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成語汗流浹背的讀音是什麼?

成語汗流浹背的讀音是什麼?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2W 次

成語是漢語詞彙中定型的詞。成語,衆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成語多爲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成語汗流浹背的讀音是什麼?

成語汗流浹背的讀音是什麼? 篇1

汗流浹背 hàn liú jiā bèi

浹:溼透。汗流得滿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懼或非常害怕。現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溼透了。

成語解釋

汗流浹背

拼音 hàn liú jiā bèi

解釋 浹:溼透。汗水流得滿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懼或慚愧。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皇后紀下·獻帝伏皇后》:“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後不敢復朝請。”

成語汗流浹背的讀音是什麼? 篇2

汗流浹背

汗流浹背(拼音:hàn liú jiā bèi)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西漢·司馬遷《史記·陳丞相世家》。

“汗流浹背”的原義是汗水流得滿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懼或慚愧,現也形容流汗很多,衣服都溼透了;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定語、狀語。

拼音

hàn liú jiā bèi

近義詞

揮汗如雨、汗如雨下

反義詞

冰天雪地、滴水成冰

成語出處

《史記·陳丞相世家》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狀語

成語出處

孝文皇帝既益明習國家事,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曰:“不知。”問:“天下一歲錢穀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西漢·司馬遷《史記·陳丞相世家》)

衍生典故

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伏皇后紀》)

後人根據以上文獻總結出成語“汗流浹背”。

成語故事

漢高祖去世後漢惠帝繼位。漢惠帝是劉邦的嫡長子,母親就是呂后。漢惠帝生性懦弱最終抑鬱而死,駕崩時年僅24歲。

漢惠帝逝世以後,呂后專權長達八年之久。呂后臨終前,任命趙王呂祿爲上將軍,呂王呂產任丞相,二人分別管理南北二軍。呂氏把持了朝廷大權,漢家天下很危險。

在這危急時刻,周勃挺身而出。他聯合丞相陳平,誅滅了諸呂勢力,迎立劉邦的另一個兒子劉恆登基,他就是漢文帝。漢文帝即位後,以周勃爲右丞相、陳平爲左丞相,共同負責朝廷事務。有一天,漢文帝問周勃:“全國一年要審理、判決多案子?”周勃說:“不知道。”漢文帝又問:“全國上下每年的收入和支出有多少?”周勃還是不知道,急得汗流浹背,汗水把內衣都打溼了。漢文帝見他回答不出,又問陳平,陳平說:“這些事都有主管的官員,只要把他們找來,一問就清楚了。審理案子的事,有廷尉負責,錢糧方面的'事,有內史負責。”漢文帝點點頭,對陳平的回答很滿意。

經過了這件事,周勃明白自己不能管理國家大事,於是辭去了右丞相的職務,由陳平一人專任丞相。

成語寓意

周勃誅殺諸呂,恢復漢室江山,功不可沒,被任命爲右丞相。但當漢文帝詢問周勃國家大事時,周勃無言以對,汗流浹背。周勃本是武將,治理國家自然顯示不出自己的才能,但周勃可貴之處在於有自知之明,主動辭去了右丞相一職,由陳平專任,可謂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爲漢代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成文用法

“汗流浹背”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滿身大汗,亦形容萬分恐懼或慚愧。[1]

運用示例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看得他身上冷一陣熱一陣,冷時便渾身發抖,熱時便汗流浹背。”[1]

清·俞萬春《蕩寇志》:“這句話分明青天打下霹靂,蔡京心有暗病,直嚇得汗流浹背,魂不附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