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國家公祭日手抄報內容

國家公祭日手抄報內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看到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手抄報吧,手抄報對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造精神的人才具有很重要的意義。那麼你有真正瞭解過手抄報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國家公祭日手抄報內容,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家公祭日手抄報內容

國家公祭日手抄報內容 篇1

國家公祭日的沉思

當今世界的主流是和平,經濟的發展是重心。我們的國家強大了,我們的國家愛好和平,我們的民族也不會銘記仇恨,但我們痛恨正義得不到伸張,我們憎惡歷史被扭曲。

歲月悠悠,大半個世紀過去了,我們不會忘記每一個國難的日子。“一二九”“九一八”,每年的這些日子,悲沉的鐘聲都會響徹在城市的上空,響徹在中華兒女的血液裏。告訴我們,勿忘國難。警鐘長鳴,表明我們不會退縮,直至大和民族公開承認曾經施與整個中華民族的苦難。我們寬容戰爭,但絕不包容罪行。

警鐘長鳴,是爲了讓後人不忘歷史。一個國家強大了,如果忘了民族的`歷史與災難,這個民族就衰落了。不論國家強弱,警鐘長鳴,是一種態度,是一個民族的血性。

徐悲鴻曾說:“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我們每一箇中國人,每一箇中華兒女,都要有錚錚鐵骨,要有爲了整個民族抗爭到底的決心和勇氣。

中國人,就是死了,骨架上依然刻着字,即使化成灰,散落了一地的,也還是寫有正義的文字。

對歷史閉上眼睛者看不到未來

歷史觀絕不僅僅是如何看待歷史、如何看待歷史事件與人物的具體問題,而更是具有什麼樣的歷史觀,就會具有什麼樣的價值觀。

“對歷史閉上眼睛者看不到未來”,這是永遠保鮮的普世格言。

公祭活動第一次上升至國家層面。這種國家級別的紀念儀式,不僅強調着現代中國人不忘日本侵華之恥,更是在爲整個世界恢復、保存歷史的真相和尊嚴。

“國家公祭日”古已有之,在古代稱爲“國祀”,在中國,向來是先人們精神生活中的大事,《左傳》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歷朝歷代,在複雜的禮儀中,始終凝結成一個不變的核心,一個最根本的認識。如果說過去的祭天、祭地、祭祖的祭祀文化,反映的是一個文明成熟程度的話,大家對一段歷史的復原以及回憶,乃至將其定格、固化爲一個“公祭日”,反映的則是整個民族的成熟與強大。

任何歷史都是現代史,都對現實有着巨大的警鑑價值,而對歷史銘記,就是樹起了一面鏡子,無論是對企圖顛覆歷史的人,還是渴望和平的人,都需要這個鏡子隨時折射提示,從這個角度上說,中國的“國家公祭”,小而言之是中國人對自己同胞的記憶、緬懷,是對國人應有歷史價值觀的培養;大而言之,是中國人在替世界保留的一份珍貴遺產,是中國人就此確立與國際社會相處的尊嚴方式。

國家公祭日手抄報內容 篇2

一、國家公祭日的由來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中國南京開始對我同胞實施長達四十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三十多萬人慘遭殺戮。這是人類文明史上滅絕人性的法西斯暴行。2014年2月27日,將12月13日設立爲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國家舉行公祭活動。

二、國家公祭日祭奠誰

國家公祭日以“南京大屠殺”定名,但是祭奠對象不僅僅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2014年2月27日,決定明確公祭對象爲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及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被殺戮的同胞。

三、國家公祭日儀式如何舉行

根據國務院批覆,自2014年起,每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主會場舉行升國旗和降半旗儀式。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的國家公祭儀式。現場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後(約10:01)南京上空將鳴放警報1分鐘。

如果你聽到警報聲,無論在做什麼,在哪裏,都請停下來,爲遇難同胞低頭默哀1分鐘。如果你在開車,請停車鳴笛致哀。請儘量穿着素色衣服,寄託對遇難同胞的哀思。停止娛樂活動。

四、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意義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緬懷過去,更是撫慰民心、順應民意的.措施,同時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是中國與世界更好的在溝通,在向全世界傳遞中華民族對於人權和文明的態度,在向全世界表達我們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與責任。就如歐洲一年一度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死難者一樣,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不僅是中國的,也是全世界的。

以國家名義進行正式紀念與公祭,其世界意義在於,能促使人類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而避免出現哪怕是片刻的忘卻與麻木,共同以史爲鑑、開創未來,一起維護世界和平及正義良知,促進共同發展和時代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