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李白的事例作文素材

李白的事例作文素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6W 次

駕着小舟一路飄搖,忽聞山上有人吟詩:“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不錯,正是詩仙李白,這無疑是把山誇大了,姑且不論山的高低,這“恐驚天上人”就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可當孤燈夜下再擡頭望天時,才猛然頓悟其詩歌的精妙韻味。我想,也就李白,也只有這豪放不羈的詩仙,纔可寫出如此耐人尋味的詩句。坐在搖擺的小舟中,嘴中還在念着:“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

李白的事例作文素材

輕舟載着我搖擺漂流,我的思緒也在腦海中翻滾。大千世界,芸芸衆生,有成者往往如此。

3 、那時花開(話題: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那時”,李白不受朝廷重用,他決無喪氣之舉,一詠便是“安能摧眉折要事權貴”的豪邁!

“那時”,陶潛看不過官場的腐敗,百官勾結,百姓遭殃,他決無低沉自踐之話,一唱就是“不爲五斗米折腰”的義氣!

“那時”,居里夫人身患血癌,他決無自暴自棄的舉動,一開口就是“成功路上不是用淚水而是用鮮血鑄成”的堅韌!

“那時” ……

遭遇挫折,笑對痛苦

“安能摧眉折要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浪漫詩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順的挫折後,他沉寂了嗎?消沉了嗎?沒有。“長安市上酒家眠”,笑對痛苦,面對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訪名山,終於成就了他千古飄逸的浪漫情懷!

夢中的天姥山的石階上,腳著謝公屐,看海日,聞天雞,醒來便仰天長嘯出門去,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他選擇了騎鹿遊名山,失去了權勢,卻得到了開心顏。 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圓滿。 —— 話題:得到與失去

在那樣一個皇命大如天的時代,何人不畏懼高高在上的君主?然而李白獨樹一幟,帶着西域狂放灑脫的氣質,拒絕了 “ 摧眉折腰 ” ,他 “ 舉杯邀明月 ” ,洋洋灑灑爲後世留下多少千古名作。他大筆橫掃,狂飆突進,給大唐詩壇注入西域騎士的剽悍與純粹,令芸芸衆生都爲之一驚。大唐盛世的詩壇需要這樣一個個性張揚的李白。 —— 話題:個性的張揚和社會的需要

桀驁不馴的李白把人生看作是一場漂泊,沸騰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個地方安住,他永遠行走在自己設置的軌道上,不爲周遭的一切所牽絆,包括富貴功名 —— 儘管他也曾十分嚮往功名利祿;而淡泊名利的詩人陶淵明則毅然拒絕了朝廷上的鉤心鬥角,遠離喧囂,歸隱田園,過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清閒生活;還有范仲淹選擇了 “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的人生態度,辛棄疾選擇了時刻準備着爲國捐軀,上陣殺敵的人生道路 —— 雖然直到雙鬢斑白他仍壯志難酬。無論這些偉人的選擇是否高尚,無論最終他們是否都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選擇,就應該義無返顧地走下去。

  2003年河南滿分作文: 李白的淚水

遠遠的,我看見一身素衣的青蓮居士。

漫步於河畔,我注視他悵望江天的姿勢。“恰似飛燕倚新妝”,一句流傳千古的`詩句和楊玉環的一句嗔語,把一個極度輝煌的人生滑落到社會的底層。

“香車寶馬”,“誓取樓蘭”,“殺敵報國”,他苦笑,淚水在無聲中滑落。低頭輕撫生鏽的寶劍,奔騰的壯志又如未滅的火把熊熊燃燒起來。呵!自己有多麼無知,四次出蜀,揮金鉅萬,萬里山河,游履迨遍。本以爲金殿之上讓高力士脫靴,楊玉環磨墨,已註定了自己的一生在富貴榮華之中。可是,“太白星精”又怎樣?滿腹錦繡又怎樣?抵得了楊貴妃又一句對李隆基的悄悄話嗎?好恨!好恨!

我的心裏忽然有一根弦被這愁苦折磨的一代詩仙撥動了。

我走上前去。他愕然注視着我。

“詩仙,您的那句‘可憐飛燕倚新妝’,究竟有無褻瀆楊玉環之意呢?”

“我是被冤枉的。真是愚哉斯言。本以爲千年之後,我的冤屈已被滌清,沒想到蒙於我身的恥辱尚未被冗長的歲月消逝。我本是以飛燕之輕比楊玉環,她實在是我眼中的仙子,我何敢有辱她之語?”說完,他的眼光久久停駐在空曠的河面上,深深的,似一把利劍,將要窮透時間與空間,把李隆基的心剖開來,看一看,他爲何不相信他的話呢?

“太白,李隆基相信了楊玉環的話,而以爲你只是狡辯之辭,你恨他嗎?”

“如果一個人從榮華的峯巔一下跌到了谷地,而且永遠過着潦倒的生活,你難道不恨嗎?可畢竟李隆基與楊玉環是夫婦,夫婦之親有如天地,一個人的判斷有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感情上的親疏,他信了楊玉環,而認爲我不忠,這是一個悲哀,我的悲哀,也是李隆基的悲哀,乃至整個國家的悲哀。”

青蓮居士踏着夕陽的餘暉走了。一個孤獨的身影從我的視野中漸漸消失。

我靜靜地佇立在河邊。我想起了屈原,想起了比干,想起了屈死於諂言中的每個忠臣。感情的親疏使昏君們相信近臣的花言,愛妃的巧語,而每一個如此的君王無不蹈覆國的命運。而對於我們,難道沒有一些可以借鑑之處嗎?

我低了頭,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淚水。

點評:本文是一篇情理兼備、文質兼美的好文章。作者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以李白的一句詩“恰似飛燕倚新妝”爲切入點,與李白進行了一次跨越時空的面對面的對話,巧妙不失自然,虛幻而又可信。一句“恰似飛燕倚新妝”,由於李隆基與愛妃的親近和與李白的疏遠,而聽信愛妃,誤解李白,從而形象地告訴我們,李白的悲劇就是由感情的親疏造成的,更可貴的是,作者由李白而屈原,由屈原而比干,敏銳看出並深刻指出這種悲劇不是某個人的悲劇,而是一個歷史悲劇、社會悲劇。作者以點帶面,由點到面,拓寬了文章的主題,提升了文章的品位,並且發人深省,催人猛醒。

本文不僅句句入理,而且字字關情,作者深沉的感嘆和惋惜充盈字裏行間。題目“李白的淚水”委婉含蓄,給人很大的想象空間,有幾分懸念,幾多無奈,幾絲嘆惋,而且本身就蘊含着作者自己的一把辛酸淚。文章末句“我低了頭,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淚水”,從結構上說,這一句巧妙點題,使文章有開有合,有放有收。從內容上說,雖則十幾個字,卻沉甸甸的,一個“低”字表達了作者沉重的心情,深廣的憂鬱,而“哪一滴”又形象地告訴我們,流下辛酸淚的何止李白一人!

沒有李白的盛唐

曾寄情滔滔黃河,浪卷泥石一去無返。

曾寄情茫茫遼野,柔枝纖葉匆匆折斷。

曾寄情浩浩夜宇,燭淚滴落晝笑夜短。

曾寄情朗朗明月,陰晴圓缺人生慘淡。

天下何其廣,江山無容我。

攜一壺酒一鐵劍便無所憂無所顧行走天下。他的眼中,看不到衆人皆醉我獨醒的文字,卻明白何時該醉何時該醒。太平盛世,他知道他該着鏡端詳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偏偏要在這本應醉生夢死的時代去濫竽充數,做一個背道而馳者。他忘記了他所有的潛臺詞,他只是那樣隨自己意願去做一切事,不管是馳騁官場還是浪跡天涯,不管是笑傲文壇還是寂寞江湖。他本是演錯了角色,唱錯了臺詞的“盛唐”過路人,而就因爲他的遺落塵埃,掀起了誰也無法阻擋誰也無法平息的文壇狂潮,就因爲他的不羈忘世,什麼王侯將相什麼君帝聖皇都不重要了,只有他才能支撐住“盛唐”這個名字,只有他纔敢傲視唐宋千百文豪!

就因爲他是李白。

掛冠而去,沒有眼淚,沒有目的,沒有怒火,沒有嘆息。

只剩下無處宣泄壓抑了數不清日子的殘篇,還有久違了的月夜舞劍,秋葉紛飛。

他的腦海中,悲切,戰爭被流水衝散,只記得浪漫。

就讓他再無名分的浪漫下去,有沒有結果,我們早已看到,詩妻劍子,伴他走過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