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歇後語 > 關於龍的歇後語及答案

關於龍的歇後語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導語:“龍”就是偉大中華民族的圖騰,它是一種並不存在、虛構的動物。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龍的歇後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於龍的歇後語及答案

離了水晶宮的龍—— 寸步難行

龍背上刮鱗—— 癡心妄想

龍嘴上拔鬍鬚—— 送死;尋死;自己找死

青龍白虎下界—— 凶神惡煞(殺)

未草裏頭藏龍身—— 農家出英才

蚊龍翻大海—— 四方遭災;百姓遭難

蚊龍造反—— 翻江倒海

八月十五看龍燈——遲了大半年

擺龍門陣抱娃娃——兩不耽誤

長蟲奪龍珠——異想天開

長阪坡裏的趙子龍——單槍匹馬

唱戲的穿龍袍——成不了皇帝

出得龍潭又入虎穴——禍不單行

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得一家人

地裏的蛐蟮——成不了龍

獨眼龍看書——側目而視

獨眼龍相親——一眼看中

大龍不吃小乾魚——看不上眼

幹鯉魚跳龍門——彌天大慌

國舅爺坐龍廷——藉着香風上了天

海龍王找女婿——湯裏來,水裏去

海龍王打哈欠——好大的口氣

海龍王的嘍羅——蝦兵蟹將

海龍王吃螃蟹——敲骨吸髓

寒冬臘月擺龍門陣——冷言冷語

河裏劃龍船——同心協力

洪水淹了龍王廟——自家人不識自家人

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畫匠的兒子——又會畫龍,又會畫虎

火神爺和龍王爺——專找彆扭

蛟龍造反——翻江倒海

蛟龍跌水——興雲作雨

蛟龍跌下水——興雲作浪

蛟龍困在沙灘上——威風掃地

蛟龍頭上搔癢——溜鬚不要命

九龍治水——沒雨(餘)

京劇龍套——走過場

孔明加子龍——智勇雙全

鯉魚跳龍門——九死一生

鯉魚跳龍門——碰碰運氣

鯉魚跳龍門——身價百倍

鯉魚跳龍門——大翻身

鯉魚跳龍門——想高升

鯉魚跳龍門——高升了

離了水晶宮的龍——寸步難行

爛板橋上的龍王——不是好東西

兩個人舞龍——有頭有尾

龍王爺的後代——龍子龍孫

龍王爺的兒子——會鳧水

龍王爺的嘴——海口

龍王爺做法——呼風喚雨

龍王爺的橫批——風調雨順

龍王爺的宮殿——冷冰冰的

龍王爺打哈欠——神氣十足

龍王爺打呵欠——神氣

龍王爺打呵欠——看你這般神氣

龍王爺掉在海里——不消你老(撈)

  關於龍的傳說:

  龍的傳說——龍王: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四靈之一。《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爲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爲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爲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唐玄宗時,詔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詔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爲廣仁王,赤龍神爲嘉澤王,黃龍神爲孚應王,白龍神爲義濟王,黑龍神爲靈澤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運河龍神爲“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在《西遊記》中,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西海敖欽、南海敖潤、北海敖順,稱爲四海龍王。

  龍的傳說——龍珠:

人們在建築彩畫、雕刻、服飾繡品等載體上常見“龍戲珠”(有“單龍戲珠”、“二龍戲珠”等)圖案。有朋友問了:什麼是“龍珠”?“龍珠”因何而來?“龍戲珠”又是怎麼回事?

龍珠是與龍有關的珠。“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頜下。”這是《莊子》的說法了。《埤雅》也言“龍珠在頜”。《述異記》講,“凡有龍珠,龍所吐者……越人諺雲:‘種千畝木奴,不如一龍珠。’”上述說法講了兩個意思:一是龍珠常藏在龍的口腔之中,適當的時候,龍會把它吐出來;二是龍珠的價值很高,用民諺來說,就是得一顆龍珠,勝過種一千畝柑橘。

那麼,龍珠從何而來呢?龍爲什麼要戲珠呢?我們知道,珠,是水中的某些軟體動物,在一定的外界條件刺激下,其貝殼內分泌並形成的圓形顆粒,因其有亮麗的光澤而被人們所喜愛,因而被稱作珍珠。既然水中的動物能生出珠來,作爲水族之長的龍,自然也要有珠而生了棗這該是龍珠神話產生的一個基本思路。

但是,事情好像還不是這麼簡單。龍是模糊集合起來的神物,集合的對象有魚、鱷、蛇、豬、馬、牛,以及雷電、雲霧、虹霓等等。其中,鱷類和蛇類是卵生的。卵是圓形的,也可以說是顆粒狀的,是比珍珠大得多的顆粒。那麼,古人會不會把鱷卵蛇卵當作一種“珠”呢?回答是肯定的。古人能將鱷蛇作爲主要的集合對象,對其卵自然不會忽略;對鱷和蛇來說,卵的意義是重大的,是生命之源,有卵便有鱷、有蛇,進而纔有龍。因此,卵是完全可以以“珠”的身份進入龍的生活之中的。那麼,龍珠就是龍卵;龍戲珠,實際上就是龍戲“卵”,是龍這個神物,對生命的呵護、愛撫和尊重。其中體現和表達的,是古人的一種“生命意識”,即對轉承不息的生命現象的認識、理解和發揮。

民間吞珠化龍的傳說爲我們的看法提供了註腳: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寶珠,此珠放到米缸漲米,放到錢櫃生錢。某財主知道後,帶人來搶珠。少年情急中將珠放到口裏,卻一不小心嚥了下去。於是口渴求飲,缸水喝乾了,又去喝河水、江水。喝着喝着,頭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變長出鱗棗化爲龍了。這樣的傳說廣泛地流傳於四川、浙江、廣東等地,從中透示出“珠”的珍貴,以及珠和龍生命相依的關係。

太陽,是我們對“珠”的另一個理解。我們見到的一些龍戲珠圖案,尤其是那些二龍戲珠圖案,其珠多有火焰升騰,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爲火球躍出海面。在人們的視野和觀念中,堪稱“火球”的,太陽可排在第一。那麼,很顯然,火球出海也就是太陽出海了。既然是太陽出海,爲什麼要龍來“戲”呢?這裏要引入古人眼中的四方神: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龍則是代表東方的神物。這樣看來,龍戲珠就有太陽崇拜的意思了,該是太陽崇拜和龍崇拜的交融。

龍分雌雄,這是二龍戲珠的圖案比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雙方共同呵護、愛撫他們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陽解,就是雌雄二龍共迎旭日東昇,讓燦爛的陽光普照大地。再者,二龍對稱,龍體彎長,珠形滾圓,在構圖上也具有一種美感。

  龍的傳說——烏龍:

少華山下的龍潭堡,原先只有十來戶人家。村裏住着:一家姓劉的父女二人,靠做賣豆腐爲生。女兒名珠鳳,出落得俏模俊樣。有一天珠鳳去挑水,鉤搭上掛上來一條小黑蛇。她把小黑蛇捉下來放到井臺上,說:“怪可憐的,放了去吧!”小黑蛇對她點了點頭,一轉身竄到井裏去了。

珠鳳挑水剛進屋,聽見背後有人叫她。轉身一看,是個二十來歲的漂亮小夥。小夥拉住珠鳳的手,在她手心裏放了一粒滾圓滾圓的珠子,說:“我是渭河龍君的五太子,剛纔在龍潭中戲遊,不小心撞在你的鉤搭上掙脫不得,多謝大姐救命之恩。這是一顆龍珠,你把它放在水缸裏,就不用天天挑水了。往後有啥爲難事,大姐只管說一聲吧。”說完,頓時不見了影兒。珠鳳追出門外,只見井口一團白霧,聽得井水嘩啦啦響了幾聲。她覺得像是在夢中一般,再看手裏,分明是顆寶珠。進屋後,她將龍珠往水甕裏一丟,譁棗,水花翻濺,泛起滿滿一甕清水,嘗一口,比那井水還甜,珠鳳知是寶物,對誰也沒講,連她親大也瞞着。只是常常想起烏龍,每天都去井臺上挑一擔水,偷偷往井裏看上幾眼。

離龍潭堡四五里的孫家堡住着一家財東尹立先。珠鳳他媽死的時候,劉老漢沒錢殮葬,借了尹財東十兩銀子。日子窮,還不起,卻常給尹家送些豆腐,全當付了利息。這十兩本銀尹財東也不催要,樂得一年到頭吃豆腐不花錢買。

珠鳳姑娘年長一年,越發出落。尹立先賊眼骨碌一轉,打起了珠鳳的鬼主意。先是請了個能說會道的媒婆,給珠鳳說媒下聘禮來了。劉老漢執意不肯,珠鳳心性剛烈,提起禮盒子摔到門外,媒婆碰了一鼻子灰。

尹財東知道了,氣得直翻白眼,罵道:“老東西給臉不要臉,十兩銀子的財十幾年咧欠着不還。哼!連本帶利紋銀百兩,三天內交來啥說不說,交不來銀子棗哼哼!”他眯起眼一聲冷笑:“叫珠鳳姑娘來頂賬!”話傳到劉老漢耳朵裏,他也沒了主意。珠鳳只是爬在炕沿上哭,左思右想沒辦法”等到半夜她大睡定,跑到井臺兒上,牙一咬,心一橫,大叫一聲:“媽,兒跟你來了!”眼睛一閉,縱身撲進井裏。

珠鳳只覺得頭暈目眩,像是騰雲駕霧一般。忽聽得耳朵邊有人呼喊:“珠鳳,珠鳳妹妹!”慢慢睜開眼一看,原來自己不曾落到水裏,卻躺在烏龍的胳膊上。“烏龍哥!”她像見到親人一般,伏在烏龍的懷裏大哭起來。烏龍勸她說:“珠鳳,你的事我都知道,你不要難過。狗財東爲富不仁,天理難容,看我收拾這條老狗”……我送你回去吧!”珠鳳不肯,他在她耳邊一陣悄聲絮語,說得珠鳳含淚帶笑,連連點頭。

聽得珠鳳投井、鄉親們打着火把下井救人。烏龍見有人下來,輕聲對珠鳳說:“好妹妹,我不送你了。”雙手將珠鳳托起。下井的人摸到珠鳳,連忙綁上繩子,把她救了上來。

夜深人靜,珠風把她和烏龍的事從頭到尾給父親學了一遍,老漢聽了暗暗驚喜,卻又半信半疑。珠風從甕裏撈起龍珠,老漢見果然不是世俗之物,纔信了珠鳳的話。珠鳳跳井得救的消息傳到尹立先耳裏,老賊捋着鼠須一陣奸笑:“嘿,分明是天公作美。我尹某人家財萬貫,金銀滿箱,再能有這麼個美人幾,可真是……啊,嘿……”賊眼一轉,吩咐下人分頭準備去了。第二天一大早,老賊帶着一夥家丁朝珠鳳家奔去。走到半路,一陣狂風捲着沙石吹得天昏地暗,帶來的財禮早颳得沒了影兒,尹賊連人帶馬翻倒在地。狂風過後,老賊一看,財禮雖空,人馬俱在,就揉了揉被摔歪的鼻子,帶着一幫家院,揮棍舞棒,直奔劉老漢家來搶珠鳳。

烏龍見老賊三番事過,仍不知改,待老賊衝到井臺邊,便現出真形,口含龍珠,噴出一股清泉。一時間電閃雷嗚,惡浪滔天,尹賊一夥狼哭鬼嚎,隨波翻滾,被衝入渭水河中,餵了魚鱉。一會兒雲消霧散,滿天霞光,雲端裏舞起一條黑色巨龍,龍背上坐着珠鳳姑娘。飛到山頂,烏龍臥下歇息,珠鳳向父親和鄉親們揮手告別。

從此,人們就把這村子叫做龍泉村,後來又改成龍潭堡,把龍歇息的山頭也起名叫做烏龍山,年代久了,都叫做五龍山了。

  龍的傳說——百葉龍:

很久很久以前,在浙江北部的苕溪岸邊,住着一對勤勞善良的青年夫婦。妻子懷胎一年,生下一個怪胎,似人非人,似蛇非蛇。

老族長知道後,大發雷霆,一口咬定這是不祥之物,逼着夫妻倆立即把嬰兒卡死。夫妻倆不忍心,就咬咬牙,叫男人掇起腳盆,將嬰兒倒入門前的荷花池中。

幾天後,妻子下牀,到荷花池中淘米,猛然看見她那兒子從荷花叢中游到石埠上,向娘討奶吃。娘總是愛兒子的,於是抱起來餵了奶,就這樣,她一天三次淘米,就喂兒子三次奶。一天,兩天,一直過了三百六十天,兒子漸漸長大,卻現出龍的樣子來。

這消息又傳到老族長的耳朵中,他知道怪胎非但沒卡死,反而長大了,大爲惱怒,於是想出一條毒計,要宰掉它。

一天中午,這個老頭兒身邊藏把砍柴刀,偷偷躲在池邊樹叢裏。等到那個女人淘米時,果然看見有條小龍遊上岸來向她討奶吃。

老頭兒見狀舉刀就砍,小龍連忙躍人荷花池中。可是遲了,這一刀,把小龍的尾巴砍了下來,霎時間鮮血淋漓。剛好池中停着一隻美麗的大蝴蝶,那蝴蝶見小龍無故受害,沒了尾巴,心裏十分同情,就立即飛過去,用自己的身子接在它的尾巴上,於是變成了一條美麗的龍尾巴。

就在這時候,狂風大作,烏雲翻滾,滿池荷花的花瓣紛紛揚揚飛旋起來,那條龍一下子長到十幾丈長,驟然從池中躍起來,身上插滿了荷花花瓣,直向天空飛騰而去。

那老頭兒見到這股氣勢,嚇得昏過去,死了。小龍的娘一見兒子飛人云層,含着眼淚連喚三聲小龍,但是小龍已經飛得無影無蹤了

自此以後,苕溪兩岸每逢乾旱,小龍就會飛來降雲播雨,使鄉親們獲得豐收。長興一帶老百姓爲了感謝它,就用彩布做荷花瓣龍鱗和蝴蝶龍尾,製成長興著名的“百葉龍”,每年春節,人們都要舞龍,用來紀念和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