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中國古代格言

中國古代格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中國古代格言1

1.以家爲家,以鄉爲鄉,以國爲國,以天下爲天下。——《管子·牧民》

中國古代格言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爲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中國古代格言2

1、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尚書·大禹謨》

2、誅禁不當,反受其央。——《馬王堆漢墓帛書·國次》

3、誅惡不避親愛,舉善不避仇讎。——《漢書》

4、誅不避貴,賞不遺賤。舉事不私,聽獄不阿。——《晏子春秋·內篇》

5、治國者,必以奉法爲重。《三國演義》

6、治國無其法則亂,守法而不變則衰。——《唐·歐陽詢·藝文類聚》

7、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

8、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韓非子·解老》

9、制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尚書》

10、執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纓《格言聯壁·從政》

11、知爲吏者奉法利民,不知爲吏者枉法以害民。(漢·劉安《說苑·政理》)

12、政令必行,憲禁必從。曲木惡直繩,重罰惡明證。——王符《潛夫論·考績》

13、欲着其罪於後世,在乎不沒其實。——歐陽修《魏樑解》

14、宥過無大,刑故無小。——《尚書·大禹謨》

15、有治人,無治法。——荀子

16、有事不避難,有罪不避刑。——《國語·晉語七》

17、有法而行私,謂之不法。——慎到

18、有法而不循法,法雖善與無法等。——沈家本

19、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僞,有權衡之稱者,不可欺以輕重,有尋丈之數者,不可差以長短。——《管子·明法》

20、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21、用賞貴信,用刑貴正。——《鬼谷子·符言》

22、以至詳之法曉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蘇軾

23、以道爲常,以法爲本。——《韓非子·飾邪》

24、一民之軌,莫如法。——《韓非子·有度》

25、陽爲德,陰爲刑,刑主殺而德主生。——董仲舒

26、言行而不軌於法令者必禁。——《韓非子·飾邪》

27、言出爲箭,執法如山。——李綠園《歧路燈》

28、言不中法者,不聽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爲也。——《商君書·君臣》

29、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歐陽修《縱惡論》

30、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

31、憲律制度必法道。——《管子·伍法》

32、先王以明罰敕法。——《易傳·象傳·噬嗑》

33、喜不可從有罪,怒不可殺無辜。——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34、五權憲法。——孫中山

35、唯奉三尺之律,以繩四海之人。——唐·吳兢《貞觀政要》

36、爲人上者釋法而行私,則人臣者援私以爲公。——《管子·君臣上》

37、爲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書》

38、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野叟曝言》

39、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夏敬渠《野叟曝言》

40、王者之政莫急於盜賊。——李悝(kui)

41、徒善不足以爲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42、天下有定理而無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43、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墨子·法儀》

44、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45、太平之世不立刑。——康有爲

46、所以能制勝於天下者,用法明也。——諸葛亮《論斬馬謖》

47、雖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規矩之正方圓也。故巧者能生規矩,不能廢規矩

48、私情行而公法毀。——《管子·八觀》

49、私情行而公法毀。《管子·八觀》

50、守一而制萬物者,法也。——《羲冠子·度一》

51、守法爲官,一生平安;守法做人,清白本分;守法處事,達理明志;守法致富,根基穩固。——田桑

52、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史襄哉《中華諺海》

53、視時而立儀。《管子·國難》

54、事斷於法。——鄧析

55、石以砥焉,化鈍爲利;法以砥焉,化愚爲智。——劉禹錫《砥石賦》

56、聖人之爲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商君書·算地》

57、聖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陳亮

58、聖人爲法國者,必逆於世,而順於道德。——《韓非子·奸劫弒臣》

59、聖人立法以導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無德,死者無怨。——《文子·自然》

60、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61、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62、慎到:有權衡者,不可欺以輕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長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作僞。(唐·馬總《意林》)

63、設若上無道栓,則下無守法。——葛洪《抱朴子·判子》)

64、設而不犯,犯而必誅。——曹操

65、賞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遠,不違親切。——《商君書》

66、善製法者,爲匠人之用矩,不善製法者,如陶人之用型。(明·莊元臣)

67、如平直必以準繩。——《呂氏春秋·分職》

68、如平直必以準繩。《呂氏春秋·分職》

69、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劉禹錫《天論》

70、人能勝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則是爲公是,非爲公非。——劉禹錫《天論》

7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72、驅天下之人而從善遠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柳宗元《斷刑論》

73、其知而犯之謂之故,意以爲然謂之失。——張斐

74、寧正以逆衆意執法而違私志。——桓範《政要論·爲君難》

75、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漢書·王尊傳》

76、吏不良,則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則有財而莫理。——王安石

77、立憲利於國,利於君,利於民。清·鄭觀應

78、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王安石《周公》

79、立法之業,益爲政治上第一關鍵,覘國家之盛衰強弱者,皆於此焉。清·梁啓超《飲冰室合集》

80、立法設禁而無刑以待之,則令而不行。——蘇轍

81、立法普法執法司法依法治國,公正公開公平公道秉公爲民。——盧志勤

82、曆法禁,自大更始,則小臣不犯矣。——蘇軾《策別第六》

83、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司馬遷

84、可行必守,有弊必除。——劉禹錫

85、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孔丘

86、君子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無君也,故明君慎令。——《全上古之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87、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此謂爲大治。——《管子》

88、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無。——《三國志》

89、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論語·爲政》

90、禁勝於身,則令行於民;上不行法則民不從彼。——《管子·法法》

91、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三國志·諸葛亮傳》

92、國無常治,又無常亂,法令行則國治,法令馳則國亂。(漢·王符《潛夫論·述赦》)

93、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韓非子·有度》

94、國不可無法,有法而不善與無法等。——沈家本(清)

95、故治國無其法則亂,守法而不變則衰。——歐陽詢《藝文類聚》

96、功同賞異則勞臣疑,罪鈞刑殊則百姓惑,信賞必罰,綜覈名實。——《漢書》

97、夫刑賞之本,在乎勸善而懲惡,帝王所與天下劃一,不以親疏貴賤,而輕重者也。——《新唐書·魏徵傳》

98、夫立法之大要,必令善人勸其德而樂其政,邪人痛其禍而悔其行。——王符《潛夫論·斷訟》

99、夫立法令者,以廢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廢。——《韓非子,詭練》

100、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孝經·卿大夫章》

101、凡法令更,則利害易,利害易,則民務變。——《韓非子·解老》

102、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商鞅

103、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劉恆

104、法者,天下之儀也。——《管子·禁藏》

105、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啓超

106、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管子·明法解》

107、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管子·七臣七主》

108、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管子·心術上》

109、法者,見功而與賞,因能而受官。——《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110、法者,公天下持平之器。——完顏雍(金世宗)

111、法者,定分止爭也。——管子

112、法者,編着之國籍,設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韓非子·難之》

113、法行於賤而屈於貴,天下將不服。——蘇轍《上皇帝書》

114、法無古今,惟其時之所宜與民之所安耳。張居正

115、法施於人,雖小必慎。號令不虛出,賞罰不濫行。——歐陽修《準詔言事上書》

116、法生於義,義生於衆適,衆適合於人心,此治之要也。——劉安《淮南子·生術訓》

117、法平則吏無奸。——《商君書·勒令》

118、法令至行,公正無私。——《戰國策·秦策》

119、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史記·循吏列傳》

120、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舉天下惟法之知。蘇軾《策別第八》

121、法令既行,紀律自正,則無不治之國,無不化之民。——包拯《致君》

122、法立於上則俗成於下。——蘇轍

123、法立於上,教弘於下。《三國志·魏書·鍾會傳》

124、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王勃《上劉右相書》

125、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亂也。——《黃帝經·經法·君正》

126、法大行,則是爲公是,非爲公非。——劉禹錫《天論》

127、法出於儀,威於義。——蘇軾《王振大理少卿》

128、法不殉情。——《三國演義》

129、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則不威。《商君書·壹言》

130、法不阿貴,繩不繞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

131、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戰國策·秦策》

132、而正方圓;聖人能生法,不能廢法以治國。——《管子·法法》

133、當事而立法,因時而制禮。《商君書·更法》

134、當公法則不阿親戚。——武則天(武周)

135、臣聞聖主爲政,賞不避仇讎,誅不擇骨肉。——西漢《東方朔傳》

136、倉廩(lin)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仲

137、不以私害法,則治。——《商君書·修權》

138、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諸葛亮《出師表》

139、不務德而務法。——韓非子

140、不爲重寶輕號令,不爲親戚後社稷,不爲愛民枉法律,不爲爵祿分威權。《管子·法法》

141、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陶淵明

142、不可假公法以報私仇,不可假公法以報私德。——薛宣

143、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常,法度制度,各因其宜。——馬總《意林·淮南子》

144、彼竊國者誅,竊國者爲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莊子

145、按善惡見聞之實,斷是非去取之疑。——王安石《範鎮加修撰》

146、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

中國古代格言3

1、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魏徵

2、積土而爲山,積水而爲海。——《荀子·儒效》

3、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4、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孟子·告子下》

5、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曹學《蜀中廣記·上川南道彭山縣》

6、日日行,不怕千萬裏;常常做,不怕千萬事。——《格言聯璧·處事》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8、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蓋棺。——陸游《病起》

9、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勵志名言

10、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列傳》中國古代勵志格言

11、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劉備

12、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13、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14、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15、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16、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羅大經《鶴林玉露》

17、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漁夫》

18、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呂氏春秋·誠廉》

19、天下之事常成於困約,而敗於奢靡。——陸游

20、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2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22、命爲志存。——朱熹

23、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訓俗遺規》

24、業精於勤,荒於嬉。——韓愈《進學解》

25、堅志而勇爲,謂之剛。剛,生人之德也。——《練兵實紀·剛復害》

26、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27、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諸葛亮

28、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29、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30、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杜甫《望嶽》

31、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32、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33、精誠所加,金石爲開。——《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

34、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35、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36、丈夫不報國,終爲貧賤。——陳恭尹《射虎射石頭》

37、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中國古代格言4

1、丈夫不報國,終爲貧賤 人。--陳恭尹

2、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劉向

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

4、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

5、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6、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老子》

7、靜以修身,檢以養德。

8、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水滸傳》

9、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10、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中國古代格言5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

3、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4、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5、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6、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7、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9、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1、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2、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13、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14、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15、別裁僞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16、採得百花成蜜後,爲誰辛苦爲誰甜。(羅隱)

17、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18、吃一塹,長一智。(古諺語)

19、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20、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杜甫)

中國古代格言6

1、月無棱角星相避,樹有包容鳥自知。——袁枚

2、天道忌巧,謙退不爭,不伎不求。——曾國藩

3、上下無材,國之大患也。——梁啓超

4、人之精神,貴藏而用之,苟炫於外,鮮有不敗者。——曾國藩

5、千金難結一時之歡,一飯竟致終生之感。——洪應明

6、春恨秋悲皆自惹,爲誰歡喜爲誰妍。——曹雪芹

7、精神爲主人,形骸爲屋舍,主人漸貧窮,屋舍亦頹謝。——袁枚

8、芸則拔釵沽酒,不動聲色,良辰美景,不放輕過。——沈復

9、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三步兩步便是天堂,卻仍有那麼多人,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倉央嘉措

10、取日新以圖自強,去因循以厲天下。——康有爲

11、無恆者,見異思遷也,欲求長進難矣。——曾國藩

12、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合煙,倩魂銷盡夕陽前。——納蘭容若

13、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王陽明

14、閒來靜處,且將詩酒猖狂。唱一曲歸來未晚,歌一調湖海茫茫。逢時遇景,拾翠尋芳。——沈復

15、觀人四法:講信用、無官氣、有條理、少大話。——曾國藩

16、彗星般的人生,可以短暫,但是絕不黯淡或沉淪。——納蘭容若

17、滿腹閒愁,數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關漢卿

18、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譚嗣同

19、一心待來生,願來生再續未了緣,可有來生?——納蘭容若

20、責任是要解除了纔沒有,並不是卸了就沒有。——梁啓超

21、風斜雨急處,要立得腳定;花濃柳豔處,要着得眼高;路危徑險處,要回得頭早。——洪應明

22、志之所向,金石爲開,誰能御之?——曾國藩

23、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盪奔逸,終亦何所底乎。——王陽明

24、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自柔出,柔能克剛。——曾國藩

25、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洪應明

26、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的樂趣。——梁啓超

27、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岳飛

28、人生富貴駒過隙,唯有榮名壽金石。——顧炎武

29、一場幽夢同誰近,千古情人獨我癡。——曹雪芹

30、在明亮的白晝要像雄狼一樣深沉細心!在黑暗的夜裏,要像烏鴉一樣,有堅強的.忍耐力!——成吉思汗

31、用人者,取人之長,闢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長,去人之短也。——魏源

32、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可矯俗。不該順時,不可趨時。——曾國藩

33、第一最好不相見,免得彼此相愛戀;第二最好不熟知,免得彼此苦相思!——倉央嘉措

34、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35、殃莫大於叨天之功,罪莫大於掩人之善,惡莫深於襲下之能,辱莫重於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王陽明

36、得擲且擲即今日,人生百歲駒過隙。——魏源

37、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顧炎武

38、一雙冷眼看世人,滿腔熱血酬知已。——袁枚

39、夏日泛舟,以荷爲傘,沉睡不知光陰之須臾。——沈復

40、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41、凡事不可苟且,而於飲食尤甚。——袁枚

42、憤與憂,天道所以傾否而之泰也,人心所以遠寐而之覺也,人才所以革虛而之實也。——魏源

43、謙虛其心,宏大其量。——王陽明

44、不要想有人保護你,不要乞求有人替你主持公道。只有學會了靠自己的力量活下來!——成吉思汗

45、我行遍世間所有的路,逆着時光行走,只爲今生與你邂逅。——倉央嘉措

46、將來不迎,當下不雜,過往不念。——曾國藩

47、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顧炎武

48、在我的力量還不足的時候,我就得忍讓,違心的忍讓!——成吉思汗

49、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曹雪芹

50、及之而後知,履之而後艱。——魏源

51、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視,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納蘭容若

52、昨日之日揹我走,明日之日肯來否?走者刪除來者誰?惟有今日爲我有。——袁枚

53、半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綿吹欲碎,繞天涯。——納蘭容若

54、禮義廉恥,是謂四維。——顧炎武

55、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曹雪芹

56、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洪應明

57、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曹雪芹

58、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曹雪芹

59、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曹雪芹

60、少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閒境,晚年經不得逆境。——曾國藩

61、人生百年,立於幼學。——梁啓超

62、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

63、太平之世無所尚,所最尚者工而已;太平之世無所尊,所尊貴者工之創新器而已。——康有爲

64、不要因路遠而躊躇,只要去,就必到達。——成吉思汗

65、花影不離身左右,鳥聲只在耳東西。——曹雪芹

66、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林則徐

67、天地之性,人爲貴。——魏源

68、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僞;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曾國藩

69、欲講富強以刷國恥,則莫要於儲才。——譚嗣同

70、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曹雪芹

71、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譚嗣同

72、家勤則興,人勤則儉,永不貧賤。——曾國藩

73、着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關漢卿

74、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顧炎武

75、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曾國藩

76、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納蘭容若

77、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纔是性天之真境;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纔是心體之真機。——洪應明

78、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王陽明

79、聞見廣則聰明闢,勝友之而學易成。——魏源

80、以細行律身,不以細行取人。——魏源

中國古代格言7

1、娛樂有制,失制則精疲力竭;快樂有度,失度則樂極生悲。

2、常開窗,透陽光, 空氣流通保健康。若要不生病,處處掃乾淨。

3、飯後百步,遇事不怒。多愁多病,越愁越病。

4、牀鋪乾淨,舒坦入夢。飯要細嚼,衣要勤洗。勤穿勤脫,勝似吃藥。

5、飯前要洗手,飯後要嗽口, 習慣成自然,百病全趕走。

6、預防腸胃病,飲食要乾淨。飲食不檢點,大病在眼前。

7、常講衛生,百病不生。乾乾淨淨一身輕, 不乾不淨生百病。

8、胸懷要開闊,坦蕩無憂愁。要想健康快活,學會自己找樂。

9、夫妻同苦共甘,棒打鴛鴦不散。恩恩愛愛雖老不老,打打鬧鬧未老先衰。

10、寒從足下生,百病涼上起。病從口中入,涼從腳上來。狗從嘴冷,人從腿冷。

11、小小一口痰,病菌千千萬。洗臉洗額腦,掃地掃旮旯。

12、乾乾淨淨,吃了太平。吃喝淨,少生病。

13、動爲綱,素爲常;少飲酒,不悲傷。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悲傷腎。

14、心胸坦蕩,體健壽長。心胸寬大能撐船,歡樂健康享百年。

15、秋風涼,添衣裳。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16、鮮花雖美怕寒霜,夫妻恩愛壽無疆。子孝父心寬,妻賢夫興旺。

17、一片忠誠是長壽之本,滿懷善良是快樂之源。人閒長指甲,心閒長頭髮。

18、樂觀使人長壽。動則不衰,樂則長壽。飯養人,歌養心。

19、食不過飽,衣不過暖。飯吃得不飽不餓,衣穿得不冷不熱。

20、不講不笑,不成世道;不玩不笑,不成老少。笑一笑,老來少,心靈美,人更俏。

21、寧可常常三分寒,不可棉裹一身汗。飯要定時吃,衣要看天穿。春不忙減衣,秋不忙加帽。

22、注意營養味道好,講究衛生飯菜香。貪圖涼快吃冷飯,吃後容易把病犯。

23、勤洗衣裳勤洗澡,多曬被褥身體好。勤洗衣裳勤洗澡,常曬被褥疾病少。

24、健康使人快樂,快樂使人健康。怒傷肝,愁傷心,悲憂驚恐傷命根。

25、勞不過累,逸不過安。生活上要適度,精神上要大度。

26、寧喝喜眉湯,不喝皺眉酒。老無所好,精神枯燥。

27、笑爲力量的親兄弟,愁爲健康的死對頭。

28、少情慾,多沐浴。頭髮常梳理,衣服勤換洗。

29、一日三笑,人生難老;一日三惱,不老也老。大笑三聲,棄病提神。

30、笑髒笑破不笑補,勤洗勤換才舒服。窗明几淨顏色調,能除緊張與疲勞。

中國古代格言8

31、忌愁制怒,人生高壽。寧吃開心粥,不吃皺眉飯。

32、飯不熟不吃,水不開不喝。臭魚爛蝦,得病冤家。

33、笑治百病,愁生百病。笑笑樂樂散了心,不笑不樂要生病。

34、勤勞動豐衣足食,講衛生延年益壽。不乾不淨,吃了得病,

35、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吃了省錢瓜,害了絞腸癌。

36、天天曬太陽,勝過吃藥方。要想壽命長,經常曬太陽。陽光不照臨,醫生找上門。

37、冬吃生薑,不怕風霜。

38、自卑使人氣短,奮發助人壽長。能求苦中樂,笑笑便了卻。

39、豁達者長壽,憂傷者短命。快樂乃人生之致友,憂慮乃人生之大敵。

40、夫妻多恩愛,神仙也不怪。夫妻相敬如賓,越活越顯年輕。

41、健康就是幸福,健康就是財富,健康就是人生最大的本錢。

42、精神空虛催人老,生活多彩壽緣高。業餘愛好廣,勝過增營養。

43、六月六,曬衣服,減少疾病添幸福。小寒大寒,凍死老漢。冬不戀牀,夏不貪涼。

44、笑口常開,健康常在。笑口常開,無病無災。有說有笑,閻王不要。

45、病災不染清潔地,幸福常臨健康家。生理衛生強身,心理衛生強心。

46、喝開水,吃熱菜, 腸胃健康少病害。飲食要衛生,一熱二鮮三乾淨。

47、過了夏至節,夫妻各自歇。過了重陽節,夫妻宜多歇。

48、心平氣和,五體安寧。喜悅、節制和平靜把醫生拒之門外。

49、六神不定,總會得病。愁加愁,病沒頭。

50、氣候不正,僅防疾病。天熱防中署,天寒防傷風。七月秋風漸漸涼,傷風感冒要預防。

51、越熱越出汗,越冷越打顫。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越吃越饞,越烤越寒。

52、鍛鍊是金丹,衛生是藥方。衛生搞得好,疾病不纏繞。

53、人懶沒有好生活,衣穿多了要上火。睡覺圖涼快,不拉肚子那纔怪。

54、無事勤掃屋,強如上藥鋪。四害消滅光,健康有保障。

55、冬不坐木頭,夏不坐石頭。二八月亂穿衣,小心病害上身體。

56、耙田注意耙角落,洗臉勿忘洗耳朵。洗頭洗腳,勝過吃藥。

57、春捂秋凍,一年無病。冬不蒙首,春不露背;夏不露腹,冬不露肩。

58、髒生蝨子懶生瘡。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

59、不說不笑,一天混不到。養生之道,眉開眼笑。

60、食多傷胃,憂多傷神。喜不過歡,怒不可暴。

中國古代格言9

壯不,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僞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差以毫釐,謬以千里。(《漢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吃一塹,長一智。(古諺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杜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蘇軾)

中國古代格言10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

當斷,反受其亂。(漢書)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新唐書)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劉勰)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志)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廣賢文》)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古詩詩話)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杜甫)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老子》)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資治通鑑》)

見兔而顧犬,未爲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戰國策》)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爲春。(蘇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孔子)

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曲·爭報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