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推薦】狂人日記讀後感

【推薦】狂人日記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2W 次

一天的時間即將結束了,想必有很多難忘的瞬間吧,立即行動起來寫一篇日記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日記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狂人日記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狂人日記讀後感

狂人日記讀後感1

清冷的月光下,一切竟顯得那樣古怪,趙貴翁那便怪的眼色;臉色鐵青的孩子……

世界似乎都顛倒了,人吃人的詭計蔓延開來,沒有了所謂的理……

家裏人的目光同樣異樣,想起曾在狼子村的佃戶與大哥談“吃人”時插了一句嘴,便肯定了他們要吃人!

“我也是人,他們想要吃我了!”看似平靜的一句話下實際隱匿了多少兇惡的眼睛,隱匿了多少血盆大口……

多可怕的社會,多冷血的人,“易子而食”,“食肉寢皮”見怪不怪,天經地義。

五歲的妹妹可憐可愛,卻被大哥吃掉,母親也無奈何以;大哥說爺孃生病,做兒子的需割肉煮熟了請他吃纔算“好人”,母親不敢多言,吃得自然……

揭露了僞善的真面目,冠冕堂皇,令人不寒而慄。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

“救救孩子……”

這是作者發自內心的呼喊,這是社會底層唯一漏出的微弱光芒,淡又明亮,照透了人的真心!

救救孩子……救救這墮落的社會……

狂人日記讀後感2

1918年,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從此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生涯,同時也開啓了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

《狂人日記》主體部分用日記體第一人稱講述了一個“迫害狂”在患病期間遭遇及心理。狂人在沒有年代的歷史記敘“仁義道德”背後看出了“吃人”二字。

文章講述:“我”回到家鄉後,每個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着我,那眼光另人毛骨悚然,連哥哥都和其他人商量如何“吃我”,我與他們爭執,他們根本不聽……

他們這樣盯着我,都是因爲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在文章中魯迅講的“我”絕不是魯迅本人,而是被封建制度迫害的犧牲者,當時大家認爲“我”是瘋子,而讀後我們會發現,只有這個“瘋子”的視角纔是正常的,魯迅在這篇文章中發出振聾發聵的吶喊“封建禮教吃人、家族制度吃人”以喚醒那些被封建制度醫學專用的人們。

狂人日記讀後感3

《狂人日記》是魯迅先生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是以“狂人”自述的方式描寫的,描寫了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爲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剛開始讀這篇小說給我的感覺是疑問的,不明白爲什麼要寫這樣一個“狂人”,不明白爲什麼會有人迫害主人公。直到讀了作品鑑賞,才知道這篇小說具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性,揭露了現實社會中的黑暗,這時我才意識到讀小說時要了解作者所處的歷史時期,感受作者所處的環境氛圍以及作者自身的經歷,才能更深刻的瞭解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

一篇文章,千百人讀就會有千百種讀後感,但作者想要表達的是唯一的。

狂人日記讀後感4

魯迅不愧是文學大師,寫的文章不但面上有一種意思,更多的是內在的含意,他寫的文章很有味道,讓人細細品味,能讓人悟出道理,但他字面上不表達,全藏在裏面。所以讀他的文章能讓人提高一個檔次。

我讀的《狂人日記》便是他的作品之一,故事是這樣的:某人的村子裏一人被吃了,吃人的那夥人便盯上了他,之後他發現吃人的那夥人中有他的哥哥,他記得他哥哥以往說過人肉多麼好吃,最終他發現一些小孩也盯上了他,他便呼喊:必須還有小孩沒吃過人肉,救救哪些小孩吧。

我覺得吃人的那夥人就像當時的日本鬼子,一些跟着那夥人的人就是漢奸,那些沒被吃的人就是當時的中國人,這篇文章的深處充分表現着當時中國人的軟弱和日本鬼子的囂張,人們人心惶惶就像當時中國上下的情景。這樣的文章能讓人深受啓發,是十分值得我們讀的好文章。

狂人日記讀後感5

星期天,教員讓我們讀魯迅老師的一本短篇小說集《叫囂》。

這本書中描寫了一個有所謂迫害狂症的人。狂人對這個時代佈滿厭煩與懼怕。狂人午夜查找汗青,他發現這整本書都寫了“吃人”二字,年老和村民異樣眼神也使他不禁感到了無限的懼怕。他喊出了佈滿絕望的四個字——救救孩子。

我讀了兩三遍,也只是一知半解。在那個時代吃人的人,真的是文中所說的滿嘴獠牙的吃人惡魔嗎?我起頭髮生無窮的聯想。吃人的人會真的如此殘酷,啃食本身親生子女的肉嗎?那是多麼無情啊!他們就如同穿戴人類皮囊的野獸。在文中主人公的兒時記憶裏,也涌現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案例。他小時候,爸爸或媽媽害病了,哥哥陳說他,做兒子的應該割下一片本身的肉讓怙恃吃下,就這樣他的爸爸媽媽沒有流半滴淚水吃下了肉,主人公對這個村落的人的所作所爲嚇了一跳。這個村落裏的人,似乎對他的肉發生了興趣,這種事情令我也像主人公一樣嚇了一跳,這些吃人的人是多麼殘忍。

文中主人公的最後四個字“救救孩子”,應該不是簡簡略單的身材的挽救,那麼是心靈的挽救嗎?

狂人日記讀後感6

近幾天,我拜讀了魯迅先生寫的《狂人日記》這部小說,讓我深深體會到了當時舊社會的黑暗。

這部小說主要講了在舊社會中,魯迅來到了大哥的家鄉。但那裏的人卻很奇怪,當魯迅一人走在路上時,路上的人都面色鐵青的議論着他,似乎怕他,似乎又想害他。當我讀到有個女人在街上打自己的兒子,邊打還邊說:“老子呀!我要咬你幾口才出氣。”看到這,我不禁嚇了一大跳,虎毒還不食子呢!況且這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女人怎麼會如此殘忍呢!但是,更可怕的還在後面。那天,一個人來告訴大哥說村裏有一個大惡人死了,村裏的幾口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拿來吃了,還說是可以壯壯膽子。直到最後,魯迅終於明白了大哥與那些人是一夥的,目的是想吃魯迅。才明白妹妹五歲時的死,是因爲被大哥吃了,才知道這裏是一個吃人的地方。

我想:舊社會實在是太黑暗了、太恐怖了。那些人太殘忍了,以爲吃別人身上的什麼就能補自己身上的什麼這樣一個荒唐的謠言,就去忍心去傷害自己的親人。哎!可悲啊,可悲,舊社會實在太黑暗了。

狂人日記讀後感7

我媽媽很喜歡魯迅先生寫的書,所以買了一些魯迅的書擺在書架上。

小時候我聽媽媽講魯迅先生的故事,但那時我對他並不感興趣。現在我讀初中了,老師說我們應該看一看魯迅先生的作品,於是有很多同學買來看。我很好奇,問了問看過這些書的同學,他們都說看不懂,很無聊。我心裏覺得特別奇怪:這些書很難嗎?怎麼會看不懂呢?

回家後,我翻開媽媽的書來看,剛開始看了幾頁覺得還可以,可是看久了就覺得沒意思。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我看了大半天也沒看懂,特別是《狂人日記》中的“吃人”,我都不知道“吃人”是怎麼一 回 事。

吃晚飯的 時候,我問媽媽那是怎麼一回事。媽媽一時也說不上來,後來她說《狂人日記》裏說的“吃人”,是魯迅先生對當時他所處的`封建社會種種不合理的制度、社會風俗的一種說法,但把這一切指出來的人卻被年作是瘋子。體現了魯迅先生不被世人所理解的痛苦。媽媽又說:你一下子看這個是看不懂的,我挑一 些比較易懂的你看,慢慢你就會欣賞魯迅的作品了。

狂人日記讀後感8

以日記的體裁,以精神病患者的語言,揭露出社會吃人的本質。且不論《狂人日記》作爲中國白話小說樹立的標誌,也不論當時新文化運動纔剛剛起步,單就這奇異的構思,囈語似的描述,隱喻出深刻的黑暗現實,已使我們望塵莫及。

從小學開始,課本已有收錄先生的文章,那時年少輕狂,並不覺得先生的文有何奇妙之處,竊以爲不過是後人爲了彰顯政治理論,推進革命,暴露社會矛盾,纔將先生的文章分析的如此深刻。現在想來,實在汗顏!正如先生自己所說,他的文章沒有一篇是信手拈來,往往都經過了詳細的構思。但在我們眼裏,卻是一氣呵成,寓哲理與平淡之中。

先生的文章着眼於小,折射卻大,沒有一樁一件,不是從小事說起,卻能讓你,讓我,讓他體會到、認識到,哦,這就是當時的中國!或者不如說,這就是中國!

狂人日記讀後感9

初看《狂人日記》一文,我是以一個完全不知道其作者是魯迅的心態來讀的第一遍。第一遍讀完以後,只覺得這是一篇非常陰冷古怪的小說,因爲文章上下到處都能看見一個觸目驚心的詞:吃人。除這以外,我連它最基本的意思都沒搞懂。

於是,我細讀第二遍。第二遍讀完,又翻看了其中的一些註釋,方纔明白了文章的些許意思。這篇文章如題所言,是一個患有強迫症臆想症恐懼症的狂人的日記,所以其中一些讓我毛骨悚然的描寫便解釋得通了。

在大致理解的前提下,我又查找了一些關於狂人日記的分析和簡評,知道了魯迅寫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也瞭解了這篇文章的主旨: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帶着這些信息,最後,我細讀了這篇文章第三遍。第三遍讀完,又生出了一些感觸與困惑,經過自己的推敲和思考,也頗有心得。

狂人日記讀後感10

魯迅是無人不曉的大作家,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後改名樹人。1918年,他以“魯迅”爲筆名,發表了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DD《狂人日記》。

經過這本書,我發現他的文章很有特色,必須很認真地去看,一不留神就會看不懂,也是很值得揣摩的文章。

“狂人”也就是“瘋子”。他先懷疑趙貴翁和街上的男女老少要吃他,又覺得他大哥也要吃他,甚至還猜測他的妹妹就是被大哥他們吃掉了。我看這篇文章的第一感就是恐怖、嚇人。看着看着就像被它迷惑了似的,懷疑是不是真的有人是吃人的人。那是多麼黑暗的世界呀!竟然能把一個普通人變成一個狂人。異常是文中最終一句話:救救孩子……喊出了魯迅的心聲,千萬不要讓下一代的孩子再遭受這樣的不幸。

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很慶幸生活在此刻這樣完美的社會裏,真的很珍惜此刻的生活,此刻的學校和朋友們。

狂人日記讀後感11

今日我讀了魯迅的《狂人日記》,魯迅是我國的大文豪,拿起他的散文真還擔心讀不懂,翻開第一頁,靜靜地讀了起來.......

文章不是很長很長,分爲好幾篇,每一篇都是一天所寫,就像是日記一樣,從這個“狂人”的日記中,我們看出了一個人吃人的社會,所有人都想着如何去吃人,就連自我的親人都要吃自我,每一天都是驚險的一天,都有人惦記着要吃你,描述出了一個可怕無情的人吃人的社會,黑暗恐怖讓人害怕的一羣人,讀來讓人膽戰心驚。

從文章中我們能夠看出,這些人,這個社會多麼的無情和殘酷,不顧親情,什麼都不顧,只是去想着如何去吃人。

聯繫魯迅先生所處在的時代背景可見當時真是的社會就像書中所描繪的那樣,人吃人,殘酷黑暗,老百姓就像那要被吃的人一樣,毫無防抗之力,而那時的政府就像是吃人的人,殘酷無情。生活在這樣之中的人除了折磨就是站起反抗,可是國人的心早已沉睡,魯迅先生就是用這樣的文章來喚醒國人的心,使中華民族站起來,奮起發抗。

讀了魯迅先生的文章,我彷彿又回到了那就社會,瞭解了那時的社會,是我對魯迅先生這個人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

狂人日記讀後感12

最近看完了魯迅先生所著的《狂人日記》,他的作品很耐人尋味,卻有些地方很難讀懂,原諒我30歲時纔讀完它,當一個人成年後看它,才更能體會作品中的深邃。

因爲一本書看的時間太久,往往還沒看到結尾,開頭都忘光了,這並不能代表什麼,也許我的大腦就像一個過濾器,只有那些“雜質”才能保存下來,其他的都是一概而過,無論它好它壞,只在當時。

讀一本書,我喜歡用鉛筆畫一些自認爲漂亮或是有趣的句子,然後記錄下來,感受文字的奇妙,比如這本書中,也有些句子摘錄下來,留給我更多的思考。

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纔有路。——有島武郎《與幼者》

這本書中劃線的句子並不多,但是讀過這一篇篇的短文後不難發現,文章中多是帶有一些批判色彩,若讓學生們讀它,定會覺得無比枯燥,而且十分沉重,也許要經歷一些事,沉澱一些人生閱歷,纔會覺得還不錯吧。

狂人日記讀後感13

瘋狂!瘋狂!真瘋狂!在那個吃人的年代,吃人的暴政和吃人的思想,鋪天蓋地地彌散在世間的每一個角落。真難想象那些瘋子們還能怎麼活?親戚家、朋友處,門後、桌底、牀下,哪兒哪兒都藏不下,哪兒哪兒都有一張吃人的嘴。

昏暗的黎明,無限的遐想,讓遠方的朝陽那麼明亮,又是一篇可悲的文章,我本不忍地下筆,但筆總是這麼貼着我的手,我又被拖進了無盡的思量——苦苦地勸,淡淡地寫,一個沒什麼不可以的瘋狂顛倒的世界。我看到人和人之間只剩一種“相食”的慾望,不禁覺得無限的悲傷。世上那麼多明白人,難不成只我一個人敢說嗎?可話到嘴邊,我卻又不知說什麼好了。

我悚然!我竟然像別人一樣諒解了那段黑悠悠冷悽悽的歷史,也接受了那猩紅顫抖的兩個字“吃人”。但終是沒能忍住失禮的吼叫:“什麼仁義道德,寫上了也不覺得羞恥!”但彼時彼刻沒有人給我回應,就連回聲都被這“仁義道德”之形湮滅了。我狐疑着思索着

狂人日記讀後感14

《狂人日記》,描寫的是一個有所謂“被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動。“狂人”認定現實是個“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會制度。他半夜查看歷史,見整本書都寫着“吃人”二字。他最終還是相信未來社會“容不得吃人的人”並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喚。

“救救孩子……”,最後四個字在我腦中浮現。這四個字的意思一定不是那麼簡單吧?應該不只是肉體上的拯救吧?還有什麼呢?心靈上的拯救?或許還有更多我不懂的……

魯迅先生最後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他希望可以救救孩子。但顯然,他的這個願望沒有實現也無法實現。當所有人都在瘋狂地吃人的時候,孩子的命運只有兩種可能,要麼抱着自己純潔的心靈被他們吃掉?要麼跟着他們一起去吃?,以保存自己的驅殼。到底要怎麼去改變這個吃人?的社會,到底要怎麼救救孩子,救救自己?魯迅先生窮其一生也沒有得到答案,而現代社會的我們,有人也試圖在尋找這個答案,也有的人,在這個過程中反而迷失了自己。

狂人日記讀後感15

小時侯雖說是聽說過魯迅,卻從沒正面接觸過魯迅大師的文章。可今日閱《狂人日記》後,令我頗有感觸。

《狂人日記》中所謂狂人,就是一個精神錯亂的人物,語無倫次,意識好象也有些不清,魯迅用了非常顛倒的次序,借狂人之口,敘述了中國從前的本真:人吃人。雖說文章是虛構的,可也微微泛出點點恐怖的味道。整篇文章讀上去會感到壓抑,流露出十分暗淡的調子,可你只要細細“品嚐”如此深奧的小說,興許也會感到憂愁:高遠的夜空,朦朧的月光,以及“吃人”人的神情……魯迅以神一般的描寫,敘述了舊中國兒女的悽楚和絕望,又以神奇的筆觸,有道出幾千年無人敢道出的詠歎。

是啊,在這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優勢誰是能足以相信的呢?當然了,除了自己,還有誰呢?

在那位“狂人”眼裏,他不僅想保護自己,又想保護那些千千萬萬人當中又要被“吃”的孩子。

最後一段就寫出了他憂患的希望:誰不希望快點救救孩子呢?只有讀得懂魯迅的人,都明白他寫出了什麼。在這奇異的文字裏,可以讀出我們中國民族的憂患。魯迅曾經說過,希望是苦楚中勞動人民創造出的。

看來,《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是對舊社會人民的深層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