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歷史教師幽默語錄

歷史教師幽默語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1.井田制是一種什麼樣的土地制度呢?名義上國家共有,實際上是貴族所有,這叫什麼?假公濟私!

歷史教師幽默語錄

2.春秋時期,大量的公田被拋荒了,爲什麼啊?當然是因爲公田的主人也已經被拋屍荒野了啊。

3.爲什麼叫初稅畝呢?因爲他是最早開始徵稅的啊。這一徵稅,一直到了2006年。

4.使用牛耕,就節省了人力,當然,人還是要駕馭牛的,一般都走在牛的後面,很少有走在前面的,走在前面也不要緊,但是你千萬不要穿紅色的衣服。

5.紀連海說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因爲大禹的妻子很醜,這是錯誤的和不負責任的,大禹治水不回家是因爲他用的是疏導的辦法治水,回家的話容易把水引到自己家中。

6.都江堰是李冰父子修建的,不是李冰冰修建的。

7.都江堰啊,2000多年了還在工作,也不退休。再看看我們現在的工程吧,哪個能2000年不倒?

8.到漢代的時候,我們就得治理黃河了,這是我們的母親河,可是母親現在也生病了。以前看電視,經常看到“黃河黃河,我是長江”這樣的接頭暗號,現在長江也完了,要是喊口號,就得是“黃河黃河,我也是黃河”了。

9.爲什麼要“千耦其耘”呢?你想啊,一個人拿着木頭棒子鋤地,啥時候是個頭啊?人多力量大嗎!要是那個時候就有現在的機械設備,一個人就夠了。

10.“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這說明什麼?宅男?這個學生很有創意。

11.在原始社會,女子負責採集食物,男子負責打獵獲取食物。相對來說,女子獲取食物比較可靠,而男子的職業就很危險,好的時候是去獵取食物,不好的時候就成爲了獵物的食物。

12.當然了,我們的古人也不是吃素長大的,而且長期吃素容易成爲植物人,所以,伴隨着農業的發展,家畜飼養業也發展起來。

13.古人並不是一開始就選擇了牛來耕田,這也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最初還用過馬呢,個子太高,不好使,還有狗也曾經拿來耕田,但是嘗試之後,發現都不如牛好使。

14.在封建社會,你如何才能成爲一個地主?我想途徑不過三個。第一是祖傳的。也就是從貴族變成了地主,只是個名稱的變化而已;第二是冒着生命的危險變成的。也就是在戰場上立功,國家獎勵你土地;第三是買來的。家裏有錢,不斷買房置地,地多了,自然就地主了。

15.自耕農和地主的區別是什麼?就是佔地多少的區別的了

16.土地兼併既然危害重重,那就應該想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自上而下就是國家改革,比如北魏的均田令;自下而上就是農民起義。

17.當然了,也有比較“二”的政府,比如北宋,人家就不抑兼併。

18租佃關係下,農民依然收到剝削,但地位還是有所提高的,尤其是到明清,幾乎和地主是平等的。所以我們要正確認識地主,不是所有的地主都是黃世仁、周扒皮、劉文彩。

19.當然了,地主對農民好也是有目的的,這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20.關於知識連接部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如果感興趣的話。比如八大菜系什麼的。其實開封菜不錯的,你看,滿大街都是開封菜的簡稱——kfc。

21.漢代的時候我們就分四個經濟區了,這說明什麼?我們發展歷來都是不平衡的,就像現在一樣

22.江南在漢代不發達,地勢太複雜了,那麼多的原始森林,人進去都找不到了,還怎麼種地啊。

23.中國古代的人口遷徙,無非就三種情況。第一是少數民族內遷,這主要是因爲漢族無能,少數民族進中原,建立了自己的政權,然後在中原大地上放牧,咱漢族人也不會啊,怎麼辦,去南方吧,所以,第二種就是中原人口南遷,第三種是中原人口遷到邊疆的,這主要是政府行爲。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富裕的地方,但是政府讓你去邊疆,你能不去嗎?不去?那你就去更遠的地方了,那要是去了,你就徹底回不來了。

24.中原人口的三次南遷,都是和戰亂有關,可見戰爭真不是好東西,珍愛生命,遠離戰爭。

25.不知道大家注意沒,這三次南遷,還都和少數民族有關係。第一次是五胡,第二是安祿山,也是胡人,第三次是女真,還是少數民族。看來少數民族作戰真的很厲害,漢族腦子也許比少數民族好,但身體肯定不如人家。

26.射鵰英雄傳爲什麼有郭靖有楊康呢?這就是和靖康之變有關係啊。金庸的歷史肯定比你們好。

27.南方孕育着發展農業的巨大潛力。是的,剛纔說不利於開發,現在我們說潛力無限,這不矛盾。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看問題的角度。

28.怎麼知道南方經濟發展?在古代就是看人,人多了就是發展,徵稅都是人頭稅呢。一頭,兩頭,三頭……

29.到南宋,經濟重心就徹底難移了。“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你想啊,杭州都比汴州發達了,蘇湖熟,天下人都吃得飽。

30.經濟中心難移了,文化重心也跟着走了。所以江南多山多水多才子。不過這不要緊,我們雖然沒那麼多的才子,但是我們塞北一天一地一聖人。你想啊,多少個才子,能抵得上一個聖人?

31.原始社會末期就有商業產生了,典型的表現就是以物易物。雞蛋換鹽,兩不見錢。

32.什麼是商人?今天我們都知道是做生意的人,其實本意並非如此。商人的本意,就是商朝的人,商民善於經商,所以後世將做生意的人叫做商人。商人什麼都賣的,最後不就把自己的國家也經營給周了嘛。

33.春秋戰國時期,私商興起,成爲商人的主體。這其中,范蠡和呂不韋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們都與政府有勾結,或者乾脆就投資於政治。尤其以小呂,秦始皇的爸爸最爲成功。這也是爲什麼後世商人認定這就是他們的祖先。人家的姓也好啊。LV啊。

34.春秋戰國時期和我們現在有點像,貨幣也不統一,各國都有自己的貨幣。這就需要有匯率牌價。我估計,那個時候的匯率比現在還亂。

35.隋唐時期的商業發展,可以概括爲兩個“外”。一是外商多,二是對外貿易發達。那個時候的長安,堪比現在的紐約。全世界人民都在說,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長安去,因爲那裏是天堂。

36.宋朝出現了紙幣,元代廣泛流通。到明朝又回到了白銀?這是爲什麼?我覺得是紙幣假幣太多,以我們今天的科技水平,尚且不能杜絕假幣,何況古人乎?昨天我上超市看一老太太結賬的時候就用的假幣,其實這也無所謂,關鍵是你印的也行啊,給人家一個自己畫的,自己畫的也行啊,你好歹畫在長方形的紙上,你畫在三角形的紙上,這也……

37.明朝出現了大商幫,如徽商,晉商,閩商,寧紹商人等。這裏現在還活躍的,還有影響裏的,就剩下寧紹商人了。其他的,都衰了。徽商多灰商,晉商多煤老闆。

38.商業雖然不斷髮展,但我們國家對商業的政策自戰國起就是重農抑商。商人的流動性太大了,這不利於國家找你服役,也不利於國家找你徵稅,於國家不利,那至少壓制你了。

39.漢初的劉邦很有意思。對商人不僅困之,而且辱之。劉邦下令,商人有錢也不許得瑟,不許臭顯擺不能穿絲綢衣服,不能乘車。錢花不出去是吧?沒關係,我徵收你重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