能相依我定隨你而去的心情日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活着走在這故鄉田間的小路上,遲緩的腳步,踏着秋風中的落葉“吱吱”作響。那是它被踩痛的呻吟?還是被捨棄後孤單的嗚咽?或者說是風的追求,沒能讓它守住對愛不離不棄的宣言,而悔恨洗面?晨風襲面拂來,涼涼的,溼溼地,帶着潮氣。似乎是微冷澆醒了我這做夢之人。這季節的變換,豈能逃脫了自然法則的輪迴。葉如此,我亦如此。不同的是,落葉歸根,或如老子所說,是復歸了它的本命。而我,如窮寇行雲,人生劇情的結尾,只有上蒼這編劇知道。

生死若真能相依我定隨你而去的心情日記

此刻,佇立在這茫茫的渭水堤岸上,望着巍巍秦嶺,滔滔渭水……我,想說些什麼?又能再說些什麼?在母親即將撒手人寰的那一刻,我用衣服強捂着臉,死死地堵住自己的嘴,硬沒放聲大哭出來,沒能讓那口氣,隨着悲痛暢揚出來。我怕影響到,當時在車上其他人的情緒。以至於我才深深地體會到:原來真正的悲痛與撕心裂肺,是你想哭,已大聲哭不出來。心卻被千斤重物沉沉地壓着,被一團氣包裹着,在胸口難以散去。喉嚨像被棉花團團塞堵着,抽泣和哽咽的哭聲,只能從嗓子的間隙中往出涌。還有那無休止的淚,泉涌而下。

晚秋的清晨,多了幾份隆冬的味道。霧濛濛,露瑩瑩,冷兮兮。或許有了這片水域,有了這濃密的`百草植被,才使這片天地間的氣息,變的宜人清新。渭水依舊朝太陽升起的方向,奔流不息。而記憶中舊時的風景,卻在歲月的變遷中,不斷的被更新描繪。以往的沙石堤岸,如今成了寬敞的柏油路。白鶴﹑水鴨﹑錦雞,還有叫不上名字的飛禽,都在此安家落戶。

遠遠望着它們迎着晨輝的沐浴,在這片樂土上追逐﹑戲水,在浮雲下展翅高飛。頓時,祥和的潮涌不停地拍打着心岸,浸潤着哀愁的心靈。也似乎燃起了我的某種渴望與壯志,承載着我對這個民族憧憬的夢。人類從蠻荒時代步入今天的文明,除了靠時代引領者的智慧和人們自己雙手的營造,也離不開天地的給予。人們的生活所需,物質所用,最初的原料都是來自天生地長。節制有度,才能取之久用。特別是近代以來,改革開放以來,可以說,成果的背後是對資源的利用,但沒有合理的調配,才使今天花更大的代價去彌補索取的過失。

如今爲政者也深知這種無度,是給人類生存發展自掘墳墓。生態失衡,我們建好了自己的家園,卻讓飛禽走獸失去一片樂土。人們無形中充當了,對自然的儈子手與掠奪者。經濟浪潮中,我們能挖的挖,能砍得伐,能拆的遷,能賣的賣,以至於今天,地方的財政GDP靠變賣土地來增長數據。自然資本,成了啃老族的習慣。如今覺醒的轉變意識,也是經濟該放緩的時候,也是該還天清地寧得時候,也是該給飛禽走獸一個家園的時候,也是該調整經濟結構的時候。

遠處的村落,透過樹木的身影,隱約可見。晨起的炊煙,嫋嫋騰空,似乎嗅到空氣中飄來了包穀粥的清香。農村,城市,兩個截然不同的氛圍,卻洋溢着同一種氣息——活着,堅挺地活着。這也是離世的母親所希望看到的我。在母親生命最後的日子裏,在水米未進,不能言語的日子裏,我今生也忘不掉,她那舉臂爲艱的輕輕一攬,把我的頭,埋向她的懷裏。生死若真能相依,我定隨你而去。即使天堂沒有路,我也要下地獄把你找回。

媽!若有來世,我們母子還在這渭水河畔相聚,還像那次,手挽着手臂,在風雪路滑中,相互攙扶着朝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