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孔子名人格言

孔子名人格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格言吧,每句格言代表了不同的意義,它是人生的精華,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是我們努力的目標。那麼什麼樣的格言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孔子名人格言,歡迎大家分享。

孔子名人格言

孔子名人格言1

1、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2、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3、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爲也。

4、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5、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6、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7、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8、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2、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13、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14、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15、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與友攜手同行,不亦有緣乎?有信自手機來,不亦溫馨乎?短信至而朋友不回,不亦悲哉乎?孔子誕辰日,祝你:不亦樂乎!

16、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17、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18、一個人心術要正,行爲要端。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9、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0、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1、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22、君子安靜坦然而不傲慢無禮,小人傲慢無禮而不安靜坦然。

23、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損矣。

2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5、里仁爲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26、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27、禮之用,和爲貴。

28、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爲也。

29、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30、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31、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32、發奮忘食,樂以忘憂。

33、朽木不可雕也。

34、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

35、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3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3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38、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39、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4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1、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42、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43、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44、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45、子曰: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46、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47、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48、子曰: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49、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

50、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

51、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

52、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53、父母,唯其疾之憂。

54、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55、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56、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57、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58、子曰:"甚矣吾哀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59、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60、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年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61、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62、唯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6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64、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65、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66、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爲也。

67、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68、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69、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爲百谷王。

70、一個人心術要正,行爲要端。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7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72、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73、君子不器。

74、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7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76、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77、苦求不得,從吾所好。

78、子貢倦於學,告仲尼曰:"願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子貢曰:"然則賜息無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壙,皋如也,宰如也,墳如也,鬲如也,則知所息矣。

79、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子曰:"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80、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爲政在人。

孔子名人格言2

1、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3、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4、見得思義。

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7、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8、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1、乎?繹之爲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1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15、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16、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7、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爲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18、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19、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20、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1、過,則匆憚改。

22、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23、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4、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25、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26、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27、不遷怒,不二過。

28、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30、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

31、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2、巧言亂德。

33、巧言令色,鮮矣仁。

34、剛、毅、木、訥近仁。

35、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6、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37、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38、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39、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40、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41、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42、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43、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44、放於利而行,多怨。

4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6、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47、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8、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9、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50、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孔子名人格言3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遠。仁以爲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3、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4、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5、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6、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7、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8、剛、毅、木、訥近仁。

9、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10、道不同,不相爲謀。

11、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12、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3、歲冷,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14、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5、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7、聽其言而觀其行。

18、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0、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2、子曰: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23、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24、子曰: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

25、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26、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2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8、孔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9、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30、子曰:"甚矣吾哀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3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32、士而懷居,不足爲士矣。

33、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34、子欲養而親不待。

35、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36、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37、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38、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39、大德不逾閒,小德出入可也。

40、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名人格言4

1、赤之悶胍玻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2、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君子食無求飽,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4、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5、不患人知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6、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7、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9、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10、朝聞道,夕死可矣。

11、誨汝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12、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13、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14、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6、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7、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8、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19、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與友攜手同行,不亦有緣乎?有信自手機來,不亦溫馨乎?短信至而朋友不回,不亦悲哉乎?孔子誕辰日,祝你:不亦樂乎!

20、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2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呼?

22、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語出。

23、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

2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

25、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6、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27、朝聞道,夕死可矣!

28、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29、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30、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31、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32、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33、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4、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35、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36、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37、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38、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39、唯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40、聽其言而觀其行。

41、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42、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43、德不孤,必有鄰。

4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5、孔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46、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47、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48、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9、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50、子曰: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51、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52、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53、子曰: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54、子曰: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55、子曰:苟正其身,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56、子曰: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57、子曰: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58、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

59、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60、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

61、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62、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

63、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64、不遷怒,不二過。

65、君子博學於文,約之於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66、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67、孔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68、孔有教無類。

69、孔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70、子曰:"甚矣吾哀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71、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爲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爲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72、唯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7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既來之,則安之。

74、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5、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76、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77、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78、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嶽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萬物載焉。

79、夫遇不遇者,時也,賢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學深謀而不遇時者,衆矣。

80、"子欲爲事,先爲人聖""得才兼備,以德爲首""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

81、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以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爲舜乎!

82、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裏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83、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8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85、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爲百谷王。

86、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87、有教無類。

88、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89、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90、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9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92、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93、子曰: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94、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比。

95、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96、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97、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

98、子曰:"君子不器。"

99、與伴侶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00、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行求,從吾所好。

孔子名人格言5

1、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

2、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3、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4、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

5、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

7、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8、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9、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10、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1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2、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13、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5、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

16、剛、毅、木、訥近仁。

17、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18、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爲成人矣。

19、往昔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20、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1、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22、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23、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2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5、子曰: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26、子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27、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28、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29、子曰: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30、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31、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知,行至則仁;既仁且知,夫惡有不足矣哉!

32、乞之四鄰,以應求者,用意委曲,非爲直人。

33、不遷怒,不二過。

34、孔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35、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36、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37、小不忍,則亂大謀。

38、不學禮,無以立。

39、雖然貧窮也不諂媚,富有也不驕傲,富貴仍然好禮。

40、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41、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42、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43、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爲也。

4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45、一個人心術要正,行爲要端。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6、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47、驕傲自滿只會使自已摔跟頭,唯有低調處世,纔可能受益匪淺,體味百味人生。

48、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49、士不行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覺得己任,不亦重乎?死爾後己,不亦遠乎?

50、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孔子名人格言6

1、赤之悶胍玻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2、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

3、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4、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誨汝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7、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8、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9、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10、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1、唯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12、敬鬼神而遠之。

1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1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6、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7、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8、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1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既來之,則安之。

20、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2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2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23、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4、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25、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26、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7、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28、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29、子曰: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30、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31、乞之四鄰,以應求者,用意委曲,非爲直人。

32、孔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33、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34、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35、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36、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年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37、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

38、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39、闢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闢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

40、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41、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爲可知也。

42、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43、天生德於予,桓雎其如予何?

44、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45、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46、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爲孝乎?"

4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8、唯仁者能大好人,能惡人。

49、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伴侶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50、敏而勤學,不恥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