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一個人物爲中心素材的高考滿分作文

一個人物爲中心素材的高考滿分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一、北京的符號

一個人物爲中心素材的高考滿分作文

我看見祥子手裏撥弄着現洋,心中盤算着買車,嘴裏唸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車黑漆漆的車身、亮晶晶的瓦圈,閃着光;我看見王順發忙着擦桌子抹茶碗招呼客人,手裏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壺,壺嘴徐徐吐着水霧;我看見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紅,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兒爺昂首挺胸,老太爺微笑點頭;我看見沙子龍直視徒衆一言不發,心中暗道&ldqu;不傳!不傳!,堂前老北京那支鏢局長槍,靜靜倚立牆角,與主人遙相呼應……

讀老舍先生的書,彷彿被書中人物引領着,遊覽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氣息,欣賞北京的色彩,聆聽北京的節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號啊!

那是老北京的絲絲縷縷、點點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語,激越鏗鏘,餘韻悠長;如一壺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無窮。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飲食‐‐&ldqu;良鄉的肥大的栗子,和了砂糖在鍋裏&lsqu;刷刷&rsqu;地炒着,連鍋下的茶煙都是香的&ldqu;高粱紅的河蟹,用竹簍裝着,沿街高聲叫賣;而會享受的人們,會在酒樓裏,用小小的木槌,輕輕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腳‐‐只有老北京纔會有如此誘人的風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領略得如此動情,如此傳神!

老舍先生雖然祖籍山東,可他卻生在北京,長在北京,更無比地愛着北京。他愛老北京的一切,在他眼中,老北京正如舊曆年張貼的年畫:喜慶、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氣;細緻、精巧,更傳達着文化的氣息。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筆,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對北京的無比熱愛,描繪出一個真實而又理想的北京,一個現實而又詩意的北京。於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徵、北京的符號。

老舍先生出過國,留過洋,他自然懂得時代終究會推動&ldqu;老北京變成&ldqu;新北京,這是一種欣喜與哀婉交織的複雜情感。這種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來‐‐?《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歡逛八面槽、大柵欄、琉璃廠,可他也嘆惋&ldqu;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店鋪都會消失。正因爲此,老舍先生在北京新時代的舞臺上,努力創造着新北京的語言和形象,創造着新北京的符號。

於是,作爲北京符號發現者、熱愛者和創造者的老舍先生,也成爲了北京歷史與現實的,北京人眼裏與心中的,一座永恆的豐碑。

二、我就這樣鍾情於劉若英

我有一個同學是劉若英的粉絲,準確地說是&ldqu;英迷。她和我說,她其實並不喜歡歌,但唯獨喜歡劉若英,她把劉若英的歌詞當成口頭語,她的音樂手機裏的歌曲目錄文件夾取名也是劉若英,這似乎也不值得大驚小怪,因爲裏邊全是劉若英的歌,但難以料想的是,因爲劉若英是達芙妮的代言人,她這位在校女生,竟然特意買了一雙達芙妮的4.5釐米的高跟鞋,我聽了之後差點暈倒。

本來我不是特別喜歡聽歌,也就不可能成爲哪個歌星的歌迷。不過,我也曾經喜歡上一首歌,就是《很愛很愛你》,當時,只覺得好聽,卻並不知道是誰唱的,當同學告訴我說&ldqu;是劉若英的歌時,我竟然反問她&ldqu;誰是劉若英?她當即罵我是&ldqu;白癡。我無言反駁,想想當今的中學生,有幾個沒有做某某明星的粉絲?直到有一次在長途汽車上看電影《天下無賊》時,聽到有人說女主角是劉若英,我這纔對劉若英有了第一印象‐‐漂亮。

既然有了直接的視角感受,於是,在幾天內我反覆不停地聽劉若英的歌,想強化一下對劉若英的印象,但當時也並不是就一下子迷上了劉若英的,因爲我依然覺得劉若英像其他一些女明星一樣嗲聲嗲氣的,聽起來有點膩人的不適感。

所以,漸漸地我把劉若英給忘了,但沒想到,我與劉若英之緣卻並沒有了卻。我在看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時,陶醉在蕭亞軒&ldqu;英臺的呼喚聲中的我,也深深愛上了影片主題曲《蝴蝶》。看完電影后,我迫不及待地下載了這首歌,這才知道這首歌也是劉若英唱的。

一天,另一同學讓我與他共聽一首歌《很愛很愛你》,不喜歡聽歌的我,也沒問是誰唱的。我聽後,也沒覺得有什麼出衆之處。可同學意味深長地問我:&ldqu;如果你所愛的人跟着你過得不幸福,你是否會像劉若英一樣,&lsqu;因爲愛,所以舍&rsqu;?我愣住了,又是劉若英。

生活還在繼續,我依舊去買《青年文摘》,看着看着,一個題目赫然映人眼簾-《2011年桂花不飄香》。看完之後很感動,倒回來看作者時我才發現,作者竟然是劉若英!原來,演員的劉若英那麼漂亮,唱歌的劉若英那麼深情,作家的劉若英這麼有文才。相對於聽歌來說,更喜歡看書的我,於是特別關注劉若英的作品來,後來讀了她的書《我想跟你走》《下樓談戀愛》,還了解到她主演的《生日快樂》也是由她的小說改編的。出書的明星有很多,但像劉若英不是靠炒作,而是靠文學功力出書的並不多。單憑這點,劉若英就在我面前,從一堆雷同的明星中脫穎而出,也單憑這一點,劉若英成了我情有獨鍾的偶像。

有的粉絲對自己的偶像瞭解得非常細緻,諸如所屬星座、喜歡的顏色,甚至日常的一些細節習慣。可我對劉若英其他的事一無所知,也懶得知道。她的歌,我也就聽《很愛很愛你》《蝴蝶》《爲愛癡狂》這3首,然後就是讀她我能找到的所有的作品。對我來說,做一個&ldqu;英迷,這也就夠了。

三、張愛玲的遺憾

張愛玲是上海灘的傳奇,用賈平凹的話說,她是個&ldqu;會說是非的女狐子&ldqu;嘟嘟嘟地嘮叨不已。張的文筆也很不錯,時而雋永,時而辛辣,哪一本書不是風靡全國幾十年可是,爲什麼張愛玲直到今天都只是一個&ldqu;著名作家,而鮮有書評家尊其爲&ldqu;偉大作家呢

我想,張氏的遺憾,緣於她自己爲自己設定的小環境。

張愛玲的書多寫些上海灘老弄堂裏大家族的細屑小事,多寫些白流蘇們的愛情。而20世紀裏,人世間的滄桑鉅變,民族的大悲大喜,便都只成了搭建起來的一個個舞臺背景,隱在這一段段兒女情長背後,只爲證明這些傳奇戀情足可以&ldqu;傾城。時代的大背景,民族的大環境,就這樣隱隱約約、影影綽綽存在於遙遠的地方,讓人看得不真,覺得不深。而張愛玲,卻沉溺在自己過去簪纓世家的小天地裏,偶爾探出頭看一眼外面的世界,便又縮回去,繼續她小環境裏瑣細的感情描摹。

20世紀,文壇巨星們閃耀於天空,而這些文壇驕子們,正是把自己融入時代洪流向前的大環境中,正是把自己的才情與民族的命運相結合,才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就。

魯迅爲民族療傷醫疾,以尖銳的文匕刺向時弊,他是我們的&ldqu;民族魂夏衍敢爲人先,一篇《包身工》,讓人們關注更多的&ldqu;蘆柴棒何其芳從重慶奔赴延安,擺脫了田園牧歌的空虛,把握住了民族的脈搏沈從文從古都遙望湘西,爲紛亂的中國呼喚粹然的淨土……他們,讓自己置身於時代的大環境中,與最廣大的民衆一起沉浮,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而時代回饋他們的,是他們的千古,文采風流,是青史上的永垂美名,萬人敬仰。

很顯然,張愛玲沒有這樣做,終其一生,她也沒有擺脫沒落世家代言人的角色,她的心也沒有走出過雕欄畫棟的宅院。這個積蘊深厚的環境讓她有&ldqu;出名要趁早的強烈意識,卻把她的思想鉗制了,限制了她取得更大的成就。張愛玲的雜文其實對人性的認識也是比較深刻的,只是囿於社會閱歷的不足和接觸人羣的單一,她無法寫出更多有深度的。不然,以張愛玲的才情,怕會有更多的經典傳世。

天井四方方,小魚囿中央。只喝井裏水,永遠養不長。或許,張愛玲的遺憾正在於此。斯人已去,留給我們的,只是高牆庭院裏,一個美麗但卻蒼涼而孤獨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