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高中議論文人物故事寫作素材大綱

高中議論文人物故事寫作素材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導語:高考語文作文相對比較容易寫的就是議論文,大家在寫議論文時最缺少的就是典型新穎的素材。素材包括有古、今、中、外四大類,寫高考作文時如果能恰當分類組織文章結構,會讓閱卷老師感覺你思維比較靈活、材料選取全面,爲作文加分。以下是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議論文人物故事寫作素材,歡迎大家參考!

高中議論文人物故事寫作素材

一、民族英雄辛棄疾

1、 鐵骨錚錚民族英雄,慷慨悲壯一代詞豪。

一位英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他的一生,奮發激昂,抗戰愛國,壯志未酬卻念念不忘收復中原大業;他的一生爲民造福,嘔心瀝血,他的人格精神是世人楷模,令後人景仰。

一位藝術家,歌詠抗金,悲壯激越。他的詞,窮極變化,處處生春。或熱情洋溢,氣概縱橫;或情致纏綿,詞意婉約;或清新純樸,自然真切;或風格獨特,幽默詼諧,藝術造詣,詞史一絕。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銘記,金戈鐵馬的一代詞豪——辛棄疾

2、一星隕落,抖落萬千火星。辛酸淚,少年不食愁滋味。棄了誰?醉裏挑燈看利劍,爲了君王天下事。疾水向東流,中間多少行人淚,他不言,讀者醉。

二、林語堂上課請學生吃長生果

林語堂曾在東吳大學法學院兼英文課,一次,開學第一天,上課鐘打了好一會兒他還沒有來,學生引頸翹首。林先生終於來了,而且夾了一個皮包。皮包裝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撐破了。學生們滿以爲林先生帶了一包有關講課的資料,興許他是爲找資料而遲到了。誰知道,他登上講臺後,不慌不忙地打開皮包,只見裏面竟是滿滿一包帶殼的花生。

他將花生分送給學生享用,但學生們並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麼藥。林先生開始講課,大講其吃花生之道。他說:“吃花生必吃帶殼的,一切味道與風趣,全在剝殼。剝殼愈有勁,花生米愈有味道。”說到這裏,他將話鋒一轉,說道:“花生米又叫長生果。諸君第一天上課,請吃我的長生果。祝諸君長生不老!以後我上課不點名,願諸君吃了長生果,更要長性子,不要逃學,則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分析:林語堂,一位大師級語言大師。性格幽默、風趣,聽其談話,如沐春風,獲益多多。話題:“春風化雨”“爲師之道”。

三、梁實秋的演講

著名作家梁實秋擅長演講,他的演講獨具風采,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師大任教期間,當時的校長劉真,常請名人到校演講。有一次,主講人因故遲到,在座的師生都等得很不耐煩。於是,劉真便請在座的梁實秋上臺給同學們講幾句話。梁實秋本不願充當這類角色,但校長有令,只好以一副無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說:“過去演京戲,往往在正戲上演之前,找一個二三流的角色,上臺來跳跳加官,以便讓後臺的主角有充分的時間準備。我現在就是奉命出來跳加官的。”話不尋常,引起全場鬨堂大笑,驅散了師生們的不快。

分析:幽默,流於俗套就成了無厘頭;而恰到好處的幽默,則是智慧的閃光,有着化腐朽爲神奇的力量。話題:“語言的妙用”“幽默人生”

四、張伯苓的理想

南開中學的創辦者張伯苓16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畢業後,他參加了“甲午海戰”,但軍艦一出海就被擊沉,這對他觸動很大。1899年英國強租我國威海衛軍港,張伯苓親眼看見,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國旗第二天就降下來了。強烈的愛國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軍,回到天津籌辦學校。他四處奔走,籌集資金,終於在1907年辦起了南開學校。張伯苓一生全力辦教學爲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國的富強,個人纔有尊嚴。爲此,張伯苓不餘遺力地創辦學校,希望能以教育培養振興中華的人才,其愛國熱情讓人感動。話題:“教育與愛國”“人生的目標”

五、瞿秋白的風趣

20世紀20年代初,鄭振鐸在上海結婚,新娘爲商務印書館元老高夢旦之女高君箴。婚禮採用當時最爲時髦的“文明結婚”儀式。按儀禮規定,結婚人的雙方家長,均須在結婚證書上加蓋私章,以昭信守。婚禮前日,鄭振鐸纔想起他母親還沒有印章,於是去信請瞿秋白代刻一方應急。當天收到瞿秋白的回信,並無信箋,只一張“秋白篆刻潤格”,內言:“石章每字二元,一週取件。限日急件,潤格加倍。邊款不計字數,概收二元。牙章、晶章、銅章另議。”鄭振鐸一見,以爲這是瞿秋白事忙不能代刻的託辭,乃另請人急刻一方備用。

次日上午,婚禮即將開始之際,有人送大紅喜包一件,上書:“振鐸先生君箴女士結婚誌喜,賀儀五十元。瞿秋白。”喜包內並無現金或禮券,乃是三方田石印章。一方是鄭老夫人的;其餘爲新郎新娘各一方。鄭老夫人是單章稍大,新郎新娘的兩方合成一對,邊款分刻“長樂”二字,祝賀新人長樂永康,白頭偕老。鄭振鐸與高君箴皆爲福建長樂縣人,取意雙關。三章均玲瓏雅緻,主人把玩欣賞之後,才悟出所書“賀儀五十元”之緣由。原來三章共刻12字,潤格應爲24元;急件加倍,則爲48元;邊款2元,故曰“賀儀五十元”。瞿秋白這一出人意料之趣舉,給鄭高二人之婚禮增添了特別的喜慶氣氛,一時傳爲佳話。

分析:大才華者,大幽默也;大幽默者,大才華也。如此才情逸緻,當爲一時佳話。話題:“才華與幽默”“風趣”

六、茅於軾的快樂人生

茅於軾是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他致力於普及經濟學知識和市場觀念,以紮實深入的扶貧活動實踐了自己的學術思想和社會責任。茅於軾是一個追求和傳播快樂的人。他曾經認定財富是社會發展追求的目標,一直到七十歲前後他纔對此逐漸產生了懷疑。我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絕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有程度不同的改善,可是大家的怨氣似乎也在增加。他發現人們未必是追求財富的絕對多少,而是財富的相對多少。或者說,人們是在彼此攀比,是想超過別人。

茅於軾認爲,追求快樂是人生的最高準則,而財富則不是,人不要做錢的奴隸,不要犧牲快樂去賺錢。1979年前後,鐵道部研究院普遍加工資。當時工資是惟一的收入,人人都盼望多加一點。方案公佈時,有人很失望,要把鋪蓋卷搬到辦公室去抗議。茅於軾也對這次評議抱着希望,自以爲憑自己在業務上的突出貢獻,工資會加得不低。不料他只加了半級。雖然他心裏很不平,但是看到許多同事撕破臉皮大吵大鬧,非常反感,說“我寧可犧牲這半級,也希望改變這種情況。”於是他當衆宣佈放棄這半級。

對於這樣一位年過七旬又勤奮工作的老人,旁人總是提醒他注意身體健康。他卻說:“這身體,你注意也好,不注意也好,該死的時候你還是要死的。一個人活一百歲,別人就說,你看這個人多麼幸福。其實對他個人來說很痛苦,死又死不了。當痛苦大於快樂的時候,這種生命還有什麼意義”

七、奧斯勒的睡前15分鐘

奧斯勒是加拿大著名的醫學教育家,還兼任多種社會職務,日程表裏排滿了工作內容。爲了擠出時間,他規定自己必須在睡覺前抽出15分鐘,閱讀喜歡的書。奧斯勒對讀書效果進行過計算。就一般的閱讀速度而言,一分鐘可以讀300字,15分鐘便能讀4500個字,一星期可以讀3.15萬字,一個月讀完12.6萬字沒有問題。那麼,一年下來,就可以閱讀151.2萬字。如果一本書平均以7.5萬字計算,一年就可閱讀20本書。

奧斯勒堅持睡前讀書15分鐘,長達半個多世紀,一共讀了8235萬字,約1098本書。“睡前15分鐘”的.閱讀,不但使奧斯勒的醫學研究碩果累累,還讓他成了文學研究家。有人說:“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可以用5個字來表達——我沒有時間。”對那些經常抱怨工作繁忙、生活艱辛,無暇顧及興趣和特長的人來說,不妨學學奧斯勒,哪怕每天僅用15分鐘的時間,幹一點自己想幹的事情,只要長期堅持,也可以幹出一番成績。

八、成龍到北大講課

明星與大學向來是媒體關注的焦點。10月17日成龍在北京大學剛講完課,媒體就爭相報道,雖然題目和側重點各異,但成龍的一段話都沒有省略:你們知道我是你們的榮譽教授嗎·之前一直請我來講課,我打馬虎眼就過去了,其實我不是不想來,而是不敢來。北大即使不屬於全世界一流的學府,在中國也是數一數二,我來幹什麼·你們都是大學生,我連書都沒有讀多少。任何一個在座的人的學問都比我的好。

在擔任北大榮譽教授之前,成龍是香港院士、博士、榮譽教授,還去劍橋、哈佛用Jackie Chan(成龍的英文名字)的名義用英文教過課。由成龍的話,可以引出另外一個話題:誰有資格到北大講課?很早是周星馳,今年又有劉鎮偉、李連杰相繼到北大講課。查閱相關的新聞就會知道,媒體曾把他們到北大講課上升到大學精神淪落與否來討論,而且多持批評態度,認爲北大利用演員的知名度作秀,成了明星的後花園和娛樂場所,是大學精神的淪落。不單影視明星,和通俗沾上邊的金庸和李敖到北大講課,也遭到過鋪天蓋地的非議。

一個沒讀過多少書的演員到中國數一數二的學府講課,從學術角度講,意義確實不大。然而,大學教學生的僅僅是學術嗎·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非常經典地解釋過:“大學者,有大師之謂也,非謂有大樓之謂。”大學是智慧與博大胸懷的代表,不應是大樓、自大的代表。北大的校訓原來是“學術自由,兼容幷包”,後來改爲“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清華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上海復旦大學的校訓是“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這都說明“大學精神”的核心是兼收幷蓄精華。

成龍到北大講課,正是體現了大學的精神。我們的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有多少人能夠取得成龍、周星馳和金庸、李敖的成就·又有幾人能如成龍那樣滿世界穿着唐裝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成龍本身就是一本教材,他的人生之路並不平坦,其中的艱辛、堅強和博愛以及民族精神,的確值得大學生們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