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描寫讚美佤族的句子

描寫讚美佤族的句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第1句】聽衆朋友,位於中國西南邊陲雲南省普洱市的西盟佤族自治縣,地處怒江山脈末端,西與緬甸爲鄰,是中國唯一的佤族自治縣。這裏風景秀麗,氣候溫暖潮溼,被稱爲雲南境內的“雨城”。世代居住在這裏的佤族居民,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快樂的生活着。

描寫讚美佤族的句子

【第2句】一首曾經唱遍祖國大江南北的《阿佤人民唱新歌》 讓世人認識了――西盟佤山。這裏山高谷深,森林茂密,雨量充沛,雲海蒼茫,歷經滄桑凝練而成的阿佤文化悠遠而神祕。這裏沒有塵世的喧囂,充滿自然的寧靜,儼然是一塊造化天成、妙曼多情的世外桃源。在佤族人的原始宗教信仰中,人間到處是神界,天地萬物皆有靈,佤族人以他們獨特的萬物有靈、人神共居理念,恪守着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法則。走進西盟佤山部落,彷彿回到了人類的童年。在這裏,調慢生命的時鐘,感受狂歡的激情,體驗佤族原始、公平的價值理念,迴歸心靈的本真。

【第3句】佤族是一個充滿神奇和生機的雲南特有少數民族,在外人的腦海裏常常記住她們長長的黑髮在舞蹈中飄動。前些日子,有機會第二次來到滄源縣糯良鄉班考村,一個佤族村寨,十年前的樣子已找不到了,眼前看到的是一個多彩的村落,具有佤族風格的房屋一棟棟錯落在羣山峽谷之中,人們在編織、喝茶、抽菸,自在而無拘無束的生活。下午的陽光很強,我在村前屋後山坡上拍了一陣,記錄下這美麗神奇的邊寨。

【第4句】要擁有一個愉快而豐富的“狂歡佤部落”之旅,就一定要參與到佤族“千人拉木鼓”活動中, 隨着“巴猜”高亢的號子聲,木鼓被衆人拉回寨子,村民載歌載舞歡慶,拉木鼓將讓你感受阿佤文化的無窮魅力。

【第5句】“佤族的生命在於歌舞”。從一開始踏上思茅這塊土地,丹增就被熱烈奔放的佤族歌舞所感染。來到佤山西盟,他每到一處,都加入到羣衆的舞圈中,同他們一起載歌載舞,與他們同飲同樂,充分感受佤族歌舞的生命力所在,以及這一民族平等、互愛、豁達、寧靜的民族心態。對於他們來說,只要有歌舞,加上水酒,就是全部,就能夠忘我。這種民族精神是非常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

【第6句】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地處中國與緬甸國界線的橫斷山脈深處,是佤族的世居地。佤族是一個神祕的民族,直到20世紀50年代,這裏的社會形態還是原始社會!因此,滄源佤山被稱爲人類最後的祕境。佤族是一個國際性的民族,總人口一百多萬,大半住在緬甸,小半住在中國雲南。佤族傳說人類起源於“司崗裏”(佤語譯音,司崗——石洞,裏——出來)。爲了紀念人類的誕生,每年“五一”前後,滄源佤山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祀、剽牛、拉木鼓等一系列狂歡活動。踏上滄源佤鄉的土地,滿大街響起“太陽太陽摸你黑!月亮月亮摸你黑!……”的歌聲,渲染出佤族節日的狂熱氣氛,讓你不由產生一種參與進去的慾望和衝動。

【第7句】曾經傳唱祖國大江南北的佤族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演唱者是張曉玲,是土生土長的佤族人,目前是阿佤文化傳承小組的一位老師。西盟佤族自治縣是一個佤族、拉祜族、傣族、漢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其中佤族佔總人口數的72%。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獨特的地形地貌,時至今日,西盟民族文化仍然保留着原始、古樸、神奇的色彩。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西盟各民族不僅開拓了這塊神奇的土地,還創造發展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佤族的傳統樂器演奏、情歌對唱等民俗活動;氣勢雄渾的拉木鼓;驚心動魄的鏢牛祭祀……這些佤族優秀的傳統,呈現的正是西盟佤族原始古樸和別具風格的民族文化。

【第8句】佤族確實是一個酷愛歌舞的民族,他們用歌舞表現他們的勞動生活,他們對自然的認識和眼見,大到宗教祭祀活動,小到舂米接水,宏到太陽月亮的升起,微到白鷳、螞蟻的動作都成了他們舞蹈的內容,模仿的對象。他們用歌舞表達生命的歡樂與憂傷,表達愛與渴望,甚至表達疑問與祈求。這是一個歌着舞着的鮮活的民族,正如丹增所說,“他們的生命在於歌舞!” 因此丹增指出,佤文化具有打出世界的魅力,佤族平等、友愛的心態正符合當前人們迴歸人類原初的'心理需求,佤族鮮明的膚色特徵以及他們獨特的性格特點,他們的歌舞精神都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這個民族正是目前世界關注和喜愛的民族之一。

【第9句】在佤族地區普遍流傳着“司崗裏”的傳說。西盟地區的佤族解釋,“司崗”是石洞,“裏”是出來,意即人類很早是從石洞裏出來的。傳說從石洞裏最先出來的是佤族。石洞位於阿佤山中部,離西盟縣城以西約六十多裏地的附近的山上。至今西盟等地的佤族人把石洞視爲“聖地”。而滄源地區的佤族解釋“司崗”是“葫蘆”,“裏”是出來,意即人類從葫蘆裏出來的。各地區的佤族雖然對“司崗裏”解釋不同,但都把阿佤山視爲人類的發祥地,同時也共同反映他們都是阿佤山一帶是最早的居民。“司崗裏”是佤族對自己本民族古穴生活的回憶。

【第10句】木鼓是我國56個民族中佤族特有的一個鼓種,是佤族原始自然崇拜中視爲至高無上的通天神器,是萬能之神莫偉的化身,是佤族山寨的保護神。木鼓一是用來祭祀,祈禱木鼓保佑山寨五穀豐收,人蓄興旺。二是用來報警,山寨發生火災或外來侵略事件,敲響木鼓報警,召集寨人應急,保護山寨利益。三是用於歌舞娛樂,至少每個村寨有一個木鼓房,有的一個村寨姓氏就有一個木鼓房。因此有的村寨就有多個木鼓房。過去,佤族獵人頭祭木鼓,木鼓房裏就有很多人頭樁,用來裝人頭。在今天西盟縣的木鼓長廊裏,那一百隻木鼓齊鳴,響聲在綿綿的羣山中迴盪,令人激動的同時思緒翩遠。

【第11句】早在遠古時代,當人類以草裙獸皮爲衣的時候,佤族人看到水牛在泥土裏打滾,可以防止陽光的輻射和蚊蟲的叮咬,於是他們也學着水牛在身上塗滿泥土來保護自己,泥土變成了止痛、消腫、解毒的“藥品”。“摸你黑”靈感正是由此而來。

【第12句】西盟有令人驚奇的佤文化,有醉人的水酒,還有令人迷戀的自然風光以及浸透神祕氛圍的原始宗教遺蹟。這些合起來就是佤山不可比擬的民族文化旅遊資源。正如丹增所說,現代人過多的慾望和焦燥使他們嚮往“迴歸”,迴歸大自然也是一種心理需求。來到佤山,人們感受不到過分的沉重、恐怖、緊張和失落感,感到的只是生動純樸的空氣,寧靜的環境,有的只是自然的柔和之聲,還未闖進過多機械的轟響,時光平靜、溫馨、和平。加之佤族人與人之間那麼種兄弟情誼,滿耳祝福聲,構成了一幅令人嚮往的真實夢境。也許,這裏即將成爲又一個瀘沽湖,又一處九寨溝!

【第13句】佤族是一個以黑爲美的民族,認爲黑色是勤勞、健康的象徵。因此,阿佤人的服飾幾乎都是以黑色爲基調。阿佤諺語說:步調一致我們纔好一起跳舞,牙齒黑亮我們纔好一起說笑。在“摸你黑”活動中,誰最黑誰就是最美的。在“摸你黑”中,佤族兄弟姐妹們給你塗抹的可不是一般的泥巴,而是神藥“娘布洛”。佤族傳說,娘布洛草是不死草,阿佤人把藥草磨成粉,拌成藥泥,塗抹在身上祈福,同時具有防病、防曬、美容之功效。只要參加“摸你黑”狂歡,你就會得到神藥的祝福。佤族的傳統觀念認爲:“摸在姑娘臉上,姑娘越來越漂亮;摸在老人的臉上,老人長壽健康;摸在小孩臉上,小孩平安吉祥;摸在朋友臉上,友誼地久天長;摸黑滿臉,開心永遠;摸得越多,幸福越多。”

【第14句】阿佤山的古老居民——佤(wǎ)族。佤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人口35萬多人。主要分佈在雲南省西南部的滄源、西盟、瀾滄、孟連、雙江、耿馬、永德、鎮康等縣的山區與半山區。即瀾滄江和薩爾溫江之間、怒山山脈南段的“阿佤山區”。與漢、傣、布朗、德昂、傈僳、拉祜等民族交錯雜居。漢代以後,雲南便有了"濮人"居住。在唐代,"濮人"、"望人"分佈在東自景東、巍山,西至騰衝、梁河,南自鎮康,北至永平的鎮西地區。"濮人"可能是對居住在這一帶的講佤崩語的各族先民的總稱。"望人"可能主要是佤族先民。歷史文獻中"望蠻"、"望苴子"、"外喻"等名稱,與如今佤族的自稱"佤"基本相同或十分相近。

【第15句】西盟縣城座落在美麗的天然湖泊勐梭龍潭湖畔。四周被常年翠綠的原始森林所環抱,擁有清新的空氣、潔淨的環境、獨特而濃郁的佤族風情。目前,全縣已形成了集商貿、休閒、娛樂爲載體,吃、住、行、遊、購、娛爲一體的旅遊小城鎮。小城周圍茂密原始森林的環繞,形成了人在城中、城在林中的較好生態環境,被人們形象的稱爲“中國生態第一城”。在縣城方圓5㎞內,有勐梭龍潭、龍摩爺聖地、裏坎瀑布、木依吉神谷、永剋落、佤山榕樹王景點等星羅棋佈的點綴在周圍,形成了有鮮明的地域特徵和民族特色相結合的邊境旅遊小城鎮

【第16句】“司崗裏”是佤族民間流傳的古老傳說,“司崗”是崖洞的意思,“裏”是出來,“司崗裏”就是從巖洞裏出來。佤族認爲,在遠古的時候,人被囚禁在密閉的大山崖洞裏出不來,萬能的神靈委派小鳥鑿開巖洞,用老鼠引開守在洞口咬人的老虎,又讓蜘蛛堵住不讓人走出山洞的大樹,人類得於走出山洞,到各地安居樂業、休養生息……“司崗裏”的傳說,就是人類歷史的源頭。

【第17句】阿佤山的流行歌曲。走進阿佤山很激動,早年那首《阿佤人民唱新歌》“村村寨寨,打起鼓,敲起鑼,阿佤唱新歌。共產黨光輝照邊疆,山笑水笑人歡樂。社會主義好,架起幸福橋,道路越走越寬闊,江桑木落”至今繞樑三日。

【第18句】在西盟佤山,一年四季都可以觀賞到宛若仙境、如夢如幻的雲海,秋冬兩季氣勢蔚爲壯觀。佤山雲海的與衆不同之處就在於它起伏涌動,似玉帶斜挎于山腰;它變化萬千,如夢如幻,恍若仙境;它氣勢雄偉,浩瀚壯闊。雲海爲佤山增添了更加神祕的色彩,與巍峨的阿佤羣山相映成趣。

【第19句】提起葉帕姑娘,恐怕在京佤族個個都會豎起大拇指,她可是一位漂亮能幹的佤族黑珍珠。她——絕對的漂亮,嬌好的身段,健康的麥色皮膚,清澈的眸子,長長的睫毛。典型的佤族黑珍珠。北京人都說她的眼睛很亮,象天上的星星一樣美。京城佤族專家們也都非常喜愛她,每次來到小鎮都要點名讓葉帕服務。佤族專家顏其香老師稱讚葉帕是佤山最閃亮的一顆黑珍,;聶錫珍老師稱讚葉帕是佤族的驕傲;社科院的陳國慶老師稱讚葉帕是不知疲倦的畫眉鳥。

【第20句】甩髮舞的美麗傳說。相傳阿佤山有一對相愛的青年巖奇和葉帶,他們相約到山中找竹筍,竹筍裝滿了背籮,可是他們身上、頭上到處粘滿了蜘蛛網。他們用三天三夜的時間也沒能把頭髮上的蜘蛛網拿掉。佤族老人認爲是蜘蛛鬼作祟,發動全寨人把房前屋後的蜘蛛消滅掉。但這時葉帶的頭髮結成一團,讓她感到十分難過。聰明的巖奇用竹片製作成一把竹梳送給葉帶,用它來梳理散亂的頭髮,烏黑的長髮終於飄了起來。用竹梳梳頭的神奇很快傳遍阿佤山的村村寨寨。姑娘們興起了梳頭的習俗。常年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姑娘們高興地圍起圈,排成排,手拉手,甩動雙臂,踩起腳,唱起歌,俯仰開闔,甩首頓足,以剛健快捷的腳步爲拍,讓秀髮如雲飄散起舞,阿佤姑娘把熱情奔放、粗獷純樸、豁達開朗的性格溶入舞蹈中,以如火似瀑的發舞宣泄她們火一樣的熱情和水一樣的柔情,甩髮舞成了阿佤姑娘最快樂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