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讀書閱讀手抄報

讀書閱讀手抄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生活的全部意義在於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於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下面我們來看看讀書閱讀手抄報,歡迎閱讀借鑑。

讀書閱讀手抄報

讀書閱讀手抄報 第2張

讀書閱讀手抄報 第3張

讀書閱讀手抄報 第4張

讀書閱讀手抄報 第5張

讀書閱讀手抄報 第6張

讀書閱讀手抄報 第7張

讀書閱讀手抄報 第8張

讀書手抄報內容名言

NO1、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佚名

NO2、至哉天下樂,終日在書案。——歐陽修

NO3、不讀詩書形體陋。——吳嘉紀

NO4、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統。——莎士比亞

NO5、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莎士比亞

NO6、最困難的事情就是認識自己。——希臘

NO7、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佚名

NO8、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緊在哪裏。——西班牙

NO9、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雨果

NO10、讀書之於精神,恰如運動之於身體。——愛迪生

NO11、人無志向,和迷途的盲人一樣——朝鮮

NO12、貧寒更須讀書,富貴不忘稼穡。——(清)王永彬

NO13、自家慢詡便便腹,開卷方知未讀書。——(清)張月樓

NO14、人生最困難的事情是認識自己。——特萊斯

NO15、讀書使人成爲完善的人。——培根

NO16、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烏申斯基

NO17、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別林斯基

NO18、韜略終須建新國,奮發還得讀良書。——郭沫若

NO19、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NO20、我們唯一不會改正的缺點是軟弱。——拉羅什福科

NO21、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NO22、明燈常作伴;益書常爲朋。——《對聯集錦》

NO23、讀書數萬卷,胸中無適主,便如暴。——列子

NO24、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NO25、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NO26、讀書也象開礦一樣,“沙裏淘金”。——趙樹理

NO27、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宋)蘇軾

NO28、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列賓

NO29、求學猶植樹,春天開花朵,秋天結果實。——愛因斯坦

NO30、人生易逝,惟其事業有時得以垂諸永久。——高爾基

NO31、世界上最壯麗的宮殿是藏書最多的圖書館。——佚名

NO32、讀書以過目成誦爲能,最是不濟事。——鄭板橋

NO33、讀書對於智慧,就像體操對於身體一樣。——愛迪生

NO34、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晶,文化是寶石放出的光澤。——泰戈爾

NO35、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中國)陳獨秀

NO36、勸君莫將油炒菜,留與兒孫夜讀書。——《增廣賢文》

NO37、一切節省,歸根到底都歸結爲時間的節省。——馬克

NO38、立身以立學爲先,立學以讀書爲本。——(宋)鄭耕老

NO39、有時候讀書是一種巧妙地避開思考的方法。——赫爾普斯

NO40、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歌德

NO41、春庭早色和煙暖;午夜書聲帶月寒。——《對聯集錦》

NO42、如果把生活比喻爲創作的意境,那麼閱讀就像陽光。——池莉

NO43、好書使人開卷時會有所求,而閉卷時獲有益處。——阿爾考特

NO44、書籍使我們成爲以往各個時代的精神生活的繼承者。——欽寧格

NO4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NO46、書籍具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類活動的最長久的果實。——史美爾斯

NO47、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NO48、意志堅強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塊一樣任意揉捏。——歌德

NO49、書有自己的命運,要視讀者接受的情況而定。——忒倫提烏斯·摩爾

NO50、不下決心培養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樂趣。——愛迪生

NO51、學習並不等於就是摹仿某些東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高爾基

NO52、讀書譬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咀,終不知味也。——朱熹

NO53、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天地間第一人品,還是讀書。——《格言聯璧》

NO54、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NO55、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享受時刻。——孟德斯鳩。

NO56、讀書不必求多,而要求精。這是歷來讀書人的共同經驗。——鄧拓

NO57、生活的道路一旦選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決不回頭。——左拉

NO58、有些路看起來很近走去卻很遠的,缺少耐心永遠走不到頭。——(中國)沈從文

NO59、從來沒有人讀書,只有人在書中讀自己,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羅曼·羅蘭

NO60、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