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三家分晉的典故大綱

三家分晉的典故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3W 次

“三家分晉”:春秋時期,晉國的兵力雖然強大,但“政出多門”不能統一力量重振霸業,多年後被“韓、趙、魏”三家分割而亡。

三家分晉的典故

  典故

晉中期以後,卿位一直由19個卿大夫之家所佔據,居卿位的同時又是統率軍隊的將領。這十幾個卿大夫家族在晉國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的勢力,一天天膨脹起來,到春秋晚期,他們互相吞併的結果,只剩下韓氏、趙氏、範氏、魏氏、中行氏、智氏六家最大的卿大夫家族,就是所謂的六卿。

公室與私家的鬥爭,是舊貴族與新興勢力的鬥爭,舊貴族被消滅對晉國社會的發展是有好處的。在與舊貴族鬥爭的同時,新興勢力內部也展開了激烈的鬥爭。當時新興勢力實行了一些有利於生產發展的革新措施,但實行的程度和方式各家都有比較大的差別。公元前493年,範氏、中行氏與鄭國等聯合起來,與韓、趙、魏發生戰爭,趙簡子在誓師時發佈命令,許諾在戰鬥中立軍功的人,上大夫賞賜給縣,下大夫賞賜給郡,士賞田10萬畝,庶人及工商業者可以上升爲士,奴隸可以被釋放。所以軍隊士氣很高,終於大獲全勝。

公元前490年,範氏、中行氏失敗後,逃出了晉國。趙簡子把邯鄲據爲己有,其他地方爲晉公室所有。公元前485年,智、韓、趙、魏四家聯合起來要瓜分原先屬於範氏、中行氏的土地,晉出公不肯,四家就趕跑了晉出公,智伯另立晉哀公,自己控制了政權,又佔領了範氏、中行氏的土地。智、韓、趙、魏四家成爲晉國最強大的勢力。

當時四家的當權者分別是智伯、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智伯最爲強大,晉國政事多由智伯作主。他想獨吞晉國,但由於時機不成熟,便採取削弱其他幾家的辦法。他以奉晉君之命,準備攻打越國爲名,要每家拿出100裏的土地和戶口來給晉室,其實是要歸他自己。韓康子和魏桓子都如數交出了土地和戶口,而趙襄子則拒絕了智伯的要求。於是智伯就聯合韓、魏兩家一起出兵攻打趙氏,並答應滅了趙家後,把趙家的所有土地和戶口由三家來平分。

公元前455年,智伯率領中軍,韓氏的軍隊爲右路,魏氏的軍隊爲左路,三隊人馬直奔趙家。趙襄子知道寡不敵衆,就跑到晉陽去,以晉陽爲根據地與三家對抗。晉陽是趙氏原有的領地,又經過尹鐸等人的治理經營,民心歸附,對趙襄子很有利。

公元前455年,智伯瑤率領中軍,韓家的軍隊擔任右路,魏家的軍隊擔任左路,三隊人馬直奔趙家。趙襄子自知寡不敵衆,就帶着趙家兵馬退守晉陽(今山西太原市)。沒有多少日子,智伯瑤率領的'三家人馬已經把晉陽城團團圍住。趙襄子吩咐將士們堅決守城,不許交戰。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時候,城頭上箭好像飛蝗似的落下來,使三家人馬沒法前進一步。晉陽城憑着弓箭死守了兩年多。三家兵馬始終沒有能把它攻下來。

有一天,智伯瑤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晉陽城東北的那條晉水,忽然想出了一個主意:晉水繞過晉陽城往下游流去,要是把晉水引到西南邊來,晉陽城不就淹了嗎?他就吩咐兵士在晉水旁邊另外挖一條河,一直通到晉陽,又在上游築起壩,攔住上游的水。

這時候正趕上雨季,水壩上的水滿了。智伯瑤命令兵士在水壩上挖開了個豁口。這樣,大水就直衝晉陽,灌到城裏去了。

城裏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頂上去避難,竈頭也被淹沒在水裏,人們不得不把鍋掛起來做飯。可是,晉陽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瑤,寧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智伯瑤約韓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勢。他指着晉陽城得意地對他們兩人說:“你們看,晉陽不是就快完了嗎?早先我還以爲晉水像城牆一樣能攔住敵人,現在才知道大水也能滅掉一個國家呢。”

韓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順從地答應,心裏暗暗吃驚。原來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韓家的封邑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旁邊各有一條河道。智伯瑤的話正好提醒了他們,晉水既能淹晉陽,說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陽也會遭到晉陽同樣的命運呢。

晉陽被大水淹了之後,城裏的情況越來越困難了。趙襄子非常着急,對他的門客張孟談說:“民心固然沒變,可是要是水勢再漲起來,全城也就保不住了。”張孟談說:“我看韓家和魏家現在追隨給智伯瑤,也不是心甘情願的,我想辦法找他們兩家說說去。”

當天晚上,趙襄子就派張孟談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韓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約他們反過來一起攻打智伯瑤。韓、魏兩家正在猶豫,經張孟談一說,自然都同意了。

第二天夜裏,過了三更,智伯瑤正在自己的營裏睡着,猛然間聽見一片喊殺的聲音。他連忙從臥榻上爬起來,發現衣裳和被子全溼了,再定睛一看,兵營裏全是水。他開始還以爲大概是堤壩決口,大水灌到自己營裏來了,趕緊叫兵士們去搶修。但是不一會,水勢越來越大,把兵營全淹了。智伯瑤正在驚慌不定,一霎時,四面八方響起了戰鼓。趙、韓、魏三家的士兵駕着小船、木筏一齊衝殺過來。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裏的不計其數。智伯瑤全軍覆沒,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馬逮住殺了。

韓、趙、魏爲了免除後患,開始率軍攻打智氏封邑,一次殺智伯家族二百餘口,天下震驚!連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晉出公大怒,向齊、魯兩國借兵討伐三卿。韓、趙、魏三卿聯手攻打晉出公,出公無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結果病死在路上。 晉出公死後,宗室姬驕被立爲國君,史稱晉哀公。以後,他們又把晉國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打發使者上洛邑去見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爲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認也沒有用,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爲諸侯。打那以後,韓(都城在今河南禹縣,後遷至今河南新鄭)、趙(都城在今山西太原東南,後遷至今河北邯鄲)、魏(都城在今山西夏縣西北,後遷至今河南開封)都成爲中原大國,加上秦、齊、楚、燕四個大國,歷史上稱爲“戰國七雄”。

三家分晉”成爲了中國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的分界點。同時也標誌着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推動了封建制度的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