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誰知道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出處?

誰知道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出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讀音

誰知道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出處?

女子無才便是德:nǚ zǐ wú cái biàn shì dé

出處

清朝張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爲未確。”

釋義

道德規範認爲婦女無須有才能,只需順從丈夫就行。[1]

示例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七章:“一位女士說女子也應該讀書,痛闢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謬論。”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名言之緣起,按香港學者劉詠聰教授之研究,應是明人著作中已有此語。主要皆認爲是明人陳繼儒(眉公)之語:“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爲賢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爲愈也。陳眉公雲: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謂至言。”[2]

其原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嚴格的'來說,並不是陳繼儒自己說的,而是被陳氏收錄在《安得長者言》一書中。所以應是陳氏引錄“長者”輩所言。這句話雖在晚明才誕生,但早已根植。傳統的才德觀正是它的土壤。“德重於才”本來就是中國人的信念,不分男女。此外,中國人對於男性總是主張要以“德”爲本,寧舍“才”而有“德”,故謂“男子有德便是才”。至於女性,中國人向來就不重視她們的才學,而重視她們的“婦德”,又恐“纔可妨德”,因此出現“女子無才便是德”這類話。而這所謂“才”,廣義固然包括各方面的才能、智慧,但由於以往中國女性生活圈子較窄,沒有比詩詞歌賦更能顯示她們的“才”,故此“才”很多時候是狹義地指“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