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姥姥的語錄讀後感大綱

姥姥的語錄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2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爲流傳的語錄都不陌生吧,語錄現指能引起共鳴的、發人深省,有一定傳播力的名人之言、網民言論、社會事件所產生的新詞條。你所見過的語錄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姥姥的語錄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姥姥的語錄讀後感

姥姥的語錄讀後感1

放假在家,買了一本倪萍寫的書《姥姥的語錄》來拜讀,讀出了一份辛酸,讀出了一點味道,更讀出了一份想念。於是想在空閒的時間寫點東西,就算是對疼愛自己的姥姥姥爺的一份清明節的心靈對話吧!

清明,一個值得讓人辛酸的日子,一個值得讓人懷念的日子,一個值得讓人沉思的日子。4月4日,早早起來,開車來到了老家,把姥姥姥爺喜歡吃的用的東西準備齊全,帶上兒子來到了姥姥姥爺的墳墓前。一年了有太多的話想對二老說,有太多的嗑想對二老嘮,此時的腦子裏象過電影一樣充盈着美好的回憶:春天,姥姥和姥爺合作,在地裏爲春耕而忙碌的身影瞬間浮現在眼前,姥爺專業的駕駛着牲口,一口行話讓牲口變得溫順而聽使喚。姥姥則在一旁點豆子和種子,撒的勻稱而專業,他們二老合作的默契而愉快。累了姥爺就會在地邊休息片刻,吧嗒吧嗒抽帶煙。姥姥則坐在一旁開始用頭上的草帽扇着扇着;夏天,姥姥總喜歡拿着一把芭蕉扇坐在家中宅院的臺階上扇呀扇,給我們扇走玩耍後流出的汗水,給我們扇走叮咬我們的蚊蟲,更給我們帶來扇動中一種享受的快樂;秋天,地裏總會有姥姥姥爺忙碌的身影,拔草、摘豆子、掰棒子都是我們所不能及的。

姥爺每次從地裏回到家,總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驚喜,幾個紅紅的小果子從籃子裏拿出,分給我們孩子吃,看着我們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姥爺就會高興的合不攏嘴,這時候姥姥把早已經準備好的糖水遞到姥爺的手裏,姥爺就會細細的咀嚼起來,那份勞動後的滿足感欣然掛在臉上。姥爺牙口不好,總喜歡到牆頭外的香椿樹上摘一些葉子,用開水一衝放上少許鹽,就開始就飯吃起來。小的時候我不太懂姥爺爲什麼要這樣做,逐漸長大的我越發懂得,這就是姥爺樸實本色的生活;冬天,老爺和姥姥成了閒人,坐在燒熱的炕上跟我們講自己親身跟日本鬼子鬥智鬥勇的故事,跟我們玩牛牌,一起去推碾子,給我們做年糕,做驢打滾吃。炸丸子,炸白薯魚……一想起這些,心底就更多了一份對姥姥姥爺的想念。

“清明”意味着逝去。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東西會逝去,比如:親人、朋友、健康、金錢等等。但有一樣,在有生之年會永遠伴隨你,那就是在人生的旅途中,對你熟知的人對你熟悉的物心中油然而生的一種情感。它包含清明的傷感,逝去的思念,離開的想念,傷病的惦念……願在夢中和天堂裏的他們敘舊……想在每天和天堂外的他們心語……你們二老樸實無華的做人本色會在孫女的記憶深處永遠保留!

姥姥的語錄讀後感2

看了姥姥語錄確實讓我學到了很多,其中還有很多我不懂的道理,我很喜歡文章中的姥姥,她勤勞能幹,一生過的十分充實,她善良好心,即使自已並不是很富裕也願意接濟他人。她只是一位平凡的姥姥,但因爲她無窮的智慧和99年的人生之路,她的形象顯得越發越光輝起來。

我也想去書中的水門口看看,看看是怎樣的環境讓姥姥擁有如此多的智慧。姥姥說,天黑了,誰能拉着太陽不讓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別怕,多黑的天到頭了也得亮。是啊,人世間少不了生死離別,卻是無法避免。親人走的時候,誰不會悲傷誰不會心痛。但是生活還要繼續不是嗎,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對待自己,不要讓他們走的仍有遺憾,珍惜身邊愛自己的所有人,不要等到失去了他們的愛,纔會珍惜。

我很喜歡文中姥姥的教育方式。文中作者說,她小時候偷了生產隊的麥子,想拿回家叫姥姥蒸饃吃。可是怎麼都蒸不熟,作者只好承認了是自己偷的。最後姥姥用一大鍋饅頭告訴了作者,公家的東西不能偷。在那個少糧寡食的年代,姥姥能肯浪費那麼一大團面來教育一個5歲的孩子。那這個孩子有什麼理由成爲一個本性不好之人?很多人踏上犯罪的道途,都因爲家庭教育問題吧?如果中國的姥姥,親人都像文中的姥姥一樣善於教育,那何來不良少年之說?

姥姥這一輩子都沒穿過豔色衣裳好料子衣服,可是她並不覺得委屈。作者問姥姥,身爲女人,一輩子沒穿過高跟鞋,遺憾吧?姥姥卻搖搖頭,說那年頭,作者不包腳都算怪物了。作者又問,一輩子沒穿過裙子,遺憾吧?姥姥說,怎麼沒穿過裙子?圍裙也是裙子。對啊,圍裙也是一種裙。姥姥一輩子都帶着圍裙,一輩子都站在竈前,一輩子都那麼勤勞忙碌。

書中的姥姥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什麼都不懂,大字不識一個,學都沒上過。可是她懂得善惡,懂得是非,懂得醜美。她用99年的人生經歷總結了一條又一條智慧,叫我們歎服。姥姥的理兒很直白,很實在,她爲什麼不悲觀不放棄呢?是無奈還是現實?她從沒想着以此來教育誰,給予誰,她就是這麼想的,這麼過的,她認爲是個人都該明白的理。

姥姥雖然不在了,可是她的精神和智慧卻在我心中紮根。姥姥用一句句平凡的話打動我們,告訴我們一個又一個真理。人這一生中,樂就是福。

姥姥的語錄讀後感3

上週去書店買了一本倪萍寫的《姥姥語錄》,被姥姥樸實無華且極具哲理的語言所折服,一位衣着樸素又很講究、勤勞善良的老太太躍然紙上,我陶醉式的閱讀着,姥姥的每一句話都那麼善解人意,那麼抵達人的靈魂深處。“理想有時候起步很小,很具體,但最終他有可能變得很偉大,有可能認爲自己不自覺地便成爲他人,爲全人類。”姥姥說:用心看着人,用心和人說話,別覺着自己比別人高,也別怕自己比別人矮".讀到這句話時我想到自己親身經歷的兩件事,遇到的兩個人,一次我參加縣婦聯組織的活動,時任縣委副書記的領導爲我們頒獎,她是一位和藹可親的女領導,頒獎時她握着我的手說:張老師,你辛苦了!你爲全縣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謝謝你呀!“我很感動,當時真有點受寵若驚,自己一名普通不能再普通的老師,人家是那麼大的領導,人家居然認識我,我很感動,頒獎後我們從臺上下來時,副書記見我穿的是高跟鞋,居然雙手扶着我走下臺階,囑咐我慢點,每每想起這件事,都爲那位領導的低調、善解人意折服,難怪人家能走得這麼遠,主要是人家有一顆胸懷大衆的心,沒有因爲誰是誰的誰就攀附,更沒有因爲誰不是誰而下看,她對她的人民是公平的,所以她得到了人們的擁戴。後來又遇到一個人,大約三十來歲,年紀輕輕聽說是上了學畢業直接當了某地派出所長,和他在一起開會,聽着他說着大話,天南地北,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完全是春風得意馬蹄輕,偶爾聽身邊一個人說起他,原來他爸爸是一名公安局的領導,很明顯,就他,估計也是沾了父親的光。所以,白巖鬆說:有些人,有文化沒素質。

姥姥說:孩子,山上風大,爬上去不容易,你使勁了,你這輩子都不後悔。姥姥還說:日子得靠自己的雙腳往前走,你看誰能幫着你搬着你的腿走路,你爹你媽也不能,大道走,小道也得走,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彎,拐個彎不是啥壞事,彎道走多了,再上直道就走快了,走累了就歇會兒,只要你知道上哪兒走,去幹嗎,道兒就不白走,人活一輩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兒上了,你幹嘛不好好走,好好過呢?姥姥還說:你記住孩子,多窮的人都有臉,能豁上臉要飯,那是肚子實在沒法兒了,給人吃點東西先要給人好臉色,不信你試試,張嘴管人家要東西那嘴可沉了,擡都擡不動,張嘴給人送東西可不一樣,雙脣一碰話就出來了。慢慢品味姥姥的話,思想靈魂都得到了昇華。姥姥也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如何與人爲善,這本書真的給我進行了一番洗禮。

姥姥的語錄讀後感4

看見這本《姥姥語錄》,一下子想到了我的姥姥。正趕上假期,一口氣看完了這本書,倪萍通過文字轉述着姥姥的話,滲透着她對姥姥的愛。書裏除了一句句姥姥的”至理名言“,看不到姥姥的模樣,但我隱約間感受到——一個活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的老太太

讀完這本書讀後有兩點給我觸動很大,一是姥姥的智慧,二是倪萍的孝心。扉頁上微笑着早年的照片,和藹、可近的倪萍,在經過了生活中的風霜雨雪吹刮後,不再是幸福滋潤的臨家大姐,而是爲一大家人忙前忙後的女人,爲了兒子可以付出一切的女人,是一個天蹋了可以擎天的女人,是一個心裏、肩上承載太多的女人,她是一個大女人。但我相信,她是幸福的。

倪萍帶領讀者走進她99歲姥姥的平凡生活,追憶她與姥姥一起走過的有淚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心底那一個個姥姥與外孫女之間愛的故事,令人爲之動容,清澈質樸、真摯感人的文字,溫暖人心。細述這位純樸、善良的山東老人生命中的最後樂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卻讓人終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

她講她的姥姥,讓我想起我的姥姥。今年已經88歲的姥姥,耳不聾眼不花,身體硬朗得很,不管村裏誰找她,她都熱情相迎,姥姥常說:”別人信任咱,咱就得實心實意對人家。做人一定得出好心眼,老天爺都看着呢“。雖然姥姥說的話沒有倪萍轉述姥姥語錄的精彩,但是理兒是一樣的,都喜歡拿老天爺說事。如今,我已經參加工作了,她還經常囑咐我們要多看書多學習,哪怕一天多認一個字,一年還能認識365個字呢。哈哈!她眼裏的學習就是認字,我可愛的姥姥。

這本書,文字間褪去了華麗的修辭,卻體現了最簡單最質樸的人生哲理,一時間我很難想象這位不識字的老人家能將很多事情看得那麼透徹,並且用非常簡單的充滿智慧的語言表達出來,字裏行間讓人讀出的都是自己明白的顯而易見的道理。讀了這本書,突然覺得眼前的世界分外透亮,覺得那些一時的不順都過去了。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着,這叫幫人;有一鍋米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幫你。是啊!今天我們如果我們都能以這樣的心態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就會發現溫暖無處不在。“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趁親人還健在,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讓長輩感覺幸福、滿足。這本書及時提醒自己愛我的親人。再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