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植樹節英文手抄報內容(通用5篇)

植樹節英文手抄報內容(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植樹節到了,大家會設計植樹節的英文手抄報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植樹節英文手抄報內容,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植樹節英文手抄報內容

植樹節英文手抄報內容(通用5篇)

植樹節英文手抄報內容(通用5篇) 第2張

植樹節英文手抄報內容(通用5篇) 第3張

植樹節英文手抄報內容(通用5篇) 第4張

植樹節英文手抄報內容(通用5篇) 第5張

植樹節英文手抄報內容 篇1

樹節(arbor day) -3月12日

植樹節

arbor day / planting trees day

植樹日

tree-planting date

你可能在學校裏聽過植樹節。

you may have heard of arbor day at school.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爲防止森林過度開伐,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而設立的法定節日。

arbor day is one day in the year that prevents

deforestation, celebrates trees and promotes planting.

在不同國家,植樹節在不同的'日子。

in different countries, planting trees days are on different days.

例如在印度,植樹節在07月01日。

like in india, planting trees day is on july 1.

在中國,植樹節是在三月十二日。

in china, arbor day is on march 12.

春天是植樹的最好時間。

spring is the prime time for planting trees.

植樹節英文手抄報內容 篇2

In many countries it has long been the tradition to hold an annual tree or forest festival. The origin of such celebrations dates back to antiquity and is in the dawn of religious feeling and awe for what trees represented. However, Arbor Day, as it is commonly known today, is of American origin and evolved from conditions peculiar to the Great Plains. It was first observed in Nebraska in 1872.

The idea, conceived by J.S. Morton, then a member of the Nebraska State Board of Agriculture, was one of forest conservation. It was a move to promote replanting, following deforestation, and to plant up treeless areas. The idea has spread widely to other lands where it is variously celebrated as the 'Festival of Trees', 'Greening Week' of Japan, 'The New Year's Days of Trees' in Israel, 'The Tree-loving Week' of Korea, 'The Reforestation Week' of Yugoslavia, 'The Students' Afforestation Day' of Iceland and 'The National Festival of Tree Planting' in India. Arbor Day in its various forms is now recognised in more than fifty countries.

植樹節英文手抄報內容 篇3

2018年植樹節是3月12日,即農曆二月初四,星期六。

節日起源

中國古代在清明節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中國歷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樹是由一位叫韋孝寬的人於1400多年前從陝西首創的。韋孝寬(公元508—580年)是西魏、北周時期的一位名將,京兆杜陵(今西安市東南)人。據《資治通鑑》所載,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2年),韋孝寬因軍功被授予雍州刺史。自古以來,官道上每隔一華里便在路邊設置一個土臺,作爲標記,用以計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現在的里程碑。韋孝寬上任後,發現土臺的缺點很多。經風吹日曬,特別是雨水衝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經常進行維修,不但增加了國家的開支,也使百姓遭受勞役之苦,既費時費力又不方便。韋孝寬經過調查瞭解之後,毅然下令雍州境內所有的官道上設置土臺的地方一律改種一棵槐樹,用以取代土臺。這樣一來不僅不失其標記和計程作用,還可以爲往來行人遮風擋雨,並且不需要修補。韋孝寬的這一作法,無疑是造福桑梓,減輕家鄉百姓負擔、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陝西作爲歷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樹的地方,曾經是全國道路綠化的表率,而韋孝寬最早栽種的槐樹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陝西人對這種槐樹更是情有獨鍾,十分喜愛並且廣爲種植,現在這種槐樹已經作爲西安市的象徵,被確定爲市樹。

植樹節英文手抄報內容 篇4

植樹節的意義

人類在食物需求和供給的驅動下,土地利用程度急劇上升,20世紀80年代,每公頃農地的穀物產量爲1.8噸,現在則是2.5噸。但是這種不可持續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了嚴重的土地退化,已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特別是在旱地集中的發展中華民族家與地區。土地荒漠化關係到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爲此人們已經把關注的焦點轉向了我們能夠做些什麼。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積大、分佈廣、受荒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荒漠化土地總面積達263.62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沙化土地173.97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五分之一。一些地區沙化土地仍在擴展,因土地沙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00多億元,全國有近4億人受到荒漠化沙化的威脅,而這其中尤以西部地區的土地退化與荒漠化程度最爲嚴重。

作爲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華民族一直高度重視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黨的十七大把環境保護和建設生態文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首次將環境保護國際合作作爲我國和平發展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國家對外政治、經濟、文化和安全等重大戰略並重,提出“相互幫助、協力推進,共同呵護”地球家園的“十二字”方針。

現實正不斷地向世界各國的人們敲響警鐘。付諸行動遏制全球土地荒漠化,給人類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存環境,是全人類的共識。爲此,全世界應該共同努力。

植樹節英文手抄報內容 篇5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其實這天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的紀念日。確定這一天爲植樹節,一是從植樹的季節考慮;二是爲了紀念孫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孫中山先生從小就喜愛植樹,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長着一棵已滿百歲的檀香山酸豆樹。這是1883年,年僅只有18歲的.孫中山,千里迢迢從美國檀香山帶回幼苗親手栽種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終於成材。

孫中山也是我國近代最早極力提倡植樹造林的人。他親自起草的政治文獻《上李鴻章書》中提出,中國欲強,必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 辛亥革命以後,孫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大規模植樹造林的計劃。1924年,他在廣州一次演講中強調:我們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斷植樹造林,而且要造大規模的森林。

此外,他還在許多著作和演講中,反覆強調毀林的危害性和植樹造林的重要性,並且身體力行,親自植樹。

在孫中山先生的倡議下,我國曾於1915年7月30日首次規定,每年清明爲植樹節。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決定將孫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爲植樹節,以紀念他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