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什麼是寓言?

什麼是寓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4W 次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啓示的文學體裁。該詞最早見於《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後來成爲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

什麼是寓言?

特點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精闢簡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

2.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主題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節的虛構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誇張、象徵、擬人等

5.“寓”是“寄託”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個故事裏,讓人從中領悟到一定的道理。

在中國,寓言註定是一種弱於並低於歷史的寫作,因爲它是與先秦哲學家的佚事寓言寫作相聯繫的.。其源頭是非儒家道家“異端”。然而寓言式閱讀又是儒家文人的常見閱讀模式。在這模式中,讀者意識到故事的小說性質,因而不把它看做真實的歷史。這些小說真正具有意義是在其說教和哲學的層面上。它們可以爲讀者帶來一堂道德課。關於奇異夢境、螞蟻、狐狸或龍的故事都不會被認爲是真實的,儘管它們也許都貌似使用了一些歷史修辭的技法。一旦不屬於歷史真實範疇,那它們就只能屬於寓言的範疇了。比如《南柯太守傳》和《枕中記》可以被讀成一個道家的寓言,它們旨在暴露儒家所追求的忙碌人生是無意義的,從而指出真正的道的所在。同理,《毛穎傳》也可以被讀成儒家的寓言,講的是臣子與國君的關係問題。它批評國君在對待這個年邁而忠誠的臣子時表現出的無德。對一個富於攻擊性的儒者來說,道家與佛家的寓言仍然是不可接受的。同時,“寓言這一術語在傳統中國批評中並未得到廣泛的接受”①。

如果一個故事既不能合理地讀成歷史,也不能讀成寓言,它就是無意義的、微不足道的、怪異的、誤入歧途和顛覆性的。這就是許多小說敘事的命運,因爲它們不能在官方文化符碼中得到理解。這樣,我們觸及了“幻想”這一問題,它意味着對文本和閱讀過程的一種不確定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