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薦】《安妮日記》讀後感

【薦】《安妮日記》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將結束了,我們對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讓我們今天做個總結,寫一篇日記吧。那麼寫日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安妮日記》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安妮日記》讀後感

《安妮日記》讀後感1

《安妮日記》裏的小主人公安妮·弗蘭克把我深深的感動了,爲什麼呢?那就跟我來吧!《安妮日記》講述的是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和人在密室裏的真實記錄。安妮原來是居住德國的法蘭克福,由於有外來人侵犯,她的一家就到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歲的生日,她收到了一份生日禮物——一本精美的日記本,從這時開始她把日記本當成了自己最知心的朋友,並且把它取了個名字——吉。也從這時開始,她用她的筆以一個作家的夢想記錄下了在密室生活的點點滴滴,也寫下了關於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種種問題。

他們從1942年7月6日躲進密室,到1944年8月4日,在這漫長的25個月裏,安妮也用日記恢復了原來的鎮定。雖然她寫的每一篇日記非常簡短,可是我們可以看出安妮很想恢復自由。

我想:在密室裏那麼泛味、苦悶,安妮也面對着種種恐懼、不安,可是她怎樣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寫日記來消除這些呢?這可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安妮日記》裏的日記很簡短,但是給人的印象卻很深刻,這本書之所以可以選爲世界名著,也因爲它的真實和樸素,而也是它的真實、樸素,安妮的堅強自信把我給感動了。

《安妮日記》讀後感2

也許大家都讀過《安妮日記》,我也早已看過,只是因爲被主人公安妮寫作的熱情和生活的 信心所折服,再一次捧起了這本書……

主人公安妮原本和我們一樣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可是一場戰爭使她不得不隨父母一起 逃命;隨後,他們在父親公司大樓的密室裏安下了身。在密室度過的日子裏,安妮只能靠寫 日記的方式打發時間,隨着時間的消逝,每天一記已經成爲了必不可少的任務。漸漸的她喜 歡上了寫作。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經過她的筆下,就變的充滿了奇趣。

不幸的是,在1944年8月,納粹警官抓走了藏在密室的他們;幾個月後,安妮和姐姐 都染上了“風寒”,這是一種可怕的病,沒過多久,姐姐去世了,由於失去了身邊唯一的精 神支柱,安妮在幾天後,也靜靜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可憐的安妮!如此不公的離開了這個喧鬧雜亂的世界,但她留下的確是最美好的心 聲。記得她曾說過一句話:“只要我還活着,能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只要這一切 還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她還留下了我們琢磨不透哲理與未來的守望,和她對日記的戀 戀不捨……

《安妮日記》讀後感3

《安妮日記》這本書主要寫了荷蘭被德國佔領,“希特勒”上臺後大力抓捕猶太人,取消猶太人的身份,,把大批大批的猶太人趕進裝牲口的大卡車裏,拉去集中營,在哪裏遭受非人待遇,直到死亡。本文作者安妮,也是猶太人。她的家人以及朋友也都是猶太人,因此安妮一家人到處逃亡;先是到爸爸的辦公室上面的密室中,過着沒有自由,只有恐懼和提心吊膽的生活。但沒過多久,他們還是被納粹人(“希特勒”派去的人)發現了他們,並將他們帶去集中營,最終還是沒能逃過死亡,年僅十五歲。

讀完《安妮日記》使我不由得聯想到日本侵略中國,有無數中國百姓死在日本人的刀槍下;例如:南京大屠殺,活埋了三十萬中國人。我們痛恨戰爭,我們也希望全世界的兒童都生活在和平、自由、幸福的年代裏。

《安妮日記》讀後感4

《安妮日記》的作家安妮弗蘭克從1942年6月12日1944年8月1日寫日記。後來她在倫敦電臺廣播中聽到荷蘭流亡政府教育部長說到,在戰爭結束後應收集和發表有關荷蘭人民在德國佔領下的苦難生活的一切。安妮弗蘭克因受這個講話的影響,才決定根據自己的日記出版一本書。

她最後一則日記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8月4日,安妮被德國黨衛隊逮捕,並於1945年3月死於德軍集中營。當時她僅僅有16歲!安妮希望她的日記能夠傳遞下去,這也完成了她的一句話:我希望我死後,仍能繼續活下去!

當我讀到猶太人必須佩戴一顆黃色六角星;猶太人必須交出自己的自行車;猶太人不許坐電車……猶太人只能上猶太學校時,我領悟到了大家的感受。他們的生活大受限制,這也不行,那也不準,他們的日子就這樣過下去。

讀完這本書後,我頓時領悟了:戰爭能毀掉一切,唯獨不能侵佔一顆堅強、勇敢、善良、自由的心!

《安妮日記》讀後感5

戰火紛飛的歲月裏,她,被視爲異類,僅僅是因爲她是一個猶太人,便令她死於非命,像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兒,在對春天的憧憬中凋謝了。

安妮是一個十三歲的女孩,對生活充滿了幻想和希望,她的命運像是一幅帶着壓抑色彩的油畫,讓人感到悲哀。她每天給那個神祕的吉蒂寫信,透過一扇不常開的小窗子來觀察這個世界並記述着她對一切的想法,還幻想着成爲一個作家或記者,可惜的是還未等她走出這個牢籠,便被瘟疫奪去了生命。她的悲劇也是給每個人的一個警鐘,是一個凝結着太多太多鮮血的教訓。

安妮很天真,她一直盼望着戰爭的結束,又像是一個真實的記錄員,不斷地從小窗戶中瞭解外面並一一記錄下來,她想用她的日記來告訴人們種族歧視的不該,在她的日記中也流露着憤怒與恐懼卻依舊寫道:“世界雖然這樣,但我還是相信人在內心裏其實是善良的”。也許她永遠也想不出自己會被出賣而進入一個永恆的噩夢吧,只留下這本日記,記載着她的痕跡。

在這個和平的年代,也許戰爭早已遠離,但請每個人銘記這段歷史,記住這個慘痛的教訓。

《安妮日記》讀後感6

安妮·弗蘭克是一個活潑可愛、眉目清秀的猶太少女,由於法斯對猶太人的殘害,她們全家人和四個猶太人鄰居,帶上生活用品,一起躲到她爸爸公司裏一個很隱蔽的房間裏,他們把那裏叫做“密室”。

密室裏的生活既艱苦又難熬。走路要輕;要在公司的人來上班之前先洗漱完畢;還要在公司的員工下班以後才能下樓用熱水……如果不遵守以上條例,就可能被人發現,並被帶到集中營去。飛機投下來的炸彈雖然能炸燬房屋,但卻炸不毀安妮堅強的意志。在她感覺無聊時,就用學習和從閣樓上的窗戶眺望大自然來消磨時間。安妮就是這樣堅強不屈地生活着。

後來安妮和彼得·威爾彼此相愛,每當他們互相親吻的時候,她就感覺幸福走遍了全身。

《安妮日記》不僅讓我瞭解了歷史、戰爭和種族迫害,而且讓我看到了身處逆境的人們是如何克服困難,頑強地生活着。安妮的生活告訴我們:要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安妮日記》讀後感7

讀完德國作家安妮.弗蘭克所著的《安妮日記》後,安妮,從這個比我大幾歲的小姐姐身上,我感受到了太多的震撼。

黑夜裏我關掉燈,想象着我的小房間就是安妮曾經躲避德國侵略猶太人所住的房間:“祕密後屋”。在這兒住上二十五個月,那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晚上睡覺會被炮聲驚醒,被警察的敲門聲給吵醒,還會被小偷雜亂的腳步聲嚇醒……每天連上完廁所沖水都要膽戰心驚。

安妮雖然也害怕這種恐怖的生活,但她從不曾絕望過。她堅持讀書學習,希望將來成爲一名記者和作家,盼望着有一天能在一個和平的世界裏施展自己的才能,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渴望美好活下去的安妮,依然是那麼堅強,儘管挫折一次次向她進攻,但她毫不退縮。猶太人——最聰明的民族,常常讓人嫉妒,所以安妮——這陽光女孩也蒙受不幸,但她依然希望、等待着幸福的到來……

這時,我才感到我是那麼的幸福,從小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裏,被父母呵護着長大,就像溫室裏的花兒,經不起風吹雨打。

安妮,一個不曾絕望的女孩,一個永遠樂觀的女孩,她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不斷激勵着我們堅強、勇敢、快樂地生活!

《安妮日記》讀後感8

《安妮日記》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裏的人的生活實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戰爭境況對 一般人總是將《安妮日記》與控訴 而13歲的安妮呢?應對死亡的陰影,她的心靈一向是平和與真摯的。安妮說:“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趣味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擡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我的夢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爲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爲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完美的。”

所以,在閱讀了《安妮日記》時,在大的戰爭背景下,我們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東西。有一種歡快溫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的。她說:“我必須承認,坐在天窗下頭,感覺到陽光照在你的面頰上,擁抱着一個可愛的男孩,有什麼東西能比這個更歡樂的嗎?”

《安妮日記》讀後感9

最近,我喜歡上了一本叫《安妮日記》的書。書裏面講的是一位活潑可愛的小女生,叫安妮.弗蘭克,在德國發生的故事。安妮在生日時得到了一個漂亮的日記本,從那天起,安妮就開始寫日記。本來,安妮在家裏生活得好好的,可是安妮一家人是猶太人,猶太人和德國人戰鬥時,他們輸給了德國人,德國人爲了把猶太人清除掉,把一位位猶太人送去集中營,安妮一家爲了躲避兇狠的德國兵,所以只好搬去安妮爸爸的公司的後屋居住,安妮每天只是在後屋裏待着,後屋只有安妮一家四口居住,後來,德國兵抓猶太人越來越激烈了,後屋慢慢地有八個猶太人居住。在後屋裏,安妮成長了不少,她不再像以前的那個安妮了,不幸的是,在後屋裏也躲避不了兇狠的德國兵,他們無情地把安妮抓走了。

我真心希望德國兵們不要去抓那些猶太人了,讓他們安安心心的生活。這個世界上,不管是貧窮的還是富有的,不管是弱小的還是強大的,都應該和平相處、互相幫助,而不應該互相殘殺。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生命,讓每個人都快樂地生活。

《安妮日記》讀後感10

安妮短暫的一生,從那天下着淅瀝瀝雨的早晨,安妮走出家門,走向那個讓自己唯一有活下去希望的密室,她的故事開始了,但同時也註定了她命運不可避免的悲劇結局。

但是她留給我們的作品卻讓我們深刻的記住了,這是個只存在了十六年的年輕生命,卻正如她日記裏寫的那樣“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她做到了,用她的心記錄了彷彿發生在一個美麗天使身上的故事。記住了一個天使一樣的少女,踏着凡間的塵埃,撫摸着戰爭的傷口,在痛苦和絕望的世界裏種下星星點點的種子,漫浸希望的火種,灌注勃發的力量,儲蓄着對於光明、和平的一切美好設想,對於未來世界的無限展望和期許。靜靜地躺在那本泛黃的日記裏,淌在後人對於這段歲月無盡的沉思裏。

讀完了全本書,我有很多的感嘆,爲這個美麗感性的女孩。同時也深深觸動了內心的和平,珍視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希望類似的悲劇再也不要發生了。祈求和平。

《安妮日記》讀後感11

這本書,是很多篇作文組合的,忽而興奮、忽而悲傷;忽而溫和、忽而殘忍。

讀了這本書,我感觸很深。1929年6月12日時,安妮一家四口過着富裕安寧的日子。可是,1933年是法西斯政權執政後,便開始對猶太人進行殘殺,安妮一家移居荷蘭,安妮在那裏上學,交到了很多朋友,1942年6月12日,安妮生日是收到一本日記本,它的名字叫吉蒂。這時德國法西斯又侵佔了荷蘭,四處抓捕猶太人,抓到的猶太人都被關進了幾個地獄裏,安妮的爸爸帶着一家人,躲進了“密室”但他們都還隨時面臨着死亡這兩個字。

安妮他們還在吧暫時還沒受害的猶太人送進自己的密室。在密室裏,安妮是多麼想念原來的好朋友,估計這會他們已被送入集中營。安妮是時刻刻想着他們,做夢也是。房間裏密不透風,白天都悄無聲息的,他們只靠收音機來得知外面的消息,日常用品都是在黑市上買的。他們的日子是那麼的……

讀完這本書,我憎恨以前的德國人民,更憎恨德國法西斯。非常同情那些可憐的猶太人。安妮真真切切的把所有的故事告訴了我們,我覺得安妮是一個善良聰明,渴望和平,堅強不屈的人。

《安妮日記》讀後感12

今天,我讀了《安妮的日記》這本書,深深地被主人公安妮感動了。

她是一個堅強的猶太女孩,可在希特勒執政後,猶太人不斷遭到排擠與迫害。幾經逃亡後,安妮一家躲入祕密小屋中。在裏面度過了漫長的兩年零二十五天後,被德國警察發現並送往猶太人集中營。安妮不幸染上傷寒,在不滿十六歲時病死在牀上。可憐的安妮並不奢侈:重新得到祖母愛撫;騎自行車兜風;有個知心朋友……願望中,寄託着一個女孩對正常生活的.渴望。此刻,我真想對她說:“可憐的安妮,請到我家來!”

可憐的安妮,你不是因爲失去祖母而痛苦不堪嗎?請到我家來!我也有一位慈愛的祖母,她說等你來了,她每天都給你做香噴噴的飯菜。

給你無微不至的關懷,讓你重新得到祖母的愛撫。

可憐的安妮,你不是想騎自行車兜風嗎?請到我家來!我專程爲你準備了一個你喜歡的藍色自行車,還會經常陪你去兜風。另外,我們還可以一起去欣賞草原的美景,領略自然的氣息。

可憐的安妮,你不是想擁有自己的小書桌嗎?請到我家來!我特意爲你準備了一個可愛別緻的小書桌,你可以在那兒讀書、編制一些小物品……

可憐的安妮,你不是想有個知心朋友嗎?請到我家來,我們可以一起交流,互相傾吐心事。

《安妮日記》讀後感13

《安妮日記》是全球最多人閱讀的一本書之一,很多孩子都很喜歡看。一開始這本日記是安妮弗蘭克13歲的生日禮物之,安妮非常喜歡這個生日禮物。從收到禮物的第一天起,安妮就開始寫日記,除了開頭的一部分記錄安妮正常的生活,後面的都是在寫安妮躲在屋裏渡過孤單的每一天。

二戰爆發後,安寧一家和和四個猶太人躲進了安妮爸爸公司的一間後屋密室。這間密室裏非常的陰森,住在裏面的人不能打開窗戶,也不能說話,如果被人發現就會有生命危險,就這樣安妮在這樣的環境裏躲藏了兩年零一個月。

《安妮的日記》中,安妮記錄着她躲在屋裏的日常生活。在食物上,她每天只能吃一點點的麪包喝一點點的牛奶,在行動上她不能做任何事情,不能玩遊戲,不能大聲的說笑,說話的聲音都要非常的小聲,因爲他們害怕招來敵人,會給自己和其他人帶來危險,所以寫日記成了安妮的全部,但是安妮還是沒有活到最後。

二戰結束後,唯一的倖存者安妮的爸爸把女兒13歲那年寫的日記,整理出來編程一本《安妮日記》出版。

《安妮日記》讀後感14

《安妮日記》是安妮·弗蘭克寫的,講的是安妮的爸爸媽媽還有姐姐,爲了躲避德國警察的追捕,躲進了父親的辦公室,於是他們開始了兩年之久的“密室”生活。後來,凡·達思一家和杜塞爾也搬了進來。

而中間讓我欣慰的是,當安妮的爸爸媽媽在唉聲嘆氣時,安妮卻一笑而過。因爲她很樂觀,之所以樂觀,纔會一笑而過。當時他們的生活十分受限制:走路不能發出聲音、不能出還要早睡晚起……但是安妮卻以樂觀的態度來看待每一件事。

由此可見,樂觀對人生是多麼重要。如果安妮不樂觀,她就會像其他家人一樣被籠罩在悲傷之網下。所以我喜歡安妮,因爲我有時很悲觀地看待事情,悲觀和樂觀像兩面鏡子,一面能照出事物的美好,另一面卻只能照出事物的缺點。在生活中,我們去看待一件事情,何不想着用樂觀的態度去看待?就比如文中的安妮,她雖然聽到家人在埋怨眼瞎的生活,但是,她卻不把這當回事兒。我彷彿聽見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中大聲地吶喊。

所以,我們一定要像文中的安妮樂觀地看到事情,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成功地做更多的事情,不會陷入失望的沼澤。正如佚名所說的“你的負面情緒,並不是一直都有的,而是你沒有樂觀地看待世界。”

《安妮日記》讀後感15

剛開學時Mr彭推薦我們讀兩本書,一本是《安妮日記》,另一本是《駱駝祥子》。

我們組組員比我買的早,他看了一些內容後說,安妮一家太慘了。

當我翻開書的第一頁時,着實帶有一定的哀傷之情。

在安妮13歲生日後不久,因爲當時是法西斯主義,猶太人慘遭迫害,所以安妮一家以及範丹夫婦和他的兒子彼得,杜瑟爾醫生和在安妮爸爸公司工作的克萊爾、米普、艾莉搬到了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分公司的後屋,安妮在日記裏一直稱它爲密室。

安妮自從搬到荷蘭以後,就一直生活在陰森的密室裏,白天不能打開窗簾,怕別人看見,晚上只能打開一點點窗戶透透氣,但立刻就要關上;上午吃完早餐以後就不能用水了,因爲隔壁會聽到;再加上一家人脾氣暴躁,經常大吵大鬧,克萊爾又體弱多病,外面不斷傳來的猶太人被殺的消息,搞得大家心神不寧。

在1944年的8月4日,在光明就要來到的時刻,納粹分子衝進了公司的後屋,逮捕了這些猶太人,結束了他們兩年的密室生活,最後,安妮以及她的姐姐、媽媽,範丹夫婦一家,杜瑟爾都慘死在集中營裏。克萊爾被送往德國服勞役,中途逃脫;只有安妮的爸爸活着走出了集中營。

安妮,一個花兒般的少女,被納粹分子殘忍的奪去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