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諺語 > 如何正確使用成語諺語等熟語

如何正確使用成語諺語等熟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重點點難梳理

如何正確使用成語諺語等熟語

熟語是指某種語言中所有常用的固定詞組和固定短語的總和,是詞彙的一部分,它包括成語、諺語、格言、歇後語、慣用語等。高考熟語從構成上講相對穩定,不能隨意變動,有時不能用一般的構成法來分析;從意義上講文約意豐,有的寓意深廣,有的樸實無華而形象生動。

(1)成語

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闢的定型短語,一般由四字構成。成語的使用考查難度大,多涉及學生成語學習中的盲點和誤區,如“不刊之論”、“差強人意”、“萬人空巷”、“首當其衝”、“洗心革面”、“想入非非”等。高考對成語使用的考查常表現在以下易錯點上:望文生義、偏解語素、錯解色彩、錯連對象、詞義重複等。瞭解這些,可針對性地複習、辨析。

(2)諺語

諺語也叫“俚語”、“俗語”,是人們口頭廣泛流傳的現成語句,簡練通俗,意思完整。它與成語的區別是:成語大部分是書面語,諺語是口頭俗語;成語一般作句子成分,諺語是完整句子;成語形式比較固定,諺語較爲靈活,容許某些改變,如:“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或作“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或作“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諺語內容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①交友處世類,如“君子之交淡如水”;②勸學類,如“活到老,學到老”;③軍事類,如“三十六計,走爲上計”;④民俗類,如“入廟拜佛,入鄉隨俗”;⑤衛生健康類,如“兩頭淨,不生病”;⑥道德情操類,如“人窮志不短”;⑦行爲規範類,如“一失足成千古恨”;⑧世態人情類,如“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⑨善惡美醜類,如“惡有惡報,善有善報”;⑩自然氣象類,如“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3)歇後語

歇後語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後一部分是“註釋”。“引子”在表義上起輔助作用,表示某種附加義;“註釋”部分是表義重點所在,它表示整個歇後語基本義。

歇後語可分兩大類:①會意型,如“老鼠進風箱——兩頭受氣”;②諧音型,如“外甥打燈籠——照舅(舊)”、“孔夫子搬家——盡是書(輸)”、“老虎駕車——誰趕(敢)”。

不管會意型還是諧音型,歇後語產生語義的基本途徑是雙關。例如:“老鼠進風箱——兩頭受氣”,表面上是說老鼠鑽進風箱後,不管風箱是推還是拉都要被風灌的樣子,其實是說一個人處於矛盾的雙方中,兩面不討好,到處受委屈。

(4)慣用語

慣用語是具有特定含義、形式短小、口語性很強的固定詞組。慣用語是通過描述來表義,諺語和歇後語通過陳述來表義。

慣用語有如下幾個特點:首先是語義的雙層性。它除字面意義外,必須具有深層次的比喻義或引申義。例如:“打預防針”的字面意指注射防病的藥水,常用來比喻對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預防;“財神爺”本意是迷信中讓人致富的神,引申爲掌管錢財或能給人錢財的人。其次,口語色彩和感情色彩都十分濃厚。例如“拍馬屁”、“寄生蟲”、“白開水”、“抓辮子”、“吃獨食”、“穿小鞋”、“紅眼病”等,全都具有口語色彩。它們的感情色彩,褒揚、讚許的極少,如“老黃牛”;諧謔、諷刺和貶義的佔絕大部分,如“紅眼病”、“戴高帽”、“耍嘴皮”、“咬耳朵”、“眼中釘”等;中性的慣用語也很少,如“破天荒”、“打游擊”。

(5)格言

格言是出於名人之手的具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的規誡性、哲理性、書面性較強,如“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牛頓),“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莎士比亞),“知識就是力量”(培根),“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華羅庚)等。

諺語和格言在形式上都是句子,但它們有以下區別:

①來源不同:諺語來自大衆的集體創作,格言大都來自名人語錄。

②語體色彩不同:諺語爲口語,通俗活潑;格言爲書面語,文雅莊重。

③內容、作用不同:諺語是羣衆生活和鬥爭經驗的總結,內容豐富,形象生動,使用面廣;格言多爲人生道德、哲理的總結,使用面窄。

高考對本考點的考查重點仍是成語,其他熟語偶有涉及。

金題透視

例1.(2008年高考全國卷ⅰ)下列各項中,加橫線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土耳其舉重選手穆特魯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參加世界男子舉重56公斤級比賽,拿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綽號“舉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營養,也要適當運動,在戶外鍛鍊時一定要量入爲出,以步行爲宜,時間最好選在傍晚,還要注意保暖,防止着涼。

c.中國茶藝與日本茶道各有特點,但異曲同工,都強調“和”的精神。中日兩國青少年也應以和爲貴,爲中日睦鄰友好多作貢獻。

d.北京周邊的旅遊勝地,筆者去過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綠樹繁花中仍有冰掛高懸在危崖上,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卻是第一次見到。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主要是成語的使用能力。注意對含有相同語素的成語的辨別。a.“探囊取物”,伸手到袋中取東西,比喻事情極容易辦到。b.“量入爲出”,指根據收入情況確定支出限度,不合句意。可改爲“量力而行”,意爲行事要估量自己的能力。c.“異曲同工”,曲調雖然不同,但演得同樣好。比喻不同人的辭章或言論同樣精彩。今多指所用方法不同而收到同樣好的效果。d.“出人意表”,出乎人們意料之外。

【答案】b

例2.(2008年高考天津卷)下列各句橫線處應填入的詞句,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王夫之在《薑齋詩話》中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詩人筆下的“------”就是以樂景寫哀情的典型。

②我們演講時往往先說一番幽默風趣的“閒話”,以激發聽衆興趣,爲與聽衆的交流營造良好的環境-----。

③荒山造林,既能生產木材,又能保持水土,是-----的事。

a.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爲誰綠氣氛兩全其美

b.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氣氛一舉兩得

c.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爲誰綠氛圍一舉兩得

d.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氛圍兩全其美

【解析】本題屬於對正確使用詞語中近義詞辨析的考查,該題不僅考查了考生對近義詞語(包括熟語)的準確掌握,正確辨析,同時也考查了考生對名句的識記與理解,題型新穎。

許多考生在解答此題時出錯,其原因一是對近義詞語的含義掌握不準確,難以區分細微差別,如“氣氛”的含義是一定環境中給人某種強烈感覺的精神或景象,屬於客觀存在;而“氛圍”的含義是周圍的氣氛和情調,可以和“營造”搭配。二是對近義詞用法掌握不全,不注意結合語境選用詞語。如“一舉兩得”指做一件事,得到兩種收穫,可作定語;而“兩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顧全兩個方面,使兩個方面都好,主要用於主觀方面。做此類題要注意詞語的搭配習慣,以及詞語的用法等方面,注意近義詞的細微差別。

【答案】c

例3.(2008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橫線詞語能被括號中的詞語替換且不改變句意的一項是()

a.中國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時間實現了從精英教育到大衆化教育的歷史性跨越,但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泥沙俱下,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魚龍混雜)

b.她不屬於學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規戒律的約束,其創作往往天馬行空,充滿神奇瑰麗的想象。(金科玉律)

c.最近,浙江手機上網資費全面下調,廣大用戶對此額手稱慶。預測,未來通過手機收看體育賽事或許會成爲一種潮流。(彈冠相慶)

d.nba季後賽中,由於缺少了主力姚明,火箭隊內線空虛,在防守上往往顧此失彼,實力明顯削弱。(捉襟見肘)

【解析】本題考查成語正確使用方面的能力。題幹要求是“用括號中的成語替換且不改變句意”,也就是涉及兩個成熟意義與用法的辨別。d項,顧此失彼:顧了這個,丟了那個,形容不能全面照顧。捉襟見肘:形容衣服破爛,比喻十分窮困,也形容處境困難,窮於應付。故可互相替換。a項,泥沙俱下:泥和沙子一同隨着河水衝下來,比喻人和事物不論好壞都在一起出現。魚龍混雜:比喻壞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前者所指範圍比後者大,在語境中,明顯只指問題、事物,不指人。b項,清規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規則和戒條,現比喻束縛人的繁瑣、不合理的規章制度,貶義。金科玉律:原形容法令條文的盡善盡美,現比喻必須遵守、不能變更的信條,中性詞,故不可替換。c項,額手稱慶:把手放在額上,表示慶幸,中性詞。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夥也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貶義詞,故不能替換。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