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曾國藩名人警句大全(通用100句)

曾國藩名人警句大全(通用100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知天地萬物於一體,則能愛矣。 ——曾國藩下面這篇文章是小編特意爲各位讀者收集的曾國藩名人警句,歡迎參考。

曾國藩名人警句大全(通用100句)

1、惡莫大於毀人之善,德莫大於白人之冤。

2、凡人無不可爲聖賢,絕不繫乎讀書之多寡。

3、君子稱人之善而非譽也,折人之過而非毀也,毀其勸善而改過也。小人不然,善則忌之,過則揚之。

4、居心平,然後可歷世路之險。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

5、水激逆流,火激橫發,人激亂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則小人可使爲君子,激之則君子可使爲小人。

6、守篤實,戒機巧,守強毅,戒剛愎。

7、三寡:寡言養氣,寡視養神,寡慾養精。

8、既愛其才,宜略其小節。

9、我屢屢教育家人崇尚儉樸習於勞苦,因爲艱苦可以使筋骨日漸強壯,嬌生慣養則精力日益柔弱。

10、傍晚,與子序登樓聊天,說到老年人的讀書用功,不能有驕氣和暮氣。

11、肝氣抑鬱最容易傷害人。

12、凡說話不切中事理、沒有分量的人,他的部下必定不會服氣。

13、就我的所見所知多教育幾個人,以別人的長處來批評我的短處。

14、國家名器,不可濫予。權位所在,一言之是非,即他人之榮辱予奪系焉。——《曾國藩書信》。

15、凡權要人聲勢赫然時,我不可犯其鋒,亦不可與之狎,敬而遠之,全身全名之道也。——《曾國藩書信》。

16、居心不循天理,則畏天怒;作事不順人情,則畏人言。——《曾國藩書信》。

17、大約凡作大官,處安榮之境,即時時有可危可辱之道,古人所謂富貴常蹈危機也。——《曾國藩書信》。

18、清、勤、慎,爲居官三鑑。——《曾國藩書信》。

19、宜專意整頓營務,毋求近功速效。——《曾國藩書信》。

20、大約軍事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曾國藩書信》。

21、進兵須由自己作主,不可因他人之言而受其牽制。——《曾國藩書信》。

22、用兵能識時務,能取遠勢;行軍有伸有縮,有開有合。——《曾國藩書信》。

23、古人用兵,最重"變化不測"四字。——《曾國藩書信》。

24、宜多用活兵,少用呆兵;多用輕兵,少用重兵。進退開合,變化不測,活兵也;屯宿一處,師老人頑,呆兵也。——《曾國藩書信》。

25、若人無衆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曾國藩家書》

26、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曾國藩家書》

27、學問之事,以"日知月無亡"爲吃緊語;文章之事,以"讀書多,積理富"爲要。讀書之志,須以困勉之功,志大之學。——《曾國藩家書》

28、若事事勤思善問,何患不一日千里?——《曾國藩家書》

29、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曾國藩家書》

30、禍咎之來,本難逆料。然誰不貪財,不取巧,不沽名,不驕盈,四者究可彌縫一二。——《曾國藩家書》

31、和字能過得幾分,未有不興;不和未有不敗者。——《曾國藩家書》

32、家中興衰,全系乎內政之整散。——《曾國藩家書》

33、見得年紀已大,功名無成,遂有懶惰之意,此萬萬不可。——《曾國藩家書》

34、凡將相無種,聖賢豪傑亦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的。——《曾國藩家書》。

35、君子有高世獨立之志,而不與人以易窺;有藐萬乘卻三軍之氣,而未常輕於一發。——《曾國藩家書》。

36、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聖外王之業。——《曾國藩家書》。

37、諺日:"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此語是餘生平咬牙立志之訣。——《曾國藩家書》。

38、捨命報國,側身修行。——《曾國藩日記》。

39、人遇逆境,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見識超羣。然君子用以力學,借困衡爲砥礪,不但順受而已。——《曾國藩家書》。

40、有過人之行而口不自明,有高世之功而心不自居,乃爲君子自厚之道。——《曾國藩家書》。

41、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曾國藩家書》。

42、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爲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43、君子多思不若養志,多言不若守靜,多才不若蓄德。——曾國藩

44、忿怒二字,聖賢亦有之;特能少忍須臾,便不傷生。——曾國藩

45、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識人。——曾國藩

46、霹靂手段,方先菩薩心腸。——曾國藩

47、人皆有愛生惡死之心,人皆爲捨生取死之道。何也?見善不明耳。——曾國藩

48、不可輕率評譏古人。——曾國藩

49、名節之於人,不金帛而富,不軒冕而貴。士無名節,猶女不貞,雖有他美,亦不足贖。故前輩謂爵祿易得,名節難保。——曾國藩

50、聞人之善而疑,聞人之惡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惡而無善。故不知世間復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會以誣善良,鬼神必殛之。

51、凡人皆不可侮,無用人尤不可侮。

52、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53、苟能發奮自立,負薪牧冢皆可讀書;不能發憤自立,即清靜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 ——曾國藩

54、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爲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於波流風靡之中,最爲雅操。 ——曾國藩

55、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於保惜。 ——曾國藩

56、凡事皆貴專。求師不專,則受益也不入;求友不專,而博愛而不親。心有所專宗,而博觀他途,以擴其識,亦無不可。無所專宗,而見異思遷,此炫彼奪,而大不可。——曾國藩

57、人心能靜,雖萬變紛紜亦澄然無事。不靜則燕居閒暇,亦憧憧亦靡寧。靜在心,不在境。——曾國藩

58、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曾國藩

59、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爲人所笑,乃有進步也。——曾國藩

60、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無剛四字爲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61、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爲樂。小人滿腹人慾,故以得欲爲樂。欲無時可足,故樂不勝憂。理無時不存,故隨在皆樂。至樂順理。縱慾之樂,憂患隨焉。

62、只一事不存心,此一事便錯亂。

63、術字亦有不可少處,但必不得已而後用。專意利人而用,謂之聖賢。可不必用而用,專意利己而用,謂之奸雄。

64、人遇逆境,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見識超羣。然君子用以力學,借困衡爲砥礪,不但順受而已。

65、天下無易境,天下無難境;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

66、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審勢擇人。"專欲難成,衆怒難犯",此八字者不獨妄動邪爲者宜慎,雖世間事各有恰好處,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則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則失難。存心君子,自得之體驗中耳。

67、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間那有空閒的光陰。

68、微雨晴時看鶴舞;小窗幽處聽蜂衙。

69、未免有情,憶酒綠燈紅,一別竟傷春去也;誰能遣此?悵樑空泥落,何時重盼燕歸來?

70、心理要寬平,識見要超卓,規模要闊遠,踐履要篤實,能此四者,可以言學矣。——曾國藩

71、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僞;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72、勤儉節約,未有不興。 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73、百端拂逆之時,只有逆來順受之法。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閃點)

74、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曾國藩

75、無好小利。——曾國藩

76、水道曲折,立岸者見而操舟者迷。棋勢勝負,對奕者惑而傍觀者審。非智有明暗,蓋靜可以觀動也。人能不爲利害所汩,則事物至前,如數一二,故君子養心以靜也。——曾國藩

77、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78、慎能遠禍,勤能濟貧。諸葛長青:謹慎、勤奮、關愛他人,即是活菩薩。

79、爲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爲惡最苦,是惟恐人知。 ——曾國藩

80、君子事來而心始見,事去而心隨空。 ——曾國藩

81、靜坐然後知平日之氣浮;守默然後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後知平日之費間;閉戶然後知平日之交濫;寡慾然後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後知平日之念刻。 —— 曾國藩

82、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宜。情願人佔吾便宜,斷不肯吾占人的便宜。

83、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至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至敗。

84、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後福報,若市道,吾實恥之。——曾國藩名句

85、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爲小人所忌,亦爲君子所薄。 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86、自立立人,自達達人,莫問收穫,但問耕耘——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87、正是由於在風譎雲詭的時代,各種身份的集合體,曾國藩才備受關注和爭議。然而,讓後世更推崇和循環評價的卻是:曾國藩家書。

88、勤者生動之氣,儉者收斂之氣。

89、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

90、恆言平穩二字極可玩,蓋天下之事,惟平則穩。行險亦有得的,終是不穩,故君子居易。——曾國藩

91、得失有定數,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曾國藩

92、學者有益,須是日新。

93、好勝人者,必無勝人處,能勝人,自不居勝居。

94、鄉間無伴侶,實是第一恨事。

95、人該省事,不應怕事。人該脫俗,不行矯俗。不應順時,不行趨時。

96、今天所說之話,嫡勿因小好壞而變。

97、精力愈用而愈出,不行因身體素弱過於保惜。

98、從人可羞,獨斷專行可惡。不執不阿,是爲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於波流風靡之中,最爲雅操。

99、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唸書則可變革氣質。

100、量力而行,不敢一毫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