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實用】禪意的語錄集合50句

【實用】禪意的語錄集合50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惡言相向的人,通常會引起禍端,因爲一般人往往因爲別人的惡言而 懷恨在心,並激起對方強烈的反彈情緒。所以儘量不要用惡言來傷害別 人,因爲那樣自己將來會成爲被別人傷害的對象。下面是小編搜索整理的禪意的語錄50句,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禪意的語錄集合50句

1、人間戲劇,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人常常扮演主角,有的人常常扮演配角,有的人從主角跌落到配角,有的人從配角上升爲主角。這往往不是人自己可以選擇的。但是,不論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人都不能忘記自己人生的原始起點,都不能迷失自己生命的真我本質。

2、人生要用簡單的心境,對待複雜的人生,世事紛繁,時光終是無言。所謂成功,其實是自己對自己的評估和看法,而失敗,則是別人對你的評估和看法。另外一個關於成功的定義:成功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人,幹自己乾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說自己想說的話。

3、潑灑的歲月,有時讓我們雀躍,有時讓我們平靜。我們雀躍的是一時的心境,我們平靜的是平時的心情。人生就是這樣,經歷過所有的風風雨雨,最後一切歸屬到所有的闌珊裏,然後朝自己笑笑,再放下青春而啓程。着墨的記憶,潑灑的青春,一直洋溢在我們生命的闌珊處,經久的回憶,經久的感念。

4、心誠、行正,就能受人肯定信任。

5、或許,就在我快要把世界遺忘的一刻,而心中唯獨不願忘記,我的城你來過,恰似一首小詩的情韻,不經意間惹了我的愛戀。此時,冷月伴無眠,拈一縷文字裏的情結,低眉相思處,一盞禪茶平淡了流年。若回首,記憶中青梅煮酒的往事,註定是桃花樹下賞風聽吟的一場曾經花事。

6、一善之念,不但能爲自己修功積德,更能利益他人;絲毫之惡,非唯損害自己的品格,也會危害到他人。如此輾轉影響,如同在湖中投下一塊小石頭,漣漪不斷地擴大,導致整個湖面水紋的波動,其影響層面絕非自己所能事先預料。所以,對我們來說,起一個善念、說一句好話、一個善意的迴應,乃至露出一個微笑,都能將痛苦中的人解救出來。

7、如鳥爲求食,不知避羅網,貪愛於女人,被害亦如是。譬如水中魚,游泳網者前,便爲他所執,豈非自傷損?女若捕魚人,諂誑猶如網,男子同於魚,被網亦如是。《大寶積經》卷一一

8、設彼唯有所食一摶,要分施他,然後自食。

9、眼光要遠,但腳步要近,做人、做事要放遠眼光,但是不能好高騖遠,要從近處開始做起,要腳踏實地。雖然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宏大的願望,但是從低處做起,從細節做起,會距離成功更近。

10、守住現在,就是守住未來。

11、認真看待生命,並不表示要我們住在禪堂或古老的寺院,終日禪坐。活在現代社會,我們必須賺錢過活,但切勿受朝九晚五的生活束縛,而不去探找生命的深層意義。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求取平衡,發現中道,不要過分膨脹自己,要越簡單越好。找得生活快樂平衡的關鍵就在簡樸。

12、執着累,不負重的人生纔會快樂認之所以會有痛苦和煩惱,是因爲放不下的執着心。其實,佛家主張的放下,並不是放棄,而是讓人放下使自己感到沉重的東西,放下不該屬於自己的東西。放下不是無奈,而是一種對於人生的坦然的態度,是一種對人生透徹的領悟,是淨化心靈的良方。有一些事情不必過於在乎,更不必將所有的事情都牢牢地記在心裏。

13、弟子問:"聽說誦三千卷《金剛經》可以破名相?"師言:"若能夠破名相,四句偈就可破;若不能破,誦一萬卷《金剛經》也沒有用!"

14、不爭的人,才能看清事實。爭了就亂了,亂了就犯錯,犯錯就容易失敗。要知道,普天之下,並沒有一個真正的贏家。

15、我們應該時刻記得,幫助別人也就等於幫助自己。

16、有磨難纔會有痛苦,纔會使人思索。一個人只有痛苦地思索,纔會頓 悟人生的真諦,纔會明智練達。而只有明智的人,人生纔會卓越,纔會不 同凡響。這就是逆境,一種造就強者的人生境遇。

17、多聞聖弟子離貪伺,斷貪伺。心不懷諍,見他財物諸生活具,不起貪伺,欲令我得,彼於貪伺,淨除其心。《中阿含經》卷三,業相應品

18、佛說:"其實能活着本來就是一種奇蹟!"所以,每個人都不應該太看 重名利,不必太在意失去多少,應該留幾分清醒,存一份淡泊,時刻保持 一種平常人的心態,讓每一個日子都過得灑脫、輕鬆一點,平平淡淡纔是 真,平平安安纔是福!

19、佛教整個構成的要素,足慈悲和智慧。

20、禪語意在說明人的心態愈樸素自然,愈能修得正果,即所謂的大徹大悟。一味地急功近利。那麼,在這種"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精神的指引下,你的素質將得到最好的修煉。當機遇來臨的時候,你一定會穩操勝券。

21、在一般人看來,追求名譽和官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豈不知沒有名聲和官職的人生是真正實在的。別人給名聲也不要,做到"心如大海無邊際",沒有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是怎樣的灑脫和曠達啊!

22、生活中,我們難免會做出一些令自己後悔的事情。後悔是一個人做了錯事之後正常的心理狀態,但是,後悔過度,就會變成一種心理負擔。對生活計較太多,就會深陷後悔的陰影之中。

23、唯此一心即是佛,佛與衆生,更無別異。但是衆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一《筠州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24、世上的道理都是一生萬、萬化一,只要抓住一個最本質的東西,以之觀察萬事,無不相合;觀察萬千現象,最後看清了,理出頭緒了,無非是一個最本質的東西。抓住了吃飯的本質,應用到生活的各個層面,無不靈驗。

25、普賢菩薩警衆偈雲:"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這是告訴我們,生命過去一天就少了一天,就像缺水的魚一樣,並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念及人生的無常,就不要放縱自己,而要每日都想着精進修爲,如此才能充分利用生命的能量。

26、愛是陽光,讓心靈的鮮花開放;愛是雨露,滋潤仇恨的心靈;愛是和煦的微風,吹去心頭的陰影。世界是互動的。你給世界多少愛,世界就會回報你多少愛。當我們接受愛的同時刪忘了給別人以關愛。

27、我們時常要審視我們的思想與言語、行爲,永遠正直快樂地行事,一個善良正直的人,即使行厄運時,都會有貴人出現幫忙,因爲你平時累積的功德,已成爲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影響着你周圍的人。

28、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成就大福田。大福田爲恩田、敬田、悲田。"恩田"是孝養父母,尊敬師長;"敬田"是尊重佛、法、僧三寶;"悲田"是看顧病人,救濟貧困,憐憫衆生。

29、禪修,是一種練習,讓我們的心得到一種自在與自主性。透過禪修,我們以前那很剛硬的心就會變得柔軟。柔軟之心具備更好的彈性,很難被外在力量摧毀。當你那一念心變得靈活而柔軟,就是到位的禪修。堅硬的牙齒可以脫落,但柔軟的舌頭卻一輩子存在,心地柔軟了,纔是修行最大的進步。

30、大慧禪師苦口婆心,只爲衆生能由真信仰起真修行,從而達於真悟之境界。 菩薩十地果位的修證,必須由十信爲始終,所謂十信,包含信心、念心、 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護法心、迴向心、戒心、願心,請以此 十信之心爲修行之準繩。

31、佛法的明燈爲我們在漫漫修行的道路上指明瞭方向。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內心需要充滿自在與包容,不攀緣於未來,也不執着於過去,而是安住於當下,把握現在。內心充實、安祥,時時刻刻保持一顆平常心,以平常心而爲道場,去實踐佛法,去體悟宇宙人生的真諦。

32、佛教從來沒有教我們逃避現在,而是讓我們勇敢地接受人生、超越人生,戰勝生命中的一切煩惱和痛苦。

33、少欲知足心就安泰;一切隨緣心就自在。

34、歲月如一指流沙,緩緩的在指尖流淌。

35、快樂是需要自己去培植的,需要用心去體會的。如果我們用心去體會,瀠瀠細雨會給我們欣喜,習習涼風會給我們愜意,萬里晴空會給我們舒暢,一句簡單而樸實的問候傳遞的是友好,一個無言而堅定的眼神傳遞的是鼓勵,一次有力而溫暖的握手傳遞的是支持,哪怕遞給我們的只是一杯白開水,這裏面也蘊涵了濃濃的關愛。生活其實是一直被幸福包圍着,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快樂便時常和我們相伴。

36、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爲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衆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爲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37、一個念頭就是一個種子,我們的心就像一個花園,各種各樣的種子在裏面播種,我想什麼就會種什麼,我種什麼就會有什麼,或者雜草叢生,或者是鮮花滿園。

38、你的善良要留給那些懂得感恩的人,而不是那種將你的善良接受的理所應當且會慾求不滿得寸進尺的人。

39、經常罵人的人,憤怒一定是充滿他的內心的。所以,當我們對他人說好話的時候,首先喜悅的是我們自己。當我們發脾氣的時候,首先受到損害的也是我們自己。

40、相信世上有善良與崇高的"大道"是值得我們去踐行的;相信人性的善良、生命的珍貴。

41、佛不但只是人類的一員,而且他也從不自稱曾受任何神靈或外力的感應。

42、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應該聽其自然,不要執着,這纔是修行的態度。

43、佛曰: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44、真正的苦行是修平等心。

45、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

46、問曰:"如何能靜?如何能常?" 佛曰:"尋找自我。"

47、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注:所以你們要殷勤地孝順奉養父母,這樣做同供佛所獲的福報沒有兩樣。

48、直了自心,無性無念,則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手執捉在足運奔。六根門頭,無障無礙,六塵堆裏,無染無雜。謂之無念行。

49、鐘錶,可以回到起點,卻已不是昨天;感情,可以回到原點,卻也不像從前。時光不能倒着走,失去就別再回頭。有緣惜緣,真心相對,不離棄,更不拋棄;無緣放下,淡然一笑,彆強求,更別後悔。

50、佛祖奚以異於人,而所以異於人者,能自護心念耳。