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歇後語 > 趣談歇後語的文章

趣談歇後語的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歇後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趣談歇後語的文章,一起來看一下吧。

趣談歇後語的文章

隨着普通話的普及,久居市區的我已很少聽到那種具有濃郁鄉土氣息、原汁原味、風趣幽默的東陽方言歇後語(俏皮話)了,現擇幾句重溫一下,旨在拋磚引玉。

石板頂摜烏鬮硬碰硬。摜,摔、扔之意;烏鬮,即烏龜。此句意爲硬性子碰到了硬性子,雙方往往會因爲一點小事而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

半夜三更出菩薩慢騰騰。據說菩薩一般都是在白天出來的,半夜三更出來的菩薩行動肯定是慢了。此句多指那些做事、行動拖拖拉拉、只怕早不怕晚的人。

門角後等天亮太早了。相傳,某村有個年輕人長得相貌堂堂,且勤勞肯幹,其嬸嬸準備給他介紹一位姑娘,並約好第二天早上到姑娘家去相親。當晚,年輕人興奮得一直無法入睡,就索性起牀在家中來回踱步,並不時地從門縫裏往外張望,盼望天能早些亮起來。

三十夜飼年豬來不及。以前,每到臘月家家戶戶就陸陸續續開始殺年豬了,等到三十夜再去飼年豬,想讓年豬長大點、長肥點,那肯定是來不及了!此句意爲平時做事馬虎、不用功,臨到頭來拼命去補救。記得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每到要考試了,我纔會抓緊時間去看書、做習題,因此父母就常說我三十夜飼年豬。

問客殺雞虛情假意。相傳,東陽某村有個吝嗇鬼,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吝嗇鬼就故意一手捉了一隻雞,一手拿了一把菜刀來到客人面前,然後問客人:你喜歡吃雞肉嗎?如果你喜歡吃我就殺雞,如果你不喜歡吃我就不殺了,因爲我是不喜歡吃雞肉的……此句想必由此而來。

放屁吹着火湊着。此句意爲正好、湊巧、巧合等,雖不大雅,且含有揶揄之意,但使用率相當高,而被揶揄者也不會生氣,往往會回敬一句:你的屁還吹不着呢,然後大家哈哈一笑了之。

癩頭撮支辮高興。撮(音che),撿到、拾取之意。癩頭的人當然希望自己的頭上能像別人一樣長滿烏黑濃密的頭髮,但當希望成爲泡影之後,哪怕是撿到一根別人掉在地上辮子也是件高興的事情。此句有譏諷之意,但無傷大雅。

小狗跌落便缸跌着外快。跌落,動詞,意爲掉入;而後半句中的跌字,東陽話中則含有撿的意思。有感到意外、意想不到之意,與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之意相近。

和尚寺裏借篦箕找錯門道。篦箕,一種齒很密的梳頭的用具,以前主要是用來梳頭上的蝨子的。和尚寺,顧名思義裏面住的肯定全是和尚,和尚連頭髮都沒有,怎麼會有篦箕呢?此句意爲明擺着沒有的事情卻還要去碰鼻子

荷葉包鐵釘馬上戳破。荷葉極易破損,鐵釘是硬物,如用荷葉來包鐵釘,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此句與紙是包不住火的之意相同。

  拓展閱讀:歇後語的由來

語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創造、保存、傳播文化的基本工具,它的規範化、標準化程度直接影響着文化的傳承和文化產品的質量。這篇歇後語專題:歇後語的由來,希望可以加強你的基礎。

歇後語是我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謎面,後半截是解釋、說明,象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爲歇後語。

最早出現“歇後”這一名稱是在唐代。《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提到過所謂“鄭五歇後體”(一種“歇後”體詩)。但它作爲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現象,卻遠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如《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補牢,未爲遲也。”意思就是說,丟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歇後語。

歇後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爲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古代的歇後語雖然很少見於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肯定是不少的。如錢大昕《恆言錄》所載:“千里寄鵝毛,物輕人意重,復齋所載宋時諺也。”這類歇後語,直到今天還繼續爲人們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