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端午憶趣手抄報

端午憶趣手抄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讓我們在吃的氛圍裏,在艾草苦香裏,回味童年,追思先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端午憶趣手抄報吧。

端午憶趣手抄報

端午憶趣手抄報 第2張

端午憶趣手抄報 第3張

  端午憶趣手抄報資料

超市食品區開始擺放各種糉子和綠豆糕了,街頭炸油糕的攤販前熱火朝天圍滿排隊買油糕的人,街道兩側舉着一大串各式各樣香包彩繩的小商販熱情的向路人兜售着。匆匆地又一年端午節到了,兒時過端午的情景被迅速喚起。

記得我三四歲時,村子裏有一個老中醫,姓王。他家離我們家不遠,隔着村小學。記憶裏他個子瘦小,戴着老花鏡,滿頭白髮,老態龍鍾。他家一間不太敞亮的大房裏,擺着一張八仙桌,他經常坐在那裏給人把脈開處方抓藥。房子裏有各種草藥。他給給鄉親們看病,他還會做油糕。每年過端午,他就會做油糕賣。他做的油糕特別好吃。一個個焦黃酥脆滾圓的油糕,咬開裏面是飽飽一大堆黑糖,甜香的沁人心脾。村子上有嘴饞的人,藉着看病,去老中醫家蹭油糕吃。那時候村子流傳着一段順口溜,奚落嘲笑那些嘴饞的人。“哎吆,我感覺不好滴,想吃老王兩口油糕滴。”我們一羣小屁孩,每到端午,就會嘻嘻哈哈的打鬧着,跟在去老王家不知是看病還是買油糕的大人後面,蹦蹦跳跳着喊着這個順口溜。爺爺奶奶會給我們一塊從老王那裏買來的油糕解饞。那焦黃的麪糰裏的黑糖會流的滿臉滿手,吃完好久還不停吸吮着指頭上的殘留的那一絲甜味的情景歷歷在目。如今滿大街賣油糕的,但感覺現在的油糕沒有小時候的飽滿圓潤,裏面包裹的.也不是黑糖了,吃起來沒有那份香甜。

那時候離端午還有好些天,母親就會將平時積攢的各色碎布塊拿出來,讓我帶去外婆家,讓外婆給我們縫香包。外婆帶起老花鏡,將那一堆碎布一片片翻看,比劃。“這個顏色可以給你們捏個辣子,那一塊可以做一隻兔子……”挑好布塊後,又拿出一包棉花,說要往縫好的各式小物件裏填塞。一邊和我閒聊,一邊外婆就開始仔細的縫製起來,我跪蹲在外婆面前,目不轉睛的盯着看,準備着隨時給外婆幫忙穿針引線,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很快,外婆就縫好一個紅紅的尖辣子,小巧的,一兩寸長的布辣子,因爲填塞了棉花,顯得特別飽滿,末端用綠色的碎布做一個細梗,如同剛從地裏摘下來的一樣,簡直可以以假亂真了。我驚喜的連連感嘆,“太像了。”外婆笑眯眯的說“你聞一下,我放了香草的,香不香?”我仔細一聞,果然有一股淡淡的香草味。正說話間,小兔子也做好了,一隻袖珍小白兔,長長的耳朵,紅紅的眼睛,真是可愛極了。外婆還做了黑色的小豬,黃色的雞心。一個個小動物栩栩如生,讓我愛不釋手。最後她會將在隔壁鄰里那裏討要的各色線用手撮合起來,一邊告訴我,這是百家線,這樣的花花繩帶起來既避邪又消災免難。外婆將所有做好的香草花繩給我包起來,叮囑我一定記得端午那天太陽沒出來以前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