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誰有一年級下冊《司馬光》的教學反思?

誰有一年級下冊《司馬光》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司馬光》教學反思

誰有一年級下冊《司馬光》的教學反思?

《司馬光》是一年級語文下冊第8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寫的是司馬光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裏玩,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假山下的大缸裏,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拿起一塊大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的故事。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學習、交流,引導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自讀、自悟、自主探究,在相互交流的碰撞中,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

一、從課題入手,激趣導入

新課伊始,我工整地板書課題——司馬光,讓孩子們一邊同步書空,一邊思考:司馬光姓什麼呀?

孩子們根據平常所見到“張、王、李”等都是單姓的慣性思維,不假思索地回答:“姓‘司’”!

我擺擺手,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又疑惑地盯着我。我用紅粉筆在“司馬”兩個字下面重重地劃了的一條線,孩子們將信將疑地說“姓‘司馬’”,我微笑着點了點頭,在“司馬”旁邊寫上了“複姓”二字。然後適當拓展復興的來歷,“司馬”這個複姓是用官職名稱作爲姓,司馬是掌握軍事的官職,並讓孩子們中午回家也用這個問題考考自己的爸爸媽媽,孩子們一下子來了興趣。

二、自主演一演,理解重點

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指導學生找出司馬光救小朋友的語句,看圖模仿司馬光的動作演一演。一年級孩子,愛動,也特別愛表現,我就利用這一特點,讓孩子們在表演中輕鬆愉快地理解詞語和句子。緊接着,我問孩子們:司馬光爲什麼這樣使勁?學生立刻想到:他想快點把大水缸砸破,救出小朋友。如此演一演,孩子們對課文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三、在比較之中,攻克難點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着、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也是本課的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看圖對比:引導學生看左面一幅插圖,直觀感受面對掉進大水缸裏的同伴,其他孩子驚慌失措的樣子;再仔細觀察右面一幅插圖,兩相對比,感受司馬光遇事時的沉着、機智和勇敢。

(2)讀課文對比:當一個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進大水缸裏時,別的小朋友是怎麼做的?先讓孩子們找一找相關語句畫下來讀一讀,再出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想一想這樣做的後果會怎麼樣。孩子們說這樣耽誤了時間,掉在大水缸裏的小朋友會淹死的。司馬光的表現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有什麼不同?用不同的標記畫出相關句子——“司馬光沒有慌,他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水缸破了,缸裏的水流了出來,掉在缸裏的小朋友得救了”反覆讀一讀,細細體會司馬光救同伴時的沉着、機智、勇敢。

三、延伸拓展間,體驗快樂

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也動動腦筋,你還有什麼辦法能救出掉進大水缸裏的小朋友呢?”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聽完孩子們天真的想法,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點頭表示鼓勵,使孩子們感受到動腦筋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