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關於孝的素材參考大綱

關於孝的素材參考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7W 次

【素材積累】

關於孝的素材參考

孟佩傑: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2009年,孟佩傑被距離家鄉百公里之外的山西師範大學臨汾學院錄取,不放心養母的她決定“帶着母親上大學”。她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繼續悉心照料着養母。

孟佩傑有着一個不幸的童年:5歲時父親去世,母親重病,無奈將她送人領養。不久生母去世,三年後養母劉芳英因病癱瘓,養父不堪生活壓力離家出走,此後杳無音訊。8歲的孟佩傑開始爲生計而操勞,承擔起侍奉養母的重任。每個月兩人就靠養母微薄的病退工資生活,每天在上學之餘要買菜做飯,替養母洗漱梳頭、換洗尿布、全身塗抹藥膏。孟佩傑就這樣一直悉心照料養母,不離不棄,直到考上大學還是如此。2012年,孟佩傑被評爲201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二十四孝故事】(部分)

1、漢文帝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恆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爲“文景之治”。 2、董永葬父

董永,相傳爲東漢時期千乘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至一富家爲奴,換取喪葬費用。董永的孝心感動了天帝之女,天帝之女爲他抵債贖身。 3、黃香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爲父親扇涼枕蓆;寒冬時用身體爲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4、王祥臥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

1

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

5、朱壽昌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熱點素材一】

北大拒收“不孝生”

北大列出的不得被推薦的四條“高壓線”中,其中第一條就是“不孝敬父母”。北大拒收“不孝生”的新聞甫一傳出,立刻引發了諸多爭議。許多人爲新規叫好,認爲百善孝爲先,此舉應該大力推廣。某中學校長說:“優秀的成績固然重要,但不能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健全人格的人,那麼教育就是失敗的。”然而,也有人擔心對學生道德品質的考覈最終會流於形式,達不到什麼實際效果。

【熱點素材二】

公務員廖天野毆父

年近六旬的老父老母,從湖南郴州老家來深圳幫助兒子帶孩子,沒想到得到的竟是身爲公務員的兒子的辱罵和毆打。這名毆打父親的兒子,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廖天野,深圳市光明新區發展和財政局職員。對於記者“爲何要打父親”的提問,廖天野以“家庭矛盾”四個字迴應。

【熱點素材三】

熱點詞——代孝

日本人忙忙碌碌,要抽空回家看望父母,好好陪他們吃一頓飯也難;然而,只要肯付錢卻不難找人來充當孝子孝女。日本有各種各樣的代理業,最常見的就是代辦留學和旅遊簽證

手續,還有專爲喝過酒的人把車開回家的“駕駛代理人”。隨着日本老齡化社會的出現,不久前代替人們行孝的“代孝”業也隨之崛起。

評點:代孝,不是稀罕物。“宋丹丹”給“趙本山”“再聊十塊錢的”那個小品,就算是代孝。現代人忙啊忙啊,又想盡孝又沒有時間,只好找人代替。但是,生活不是小品,父母們會喜歡這樣的代孝嗎?當盡孝都要找人替代的時候,忙又有什麼意義?又有多少人倫美德被“忙”所扼殺?

【範文示例】

堅守孝道

《百孝經》中開篇就講:“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孝”是一個人行爲的準則,是衡量一個人品格的重要標誌。

古人有云:“羊有跪乳之義,烏鴉有反哺之恩,況乎人?”從我們呱呱墜地開始,福滿門對我們的養育之恩便是恩重如山,而“孝”則是我們回報父母的最好方式。但這不僅僅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使命、一種責任、一種態度。是父母對我們的愛的延續。

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之一的孟佩傑,從8歲開始承擔起侍奉癱瘓養母的重任。2009年,她帶着母親上大學。面對好心人的幫助,她婉言拒絕,堅持自己照顧養母。有道是“百日牀前無孝子”,可孟佩傑侍奉養母於牀前竟長達十多年,而她卻認爲“我只不過做了每個女兒都會做的事。”

中華民族的孝道,正因爲有了像孟佩傑一樣的許多人在堅守,纔沒有在這個社會中徹底泯滅。其實,堅守孝道並不難,只要我們每天能夠給父母哪怕一點點的關愛,這個傳統的美德就會得以傳承和發揚。

在深圳工作的北大高才生廖某,競對遠從湖南趕來幫助自己照顧老婆和兒子的父母實施家暴,對當年掙錢供其上學的姐姐也是拳腳相加。某日早晨,廖某因不滿父親耍其修復與母親的關係,對父親大打出手,不但撕爛父親的上衣,還將父親的左肩咬得鮮血淋漓。

2

有高學歷,往往意味着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也應該比一般人高一個層次。恰恰相反,這則新聞裏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連基本的孝親觀念都沒有的人。廖某的行爲是對中國幾千年孝親禮儀的嚴重褻瀆,應該引起禮會的廣泛關注和反思。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依然以孝爲榮。但是盡孝,似乎讓一些人很爲難。有的人工作忙,再加上自己的小家庭,時常會把老媽老爸忘掉,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纔有空閒回家看看。在他們眼中盡孝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有的家庭五六個兄弟姐妹,他們都有着高而穩定的收入,但將養育自己的父親、母親,像打乒乓球一樣“打”來“打”去,不願意背上贍養父母,盡孝心的“黑鍋”,嫌棄老人年邁多病,養活起來費事。

其實盡孝並不難。“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沒有哪個父母會對兒女們奢求什麼。盡孝不過是滿足一下老人們的心願,讓他們渡過一個幸福開心的晚年而已。

什麼是孝?是《論語》裏“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方”,是孟郊的“誰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暉”,是李密的“臣侍湯藥,未曾廢離。”也是閔子騫的蘆衣順母,孟宗的哭竹生筍,姜詩的涌泉躍鯉。這種孝,何其美哉!何其壯在!

冰心寫到:“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無遮攔天空下的庇廕。孝敬父母是中華民 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山悲吟聲聲泣,聲聲呼嚴父;碧水哭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古人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還能再等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