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關於春節想家的作文素材

關於春節想家的作文素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篇一:春節了,想家了

關於春節想家的作文素材

好像好久都沒有像這樣久久的望着天空了,說是下雨的天氣卻像是姑娘出嫁般,早上滴答淚珠,這會兒露出燦爛的笑容了??

你爲什彷徨呢,小鳥?和夥伴走散了麼,還是獨自離開隊伍,想熟練飛行的技巧,期待有一天能翱翔在這藍天白雲中?我多想和你一樣,與白雲做伴,擁抱廣闊無垠的藍天,奈何羽翼未豐滿。你會不會笑話我,感想又不敢獨自去嘗試?

家鄉的油菜花種已經撒在農田裏了吧!在這大城市裏,聞不到路邊田野間的油菜花香,空氣中盡是塵埃,我想象着自己置身花海中,野花的芳香夾雜着泥土的氣息,好不愜意。你是路邊的一株野花,靜靜的聆聽着蔥鬱苗木、涓涓細流與微風譜寫的五線譜曲。我依稀看見了小夥伴們拉着我的小手,赤着腳丫快樂的奔跑在種滿番薯的土壤上!初嘗禁果的我們,偷摘了鄰居家的番薯,臉上洋溢着天真爛漫的幸福。我抱着大小不一的番薯,泥土碎渣黏在了我的衣襟,她裝滿了紅色的書包,手不堪重負的緊抓着課本,掉一地的語文試卷還來不及拾起已被風捲走。我笑着,她笑着我,沒有空餘的有拭去嘴角的鼻涕,回家的路上晚歸的蜻蜓飛的很低、很低。

我想家了,懷念在竈臺前忙碌着您的身影,念念不忘蔥油餅的香鹹口感,那是奶奶的味道!許久沒回家,隔壁麗麗家的狗狗有沒有長肥了,馬路旁邊陽陽家的小花貓去年除夕的時候都懷胎呢,不知道生了幾個貓寶寶,來上海時前村文蘭家的小閨女嘴甜甜的喊我媽媽呢,都12月了,可以自個兒出門玩耍了吧?

閨蜜的一個電話過來:“婷婷,臘月廿六我結婚了,回來喝喜酒哈!你票買了沒了,在深圳的珊珊說廿五的票都賣完了。”好吧,春運將至了嗎?時間過得真快啊,又是一年春,不知不覺在德持這個大家庭裏一年了!有感動、有歡笑,更多的是成長。

希望來年,我會和德馳一起成長得更快、更好……

篇二:春節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此,人們稱這一天爲春節,俗稱陰曆年。春節來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意味着新一輪的播種,意味着我們又要長大一歲,意味着大地萬物復甦。

春節到了,家家戶戶的宅門貼上了春聯,掛上了紅紅的燈籠。人們通常要貼福,必須倒着貼,簡稱福到了。有的人在牆上貼年畫;有的心靈手巧的人剪着窗花??春節到了,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噼裏啪啦的聲音此起彼伏,人們開始除舊迎新??傳說,這個年是對人非常不吉利的,年一來就樹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過就萬物生長,鮮花遍地,這個年到底怎樣趕走呢?那怎樣才能讓人們過上幸福生活呢?人們就用炮竹趕走了年,因爲年怕紅色,這樣人們就能過上幸福生活了。春節到了,這是個歡樂祥和的日子,更是一個親人團聚的日子。吃餃子,是北方的習俗,大家一起吃個團圓飯,多溫馨呀!南方的習俗是吃年糕,因爲他們想要節節升高,讓我們共同迎接新生活吧!春節到了,男女老少都穿着新衣,長輩要給晚輩紅包。春節到了,家家戶戶都來買年貨,春節這喜慶的氣氛,不僅洋溢在歡樂家中,並且洋溢在大街小巷,有的在舞獅子,有的在放鞭炮,還有的在扭秧歌??

放眼望去,這裏華燈滿城,友人滿城,真是熱鬧非凡!春節到了,新的一年即將開始了!

中國有許多節日,除夕、春節、元宵節、端午節??而春節是中華兒女最重視最隆重的節日,無論漂泊在何方,到春節了大家都會千里迢迢地的回到家鄉,回到父母孩子的身邊,團團圓圓的過春節!我愛我們的節日,但我更愛春節。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甚至連空氣也瀰漫着喜慶的氣息。因爲春節的臨近,把親人間的距離在逐漸的拉近,把思鄉的念頭變得渴望,把團圓的期盼變成現實!除夕這一天對人們來說是極爲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辭舊迎新,吃團圓飯。一年一度的團年飯能充分地表現出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在吃完團圓飯後,就開始守歲了。最值得我們高興的不僅僅是在過年的時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爲重要的是能夠收到大人們給的壓歲錢,收壓歲錢也可以說是收紅包,因爲紅色象徵活力、愉快與好運。大人們派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是表示把祝願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裏的錢多少並不重要,主要是讓我們開心,一種美好的祝福罷了!

據說,人們放鞭炮是爲了趕走“年”,而所謂的“年”,其實是一種野獸。以前,人們是用鞭炮來嚇跑“年”的,“年”走了,即就是過“年”了,所以,過年其實是指這個的。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爸爸和媽媽帶我去了許多親戚家。家家院子裏挑着紅紅燈籠,門上貼着鮮豔的春聯,喜慶的大福字,還有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媽媽爸爸帶着我去奶奶家拜年。一路上人們穿着節日的盛裝,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向親朋好友拜年。晚上親戚們聚在一起吃團圓飯,晚飯十分豐盛,雞、鴨、魚肉樣樣俱全。大家相互舉杯敬酒祝福以後工作順利、學習進步、閤家歡樂!春節是在外的人想家的情懷,春節是老母親望眼欲穿的等待,

春節是又一個美好夢想的開始。年復一年,循環往復,這看似短暫的過年過程,實際上是一種交流,是一種情感的交流。在大家喜氣洋洋的祝福聲中,一個新的開始,一個新的起步就在這新的一年,開始了。

每一個節日都代表着中國的傳統文化,我愛我們的節日。

春節好詞好句:

普天同慶 閤家歡樂 辭舊迎新 歡天喜地 萬家燈火 大地回春 歌舞昇平 閤家團聚 新春佳節 載歌載舞

恭賀新禧 吉星高照 恭喜發財 多福多壽 財運亨通 健康長壽 開春大吉 花開富貴 恭喜發財 恭賀春節

財源廣進 恭賀新喜 財運亨通 閤家歡樂 福如東海 壽比南山 萬事順意 幸福美滿 美夢連連 吉祥如意

1、春節前,人們個個喜氣洋洋,個個精神飽滿。逛街的人絡繹不絕,有的在買年畫,有的在買年貨,有的坐着火箱圍着火爐看電視,還有的人在打麻將打撲克,等等不一而足。街上五彩繽紛,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各種各樣的貨物都齊全,琳琅滿目,洋溢着親力而爲,事事參與的熱鬧。

2、春節的來臨,意味着春天將要降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人們在度過了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後,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怪不得在春節時,人們會這麼喜悅地來迎接這個節日。

篇三:描寫過年想家的詩句

描寫過年想家的詩句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着遠行人。

赴北庭度隴思家 岑參

西向輪臺萬里餘,也知鄉信日應疏。 隴山鸚鵡能言語,爲報家人數寄書。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靜夜思

【內容】: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望穿故鄉水,

夢中幾時回?

蒼天雨霏霏,

爲我把淚垂。

極速空中騎飛馬,

千里還家見爹孃,

睜眼唯見枕邊淚,

方知遺夢在他鄉。

篇四:春節感悟

感悟

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底蘊,形成了現在好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等。接下來就談談最具特色的春節帶給我們的影響。中國人民最爲重視的就是春節,亦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爲高潮。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

年爲主要內容。春節的活動豐富多彩多姿,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春節,意味深長,教給我們要對一個年頭的總結也是對下一個年頭

的無限憧憬,代表着喜慶和福氣;

年前,千家萬戶都是忙着辦理年貨、張燈掛彩,爲新年的到來忙忙

碌碌,雖然有些疲倦,但是依然滿面喜氣。也說明了春節在國人心中的重要程度。

每當大年三十,一家人的團圓飯,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孩子們穿着新衣服,在院子裏盡情的追逐着、嬉鬧着,有的在放着各種各樣的禮花和鞭炮,就連大人、老人都忍不住點燃預示美好的煙花,天空也換上了漂亮的新衣,爲國人的生活條件改善而露出燦爛的笑容。

過完三十就是初一,許許多多的人們等待新年鐘聲的響起,俗稱“熬

福”,歡迎新年的到來;在寒冷的冬天,人們早上四五點鐘就起牀,下餃子吃,絲毫沒因天氣的寒冷而賴牀不起,新年的熱鬧氣氛使人們忘記了煩惱;隨着我們年齡的增長,沒有了小時候的天真爛漫,更多的是責任;對於我們現在的過年就是喝酒吃飯,換個角度想想,在酒桌上的長輩都對我們寄予了希望。在外的我們,有哪一個父母不是早早打電話問“孩子,工作忙嗎?今年回家過年嗎?”我們的回答不一,但是父母的心情呢!回答肯定,父母是高興地、開心的,回答否定,父母心裏難過,他們依然會說“不要想家,照顧好自己”,這就是兒行千里母擔憂,無論我們身處何處,父母永遠是我們最親近的人。

俗話說過一年長一歲,證明孩子的成長,也是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雖然父輩年齡的增長代表他們接近老年,春節也代表着“孝”,百善孝爲先,國節在教育爲子一代要好好的孝順父母;祭祀祖神、祭奠祖先同樣的是教育我們不忘父母恩,時刻懷着感恩之心;在這個太平盛世中,處處都存在着競爭,社會生活的壓力使我們年輕一代的壓力逐漸增加,回家探望父母的機會越來越少;但是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的通訊設備先進了,而且方便,所以我們可以有很多的時間去和父母打電話,詢問父母的健康和生活情況,兒行千里母擔憂,我們的接觸到的知識關

於感恩的數不勝數,理論我們可以說出一大車,但是實際行動又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呢!望所有在外的兒女,多關心關心記掛着我們的父母!

篇六:過年習俗

家鄉的年

就快要放寒假了,我的內心多少是有點期待的。寒假的到來,一方面意味着我可以回家了,開學三個多月,我還沒有回過家,我想家了;另一方面,在寒假中將會過新年,我又可以好好的玩一把了,還可以見到我好久不見的好姐妹,真的是很期待啊!我的家住在山東棗莊,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棗莊位於山東省南部,歷史上早有“滕國、薛國”(現轄滕州市、薛地區)之稱,南臨古城徐州,北望齊魯,與孔孟之鄉的曲阜鄒縣,相距甚近,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因此棗莊過年的風俗也同樣豐富多彩,透過這些風俗,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對新年的企盼,對新春的祝福,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

臘八

我的家鄉有“進了臘月都是年”和“過了臘八都是年”一說,表達了人們對春節的企盼之情。聽老師講,“臘”是古時十二月的祭禮,始於周代。《左傳·僖公五年》記載“虞不臘矣。”《說文·肉部》中還有“臘,冬至後三戊,臘祭百神。”之說。由於“冬至後三戊”年年日子不同,所以,漢代以後統定“十二月初八日爲臘日。”這天早晨,家家都要煮臘八粥。將洗淨的大米、豇豆、紅棗、花生、蓮子、栗子、菱米等放進鍋裏,用文火慢慢熬製。聽奶奶說,臘八粥必須得經過一定的時辰才能被熬得香噴可口。臘八粥熬好後,要敬老天、抹到果樹上,以祈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鄰里間也要互送,以示鄰居間相親相愛、友好和睦。俗話說:“吃了臘八粥,就把年來數。”從這天起,人們便開始籌備過新年了。

過了臘八之後,年味就越來越濃了。家家戶戶會打掃衛生,這次的衛生打掃與之前的每一次都不同,這一次會全家都出動,來一次徹底大打掃,邊邊角角都不可以放過,真真是讓家裏煥然一新。還要洗許多東西,有以後穿不着的衣服,還有牀上的一切用品,除了不洗被子,有的家裏還要洗沙發上的沙發套等東西。所以,每年臘月查水錶,每一家的用水量都會翻上好幾番。從臘八到年二十三,家裏一般不購置年貨,農村沒有冰箱,怕壞了,一般都是年二十三之後才購置年貨。雖然不購置年貨,但是集上的年貨可謂是應有盡有。那些商家們早就備好了從臘月到正月整整兩個月的商品,生怕以後沒得賣。進了臘月之後,集上的年貨就會越擺越多,路都被堵住了,只允許行人通過,車輛都過不去,哪怕是自行車都不行。而且離年越接近,就越擠,年味就越濃。人越忙,就感覺時間過的越快,眨眼就快到月底了。

辭竈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這一天爲祭竈日,民間的活動是送竈神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一年來的所作所爲,這種儀式稱爲“送竈”、“辭竈”,更爲通俗的說法就是“送竈老爺上天”。棗莊地區關於“辭竈”的時間略有不同,北部如滕州、山亭一帶爲二十三,南部一般遵循“官三民四”說法,在二十四“辭竈”。“辭竈”儀式一般是傍晚在竈間舉行,人們先往竈神的嘴上抹上糖,意思是叫他上天后不要亂說話,多替這家人美言幾句。然後在竈前擺上供果和用秫秸芯扎的馬,焚香燃炮,口中還唸唸有詞,祈禱竈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最後揭下竈王爺的畫像,連同秫秸芯扎的馬一起焚燒,意寓竈王爺騎馬升了天。相傳“辭竈”後,百神上天,百無禁忌,天天大吉。

辭了竈,年來到,閨女就要花,小子就要炮。這是在民間過年前羣衆口頭傳唱的民謠。而從這一天開始,就要準備年貨、送節禮、湊份子殺豬、蒸饃饃、烙煎餅、炸丸子、熬糖、炒花生、炸果子、上墳等等,稱爲“忙年”,果真是讓人

忙的不可開交。

除夕

除夕是臘月的最後一天,俗稱“年三十”。爲了第二天的春節,這一天有許多的事情要做。民間有俗語“忙得跟沒三十的樣”,說的就是“年三十”這一天之前,過年的事情一定都得處理好,以免到了年根手忙腳亂。除夕一大早起牀後,第一件事就是貼春聯,然後要放鞭炮。棗莊部分鄉鎮還有帖過門籤、窗花(剪紙)、年畫、門神的,均表達了辭舊迎新,吉祥祈福的心願。有的還在門上插松枝,在院中放青竹,意思是“竹報平安”,還要將家中佈置的煥然一新。還要將菜刀、剪子等“破財”的物件藏起來,以免春節這天被小孩子拿到亂動,但針線等是“聚財”之物,沒有此忌諱。另外,據說正月初一是掃帚的生日,這一天不能動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裏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所以,一般是大年夜掃乾淨,12點之前將垃圾倒掉,年初一不動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個大桶用來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最有意思的是這一天要在大門口橫放一根棍子,一方面是欄財,不讓家財外流另一方面是放上棍子後,就可以將債主擋在門外,不必擔心有債主再來討債,可以安心地過個好年。

除夕之夜,闔家歡聚,一家人圍坐一起把盞對酌,吃一年到頭最期待、也是最豐盛的“年夜飯”,然後一起包餃子“守歲”,靜候春節的到來。點着蠟燭或油燈(現在都是用電燈了),通宵“守歲”,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據說“守歲”有兩種含義,一是年長者守歲爲“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二是年輕人守歲,是爲延長父母的壽命。現在則流行吃罷“年夜飯”,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零點剛過,就開始燃放鞭炮慶祝春節。

春節

春節是從正月初一的零點開始的。放完鞭炮後,老人淨手擺供桌,焚紙上香,祭神祭祖,祝願一年發福發財。五更時,喊起睡夢中的兒童,讓他(她)一聲不響的到院中摟住椿樹,連念三句:“椿樹王,椿樹王,你長粗來我長長,你長粗瞭解木板,我長長了穿衣裳。”據說,這種方式祈禱長個子很靈驗,但千萬要記住可別說錯了,不然就白祈禱了。另外,民間還有五更天觀天相,卜豐欠的習俗。即讓孩子站在院子裏,觀看東方天空的顏色,如是白色,代表今年麥子豐收,如是紅色,則代表高粱豐收,若是黑色則可能欠收。

相傳“年”是遠古時代的一種怪獸,每逢除夕夜,它便出來挨家挨戶的殘食人羣。人們只得把肉食放在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裏,直到初一早上,人們開門見了面,作揖道喜,互相祝賀未被“年”吃掉,於是拜年之風綿綿相傳。在棗莊,春節這天,晚輩向長輩磕頭拜年是一道風景。天一亮,同一家族的年輕人就結伴同行,相互到各自家中拜年,如果家族大,有時會組織幾十人、上百人,拜年時前面的已進屋跪倒了,可後面的還沒進院子,待全部跪倒後,院子中黑壓壓一片,一起行禮磕頭,頗爲壯觀。同一輩分的男人和女人們,也會分別結隊串門拜年。有些地方,男人行磕頭禮,女人一般問聲好就行了,不必跪倒磕頭。但是,在我們鎮上,只要是結過婚的,無論男女,都要磕頭拜年,沒有結婚的,男的也是磕頭拜年,女孩就不用了,只是見面問聲好就可以了。拜年後,長輩一般會給晚輩“壓歲錢”,還有禮物糖果等,表示一下。同輩的在這一天見面都會作揖道聲“過年好”,另一人則迴應“見面發財”。

“過年吃餃子”是全國普遍的習俗,棗莊人也不例外。餃子的“餃”和“交”

諧音,“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爲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春節這天,棗莊人習慣於吃素餡的餃子,意思是一年素素淨淨,家庭和睦平安。在包餃子時,會包幾個帶麩皮、錢幣的餃子,誰先吃到,表示其今後有“福”、有“財”。春節期間,棗莊人對吃食格外講究,哪一天吃什麼都有不成文的規定。如初一吃素餡的餃子,初二才吃葷餡的;初三中午淨手焚香,祭神祭祖,全家團聚共飲,稱爲“圓年”;初四吃饅頭;初五再吃餃子,謂之“捏嘴”,教導幼童不罵人、不妄語、尊長敬老,告誡青年少說多做、勤業爲先,提醒中老年不吵嘴、不罵人;初六喝綠豆沫,煮菜爲餐,尊古俗,敬火神;初八爲穀日,吃豆腐,諧音“都熟”,祈禱豐年;初九爲果日,吃鯉魚,盼“剩餘”,山鄉果農尤爲重視;初十包餃子吃;十五“小年”吃得豐盛;十六喝麪條。

在民間習俗中,正月初二是嫁出去的女兒帶着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的日子。不過,大概幾年前,我們鎮上還時興十六走姥姥。但是,鑑於正月十六一般是學生開學的日子,所以後來就慢慢改成正月初二去姥姥家了。正月初五是“破五”日,意思就是過了初五就沒有什麼忌諱了。另外初五還是財神的生日,現在不少商家選此日開業,以求發大財。

春節期間,各行業均放假歇業,人們歡聚一起耍龍燈、扭秧歌、踩高蹺、猜燈謎,歡慶新春的到來。

元宵節

元宵節是“燈節”,俗稱“正月十五”或“小年”。棗莊有“正月十五前都是年”的俗語,意思是從初一到十五,沒來得及拜年的,這期間還可以去。元宵節這天晚上,人們除了燃放煙花爆竹外,還走出家門,觀看花燈會,但更多的是自己動手軋製花燈,並利用麪粉、蘿蔔等製作形式各樣的燈。我家就是挖蘿蔔燈,雖然現在集上有賣的,不過奶奶一直都是自己做,我也會跟着挖幾個,邊挖邊吃,然後插上包有棉花的火柴棒,倒上油,到晚上點着放在門口、廁所等地方就可以用了。

民間的蘿蔔燈別具一格,人們利用蘿蔔的自然顏色,雕成各種花樣,十分美觀。民間傳說,元宵節的燈光是吉祥之光,當天晚上,人們將蘿蔔燈放在大門口,老人舉燈照遍住宅內外,以求驅妖避邪除百病。孩子們則拿着蘿蔔燈相互照,並說道“照照眼,不害眼”,祈禱不害眼病。另外農村的孩子還會將積攢下來的刷鍋用的廢刷束頭,在麥地裏點燃了或揮舞成一條火龍,或向空中扔去,比賽誰耍的好看。另外人們還會根據燈花的變化,去判斷種啥莊稼能有好的收成等。在民俗中,鄉村已婚婦女不能在孃家看花燈,有“看了孃家燈,死她老公公”一說,當然這是迷信。燈節第二天,即正月十六,有家家接閨女的習俗,但必須在二月二之前趕回孃家。民間有“正月十六好日子,家家戶戶接妮子,接了妮子不是客,自己做飯自己追(吃)”的民謠,很有意思。

近年來,棗莊城裏的人們在元宵節的晚上除了到光明廣場看煙花外,還可以到人民公園、新城市政府大樓,還有奚仲廣場看花燈。我去過一次奚仲廣場。奚仲廣場就坐落在棗莊八中南校對面,所以我還順便去了一次我的母校,有回到家的感覺,很親。而且,十五晚上去奚仲廣場,還可以見到我許多初中和高中的同學、老師,所以我很喜歡那兒,我今年還要去,真的很熱鬧。在剛剛走近永福路和長江路的交界口處,便可以看見每個鄉鎮送的龍燈、旱船等,一些知名企業會送一些與自己往年的業績和來年的規劃有關的手工藝品。路兩邊還有很多賣東西的小商小販,他們的生意看着很好,看的我都有點想做生意了。順着棗莊八中

門口的大路向南走,會經過音樂噴泉,煙花廣場。煙花廣場就是專門用來放煙花的,看着一個個漂亮的煙花在空中綻放開來,有種言語不能表達的幸福感,是黨的政策好啊,帶領人民奔小康!在奚仲廣場的最東邊,有一個棗莊八中的清華門,那裏展示了歷年來考上清華北大的優等生,好羨慕他們。如果不是我發揮失常,少考了近一百分,我也可以在清華或者北大生活學習,心裏有種莫名的傷感。但是很快就被那濃濃的年味沖淡了。既然選擇了濟大,我就要把在濟大的日子過的豐富多彩,不讓自己以後心存遺憾,這纔是最重要的。

元宵節之後,年味就漸漸散去,該上學的上學,該工作的工作,一起又歸於平靜,人們又開始爲新的一年奮鬥!

姓名:胡可爲

學院:數學科學學院

專業:金融數學與金融工程 學號:

班級:金數 20112221059 1103班

篇七:過年的感想

過年

臘月三十的晌午一過,村落裏便響起了稀稀拉拉的鞭炮聲。到了晚上,鞭炮聲逐漸密集,待到夜幕降臨下來,滿天已是煙花璀璨,煙霧繚繞。

當天空稍微放下點夜色,一顆流星彈便竄上夜空,在夜色氤氳的天空中炸響。這一聲彷彿像號令一般,鄉間的馬路兩側立時鑽出了不少人,人們或搬或抱,毋庸置疑,那懷中的物品定是煙花爆竹了。當長長的竹竿挑起了那一串串的鞭炮,菸頭的火星將那爆竹點燃,震耳的鞭炮聲便噼裏啪啦響起,這震耳的響聲似乎在向人們宣告,舊的一年已經過去,新的一年即將到來。王安石在《元日》中寫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描寫的是宋朝過年時的場景,幾千年過去了,放鞭炮、貼春聯的習俗仍然在傳承,只不過這鞭炮聲中增添了更多的含義。

待到夜空中的煙花燃盡,那鞭炮聲也漸漸稀疏下來,此時空氣裏瀰漫的火藥味中,包含最多的便是那濃濃的年意。門口的大紅燈籠在地上投出一個個紅紅的光圈,燈光在夜風中搖曳,向人們傳遞着過年的喜慶。屋裏的燈都已亮起,從窗戶裏折射出的光映得院裏都明亮起來。屋裏的人們磕着瓜子,守在電視機前,等待着春晚的開播。廚房裏的人兒正在忙碌着,那剁餡的聲音有規律的傳出,勾起了胃裏的讒蟲。不一會兒,餡拌好了,和麪的任務已由回家的兒女完成,待一切準備妥當,鐘錶的指針正好指在了八點。這時,一家人坐在飯桌旁,邊包餃子邊看春晚,人人分工周到,有的擀皮,有的揉麪,有的包餃子,最清閒的便是那一直在院裏玩鞭的小孩子了。一聲聲的歡笑從門縫裏、窗縫裏傳出,這笑聲裏漾着父母的歡喜,兒女的幸福,孩童的歡樂,幸福與快樂在這一晚在一個叫家的地方相聚。

牆上的錶針指向了十二點,餃子落入鍋中的聲音又帶起了剛剛消停的鞭炮聲。那聲音震動了大地,震動了房屋,震動了回家團圓的兒女的心絃。工作、學習的忙碌常常讓離家的兒女忽略了家,忽略了父母,可父母無論多忙,心中掛念的卻總是那展翅而飛的子女。每當天氣變化的時候,父母的電話打來,話語中少不了那叮嚀囑咐的聲音。每逢放假,父母常問的一句話就是“放假回家嗎?”可我們回答父母的卻總是“不回去”,因爲種種原因,或是工作忙,或是學習忙,或是有聚會。我們很少會說“媽,我回去”。放下電話,這邊是兒女深深的歉疚,而那端卻是父母重重的失落。這失落也許來自一個多月苦苦的期盼。每個節日,父母想着兒女會放假,也許會回家,於是老倆口天天數着日子算,盼着盼着,盼來的卻是兒女回不來的話。父母雖然失落,然而卻從未因此責怪過兒女。兒女忙,父母總是替兒女着想,而子女更多的是無奈吧。兒女也想家,想念遠方的父母,想吃爸爸或媽媽那精湛的手藝做出來的飯菜,可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回不了家,有時也無可奈何。

但春節似乎帶來了欣慰,無論是對父母還是對爲人子女的我們。因爲在這一天,我們沒有理由不回家過年。過年團圓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在一年當中,這個節日是最隆重的,無論有多重要的事,也阻礙不了我們回家的腳步。有一句廣告詞,我覺的說的很好,它說“回家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過年回家,我們不必爲帶什麼禮物而犯愁,因爲只要我們回去了,即使什麼也沒帶,父母也會很開心的,因爲父母需要的僅僅是我們的陪伴。於是很自然的,盼過年成了父母最開心的一件事。

遠方漂泊的遊子,在這一天終於能回到家與父母團聚,即便第二天就要離家,這短暫的溫馨也足以讓他們忘卻異地生活的艱辛。在這一天,吃着熱騰騰的餃子,連淚水也隨着餃子的熱氣升騰着,消失在空氣裏,取而代之的是團圓的快樂。

一年又一年,父母的白髮在逐年增多。彈指一灰間,一年又過去了,我們又長大了一歲,可是父母卻又老了一歲。無情的皺紋爬滿了父母原本光滑的臉,那皺紋飽含了歲月的滄桑,生活的不易,蘊藏着一絲絲牽掛兒女的情感。不知不覺,我們的眼角也出現了細紋,從少時無憂無慮的孩童到出門求學的少年,再到成家立業的青年,我們的年齡在每一次過年中增長。在過年的鞭炮聲中,我們漸漸的快要走入中年,而父母卻在過年的團圓中慢慢的走向老年。

時光飛逝,生命短暫,珍惜當前,讓我們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多陪父母過過年。

初一剛過,兒女們就要收拾行李,踏上離家的路途。坐在車裏,回望着大門口那高掛的紅燈籠,離家的腳步漸行漸遠,那一抹紅色在視線中漸漸消失不見。

鞭炮聲漸漸稀疏了,我們又度過了一個短暫而幸福的新年。

過年,我們過的是幸福,過的是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