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臺詞 > 迪士尼電影《瘋狂動物城》經典臺詞

迪士尼電影《瘋狂動物城》經典臺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導語:迪士尼電影《瘋狂動物城》講述了在一個所有動物和平共處的動物城市,兔子朱迪通過自己努力奮鬥完成自己兒時的夢想,成爲動物警察的故事。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經典臺詞,希望大家喜歡。

  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經典臺詞:

我知道,你永遠都不會原諒我。

我不怪你,換做我,我也不會原諒我自己。

我又蠢又不可靠,還固執得不得了。

但是,不能因爲我的錯,讓肉食動物遭受這一切。

當我們解決了這個案子,你可以繼續討厭我,

沒關係,因爲我是個糟糕的朋友,我傷害了你。

到時候,你大可以大搖大擺地離開,確信自己至始至終都是對的。

我真的只是一隻蠢兔子。

迪士尼電影《瘋狂動物城》經典臺詞


  I know you'll never forgive me. And I don't blame you. I wouldn't forgive me either. I was ignorant and irresponsible and small-minded. But predators shouldn't suffer because of my mistakes.

And after we're done, you can hate me, and that'll be fine, because I was a horrible friend, and I hurt you. And you can walk away knowing you were right all along. I really am just a dumb bunny.

I really am just a dumb bunny. I really am just a dumb bunny.

我是隻蠢萌滴兔紙

I really am just a dumb bunny.

好了,到我這來。你們兔子,就是愛哭。

All right, get in here. You bunnies, so emotional.

踏進動物城,誰都懷揣着夢想,成爲理想中的自己,但卻一場空。

你只能是你,狐狸還是狡猾,兔子依舊呆蠢。

Everyone comes to Zootopia, thinking they could be anything they want. But you can't. You can only be what you are. Sly fox. Dumb bunny. And that is not wet cement.

(You are a dumb bunny.)

生活總會有點不順意,我們都會犯錯。天性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開始改變。

Life's a little bit messy. We all make mistakes. No matter what type of animal you are, change starts with you.

Nick:我知道你愛我!

Judy:我知道嗎?我的確知道。

Nick: I know you love me

Judy: I do?Yes I do!

  拓展閱讀:

電影結束時已是深夜。影院中的觀衆都不願離開,坐在椅子上聽着片尾曲“Try Everything”,隨着超強的節奏搖頭晃腦。我沉浸在相同的氣氛中,不斷回味着電影帶來的震撼。這部電影有近年來成功動畫的因素:《冰川時代》的搞笑,《馴龍高手》的成長,《超能陸戰隊》的治癒。但《瘋狂動物城》又如此不同。它在逗着孩子們大笑的同時,卻讓成年人沉思。短短兩個小時內,電影不但用完整的世界觀影射現實,還藉着連續反轉的劇情挑戰觀衆的倫理觀,從而徹底顛覆了好萊塢動畫“傻白甜”的傳統套路。

單單靠那些好笑的動物,《瘋狂動物城》肯定能在票房上大有斬獲。但我更好奇的是,電影的內涵會給引發怎樣的辯論,以及這部電影會否成爲當代文化的一個經典。在我看來,這部電影至少存在三重遞進的內涵,值得在觀影中留意。

1. 動物託邦

坦白來說,《瘋狂動物城》的譯名不算所有好萊塢電影中最差的。畢竟,還有《黃金三鏢客》、《刺激1995》、《美食總動員》等譯名界的奇葩墊底。但“瘋狂動物園”抹殺了英文名“Zootopia”中重要的隱含信息。在英文名中,“zoo”是動物園的意思,“topia”是希臘文中“地方”的詞根。這個希臘詞根經常出現在一個英文詞中:utopia,即“烏托邦”。因此,電影更準確的譯名應該是“動物託邦”。

動物託邦

動物託邦

作爲“理想社會”的代名詞,“烏托邦”源於十六世紀英國學者托馬斯·摩爾的同名著作。在那本書中,摩爾虛構了一個擁有完美社會體制的小島,不但廢除私有制,而且實現了人人平等。在理想制度的保護下,小島上的居民充分享受自由。現實社會中的貧困與罪惡也不存在於這個小島。正當英國民衆對政壇紅人摩爾充滿希望時,他卻被好友亨利八世處決。

摩爾去世後,他的理想社會理念留存了下來。一批社會實踐者決定建立自己的烏托邦。英國商人羅伯特·歐文在美國建立了一個實驗性公社。然而,這個廢除了私有制的公社在兩年後失敗。如果考察公社的經濟基礎,它的失敗並不奇怪。兩年的時間裏,公社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產出,主要依靠歐文自己的財產。這筆財富是歐文在英國的棉紡工廠賺來的。可以說,這個公社的經濟基礎正是烏托邦理念所反對的東西:工廠中的僱傭制、棉花地裏的奴隸制、國際貿易中的殖民主義。公社的失敗在一開始就不可避免。

20世紀,“烏托邦”理想作爲對資本的反擊,再次復活。蘇聯在國家層面上進行了一次更爲宏大的社會實驗,用計劃經濟全面取代市場經濟。但也是在蘇聯的巔峯年代,反烏托邦理念擡頭。喬治·奧威爾創作的《動物農場》中,同樣用動物來寓言政治。領導革命的豬們掌握了權力。於是,原本朝着平等目標進發的動物農場衍生出新的等級。正如《動物農場》的預言,蘇聯的行政漸漸官僚化,經濟也一步步僵化。蘇聯最終解體。

《瘋狂動物園》中的“動物託邦”也是一個理想化的城市。所有動物不分種族的生活在一起,每個動物都能成爲它想成爲的樣子。但隨着劇情的進行,觀衆會發現“動物託邦”只是概念上的理想,遠非現實。“動物託邦”究竟是鼓勵性的“烏托邦”,還是諷刺性的“反烏托邦”,這是從電影名字開始就已經在探索的第一重內涵。

2. 成人愛童話

《瘋狂的動物園》並沒有停留在“烏托邦”這樣的抽象概念上。電影從一開始,就刻意影射現實。在最典型的一個橋段中,兔子急着到交通局查車牌號,交通局的辦事人員卻都是些行動遲緩的樹懶。小朋友們看到銀幕上的憨厚樹懶開心得哈哈大笑,但成人觀衆臉上全是苦笑:生活中拖沓的行政流程,大概比樹懶還要差勁。電影中的物種衝突,也對應美國當下的種族衝突。動物城中處處有物種偏見:兔子不適合做警察,狐狸都是騙子,食草動物軟弱,食肉動物殘暴…… 同樣,美國也存在嚴重的種族偏見,總統候選人的川普就毫不掩飾自己的種族主義態度。可以說,《瘋狂的動物園》是一則關於現實的寓言。

寓言號稱“成人的童話”,往往用比喻來描述社會和人性。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表面上是一個神怪故事,但內在同樣是一個寓言。猴王獨立而能幹,敢於大鬧天宮,推翻天庭秩序,經常被後世看做造反精神的一個體現。豬八戒不但懶惰怯懦,且貪於女色,象徵人性的弱點。寓言的間接比喻就像是留給讀者的一個小謎題,任由讀者自行發揮。就諷刺現實的目的來說,寓言更能網羅聽衆,其笑眯眯的諷刺效果反而好於直接抨擊。

但作爲一則寓言,《瘋狂動物城》最想反對的,是寓言中常見的臉譜化解讀,比如獅子代表統治者、狐狸意味着狡猾。隨着劇情的發展,動物的真實性格總是背離對應的傳統臉譜。本應膽小的兔子卻勇敢熱血,本應狡猾的狐狸卻善良真誠。體形渺小的動物成了黑幫老大,體形碩大的動物卻是小馬仔。片中的大反派更是出人意表。用寓言來解讀現實,用反臉譜來反對種族主義,是電影的第二重深意。

3. 文化改變世界

在電影的最後,重歸和平的動物城舉行了一場演唱會。超級巨星羚羊在臺上唱了一首“嘗試一切”(Try Everything)。這首歌正符合畫外音在說明的電影主題:每種動物都有缺陷,但這不應是物種間的鴻溝。想要跨越物種差異,唯一的辦法是努力嘗試,不放棄交流。伴隨着音樂,不同動物在舞臺下攜手起舞。迪斯尼電影標誌性的歡樂嘉年華氣氛終於在這場一夜狂歡中迴歸。導演選擇了文化性的歌手來作爲消弭裂痕的最終手段,看似牽強,實則已有先例。

1960年代,由於種族衝突、女權運動和越戰等問題,美國社會陷入分裂。正當大衆對前途感到迷茫時,披頭士樂隊的主唱約翰·列儂更是以和平主義代言人的身份,直接介入美國的主流文化。他的《給和平一個機會》被看做是反戰的聖歌。超過十萬的學生聚集在華盛頓,高聲齊唱:

All we are saying is give peace a chance

(我們說給和平一個機會)

這次反戰運動讓尼克松政府壓力巨大,最終促成了美國從越南戰場的撤軍。列儂的歌無疑是民間運動的產物,但它又反過來進一步促進了反戰運動,成爲軟文化改變硬世界的一個案例。列儂的文化力量是藉着現代的傳媒手段獲得的。《瘋狂動物城》中的羚羊,是動畫世界的列儂,代表了動物們跨越物種偏見的希望。

同樣,迪士尼在美國大選年推出一部寓言色彩濃烈的《瘋狂動物城》,用意並不簡單。現在的美國正如六十年代,面臨着嚴重的分裂危機。恐怖襲擊異化了阿拉伯裔族羣,經濟衰退導致外來移民飽受攻訐。川普在大選中的囂張,更讓少數族裔感到惶恐。在這樣的環境下,抱着“種族融合”理念的《瘋狂動物園》走上銀屏,就像污濁中的一股清風。至於《瘋狂動物城》能否成爲一個改變世界的文化圖騰,是我期待在未來解讀的第三重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