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歇後語 > 帶有漢字諧音的歇後語大綱

帶有漢字諧音的歇後語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3W 次

歇後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帶有漢字諧音的歇後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帶有漢字諧音的歇後語

扯掉畫皮的惡鬼——兇相畢露

扯着老虎尾巴——抖威風

城隍廟裏的小鬼——老瞪眼睛不開腔

城隍廟裏扯牌九——鬼場合

城隍廟裏着了火——小鬼的嘴裏都冒煙

城隍娘娘害喜——懷的鬼胎

城隍爺撲蝴蝶——慌了神

城隍廟裏內江一鬼打鬼

城隍廟裏的豬頭——有主的

城隍廟裏的判官——嘴牙咧嘴

城隍娘娘坐月子——養神

城隍廟裏擺菩薩——站就站一生,坐就坐一世

城隍廟裏穿褲——羞死鬼

城隍爺的馬——樣子貨

城隍廟裏賣假藥——哄鬼

城隍奶奶懷孕——出了鬼胎

城頭上跑馬——遠兜運轉

城頭上出殯——統一個大彎幾

(比喻有事不直說,而是拐彎抹角地去說。)

成熟的南瓜——黃了

成熟的蓮子——心裏苦

友成對的蝴蝶——比翼雙飛

成立皮旬公司——做無本生意

城樓上亮相——高姿態

城樓上看人——眼光大高

程咬全的招數——三板斧

程咬全的斧子——頭三下

(比喻做事起初聲勢很大,後大能堅持。)

程咬全打仗——全靠三板斧

秤砣掉進大海裏——浮不起來

(比喻遭到貶降不好再恢復原來那樣。 有時含有牢騷意味。)

秤砣砸核桃——看他硬到幾時

秤砣掉在棉被上——沒有迴音

(比喻某件事情沒有得到回答,或沒有落到實處j

杆舵落井——硬到底

吃了秤桿——肚子心眼

吃了雞下巴——按別人的話

吃了砒霜毒狗——先害自己

吃無風——高傲

吃完飯就砸鍋——不幹了

吃河長大的——營得寬

吃根燈草——說話輕

吃死老公睡崩牀——懶婆娘

吃燒餅掉芝麻——免不了

吃着碗裏瞧着鍋裏——貪婆

吃了黃連吃甘草——先苦後甜

吃了對門謝隔壁——錯了

吃了筐爛杏——心酸

吃了早飯睡午覺——亂了時辰

吃了豬下巴——愛搭嘴

吃了一包回形針——滿肚子委屈(曲)

吃了魚鉤的牛打架——勾心鬥角

吃了三碗紅豆飯——滿肚子相思

吃着黃連唱歌——以苦爲樂

吃竹竿長大的——直性人

吃魚不吐骨頭——帶刺

釘掌的敲耳朵 —— 離題太遠

蓮梗打人 —— 思情不斷

老婆婆喝稀飯 —— 無恥下流

出國的大輪船 —— 外行

萬丈懸崖上的鮮花 —— 沒人睬

和尚打傘 —— 無法無天

青菜煮蘿蔔 —— 一清二白

打扇抽菸 —— 煽風點火

禿子脫帽子--頭名(明)

何家姑娘給鄭家--正合適(鄭何氏)

肚子裏撐船--內行(航)

龜蓋量米--什麼聲(升)

飯鍋裏冒煙--迷(米)糊了

牀底下點蚊香--沒下文(蚊)

凍豆腐--難辦(拌)

冷鍋炒熱豆子--越吵(炒)越冷淡

竈神上貼門神--話(畫)中有話(畫)

沙石打青石--實(石)打實(石)

沙灘上行船--擱(起)淺了

沒角的牛--假罵(馬)()

沒有趕廟會--莫急(擠)

沒有底的棺材--不成(盛)人

沒錢買海螺--省些(吸)

懷兒婆過獨木橋--鋌(挺)而(兒)走險

禿子打傘——無法無天(無發無天)

矮子過渡——安心(淹心)

馬店買豬——沒那事(沒那市)

臘月天氣——動手動腳(凍手凍腳)

父親向兒子磕頭——豈有此理(豈有此禮)

公共廁所仍石頭——引起公憤(引起公糞)

反穿皮襖——裝佯(裝羊)

孔夫子搬家——淨是輸(淨是書)

孕婦走獨木橋——鋌而走險(挺而走險)

外婆死了兒子——無救(無舅)

老公拍扇——淒涼(妻涼)

秀才的毛巾——包輸(包書)

烏龜爬門檻——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針尖尚挑毛巾——不足爲奇(不足爲旗)

鈍刀破竹——想不開(響不開)

磕瓜子磕出臭蟲——什麼人都有(什麼仁都有)

燈草柺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鹽店裏談天——閒得沒事做(鹹得沒事做)

張天師過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隔窗吹喇叭——名聲在外(鳴聲在外)

龍王爺搬家——厲害(離海)

老九的.兄弟——老實(老十)

空棺材出葬——目中無人(木中無人)

王八中解元——規矩(龜舉)

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大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鹹菜煎豆腐——有言(鹽)在先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嘴上抹石灰——白說(刷)

精裝茅臺——好久(酒)

豬八戒拍照——自找難堪(看)

懷裏揣小攏子——舒(梳)心

小蘇他爹——老輸(蘇)

四兩棉花——談(彈)不上

梁山泊軍師——無(吳)用

空中布袋——裝瘋(裝風)

宋江的軍師——無用(吳用)(.)

老太婆上雞窩——笨蛋(奔蛋)

賣草帽的丟扁擔——留神(留繩)

哥哥不在家——少來(嫂來)

外甥打燈籠——照舊(照舅)

雨打黃梅頭——倒黴(倒梅)

半兩棉花——免談(免彈)

擴展閱讀:歇後語歷史由來

最早出現“歇後”這一名稱是在唐代。《 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經提到過所謂“ 鄭五歇後體”(一種“歇後”體詩)。但它作爲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現象,卻遠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如《 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補牢,未爲遲也。”意思就是說,丟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歇後語。

《 辭海》:歇後語是熟語的一種。多爲羣衆熟識的 詼諧而形象的語句,運用時可以隱去後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說“圍棋盤裏下象棋”,以示不對路子;也可以前後文並列,如“芝麻開花-- 節節高”。

《中國語言文字大百科全書》:歇後語是指說話旳時候把一段常用詞語故意少說一個字或半句而構成旳帶有幽默性旳話語。通常有兩種:

1.原始意義旳歇後語,指把一句成語旳末一個字省去不說,也叫“縮腳語”。如《 金瓶梅》裏來旺媳婦說“你家第五旳‘ 秋胡戲’”,就是用來影射“妻”,因爲“ 秋胡戲妻”是有名旳故事、劇目。也有利用同音字旳。如稱“岳父”爲“龍頭拐”,影射“杖”字,這裏代替“丈”。

2.擴大意義旳歇後語,在北京叫 俏皮話,是指可以把一句話旳後面一半省去不說。如“馬尾拴豆腐”省去旳是“提不起了”。有時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在研究歇後語旳淵源時,有些語言學家和語言學專著還述及其它有關名稱。如 陳望道在《 修辭學發凡》中,將歇後語列入" 藏詞"格一節介紹; 郭紹虞在《諺語旳研究》中,指出歇後語源起於"射覆語"(類似猜謎旳一種形式);另外一些書上又列出諸如" 隱語"、" 謎語"、" 諺語"、"縮腳語"、"俏皮話"等名稱。加以比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處和相異之點。

[帶有漢字諧音的歇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