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關於落花的經典古詩詞與優美句子

關於落花的經典古詩詞與優美句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唐·王維《從岐王過揚氏別業應教》。歧王:唐睿宗第四子李範,初封鄭王,繼改衛王,後改封岐王。別業:猶別墅。應教:魏晉以來,人臣以文字與天子屬和曰“應召”,與太子相屬和“應令”,與諸王相屬和曰“應教”。這兩句大意是:(作者隨岐王遊楊氏別業,飲酒談天)因坐得久了,樹上啼鳥換了,地下落花多了.不覺遊興闌珊,倦意襲人。兩句詩寫出一片閒適之情。《艇齋詩話》說:前人詩言落花有思致者三:王維“~”。李嘉祐“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荊公“細數落花應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詩句所表現的意境,讀者需細細體味。

關於落花的經典古詩詞與優美句子

遠山芳草外,流水落花中。—— 唐代詩人 司空曙 《題鮮于秋林園》

桃花亂落如紅雨。—— 唐朝詩人 李賀 《將進酒》

李賀《將進酒》。本句大意是:桃花敗時,落英繽紛,如降紅雨。此句寫暮春時節桃花飄落的景象。桃花,盛開時鮮豔明麗,引人注目;敗落時片片花瓣隨風飄舞,如降紅雨,如鋪紅氈,也別有一番風光。句中“亂”字寫落英繽紛之狀,“雨”字喻凌空飄落之態,用詞精當,比喻確切,描寫落花可作借鑑。

竹香新雨後,鶯語落花中。—— 唐代詩人 張籍 《晚春過崔駙馬東園》 落花名言

唐·張籍《晚春過崔駙馬東園》。這兩句大意是:一場春雨之後,翠竹泛着清香;在紛飛的落花中,黃鶯在唱着惜春之歌。這是一首寫晚春之景和惜春之情的詩,下兩句是:“莫遣經過少,年光漸覺空。”~兩句把雨後翠竹,暮春落花,黃鶯嬌啼,青竹泛香等等,全都攝人詩中,調動讀者的視覺、聽覺、嗅覺去感知詩的意境美,而在這充滿詩意的美景中又融和着惜春惜花之情。可引用寫晚春景色

興闌啼鳥換,坐久落花多。—— 唐代詩人 王維 《從岐王過揚氏別業應教》

唐·司空曙《題鮮于秋林園》。這兩句大意是:一抹遠山橫亙在萋萋芳草的盡頭,一江春水流淌在零亂落花的覆蓋中。此名句在動人景色中表現強烈的落寞、蕭瑟之感。芳草萋萋,流水落花,滿目索然。遠山蒼翠,在寂寞的氛圍中,也給人迷茫之感。此名句委婉曲折,是借景傳情,寄情於景的典型例證

醉眠芳樹下,半被落花埋。—— 唐代詩人 盧綸 《春詞》

唐·盧綸《春詞》。這兩句大意是:醉臥在花樹下,身子的一半倒被落花埋住了。這兩句寫酒醉後躺在樹下不省人事,而且時間已經很久了。因爲有芳樹、落花作陪襯,醉態也顯得非常優美。詩情畫意,油然而出。

落時猶自舞,掃後更聞香。—— 唐代詩人 李商隱 《和張秀才落花有感》 關於落花的名言

唐·李商隱《和張秀才落花有感》。這兩句的大意是:花在隕落的時候尚且翩翩起舞,被掃在一處以後越發可聞到它的餘香。前句是從視覺感受寫,後句是從嗅覺感受寫。落花不因凋零而呈現衰颯之態,不僅“猶自舞”,而且令人“更聞香”,這種精神實可嘉許。可用來詠落花。

落花滿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代詩人 儲光羲 《答王十三維》

唐·儲光羲《答王十三維》。這兩句大意是:陣陣落花,也能帶給人春光滿園的感覺,池塘邊幾株青翠的楊柳與一池碧綠的春水互相輝映。這兩句寫暮春景色而仍清新如畫,充滿意趣,反映了作者積極樂觀的情懷。

多謝黃鸝舊友,相逐落花飛。芳草連天遠,愁殺斜暉。

秦苑落花零露溼,

灞陵新酒撥醅濃。

青蓮雖不見,千古落花雨

東流不作西歸水,落花辭條羞故林。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落花疑悵望,歸燕自裴回。

不似京華俠少年,清歌妙舞落花前。

滿地落花增感慨,故家喬木已蕭條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落花無限雪,殘鬢幾多絲。

花臺欲暮春辭去,落花起作迴風舞。

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

置酒燒枯葉,披書坐落花。

要相逢。恰相逢。畫舫朱簾脈脈中。霎時煙靄重。怨東風。笑東風。落花飛絮兩無蹤。分付與眉峯。

別有空階寂寥事,綠苔狼藉落花頻。

繡林紅岸落花鈿,故去新來感自然

處處落花春寂寂,

時時中酒病懨懨。

綠葉青陰啼鳥下,遊絲飛絮落花餘。

落花朝滿岸,明月夜披林

落花滿春水,疏柳映新塘

坐覺諸天近,空香送落花。

夕陽誰喚下樓梯,一握香荑。回頭忍笑階前立,總無語,也依依。

箋書直恁無憑據,休說相思。勸伊好向紅窗醉,須莫及,落花時。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北宋詞人 晏幾道 《臨江仙》

宋·晏幾道《臨江仙》[夢後樓臺]。這兩句大意是:人孤零零地站在落花中,雙飛的春燕在微雨中穿行。這兩句借用了五代·翁宏《春殘》詩的原句。二句看似寫景,實際是寫人的情態。“落花”往往使人產生傷感之情,“徽雨”每每帶給人纏綿之意,而“燕雙飛”越發襯托出“人獨立”的孤寂,可見這兩句所包含的“情”還是很深沉的。可用於表現暮春懷人的情景,或借鑑其融情幹景的寫作手法。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南唐第三任國君,後亡國被俘,被宋太宗毒殺 李煜 《浪淘沙令》

五代·南唐·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這兩句大意是:好像落花隨着流水飄蕩一樣,那象徵美好生活的春光一去不復返,一在天上,一在人間,永遠無法再得到了。這幾句表現李煜江山易主的愁恨和故國難回的痛苦心情。作者連用“流水”不復返,“落花”不回枝,“春去”不再來,比喻歡樂的一去永不復返;並用“天上人間”比喻昔日帝王生活和今日階下囚生活的天壤差別。而在“流水落花”一句的後面里加上一個濃重的感嘆詞“也”,把他的悔恨、悲愁、痛苦的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桃園定在深處.澗水浮來落花。—— 唐代詩人 劉長卿 《尋張建山居》 落花名言

唐·劉長卿《尋張建山居》。這兩句大意是:張逸人隱居的桃園一定在山深處,因爲隨着澗水浮來了落花。《尋張逸人山居》原詩爲:“危石才通鳥道,空山更有人家。~。”詩作描繪了張逸人幽靜的山居。此二句寫詩人尋找張逸人隱居的住處而不得,正焦急時,忽見隨着澗水浮來散落的桃花,詩人大喜,斷定張逸人一定居住在深山中,朔洄而上可以找到他。詩句雖爲對張逸人隱居的地方加以描繪,但我們完仝可以聯想到那裏一定有青山、綠水、桃林、野花.隱居者的閒遣情懷由此可見。

問餘別恨知多少?落花春暮爭紛紛。—— 唐代詩人 李白 《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唐·李白《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這是李白回憶與好友元演舊日的遊蹤而寫給元演的一首長詩。這兩句大意是:若要問我別後的離恨有多少?就像暮春時節的落花那樣紛紛揚揚爭着飄舞。李白此名句和李煜“同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句法一樣,都是上句設問,下句用比喻作答。李煜詞以一江春水爲喻,狀愁的深長不斷;李白詩以暮春落花爲喻,狀愁的紛繁無邊,異曲同工,各擅勝坊。寫離愁別恨、思念之苦,可化用此名句的意境和表情手法。

蝶粉輕沾飛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塵。—— 元代雜劇作家 王實甫 《西廂記》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蝶粉:蝴蝶翅上的粉末。飛絮:在空中飛舞的柳絮。燕泥:燕子作巢時所銜的泥土。這兩句大意是:蝴蝶翅上的細粉輕輕地沾在雪花一般漫天飛舞的柳絮上,燕子所銜的泥土混和着落花的清香。這阿兩句生動地表現了蝴蝶在濛濛飛絮中翩翩起舞,燕子在陣陣落花中來往穿行的暮春景色。不僅詞清句麗,而且有優美的情思,可用以描寫富有動感的春色。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爲離人照落花。—— 唐代作家 張泌 《寄人》

唐·張泌《寄人》。這兩句大意是:只有春庭上空的明月仍然多情,爲滿腹離愁的人照着地上的落花。張泌曾與一個女子深情相愛,分別後音信杳然。詩人積思成夢,夢中去到了女子的居處。而夢醒之後,一切皆空,只有庭中明月,照着滿地落花。全詩是:“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詩人通過溶溶結冷月、片片落花等典型景物的描寫,含蓄地反映了不見所愛的孤寂和深婉纏綿的離愁。

牆頭雨細垂纖草,水面風回聚落花。—— 唐代詩人 張蠙 《夏日題老將林亭》 關於落花的名言

唐·張蠙《夏日題老將林亭》。纖:細。回:旋。這兩句大意是:雨雖然很細,已使生在牆頭的小草紛披下垂;湖面上吹過一陣陣輕微的旋風,把浮在水上的落花聚攏在一起。這兩句句的原意是表現“侯門”衰敗的景象,現在可引以描寫春末夏初的庭院景色。

春風堪賞還堪恨,才見開花又落花。—— 唐代詩人 雍陶 《過南鄰花園》

唐·雍陶《過南鄰花園》。這兩句大意是:春風有討人喜愛之處也有令人怨恨之處;因爲它才吹開了春花,又匆匆吹落了春花。《過南鄰花園》原詩爲“莫怪頻過有酒家,多情長是惜年華。~。”詩作抒發了詩人珍惜春光、珍惜年華的思想。在詩人看來,吹風吹綠了大江南北,吹紅了桃李,但轉瞬間又將百花吹落,有功有過,確是“堪賞還堪恨”。“才見開花又落花”以春光短促隱喻人生短暫。可以此二句抒發惜春之情,抒發“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情思。

盡日問花花不語,爲誰零落爲誰開。—— 唐代詩人 嚴惲 《落花》

唐·嚴惲《落花》。這兩句大意是:終日問花:你究竟是爲誰怒放,又是爲誰凋落,而花卻始終不語。《落花》爲詠春之作,原詩爲:“春光冉冉歸何處?更向花前把一杯。~。”詩人以擬人的手法,把春花當作有感情的生物,不僅和春花交談,還詢問它是爲準開放,又爲何凋零。言詞幽默試諧,飽含對春光、春花的喜愛之情。尤其是“盡日”二字,使人感到作者端着酒杯,終日徘徊於春花之前,時而喃喃自語,時而舉杯長吟,如醉如癡,令人感嘆。可用以描寫對春光的喜愛,抒發惜花之情,擬人手法也可以借鑑。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 唐代詩人 杜牧 《金谷園》

唐·杜牧《金谷園》。墮樓人:指西晉富豪石崇的歌妓綠珠,因孫秀通婚,跳樓而死。這兩句大意是:傍晚時東風送來啼鳥的哀鳴,那飄落的春花就像當年的墮樓人。金谷園的故址在今洛陽車站跗近,是西晉富豪石崇的別墅,繁榮華麗,盛極一時,唐時已荒廢,成爲供人憑弔的古蹟。詩人在紅日西斜時來到這荒蕪的名園,自然沉溺於思古幽情之中,因而東風彷彿帶有涼意,鳥鳴顯得淒涼悲切,一切都蒙上了濃重的感傷色彩。尤其是那一片片飄然下墜的落花,使人想起此處曾發生過綠珠墮樓的悲劇,更引起詩人無限的遺想。一個“似’字,滲透着詩人多少追念、憐惜之情,揭示了綠珠與落花在不能掌握自己命運方面的相通之處,比喻貼切自然,意味雋永。此二句可藉以抒發惜春懷古之情。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唐代詩人 杜甫 《江南逢李龜年》 落花名言

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這兩句大意是:眼下恰值暮春,正是江南風光美好的時候。想不到在這落花時節,又能和您在異多相逢。李龜年是唐代開元、天寶年間著名的歌唱家,杜甫在少年時曾和他有過交往。當時正是唐王朝的全盛時期,詩人也意氣風發。時隔四十多年,當詩人和他重逢時,兩人都到了暮年,又同在異鄉流落。所以這兩句既抒發了闊別之情,又寄寓着風景依舊、人事滄桑之感。“落花時節”不僅點明瞭重逢的時間,而且隱喻詩人和歌唱家都已到了暮年,唐王朝的全盛時期也已一去不復返了。一個“又”字,把四十年前的離別與四十年後的重逢聯繫起來,含蘊着經過劇烈的社會動盪後,兩個有着不尋常經歷的故人異鄉重逢時的深沉感慨和悲喜交加的心情。現在引用這兩句,可以拋開原詩中的傷感意味,只表現舊友重逢的欣喜歡愉。此外,句中以樂景村哀情和語意雙關的手法,也值得學習、借鑑。

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北宋詞人 周邦彥 《浣溪沙》

宋·周邦彥《浣溪沙》[樓上晴天]。兩句大意是:春筍已漸漸長成堂下的綠竹,落紅墜地,已成爲紫燕築巢的燕泥。句寫春意闌珊。在原詞中,綠竹、燕泥是作爲觸動作者離情歸思的景物出現的,可用於表現晚春景色。

落紅滿路無人惜,踏作花泥透腳香。—— 南宋詩人 楊萬里 《小溪至新田》

宋·楊萬里《小溪至新田》。這兩句大意是:落花滿路,沒人憐惜,被人踏成花泥,花香透過嘟背。楊萬里的這兩句詩,又爲抒寫惜花之情選擇了一個新的角度。從詩句來看,此時落紅滿路,春已歸去。趕路的人並不注意這郊野間的落花,他們來去匆匆,把遍地殘紅踏成了花泥。美麗的花朵已經無影無蹤,可是它們還把芳香留給了人間。正如陸游所說:“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卜算子·詠梅》)。這香氣透過腳背,沁入心脾,使人們心曠神恰。這兩句本是寫景之筆,抒情主人公並未直接出現,但是透過這客觀的寫景筆墨,我們仍然可以體味到作者的一片深情;惜其“滿路無人惜”,愛其踏作泥猶香,不正是這兩句詩的意蘊所在嗎?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 北宋詞人 晏殊 《浣溪沙》

宋·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這兩句大意是:滿目河山遼闊蒼茫,徒然引起人們對遠方朋友的思念;風吹雨打落英繽紛,更使人們增加對春歸的感傷。這兩句以情景交融之筆寫傷春念遠的情懷,流露出深沉的憂傷。前一句寫遠景,境界開闊,情調悲涼。那蒼蒼茫茫的河山吸引着離人的視線,使他情不自禁地憶念遠方的親友,但是山遠水長,相見無期,憶念也是徒然。一個“空”字,在轉折中表現了離人的無限惆悵。後一句寫近景,境界悽迷,格調纏綿。風風雨雨吹落了枝頭的殘花,催送着春天歸去。這衰敗的春景,使離人更感憂傷。這兩句詞以不同的境界表現相同的感情,“空”字表轉折,“更”字示進層,在這一退一進之中,大大增強了詞句的表現力。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王安石 《北山》 關於落花的名言

宋·王安石《北山》。這兩句大意是:仔細地計數落花因而坐得久了,慢慢地尋找芳草落得回家遲了。這首詩是王安石晚年隱居金陵(令南京)時的作品,~兩句反映了自已平靜的心境和閒適的生活,用詞頗爲精當。暮春時節,落花飄零,作者仔細地計數着地上落了多少花瓣,久久未曾離去。此時,他既無惜春之情,又無傷時之慨,平平靜靜地“細數落花”,只是爲了消磨時間。終於,他站起身來準備回家了,一路上依舊是悠閒自得,緩步而行,觀察着地上芳草的蹤跡,反正無所事事,只要把時間打發過去就行。句中的“細數”、“緩尋”、“坐久”、“歸遲”等詞,頗爲傳神表現了這位安度晚年的老人的風神。

擁衾側臥未欲起,簾外落花撩亂飛。—— 北宋哲學家,易學家 邵雍 《懶起吟》

宋·邵雍《懶起吟》,一題《安樂窩》。這兩句大意是;醒來了但睡意還未全消,想起牀又懶得起牀,偎着被子側臥着,有意無意地看見簾外的落花在空中亂飛。《懶起吟》的全詩是:“半記不記夢覺後,似愁無愁情倦時。~。”全詩處處扣住“懶起”的題旨,而“懶起”正是由於心無所求,安閒自適的緣故。~兩句把作者那種在朦朧半醒狀態中,擁被側臥,漫不經意地看簾外落花的安恬閒逸、陶然忘機的心境極微妙地表現出來了。讀着這樣的詩句,作者的形態、神態、意態、心態宛然可見。

綠樹交加山鳥啼,晴風盪漾落花飛。——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 《豐樂亭遊春三首》

宋·歐陽修《豐樂亭遊春三首》其一。豐樂亭:在滁州(今安徽省滁縣)西南豐山北麓,琅琊山幽各紫薇泉上,爲歐陽修所建。交加:此指樹木枝葉交叉重疊,形成綠蔭。這兩句大意是:綠影婆娑的樹木,枝葉重疊交錯,山鳥在萬綠叢中愉快地啼叫;和煦的春風在麗日下吹拂,片片飛紅從枝頭紛紛墜落。綠樹掩映,山鳥啁啾,晴風盪漾,雜花亂飛,用以寫暮春景色,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牡鵑啼處血成花,梅子黃時雨如霧。—— 北宋政治家﹑詩人 寇準 《句》

宋·寇準《句》。杜鵑啼血:杜鵑啼聲悽慘,初夏時常晝夜不停地叫,相傳鳴至出血方止。梅黃雨:夏初梅子黃熟時下的連綿陰雨,叫“梅雨”、“黃梅雨”。這兩句大意是:初夏時節杜鵑悲啼,鮮血染紅了遍地落花;梅子黃熟時分,陰雨如煙似霧,下個不停。暮春時節正是杜鵑啼鳴之時,也是落花之時,把遍地落花說成是杜鵑啼血化成,聯想豐富,也符合節令特徵。以霧狀雨,正寫出梅雨的特點,十分恰切。

萬點落花舟一葉,載得春色過江南。—— 明代女詩人 陸娟 《代父送人之新安》 落花名言

明·陸娟《代父送人之新安》。這兩句大意是:千點萬點的落花,落在那離人的一葉扁舟上;那一葉扁舟啊,把一片春色都載到江南去了。這兩句是由宋代鄭文寶《柳枝詞》中“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兩句演化而來。花落扁舟,則似春色載於扁舟。扁舟一去,則似春色也隨之而去。春一走,剩下的當然是隻有一片寂寞了。詩句是寫送別,作者以“春”的過江寄託了人的別愁。託物抒懷,以景言情,情融於景,是這兩句詩的重要特色。這種抒情方法應該學習,也可化用來抒寫春日送別之情。

掃地可憐花更落,捲簾無奈燕還來。—— 北宋詞人 賀鑄 《海陵西樓寓目》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 南宋愛國詩人 曹豳

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 屈大均

夢笑開嬌靨,眠鬟壓落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紅紗。—— 南朝梁文學家 蕭綱 《詠內人晝眠》 關於落花的名言

南朝·樑·蕭綱《詠內人晝眠》。靨(yè夜):嘴兩旁的酒窩兒。鬟:古代婦女環形的髮結。簟(diàn甸):竹蓆。玉腕:婦女白晳的手臂。這幾句大意是:香甜地酣睡在涼蓆上,嬌嫩的面頰上現出兩個夢中笑開的酒窩兒;環形的髮髻壓着從枝頭飄落的花瓣,豐腴白晳的手臂上隱現着竹蓆的印紋,玉肌滲出的香汗把紅色的紗衫浸溼了。這幾句寫夏天晝眠的宮女嬌媚的睡態和服飾,是宮體詩中詠美人的名句。它盡態極妍地表現了晝眠宮女的體態美和服飾美,甚至連竹蓆印在手臂上的印紋、香汗潤溼的紅衫都細緻入微地刻畫出來了,使宮女嬌美的睡態和俏麗的服飾宛然若見。宮體詩的出現,表明齊樑時代審美領域的擴大;它的內容和形式,對後世文學是有影響的。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遊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 《豐樂亭遊春三首》

宋·歐陽修《豐樂亭遊春三首》其三。豐樂亭:在滁州(今安徽滁縣)西南豐山北麓,琅琊山幽谷紫薇泉上,爲歐陽修任知州時所建。春將老:春將暮。這幾句大意是:豐樂亭畔青山紅樹,碧草無垠,春光將老,月色慾暮,多情的遊客踏着亭前的落花流連忘返,詩人也爲花落春殘而惆悵不已。前二句寫豐樂亭前之景,後二句抒遊豐樂亭之情。山色青,樹色紅,草色綠,加上落花紛飛,豐樂亭風景如畫。所以亭前遊人來往不斷,太陽已經西斜了還興致勃勃,踏着落花不肯離去。從遊人貪婪地遊賞中,又透露出擔心好景不長,春光難駐的戀春情思。

花開花落,花落花開。少年弟子江湖老,紅顏少女的鬢邊終於也見到了白髮。—— 武俠小說作家 金庸 《倚天屠龍記》

雲淡風輕,細水長流,何止君子之交。愛情不也是如此,才叫落花流水,天上人間?—— 臺灣女作家,原名陳懋平 三毛

風吹花動,花動花落。不管他天地間又平添落花幾許,也是尋常事。花落人亡,天地無情。天地本就無情,若見有情,天早已荒,地早已老。—— 武俠小說家 古龍 《怒劍狂花》 落花名言

你看陽光多麼公平,照着你,照着我,照着高大的樹木,也照着地上的落花,既不分貴賤貧富,也不計較利害得失。若是人們也能和陽光一樣公正,我想這世上一定會太平得多了。—— 武俠小說家 古龍 《彩環曲》

往事越千年,人生彈指間。有些人也許辛勤的奮鬥一生,也沒能達到想象中的完美,但是人生的意義並不在於得到多少。人生本就是空手而來,淨身而去,曾經所擁有的一切最終也都是拱手送人,不外乎孤獨、寂寞。如果有一天,我們像流星一樣墜落,也不必抱怨生活,因爲我們活過;縱然人生葉落花飛,無悔。—— 河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滄州市佛教協會會長。 延參法師

一生愛馬癡狂,對於我,馬代表着許多深遠的意義和境界,而它又是不易擁有的。馬的形體,織着雄壯、神祕又同時清朗的生命之極美。而且,他的出現是背景做襯的。每想起任何一匹馬,一匹飛躍的馬,那份激越的狂喜,是沒有另一種情懷可以取代的。並不執着於擁有一匹摸得着的駿馬,那樣就也只有一匹了,這個不夠。有了真馬,落了實相,不自由,反而悵然若失。其實,馬也好,荒原也好,雨季的少年、夢裏的落花、母親的背影、萬水千山的長路,都是好的,沒有一樣不合自然,沒有一樣不能接受,虛實之間,莊周蝴蝶。—— 臺灣女作家,原名陳懋平 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